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四帖》:笔势纵逸,使人真有凌云之想

《古诗四帖》,纸本墨迹,纵28.8,横192.3厘米,共40行,188字,无款,传为唐张旭所书。卷首尾有北宋宣和内府收藏印,明代曾经华夏、项元汴等人收藏,今本后有明丰坊和董其昌的题跋。原迹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古诗四帖》

《古诗四帖》属于大草(狂草),线条圆润遒劲,结构宽博纵逸,笔锋灵动,提按丰富,气韵生动,跌宕起伏, 满纸如云烟缭绕, 实乃草书颠峰之篇。
一、张旭其人及《古诗四帖》的主要内容
张旭,唐代书法家,生于唐上元三年(675),卒于玄宗天宝九年(750),字伯高,一字季明,吴郡(江苏苏州)人。初仕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世称“张长史”。其母陆氏为初唐书家陆柬之的侄女,即虞世南的外孙女。他的书法学自舅父陆彦远,陆彦远为陆柬之之子,陆氏世代以书传业,有称于史。
张旭工诗书,精晓楷法,以草书最为著名。唐文宗时,诏称李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张旭性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发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故世人呼为“张颠”。唐人草书以张旭和怀素最为知名,旧有“颠张狂素”之说。传见《新唐书》卷二0二《文艺传》。
在中国书法史上,张旭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草书大家,其精熟的书法技巧和强烈的抒情意识,极富创造精神,其草书纵逸飞动,极尽使转顿挫、连绵回绕的变化,气势博大,激情充溢而不失矩度。历来为书法家、理论家们所称道,米芾评其书说:“如神虬腾霄,夏云出岫,逸势奇状,莫可穷测。” 诗仙、诗圣亦对这位“草圣” 钦佩不已:“楚人尽道张某奇,心藏风云世莫知。三吴郡伯皆顾盼,四海雄侠争追随。” (李白) “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 挥毫落纸如云烟。” (杜甫)
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中赞之:“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 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
《古诗四帖》所写的四首古诗,前两首为北周庾信的《步虚词》,后两首为南朝宋谢灵运的《王子晋赞》和《岩下一老公四五少年赞》,这四首古诗都是反映道家修道及道教神仙之类的题材的。
庾信诗二首:1、东明九芝盖,北烛五云车。飘飖入倒景,出没上烟霞。春泉下玉溜,青鸟向金华。汉帝看桃核,齐侯问棘花。应逐上元酒,同来访蔡家。2、北阙临丹水,南宫生绛云。龙泥印玉简,大火练真文。上元风雨散,中天哥吹分。虚驾千寻上,空香万里闻。
谢灵运诗二首,其一《谢灵运王子晋赞》:淑质非不丽,难之以万年。储宫非不贵,岂若上登天。王子复清旷,区中实(哗)嚣喧,既见浮丘公,与尔共纷翻。其二《岩下一老公四五少年赞》:衡山采药人,路迷粮亦绝。过息岩下坐,正见相对说。一老四五少,仙隐不别可?其书非世教,其人必贤哲。
二、《古诗四帖》的书法艺术特色
《古诗四帖》写于五色笺纸上,分四幅。早年已被裁截,作伪者曾将今第二幅末“谢灵运王”中的“王”字第一短横挖去,冒充“书”字,遂成“谢灵运书”,并将此幅置于卷末,故历代著录多有以此帖为谢灵运书者。其实庾信晚于谢灵运去世约八十年,不可能写庾信之诗。
认为此卷为张旭所书的观点,始见于董其昌的题跋:“张长史书庾开府《步虚词》、谢客《王子晋衡山老人赞》,有悬崖坠石、急雨旋风之势,与其所书《烟条》、《宛溪诗》同一笔法。颜尚书、藏真师之,真名迹也。”

董其昌跋

董其昌跋局部

但当代学者对《古诗四帖》是否为张旭所书尚有争议。如启功认为董其昌跋文劈空论定,全不可信,并根据原文“北周临玄水”一句帖中写作“丹水”,推定此卷为北宋时所书。谢稚柳则认为《古诗四帖》的风骨神采和明詹景凤《东图玄览》中对《宛陵诗》的评价如出一辙,故应为张旭真迹。
无论真伪,《古诗四帖》作为狂草的代表作,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通观全篇,布局大开大合,气势如虹,一改魏晋时期小草的拘谨,牵丝连线,连环回绕,跌宕起伏,笔势纵横。入笔、收笔及使转处多用笔圆厚,线条丰满遒劲,体现了“旭肥素瘦”的用笔特点。
黄庭坚曾言:“怀素见颜尚书道张长史书意,故独入笔墨三昧。盖张妙于肥,藏真妙于瘦,此两人者,一代草书之冠冕也。”
明项元汴跋云:“笔势纵逸,使人真有凌云之想。”
丰坊跋云:“是帖行笔如从空掷下,俊逸流畅,焕乎天光,若非人力所为。”

谢稚柳临作

刘洪彪临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