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史第15回:维也纳分离派的平面设计-设计史太浓

热爱女性,热爱设计~

上期回顾:格拉斯哥亲友团

上一期我们聊到英国地区新艺术时期的平面设计状况,其中代表者是来自格拉斯哥的四位设计师,四人恰好是两对夫妻,史太浓叫他们“格拉斯哥亲友团”,历史上则将他们称作“格拉斯哥四人组”。

格拉斯哥四人组的作品

格拉斯哥四人组的平面风格比较特别,善于将直线与曲线结合,是新艺术平面风格中鹤立鸡群的一股势力,典型的设计样式是一些细长人物或者装饰直线,他们的风格也间接影响了本回故事的主人公,具体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们将镜头从英国横跨海峡来到中欧国家奥地利,奥地利的首都叫维也纳,大家没猜错,就是那个产生一堆音乐家的“音乐之都”维也纳,比如莫扎特、贝多芬跟舒伯特等都在这里创作活动过,我们的故事发生在1897年的维也纳。

19世纪末的维也纳

那一年的春夏之际,维也纳地区一个叫“创造性艺术家协会”(the kunstlerhaus,the Viennese creative artists’association)的组织召开“华山论剑”,我们就暂且先将这个组织理解为“深圳平面设计协会”一类机构即可,那个时候艺术跟设计的界限并不清晰,反正就是一堆艺术设计从业者成立的组织。

本次“论剑”的主题很尖锐,就是“到底该遵循传统还是接纳先锋艺术”,因为19世纪末整个欧洲都在沸沸扬扬的搞设计革新,特别是英法德三国,这些先锋艺术已经开始入侵奥地利,让传统派感觉很危险。

19世纪维也纳的传统绘画

比如格拉斯哥四人组的风格,德国的“青年风格”(后面会聊到),都是通过“人传人”的方式进行,而且这些强势风格的入侵能力很强,开始侵犯着守旧者的利益,如此这般就产生了一场论战。

讨论现场非常激烈,年轻一派跟年长但是有话语权的一派在观念上发生严重冲突,最后年轻一派当中的几位代表者当场宣布退出协会,而且为表示跟当时奥地利的传统主流划清界线,自称“分离派”。(the Vienna secession),我们故事也就这样开始了。

维也纳分离派成员

分离派的风格

分离派成立后,大家一致推举当时的著名画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e Klimt)做大哥,而这位大哥也确实领导有方,组织成立之后频繁的组织办展览,积极做海报设计,就当时而言,除了报刊,海报招贴跟展览是社会宣传的主要形式。

穿着个性的古斯塔夫

分离派成员当时的诉求很简单,就是要让社会大众清楚知道,咱们的风格才是最牛的,才是符合新时代需要的,所以他们的海报主题就是自身的设计立场宣言。

这些叛逆青年们的风格属于受新艺术启发而形成,但实际上跟格拉斯哥四人组一样,本质上是对抗新艺术那种泛滥的曲线风格的。

分离派的平面设计

所以分离派跟格拉斯哥四人组玩得不错,彼此也年龄相仿,曾经联合办展,两者的风格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如果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史太浓会选择“几何感“,这种几何感给人带来了现代感。

分离派的平面风格横空出世,对当时的奥地利而言影响非常大,因为在艺术与设计的语境中,总是不断需要新视觉风格进行冲击的,就好比如今的“酸性设计“或者”赛博朋克“等等,最后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就会留下来,比方由包豪斯风格演化而成的“国际主义”直到如今其实仍旧是主流一样。

分离派刊物的封面设计

分离派的影响除了搞展览就是办刊物,1898年时候他们正式发行自己的刊物《神圣的春天》(Ver Sacrum),一直办了5年,是本方形杂志,在书摊上很显眼,内容主要是一些设计论文及平面设计的试验性作品,比如每一期封面放到如今都是很优秀的设计。

分离派刊物的封面设计

分离派刊物的封面设计

总的而言,分离派的平面风格善于将元素进行几何提炼,经常采用诸如“重复构成”、“特异构成”、“组合排列“等一类现代手法进行布局排版,这类风格跟德国的“青年风格”也有异曲同工之处,也许跟彼此地缘相近有密切关系。

分离派的平面设计

分离派慢慢从一个组织变成一场设计艺术运动,很多年轻人都纷纷模仿或者参与建设这种风格,这种风格在当时而言是突破传统与离经叛道的,所以很对年轻人的口味。

而分离派风格的内核主要围绕两个人,分别是老大古斯塔夫,还有骨干成员,著名的建筑师约瑟夫·霍夫曼(Josef Hoffmann)。

约瑟夫·霍夫曼

老大

分离派的老大(主席)古斯塔夫放在今天的语境中算是一位跨界人物,因为他在现代艺术史中戏份也很高,但在史太浓这里我们主要围绕他的设计贡献来讨论。

古斯塔夫的绘画作品

古斯塔夫1862年生于维也纳,兄弟姐妹合计七个人,他排名老二,属于三个男孩当中最大的,所以也算男孩的老大,父亲是一名金雕师,放到如今就等于首饰设计师了,因为那时候的工匠都是设计与制作一体化。

在父亲的影响之下,三个儿子都对艺术很感兴趣,于是古斯塔夫15岁那年开始,他跟其中一个弟弟就一起到了维也纳一所工艺学校学习建筑绘画,可以理解为学习“出效果图”,如此这般一学就是6年。

年轻帅气的古斯塔夫

毕业之后的古斯塔夫开始从事壁画创作,一画又过去五年,慢慢成为维也纳地区的壁画专家,从民间项目做到政府项目,最后在1888年还获得由奥地利皇帝颁发的金勋章,以表彰其在壁画界的贡献,此时26岁的古斯塔夫已经是奥地利艺术界的一号人物。

古斯塔夫的壁画作品

他的个人风格也在这个阶段慢慢形成,其特点首先是喜欢画女人,而且还是性感女人,画面充满性暗示,有一个时期甚至到达情色程度,另一个更重要的特点是善于创造装饰图案,史太浓认为正是这一点让他可以在设计与艺术之间平滑穿梭。

古斯塔夫的绘画作品

古斯塔夫的装饰图案有圆有方,有曲线也有直线,有大小对比也有颜色对比,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法国新艺术的那种自然主义,也可以看到格拉斯哥四人组那种几何对称,同时还能看到日本浮世绘的平涂技法。

这些特征组合成古斯塔夫自己的风格,历史上是将早期的古斯塔夫放置在“象征主义”画派(史太浓往后会专门聊这个风格,属于紧接着印象派的欧洲绘画风格)的。

古斯塔夫的作品

因为他的装饰图形属于一种抽象与变形,但不缺乏精湛的描绘技法,同时在主题上有很多映射或者隐喻,符合象征主义画派的特点。

这种风格从1897年开始也被古斯塔夫运用在海报设计上,继而成为“分离派”风格中重要的一种形式感,在分离派成立早期,他曾经亲手设计了大量海报,但如今能找到的似乎并不多。

古斯塔夫设计的海报

分离派时期的古斯塔夫还没完全变成“黄金画家”,喜欢直接用黄金作原料进行绘画是后来让他名声更加壮大的一个阶段,因此被称作“土豪画家”,那时候古斯塔夫无论财力与才力都达到一种巅峰状态。

古斯塔夫的“黄金绘画”

古斯塔夫喜欢画女性跟他本身就热爱女性是密切相关的,这种热爱更多在于情欲方面,所以他的情人据闻数量非常多。

甚至还跟日后包豪斯创始人格罗皮乌斯的太太阿尔玛·玛丽亚 (Alma Maria Schindler)有过一段暧昧时光,这个故事我们之前在【世界现代设计史】已经简单聊过。

美丽的阿尔玛·玛丽亚

古斯塔夫一生其实都没有结婚,但已经是14个孩子的父亲,可见其风流程度,但坦白说,情欲这种生命力有时候似乎也是艺术创造力的基础。

比如我们聊【表现主义】时候谈到的柯克西卡(巧了,他跟格罗皮乌斯太太也有过一段情,而且是公开的),还有谈【立体主义】时候著名的大情圣毕加索,对女性都拥有强大热情,同时也很能吸引女性。

柯克西卡以阿尔玛为原型创作的《风中新娘》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古斯塔夫的设计表现风格其实也在后来影响过德国表现主义,因为象征主义本质而言也是对内心强烈情感的一种艺术表达。

霍夫曼的几何

除了古斯塔夫这种突破艺术传统,富有表现力及装饰性的风格之外,分离派另一个重要的风格基因来自以建筑师约瑟夫·霍夫曼。

霍夫曼的平面设计

分离派本身是综合性的,除了平面设计,还有建筑与产品,只是不在我们【平面设计史】的阐述范围,这些不同载体综合呈现的设计面貌才能完整的看清楚分离派,我们后面说的其它流派都是如此,只是史太浓讲述的时候取了一个平面视角而已。

霍夫曼的酒器设计

霍夫曼在平面设计上最大的特点是简约的几何应用,这种应用显得比古斯塔夫更有规律,所谓设计的美感其实就是来自变化与统一,过分的变化会乱,而过分的统一则呆板,霍夫曼的平面设计就是从统一中寻求变化,找到相互之间的平衡。

霍夫曼的平面设计

这种风格放在平面应用中其实是很讨喜的,因为方便信息传达,同时具有视觉冲击力,所以分离派大部分成员在设计上都吸收了霍夫曼这种特点,然后各自发展,他跟古斯塔夫之间存在相互影响,而在分离派当中,他更多负责主持建筑、产品一类的设计。

霍夫曼的建筑设计风格跟平面一致

当我们细看霍夫曼的平面设计就会感觉跟建筑很像,非常严谨与稳固,也挺像建筑当中的施工图或者立面图,另外霍夫曼的字体设计很有特色,像建筑当中的组件,有时候则是一些转折硬朗的线条,属于点线面很成熟的综合运用,看了让人印象深刻。

我们如果多看一下分离派的各种平面设计就发现,霍夫曼的风格显然是主要的骨架,而古斯塔夫的风格则是外在的一种血肉。

分离派的典型平面设计

今天的故事我们就聊到这里,感谢各位,下期再会!

原文链接:

https://huke88.com/course/83557.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