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爱吗:大年和小年的故事(67)
有的人确实很爱生气,我经常听到的解释是“我就这样”或者“已经习惯了”。其实生气如果能伤害到敌人也还好,问题是百分之九十九是伤害到自己。因为我们大部分时候没有“嫉恶如仇”的气概,却有“嫉恶如仇”的动机,这其实很值得思索。
孔老先生说:人不知而不愠。
别人不了解我们,所以我们不生气。别人不了解我们,我们也不了解别人,甚至我们也不了解自己。当我们选择更多于了解自己和了解别人,就不会太介意为什么别人不了解我们了。(好一段绕口令!)
其实这也和“大知、小知”的故事有关系,但今天为了显示小鱼同学会好几句古文,我们选择来讲“小年和大年”的故事。
没错,小年就是腊月二十三,大年就是三十……不好意思,走错场地了。
这里的小年说的是小的生命周期,大年就是大的生命周期。比如,一个昆虫的生存时间是两个季度,那么它总也看不到冬天的样子,更不要说冰了。
我们习惯性地愿意用大辈来压人,“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都多”,“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都长”,这就是一种表象上的“大年欺负小年”的运用。更有甚者,也有这样的,“我是老子你是儿子所以你得听我的”。
当然,我们还是三观要正一些。
大的生命周期它能局部了解小的生命周期,比如我们会给家里的小猫小狗养老,但有可能家里的乌龟就给我们送终,这都是讲不了说不起的事情。
回归到“眼界”这个话题上,大年的好处是吃得多见得广,所以他不会吃惊,一个大人很少会生一个三岁小孩子的气。但是小年经历得还比较少,所以他的认知是比较顽固而单纯的,他就会生一个大人的气。
我们不一定具备大年的条件,但是多历练,多主动去做,多用心体会,也一样能收获大年所拥有的认知、能力、经验和水准。
庄老先生的高明就是,他虽然举的是大和小的栗子,但他永远说明的是超越大和小的道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