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公益行名家系列•杨剑》作品集出版
《西泠公益行名家系列·杨剑》
作品集出版
杨剑书法篆刻艺术·名家集评:
o 陈振濂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协副主席兼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剑学弟以篆刻名世,总之功在篆隶。从予习狂草,重启门径,所得匪浅,亦可谓得之意外。倘以篆隶济行草,不亦善哉!
杨剑学弟善篆书,工铁笔,勤勉钻研,颇见心得。癸巳春,出篆书《千字文》索跋。古人云,工刻者必善篆,清季以来,遂成金科玉律。民国以降,不通篆法者几无从谈印。以是论之杨剑,所为堪称法度,所系亦篆刻之所本也,岂可忽之哉!?
o 何应辉 中国书协副主席兼创作评审委员会主任、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四川省书协主席、四川省诗书画院副院长:
杨剑,江西中年书家之俊彦,书刻兼擅。篆书气势遒畅,笔致浑凝,出之以小篆体势而发之以大篆意趣,风姿端丽而气息古朴,在当今篆刻家的篆书中,并不多见。其行草则流怿俊雅意态舒和,于古代文人经典亦颇多会心。假以时日,杨剑艺术定当收获更大成功。
o 翟万益 中国书协副主席、教育委员会主任,甘肃省文联副主席:
杨剑先生的书法主要取向行草和大篆,经过四十年的努力,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色。行草行云流水,激荡鼓涌,率意生动,字里行间充满雅逸之趣。篆书工稳端庄、古朴生动,在取法经典的基础上生发出个人的意象,难能可贵。
o 王丹 中国书协副主席、篆刻委员会主任,西泠印社理事,辽宁省文联副主席,辽宁省书协名誉主席:
石金传雅韵,笔墨感清风。文化源流远,光华耀宇空。
o 毛国典 中国书协副主席、江西省文联副主席、江西省书协主席:
杨剑兄对书法传统有着深刻的领悟,学古不泥古,而是注重在内蕴上的解读、神采上的感悟,兼收并蓄,探幽撷微,对秦汉、魏晋、六朝碑版及唐宋元明清诸家均有涉猎,取精用弘,厚积薄发,所以其书法有着不同寻常的气息。从其对书法传统的精到把握中,显示出他的才情,从中也体味到其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奋耕砚田的意志。
o 王冬龄 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浙江省书协副主席:
杨剑作品形式丰富多样,这些不同艺术风格的作品集中在一起,展现在读者面前,给读者是一种美的享受。看得出,杨剑在这一方面不仅有识见, 而且也能运用自如。杨剑的作品取法视野宽广、格调高华。既有直接取法甲骨文、篆籀的,也有诏版、魏晋、唐宋、元明乃至近人吴昌硕、黄宾虹等的强烈影响。既显蕴籍温厚,又恣情肆意、飘逸潇洒。作者的融会整合能力由此显露无余。
o 包立民 著名书画评论家、传记作家,《文艺报》编审:
杨剑是位多面手,既善于书,又精于印;既长于行草,又精于篆书。他的行草从二王入手,又对王觉斯(铎)、董玄宰(其昌)、文衡山(征明)颇多会心,笔下如行云流水,清秀飘逸。他的书作,以篆为多,也以篆为工。篆书是古文字,要写篆字,首先要识得篆字,记诵篆字,然后才能变通篆字,创作篆字。为此他刻苦研读《说文》,剖析《篆势》,强记博取,细加研习甲骨、金文及秦篆汉印的点划结体,长年累月在窗下摹写刻治,又通过“画成其形,随体截曲”和“皆取籀文,或颇省改”等特点加以梳理,孜孜矻矻二十余载。中国有句民谚道:“如果功夫下得深,铁杵也能磨成绣花针”。杨剑终于将铁杵磨出了绣花针!
o 徐正濂 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顾问、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中国篆刻院研究员:
杨剑兄书法篆刻老辣雄浑,有继承有开拓有创造,且正值年富力强,勇猛精进之期,艺术前程未可限量。谨致祝贺,不无倾仰之意。
o 张坤山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海军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专业书法家、解放军书法院艺委会委员、八一书画院副院长:
品杨剑之书法,其笔力遒劲浑厚,线条老辣挺拔,圆转自然,飞白相间,有所谓“屋漏痕”之感,“锥画沙”之意,入木三分,骨力骨气尽在其间。篆书的结体他没有照搬照抄古人,较之古人有了变化,而是加以合理吸收借鉴了秦砖汉瓦、封泥楚简、镜铭钱范乃至一些民间篆法的特点,融汇化合之后,在结体势态上塑造了自己的书体风范。总体看,他的篆书古意盎然,活泼自然,不张扬,不做作,一任收敛自如。他善于用篆书写长联,创作了大量有份量的好作品,对习篆者是较为适宜的学习和借鉴之例范。
o 罗一平 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副主任、理论委员会委员,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美术馆协会会长、广东省美协原副主席,广东省美术馆原馆长:
杨剑在教学过程中现场书写巨幅篆书作品周敦颐的《爱莲说》及文天祥的《正气歌》,这些文章的文意,他已经化作他生命的意象,他沉浸在他的各种书写的意念当中,所以他书写的“文意”不是做出来的,不是抄出来的,虽然是别人的文字,但当他书写的时候,他心里是自然流露出来的,所以呢,有一种快意和文意。同时,正因为不是在抄,而是用一种自己的心性、用情感的旋律在书写,所以作品有一种音乐的气场,有一种旋律感,所以有“韵”。他的书法线条特征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就是“厚,朴,拙,巧,势”。“厚”,体现在他是以金文作支撑,以金文作支撑使得它的线条显得很厚实,很凝重。“朴”就是古朴,它是以甲骨文作为支撑,他的大篆中含有甲骨文的组合方式和用笔方式。“拙”是因为有石鼓文的支撑,“巧”是因为他应用小篆中的竖的夸张的长线条,使他的作品在拙中显出一种巧来。说他的作品有一种“势”,是他把草书的草意、行书笔意运用到篆书中,所以他的篆书有一种动势、一种动态,这是我认为他的篆书在笔法上高于很多人的原因。
o 钱海源 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委员、原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雕塑家、水彩画家兼美术理论家:
杨剑年近六旬,但他还一直持之以恒地在研究殷商时代的甲骨文等古文字,在锤炼大篆小篆,临习古代名碑名帖方面,下真功夫和苦功夫,在金石和篆刻方面成就辉煌。经常从杨剑微信朋友圈中看到他的书法新作,分享他研究秦玺汉印的图文。杨剑的楷、行、草书,都颇见功力,令我对他心生敬意。我想,人到中年的杨剑,在金石篆刻和书法方面,都坚持下真功夫和苦功夫,这在当代中国美术和书法界弥漫浮夸、浮躁之气的情势下,我觉得,杨剑的严谨的治学精神,很值得中青年美术家和书法家们好好学习!
o 吴国平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发展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原南京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主任、国家一级编剧:
杨剑四十多年孜孜不倦、不急不躁、循序渐进,远悟钟鼎石鼓,近学清民诸家如丁敬、邓石如、赵之谦、吴昌硕、来楚生等,转益多师,博采众长。在他的作品里,我们看到了心手相应;看到了恰到好处;看到了朴华并茂;看到了温醇酣畅;看到了古韵新趣;看到了沉稳练达;看到了融合与内化的能力;看到了严谨里透出的自信和放松;看到了他在内敛蕴藉中舒展的清朗与旷远,更看到一种不断学习和进步的恒心匠心。杨剑的字和印不是靠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迥异的面貌特色取胜的,但很是耐品耐读,如同经年的老酒。
o 洪 亮 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协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研究员,九三学社中央文化委员、中央书画院副院长,清华大学客座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杨剑兄的篆刻风格不仅仅表现在形式上,主要还表现在他作品的文化性风格上。这是一种不追求强烈的形式面目,而个人的秉性、气质、学养自然流露在作品中,具有文化厚度和文化品位的风格。
杨剑兄深谙“印从书出”就是书印双修之道路。他的篆书与篆刻作品一样,从十年前的收放自如,到如今笔法、字法间无不都透发出圆浑、宽博、质朴、苍润的气息。从而,显现出在当今书法篆刻创作上,不仅具有个人形式性风格,同时具有鲜明文化性风格的实力大家气象。
o 黄 君 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北京文博学院教授、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得主:
杨剑兄有数十年的篆刻经验,对上古籀篆以来大小篆书,有充分的了解。尤其他对清代以来篆书名家的创作,曾进行深入的研究、临习和取法。曾见《书法报》上,刊发他解读清代篆书十家书艺特征,并重点临摹代表作的系列栏目。那种对前人熟悉的程度,还有他心手裕如,形神兼具的临作,足见其履道之深。杨兄先后师承陈振濂、韩天衡等名家,对近三百年篆书的发展、演变了然于胸,对邓石如、杨沂孙、吴大澂、莫友芝、吴熙载、徐三庚、赵之谦、吴昌硕、黄士陵、王福庵、罗振玉等诸多名家作品不仅关注,而且多有收藏,悉心参摩临摹。正是这个原因,杨剑兄的篆书不仅字法规范,且以大篆籀体为基础,融铸小篆婉畅、工整,形成个人特色,也看出他篆书取法的正脉、正道。
o 张瑞田 中国书协新闻传媒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
杨剑书法、篆刻作品的文化旨趣,以及支撑这种旨趣的审美能力和技术能力,高于当代书法、篆刻创作的平均水平。首先,他的篆书、行草书,是对典雅美学的倾倒,精致、整饬,和谐、秩序,不管是阅读,还是观赏,都能在杨剑的笔墨体系里领略到“士不可以不弘毅”的人文精神。对屑小、猥琐、混乱、细碎的扬弃,证明了杨剑心目中存在一个宏大、温暖的空间。他用笔和刀,精心书写,耐心雕刻,打造了一个敬畏传统、独具匠心的艺术世界。
艺术创作与时代风尚自然有着紧密的联系。不与时同,容易被视为异端;个性过猛,又容易产生野狐禅之嫌。当代书法创作,这个问题一直纠缠着我们。其实,这个悖论,恰恰是我们对艺术创作规律不熟悉的表现。继承与创新之间,有能力进行平衡的就是书法家的修养。对书法美学语言的了解,对紧随时局的平庸心理结构的警惕,才会产生超越的欲望。超越来自于对传统的了解,没有根基的超越风险巨大。我高兴地看到,植根传统,匍匐大地,艺术感觉如此灵动、敏感的杨剑,以熟悉的新形象和陌生的老面孔,恰到好处地进行了新的艺术解释,为当代书法创作提供了一个方案。
o 胡 湛 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协主席团成员、副秘书长:
杨剑最令人关注的另一书体即草书。由中国最早的原创文字书体篆书到最后成熟的具有抒情浪漫和特征的草书,是中国书法由古典到浪漫艺术类型的两极。而杨剑在这两极之端的艺术造诣都达到了成熟和自由表达。唐代张旭、怀素在探索草书极致狂草的表现技法时,引入篆籀笔法,使草书的线条挥运达到了遒劲饱满,骨力洞达,在连绵摆动、夸张对比、纵横捭阖、开合揖让的生动表现中,又不失从容稳健、沉厚浩落之笔势。杨剑以其篆书功底驰毫大草,自有其优势和便捷。更主要者我想是杨剑在理性的篆书表现之外,又寻获到能够畅怀抒意的补充表达。在技法上,为增加笔墨语言表现的丰富性,其在旭素篆籀中锋之外,又综合化用山谷从容娴雅的长画短点和王铎追求笔墨表现力的涨润、浓淡、焦枯、湿渴等技法,使其笔墨语汇表达更具丰富性和冲击力。如果说篆书是庄严的仪仗,草书则是纵情浪漫的舞蹈。杨剑由篆到草,正是由静心追古走向放怀的浪漫。
o 上官甫贵 中国书协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上饶市书协副主席、上饶书法院院长:
近十年来,杨剑的篆书,又加强了金文、石鼓文线条语言元素的融合,更加凸显了现在的沉雄、浑厚、高古和自然朴拙的艺术意境。毫无疑问,他的篆书又有了新的质的飞跃。这种质的飞跃,得益于他的书写具有哲学思想指导。比如:从在现场看他创作的《爱莲说》这一巨幅篆书作品,我发现杨剑处理和驾驭大作品时,表现出了哲学辩证统一关系在书法中的理性演绎,如用笔方面: 方笔与圆笔关系、湿笔与枯笔关系、中锋与侧锋关系,运笔腕力与笔力的关系,驻与行的关系,徐与疾的关系;线条粗与细的关系,收与放的关系,结字方面的平正与险绝的关系,大小变化有致的关系、字内外空间的疏密关系,等等,这些哲学范畴的书法辩证法,对立统一关系的处理,他都处理得比较得当,更值得称道的是: 这些哲学矛盾关系处理,并不是预先设计好的,而是随机应变,顺势而为的,这体现出了他的创作能力非同一般。
o 周德聪 中国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三峡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三峡大学书法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书协副主席,宜昌市文联主席、宜昌市书协主席:
杨剑将主要心力倾注在篆书中,上自殷商龟甲文字,下至清代篆书诸家,广泛涉猎,取精用弘。尤其在大篆如石鼓文一系里摸爬滚打、上溯下探,使得他的篆书语言日趋丰富。圆劲、苍茫、厚实、朴茂的“金石气”在其笔下汩汩流出。他自言对吴昌硕所临石鼓文景仰之至,亦曾在追抚石鼓文的过程中对缶庐笔法进行悉心观察、颖悟与借鉴。这在他的一系列篆书作品中是可以得到印证的。
杨剑施刀于石,可谓稳、准。狠。稳是指用刀稳健,方寸天地驰骋有度,刀行石上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下;准是谓无论单刀、双刀,在力的推进之中都能将笔意较好地表达出来,或细腻,或粗犷,或斑驳,或苍茫,皆可刀随意至,情随刀生;狠,表现为奏刀大胆。巨印微印,均见刀法自然;深雕浅刻,俱显力度气势;阳文阴文,同臻浑劲之境。
o 王文英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副院长:
刀笔合一, 是书法篆刻的境界之一。杨剑书法篆刻恰于此颇多意会。从其作品中,感受到其游走于书法、篆刻之间的优行自在。他的篆刻因书法而平添了许多书写的意味,而其书法,尤其是篆书,因了篆刻又有一种凌厉的金石韵味,更有一种凝重之气和古朴之美。前人所说“以刀代笔”,其实,是一种刀笔兼融,非刀非笔,又刀又笔的表现手法,以极富写意性的线条,来丰富和增强书法或篆刻艺术的表现力。杨剑的书法篆刻艺术,便具有这种刀笔兼融的特性,更有一种平和而率性,优美而古朴的韵味,巧夺与天工的意态,从而彰显他作为艺术家的个性追求。
杨剑书法篆刻在当今的艺术价值,就在于他能于时代风尚的背景中,把握自己的审美个性;在于他默默地坚守自己的审美追求,而不为时风时利所诱。也正因为有了像杨剑这样坚守于自己追求的书法家,书法艺术的百花园才可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可能真正地繁荣。
o 叶鹏飞 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书协理事、常州市文联副主席、常州市书协主席、常州画院院长、常州书法院院长:
从杨剑作品上看,杨剑对书法传统有着深刻的领悟。他认为要继承传统,必须要对整个书法历史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和认识,凡是古代留下来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被历代书家赞誉的作品都值得研习和涉猎,可从中选择自己喜爱的、适合自己情性的书体或书风作为主攻目标。为此,他进行了缜密的思考:篆书在书法史上跨越的时间最长,书风多变,形式纷繁,然而当今书坛在篆书继承尤其是创新上则成就平平,必须在这方面有所建树。因此,他选择了篆书这一古文字系统的书法作为了主攻方向。于是,他对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及秦汉玺印进行研习、诵记、痛下苦功,读《说文》、析《篆势》,强学博汲,钻研 '六书',牢牢掌握了古文字知识。同时,他通过对 《大盂鼎》、《散氏盘》等金文的临写,悟出篆书中布白的自然错落、古穆生趣的道理, 通过对楚简、秦简的临写,得到了怎样将篆书书写流畅而有行意的方法, 对 “画成其形,随体截曲”或“ 皆取籀文,或颇省改”等结字特点加以梳理,使自已的篆书作品写出了特色 ,形成了飘逸、舒卷而又不失古雅的书法风格。这正体现出他的聪慧。
o 傅德锋 书法家、艺术评论家:
杨剑最为擅长的还是篆书,因为他同时还是搞篆刻的,如果篆书功夫不过关,终究难以大成。我们从其前些年所作篆书《千字文》便可以看出,他对篆书的研习,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其篆刻的需要,而是有着更高的理想追求,应当是希望自己能够在篆书方面深研细究,自成一家。当代书坛,在篆书方面取得较高成就者不过数人,杨剑应属其中之一。我这里所谓的较高成就,指的是长期从事篆书研究,作品数量较多而功力精湛且具有明显的个人艺术风格者,非此则不足为观。王友谊先生如是、刘颜涛先生如是、杨剑先生如是也。
o 杜西维 中国书协会员、北京大学书法研究所教师:
杨剑兄近年致力篆刻书法双项,孜孜以求,技艺猛进,至高境界,比肩古人,可喜可贺。古人云:开卷有益,今观剑兄大作,感慨係之,获益良多,竟有不释手之感。
o 曹隽平 中国书协会员、湖南省文化馆副馆长、《艺术中国》杂志社主编:
杨剑先生不仅篆刻独树一帜,而且功底深厚,擅长多种书体,虽然偏居江西一隅,其实力却可与京城大家媲美。尤为可贵的是,他不满足于成名成家,而是不断反躬自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孜孜不倦深耕挖掘传统,依然以极大的热情和激情投入到传统学习当中,这种精神令人钦佩!
o 夏国贤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无锡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无锡市国画院副院长:
杨剑先生是我多年朋友。交集中,我感觉他为人谦和朴实,坦诚热情;为艺努力刻苦,不懈精进。其艺事给人的印象:一、注重传统,博取约返。无论篆书、篆刻还是行草书,都基于传统,时有新意亦于法度之中。故多有成绩。二、篆书和篆刻作品呈古朴浑穆自然气象,且功力深厚,文质彬彬。其摒弃狂怪,不事张扬,不作过分之举。三、作为表达情性的补充,杨剑先生近年的行草书创作,以根植于传统,作品激扬跌宕,肆意开放,线质圆劲。与其篆书作品相比照,则乏古雅拙朴气息,却有巧熟之嫌。提升行草书创作的格调和韵味,其中当有一定空间,可做诸多文章。上述智仁之见乃一家之言,提供杨剑先生参考。
o 饶振华 江西省书协学术委员会主任:
杨剑先生是一位成长成就于江西红土地而影响于当代具有深厚艺术修养的书法篆刻家。他为人朴实,笔头厚实,成果丰实,几十年来沉潜书艺,涵养功夫,进德修业,从笔耕到墨耕臻心耕,从笔法到刀法见心法,笔笔写在坚实的人生征程上,刀刀镌刻在岁月的无垠中,心心辉映在独具风格的作品里。禅心古韵·杨剑金石拓片题跋书法展既是他本人的夙愿,又是艺术同行和社会各界对他的期望,既是对他几十年来孜孜以求艺术阶段性成果的回顾与总结,又是其守望初心,汲古出新,回馈社会的一次思想洗礼、艺术检阅和境界升华!相信,这次文化艺术盛宴一定会产生积极而广泛的影响。
往期回顾
杨剑艺术简介
杨剑,字贞生,号禅石、静远室、驾龙堂、曲驾轩、静远书庐、朴斋,1960年9月生,江西广丰人。曾问学于胡润芝、傅周海、钱君匋、洪丕谟等先生,先后师从陈振濂、韩天衡先生。现为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计量大学客座教授、江西省书协副主席、江右印社社长、上饶市文联副主席、上饶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吴俊发艺术馆馆长。央视书画频道篆刻教学主讲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