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四僧——髡残(二)
髡残(1612-1673),清初四高僧之一,俗姓刘,字石谿,号白秃、天壤残道者、石道人等,湖南常德人。他是一位传统功力深厚的山水画家,与弘上于同一时代。甲申间逃避战祸于常德桃花源。当抗清斗争处于低潮时,于1651年出家为僧。他成长在改朝换代时期,几乎与同代僧侣画家一样,始终其学术和艺术态度上流露出一种“遗民”思想,并以信奉已儒化了的佛教子弟的身份面对时代。他勤学苦练,学养渊博,画学王蒙、黄公望,而自具风貌,功底扎实。他以书画倾泻胸中块垒,寻求人格的完善。喜游名山大川,尤喜黄山,在那里住了年余,作图不下十数幅。其丹青奥境奇辟,魅力长存。
秋晖蒙钓矶 立轴 辛丑(1661年)作题识:绣岭宫前西日晖,忽惊岚气上人衣。人家隔岸留残照,楼阁经年掩翠微。游子不知秋已暮,蹇驴直与世相违。何当写我临流处,黄石桥头看钓矶。千尺飞流落半空,散为烟雨尽蒙蒙。草堂留在匡庐曲,头白归来睡霭中。辛丑秋八月,华公北归留此纸属余涂之,幽栖石溪残道人。钤印:白秃、石溪、介丘
髡残何时开始作画已难于稽考。今见髡残最早的作品为清顺治十四年(1657)所作《山水图》轴,绘画风格已经成熟。此后两年无画迹,而在清顺治十七年(1660)传世作品突然增多,至清康熙六年(1667)形成了创作高峰期,今天所见髡残的作品大都是此一时期内的创作。
阿弥陀佛 设色纸本题识:丝毫未尽何自相,明暗两凶,是大精进。我知尊者,令超空忍百尺竿头,踏翻钓廷。己亥秋,写于幽楼芙蓉巅之借云室与勖之耆宿同参。石溪残道者。钤印:介丘(朱文)、白秃(朱文)、■(朱文)
溪山晚兴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662年作
扶杖入山 立轴 设色纸本 1663年作
黄峰千仞 立轴纸本
青山云气图 立轴纸本
云山谭道 设色纸本 1662年作
快雪时晴图 纸本 浅绛设色 1662年作款识:快雪初晴候,疏松隔岸闻。水声高下涧,山色去来云。双履泥涂滑,一藤山迳分。满怀吟未就,清煞沈德文。壬寅夏六月暑中,作于大歇堂,电住道人残衲介丘。钤印:石溪、白秃
髡残绘画,取法五代的巨然以及元四家,笔法浑厚凝重。自顺治十六年(1659年),髡残辞去幽栖寺住持,再次到吴越、黄山等地云游。大自然的陶冶更加丰富了髡残的灵感,使其笔墨日趋精湛,在风格和笔法上,较之以前又有了很大的变化。创作《快雪时晴图》时,正是髡残从黄山等地回到南京幽栖寺附近开始隐居的第二年,无论是生活还是心境,都较为平静。
《快雪时晴图》作于康熙元年(1662)夏,石溪于此图中用极其精炼娴熟的笔墨,把雪后山林、丽日初升、万物苏醒之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立于画前可感寒意袭人。他大面积地采用了之前罕用的水墨渲染法来烘托画面,使雪后初晴的河流山川,水气升腾之感跃然纸上。画上枯木寒林、山石婉转处李成遗韵展现无余。画中笔法,依然是其喜用的秃笔焦墨法,细看一处粗头蓬服,整而观之神韵俱佳,心行处只可意会不待言传也。再览通篇布局,以平远之法入手,左上角之山轻描淡写,只存其轮廓,此可谓虚。右下角山道婉转处,有高士倚仗前行,此可谓实,可谓气,可谓眼。山静之虚、人动之实,有无相映、虚实相生,画自登逸品矣。文人秦祖永曾评髡残作画,“笔墨苍莽高古,境界天矫奇辟,处处有引人入胜之妙。盛夏展玩,顿消烦暑……”。可谓字字句句都能从《快雪时晴图》中领悟得到。
岚气朝晖图 1663年作作于1663年的山水大轴《岚气朝晖图》,是其后半生寄身南京牛首山(即天阙山)幽栖寺所作。此幅的形制颇为特别,尺幅为155×42厘米,当是石溪目前传世所见最高的作品之一,仅次于《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萱晖堂书画录》著录的石溪同年所作《为袁居士作幽栖图》。而画绘群峰逶迤,沟壑纵横,千回百转,基本不用皴法,多以石青等色晕染,又于色墨间挤出一长条山道,在山间蜿蜒隐约,一长袍隐者于山道上策杖徐行。山峦云树的高与满对策杖士人形成一种威压,令画面充满急剧而对比悬殊的张力。与《为袁居士作幽栖图》等其它以浅绛设色的作品不同,石溪此件多以石青晕染而成的作品就画面而言似乎意不在发其世外之思、遗民之叹,甚至其题诗亦可作实景看。不过,山道上踽踽独行的明衣冠士人、题诗的后两句“幽情谁复识,此意托神机”却透露了其心事。
深山幽居图 设色绢本
结社林泉图 纸本淡设色此图表现的是秋天季节。在画家笔下,秋树虽已枝叶疏稀,老干却依然昂挺。苍翠凌天半,飞泉悬树梢,村舍隐藏在山谷间与溪水边,白云冉冉,轩内二高士凭栏席坐。山石皴法,以浓淡相间的墨点和短促的牛毛皴表现,秃笔挥洒,粗服乱头神韵丰腴。设色以淡赭为主调,略施花青,平中见奇,清雅有趣。
层岩叠壑图 纸本设色 1663年作
款识:层峦与叠壑,云深万木稠。惊泉飞岭外,猿鹤静无俦。中有幽人居,傍溪而临流。日夕潭佳语,愿随鹿豕游。大江天一线,来往贾人舟。何如道人意,无欲自优游。癸卯秋九月,过幽闲精舍写此以志其怀焉。天壤石溪残道者。钤印:石溪、白秃、介丘
此图写秋天江山景色,构图繁复,丘壑多变,内容丰富,引人入胜,以“高远”和“深远”相结合的经营位置,“云深”、“木稠”、“惊泉”、“幽居”、“大江”、“人舟”等有机贯穿于画面整体之中,移远就近、由近知远的空间组织,写出深邃的境界。此幅以苍秀醇厚的笔法,干笔皴擦,焦墨蓬松的苔点以及披麻、解索等皴法的运用。此图于一层之上更有一层,层层之中复藏一层的艺术处理上,的确有独到之处,颇耐人寻味。用笔苍浑、老辣,用墨层次丰富,展现了石溪极具个性的绘画风格,是代表石溪成熟画风的杰作。
山水 立轴 设色纸本 1663年作
款识:癸卯十月,天壤石溪残道人。钤印:介(朱文)、丘(朱文)、石溪(白文)、白秃(朱文)、电住道人(白文)
髡残精山水,特点是章法稳妥,繁复严密,景色不以新奇取胜,作品以真实山水为底本。此为髡残52岁所作,画面从构图到笔墨都他深受元四家的影响,尤其得力于王蒙与黄公望。章法稳妥,繁复严密,郁茂而不迫塞,景色不以新奇取胜,而于平凡中见幽深;笔法浑厚,凝重、苍劲、荒率;善用雄健的秃笔和渴墨,层层皴擦勾染,笔墨交融,厚重而不板滞,秃笔而不干枯;山石多用解索皴和披麻皴,并以浓墨点苔,显得山川深厚,草木华滋。此张作品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以真实山水为依据,具有“奥境奇辟,缅邈幽深、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
秋景山水
苍山草堂 立轴 水墨纸本 1663年作题识:好景藏烟里,蒲团憩草庵。且将过来界,心口默相参。□岑胸历历,云壁下秋潭。群峰吞八九,噉一或漏三。险磴碍难进,出奇殊未探。未知真面目,贻文彼不甘。猿鸟若栖身,当足慰痴贪。乍游维草草,交浅敢杂谈。何时得谢监,伐石惬幽躭。文举有高贤,与游遮不惭。断臂监泉石,山灵色或颔。投我此中老,松风与鹤酣。癸卯秋八月,过天界寺作此画,栎园大观察印可。石溪残道人。钤印:石溪、白秃、介丘
高士幽居图 立轴 水墨纸本
题识:万山屹立,下有澄潭。山厂为屋,槛外烟霞。倚棹高人,浩然长歌。饱餐蕉实,妙理云何。水竹之居,优游婆娑。鹿豕为群,泉石为邻。悠哉乐此千春棹,白秃。钤印:石溪 鉴藏章:吴兴、壹庵长宜
本幅用秃毫渴墨,绘幽谷层岩,茅屋数椽,竹丛、蕉林掩映左右;烟霞雾霭,飘忽上下。山泉流淌,注入清潭,溪水澄澈,可以泛舟。幽人与树石为伴,与麋鹿共栖。临窗远眺,一叶舟至。高士击楫,浩歌一曲。相问互答,此乐何极!全幅景物茂密,峰峦浑厚,笔墨苍茫,意境幽深。笔法雄健,层层皴擦勾点,山峦显得浑厚凝重、苍劲生涩而不干枯。构图章法稳妥,繁复严密,境界幽深壮阔,郁茂而不迫塞。在平淡中求奇险,重山复水,开合有序,生动地表达出江南山川的空蒙茂密、浑厚华滋的情致。
山 水 镜心 设色纸本 1663年作
山 水 立轴 绢本 1663年作
秋山萧寺 设色纸本 1663年作
题识:癸卯秋日,作於牛首之白云檐下,幽栖电住石溪残道人。钤印:残道者、石溪
山中枕石图 设色纸本 1663年作题识:山中石块好枕头,一觉能忘千日愁。世上何如山水乐,几人歇下几人休。癸卯冬十月,作于天阙山房。幽栖电住石溪残道人。钤印:石溪、介·丘、电住道人
石溪和尚道心高远,幼年即髡发入空门,国变后更是遁迹溪山,勤修禅悦。每坐关,常年约不出。独与清溪道人程正揆友善,与之抵掌谈艺,终日不倦。其画远师王蒙、大痴(黄公望),更得江南山水之蒙养,苍莽郁勃,雄深而有野趣。石涛评当时诸贤,首称石溪:“此道从门入者,不是家珍。而以名振一时,得不难哉!高古之如白秃(石溪)……”其高古奇肆,名振一时,甚为的评。一代艺评家周亮工求其画数年而不得,可见其名高气昂,不轻落笔如此。故其画在“清初四僧”中传世最少。
此图写幽岩邃壑,重岭深涧,云树苍郁,回廊孤亭,掩映于危磴白云之间,境极幽岩,层见迭出。望之可忘尘世。其构境之郁茂得王蒙之深趣,设色之明净颇具黄公望之淡宕,而山石皴染之秀涧,又彷佛挚友程正揆之生韵。盖石溪极重正揆画,其互受影响自在情理之中。如上海博物馆作于“丙午长夏”之《山水卷》,南京博物院所藏之《山斋禅寂图扇》,与清溪趣味甚近,皆此类也。款书“癸卯”,为康熙二年,石溪五十二岁;“天阙山房”在南京牛首山幽栖寺,石溪晚年禅修处也。
云径高山图 立轴 水墨纸本款识:云径高山碧,真栖在山溪。绝尘独指虚,谷幽飞白练,清颖到人心。电住道人石溪。钤印:石溪(白文)、电住道人(朱文)
石溪(髡残),明末清初画家,清初四僧之一。俗姓刘,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市)人,居南京。幼年丧母,遂出家为僧。法名髡残,字石溪,一字介丘,号白秃,一号残道者、电住道人、石道人。他削发后云游各地,43岁时定居南京大报恩寺,后迁居牛首山幽栖寺,度过后半生。性寡默,身染痼疾,潜心艺事,与程正揆(号青溪道人)交善,时称二溪,艺术上与石涛并称二石。善画山水,亦工人物、花卉。山水画主要继承元四家传统,尤其得力于王蒙、黄公望。构图繁复重迭,境界幽深壮阔,笔墨沉酣苍劲,以及山石的披麻皴、解索皴等表现技法,多从王蒙变化而来;而荒率苍浑的山石结构,清淡沉着的浅绛设色,又近黄公望之法。他还远宗五代董源、巨然,近习明代董其昌、文徵明等,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溪山放棹 镜框 设色纸本
题识:画理诗理,古人云都通禅理。予禅寂人也,又谓画理可通诗理,亦知禅理。无碍画理□,久之久之,将三理会为一理矣。虽□禅寂人不通诗画者甚多,而于画中人不通解禅理者,亦复不鲜,且不知不通,能会为一家者几人哉。今余会之为一家矣,谁以予言为是者?得山居士曰,予居棒喝之外。予笑曰。还有此□在未□,称为善知识。然于□外再觅知音,恐不易得,因画此并记以赠。石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