关于「正畸种植体支抗的临床应用」分析

微型种植体问世以来就被广泛的应用于正畸临床,为矫治提供了强大的支抗帮助,使口腔正畸治疗变得更加准确有效,也使许多复杂的矫治变得相对简单。

1.种植体支抗在临床中常被用于以下几方面:

关闭拔牙间隙

对于面型较突,牙列拥挤度较大的患者,将种植体根据患者错颌情况植入在上,下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之间,或者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之间作为支抗,可以利用拔牙间隙最大限度的内收前牙,解除牙列拥挤,改善患者侧貌面型。寻春雷教授等在内收前牙的治疗中应用自攻型微钛钉种植体,牙弓突度得到明显改善,切改善露龈笑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牙切缘平均内收6.4mm,支抗磨牙平均前移0.3mm,获得了磨牙强支抗的效果。

压低前牙

压低前牙有利于治疗深覆牙合,改善露龈笑。将1枚种植体植入在中切牙之间唇侧,或者两侧侧切牙与尖牙之间唇侧各植入1枚种植体,就可以利用橡皮链等弹性结扎工具,方便地实施前牙的压低。

压低后牙

对于骨性开(牙合)或者后牙缺失导致的对(牙合)牙伸长的病例,可利用种植体支抗将后牙压低,已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临床上可将种植体植入在所需要压低后牙的颊/腭两侧,利用橡皮链等弹性结扎工具,就可以方便的实施后牙的压低;同时矫治在局部进行,不会使牙弓内的其他牙齿产生不必要的移动。

直立磨牙

直立磨牙需要加强支抗,选用种植体支抗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远移磨牙

在远移磨牙的过程中,矫治的最大困难在于如何对抗远移磨牙的反作用力,防止上前牙唇移,种植体支抗可以有效地抵消远移磨牙的反作用力,防止前牙移位。种植体可以植入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之间,或者上颌尖牙与第一前磨牙之间作为支抗,有效地抵消远移磨牙的反作用,防止上前牙移位。

矫治后牙锁(牙合)

后牙锁(牙合),尤其是处在上下颌牙列末端的两个后牙锁(牙合)的矫治是非常困难的。由于位置关系,矫治力对最末位的后牙的控制远不如对其他牙齿的控制,对末端后牙纠正所需的矫治力要远大于纠正其他牙齿错位所需的矫治力。微型种植体的出现让一切变得简单,只需要将其植入上颌末端后牙近中腭侧及下颌末端后牙近中颊侧,然后利用橡皮链等弹性结扎工具的牵引,就可解决此问题。

单侧扩弓支抗

纠正后牙反(牙合),一般是需要做上颌扩弓,而后牙单侧反(牙合),尤其是多个后牙单侧反(牙合),在微型种植体问世之前,纠正起来是很难的。现在可以利用四眼扩弓簧,或者螺旋扩大器扩弓,植入微小种植体到正常侧腭方,并利用其与正常侧四眼扩弓簧加力部分的硬性结扎,将使正常侧保持原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单侧扩弓。

其他方面的作用

微型种植钉支抗可用于排齐异位磨牙,矫正(牙合)平面倾斜,调整牙弓中线,舌侧正畸支抗,牵引阻生尖牙或断根,颌间支抗等。

2.关于支抗种植体的稳定性

正畸医师要开展种植体支抗技术,除了严格选择适应症外,还要注重成功。种植体支抗的成功取决于种植体是否稳定。一般来说微钛钉支抗种植体的稳定性涉及以下因素:

种植体设计

螺纹状种植体由于与骨的接触面积最大,机械稳定性最好。螺钉本身的形状、直径与长度不同,种植体一骨界面的应力与应力分布也不同。刃状螺纹比矩状螺纹的应力值小,更适合作种植体用;改变螺纹间距、螺钉的顶角,界面的应力分布也发生变化。螺钉的直径、特别是颈部的直径对种植体周围的应力分布影响最大,一般认为,随螺钉(颈部)的直径增大,骨界面的应力降低、抗剪切力增加,因而较粗的螺钉的稳定性较好。此外,螺钉植入骨内部分的长度、穿出粘膜外部分的设计等对种植体的稳定性也都产生影响。

患者骨骼的生理条件与植入部位

从生物力学的观点看,颌骨是一种多相性、 各相异性、非均质的多孔复合体。不同个体的颌骨密度、骨量不一样,低角病例颌骨骨质密度比高角病例大,骨量也较多;同一个体颌骨不同部位骨密度、骨量、血供也不一样。种植钉周围的软组织厚度与活动度也会对种植体的稳定性产生影响,角化的附着龈比非角化的游离龈有利于种植体的稳定。

植入手术与医师的操作技术

无论二期加载还是即刻加载,种植体的初始稳定性都是至关重要的。种植体的初始稳定性取决于手术操作。手术操作中最常见的两个错误是术中种植体移动和骨接触面过热。从这两点来看,自攻型微螺钉以手动方式植入对维护种植体的初始稳定性可以起到良好作用。当然无菌操作是必不可少的。

患者口腔卫生状况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的研究显示,加力期发生松动的种植钉周围组织大都存在中度和重度炎症。可见良好的口腔卫生对于种植体稳定的重要性。一般术后1~2周每日含漱0.12%洗必太制剂,并要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口腔卫生维护。

合适的牵引力

微钛钉支抗种植体所承受的牵引力在100~200克之间为宜。

3.关于微型种植体常见的失败的原因

韩国Kyung等报告MIA系统的失败率约为27.5%,下颌高于上颌。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的临床研究显示OSAS系统的失败率为8.8%。2003年Deguchi等报告种植钉的失败率为3%,均发生在术后愈合期,即初始阶段,而一旦种植体与骨组织发生紧密的结合,正畸负载不会对骨整合产生影响。说明当前的种植体失败多与手术有关,适当的正畸力对种植体影响不大。综合目前国内外有关报道,其失败原因主要为一下几方面:

感染

感染的发生一般与手术的无菌条件,患者自身局部或者全身炎症的控制,口腔卫生的保持有关。

手术操作不当导致种植体之入孔预备不良

由于术者经验或术前准备不足,助攻型植入孔与种植钉型号不匹配,导致种植体与骨组织间的机械结合不够紧密。此外,植入孔预备时产热过多,致界面组织损伤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而自攻型种植体往往由于术者过于频繁地改变植入方向,导致种植体与骨组织的机械结合不紧密。

手术位置的选择:有报道显示,相对于接近粘膜转折处,附着龈更适合于种植体的植入,成功率更高。

- - - | END | - -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