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幸福的味道
“咚、咚……”
正在写一个活动方案的我拿过手机一看,顿感无比兴奋和惊喜。是马云公益基金会临时建立了“2021教师计划终评评委群”,里面是终评事项的时间安排及其他事宜。查看群成员时,欣然发现许多熟悉的面孔,倍感亲切。
到达杭州萧山机场已是凌晨,夜幕中“杭州”两个大字格外夺目,走出飞机的那一刻,分外温暖,两年前在杭州师范大学的暑假学习班的情景历历在目,留下了太多温馨的回忆。如今重逢,正如秦观笔下的“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用过晚餐后,我们参加了当晚的评委宣讲会,因为疫情关系,今年的终评采取线上评审的方式,所有的评委都齐聚杭州,虽然是第三次担任评委工作,却是第一次大集合,脑海里又浮现了第一次在杭州培训时阿里一位高管说的话:“一群有情有义的人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我分在G组,和其他三位评委是第一次接触,儿童阅读指导师张建老师、阿里hr人力资源高管邓妙、姚基金秘书长叶大伟老师都是各自领域的大神,膜拜之情油然而生。对进入终评的老师,我们基本熟悉了材料,对第二天的评审工作,特别是四位评委老师提问的角度,我们作了简单的分工。就那么短短的一段时间,霎时觉得我们四个人组合各司其职,相得益彰,基金会安排太给力啦!
第二天上午8:30分,终评正式开始。提前两三天把来自黑龙江、山东、安徽的24位老师的资料都熟悉了一遍,但当在线上见到老师们的时候,又格外激动,回首四年前的自己,也是如此的紧张而激动。
特别佩服邓妙老师的睿智和眼光,每位老师五分钟陈述后,邓老师总是用轻松幽默的话语让老师完全放松下来,同时总能老师的自述和材料中提出针对性很强的问题,去寻找与基金会对优秀乡村老师画像和价值观高度吻合的老师,为接下来的我们三位评委的提问营造了一个非常轻松高效的工作环境。叶大伟老师和张建老师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提出非常多的高质量的问题,倾听三位评委的提问,就是一种学习。
主持人瓯海老师尽职尽责,让整个流程高效快捷,基金会李哲老师就是一位优雅内敛的绅士,终评结束时简短的点评尽显温馨和甜蜜。
特别惊叹他们渊博的学识,邓妙老师在观察老师的一举一动时,对参评老师的性格和特点总是独到精辟的分析,张建老师博览群书,就阅读面对老师们有精确的发问,说来惭愧,她说的很多书我都没有读过,愈感自己孤陋寡闻。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各位评委身上感受到了专业和不凡,她(他)们的视角和观点总能让人耳目一新,一直在猜测为什么这么神?我想这离不开她(他)们多年来的自我学习和工作阅历的沉淀。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要不断推进自身的专业成长。“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只有走出去,才能看到更多更好的云彩,才能更好更快的成长。
在24位老师身上看到了乡村教育的美好愿景,对教育的热爱和智慧让人折服,虽然他们不能全部获奖,但是他们能进入终评就是肯定和褒奖。当然,基金会说得更好,不管是什么奖项,和老师们的高尚情操和辛勤付出相比,连沧海一粟都谈不上,你们热爱教育,努力工作,幸福生活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褒奖,基金会也会致以崇高的敬意。
但是在乡村教育的舞台历练了二十年,当在线上见到老师们的那一刻,我最想在他们身上看到由内到外,油然而生的对职业的幸福感,教师不是一门职业,而是一项事业。这种信念不是三言两语,刻意伪装就能做到,一个优秀的老师只有非常认同自己的乡村教师身份,坚信乡村教育的美好愿景,才会过上一种幸福而又诗意的生活,才能把幸福传递,才能不满足于现状,才能去挑战一切不可能,而带给乡村教育更大的改变。
乡村老师的教育智慧就要体现在三尺讲台上,这是你人生最大的舞台,当您站上讲台的那一刻,你就是一个演员,教书育人,都在那一刻开始,学会从儿童的视角出发,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一直认为“有趣”就是一堂好课必需的前提,这也最考验一个教师的智慧,别让自己的课堂索然无味,学生昏昏欲睡。有趣的设计教学过程,有趣的进行课堂教学,有趣的完成教学目标,何乐而不为!
这次终评,和2017届另外三位获奖老师(山东王菲、吉林李素怀、浙江朱利锋),两年未见,分外亲切,因为马云公益基金会,我们从天南地北走到了一起,为了让每个乡村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我们两年来也在不断进步,不断的创造新的成绩。杨安平和冯海燕校长虽然和我们不是同一届获奖教师,但多次接触,志同道合,早已亲如一家,在二位前辈的身上学到了更多的管理知识。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两天的相聚过于短暂,但“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有基金会这个平台,有我们共同的追求,“人生何处不相逢”。衷心希望每位入围终评的老师无论你们是否获奖,用你们“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用“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情,继续在追梦的途中“何妨吟啸且徐行”,不一定“春风得意马蹄急”,要坚信“直挂云帆济沧海”,乡村教育,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