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群众安心出行 湖北省1666座桥梁转“危”为安

清清的龙湾河缓缓流淌,一座35米长、6.5米宽的崭新简支梁桥横跨。桥上,车辆、行人穿行,成为三合村进出的新通道。

这是9月16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潜江市龙湾镇看到的一幕。村民告诉记者,当9月5日此桥取代38年历史的四类危桥时,村民纷纷结伴拍照留念。

龙湾河桥,是我省“三年消危行动”新近通车的桥梁之一。去年,我省决定用三年时间全面消除公路现有危桥安全隐患,全面提升公路桥梁安全水平,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截至今年8月底,已累计实施危桥改造2487座,其中完工1666座,在建821座。

改到了群众的心坎里

1800多村民的三合村,9月迎来了3座危桥同时改造完成的喜事,村民孙焕龙心里乐开了花。

孙焕龙家种了20亩稻虾田,但因三座“老龄化”拱桥影响,出行、种地、采收甚为不便。桥上预制板断裂了,经鉴定均为危桥。每次经过时,村民都战战兢兢。

今年3月,中交养护集团武汉二航特种公司进村。隆隆的机器声中,开始拆危桥、建新桥,仅仅半年就建成这三座分别通往乡镇、国省道的“便民桥”。孙焕龙种水稻、拖虾子更方便了。

“盼望新桥很久了。”开着满载稻谷的拖拉机,村民赵思文向记者竖起大拇指。武汉二航特种公司项目负责人冯波透露,每座桥能承重50吨,寿命最长的可达百年。

桥两边,稻穗金黄,葡萄大棚延绵。“桥通了,收葡萄的商贩直接将车开到基地,再不用绕圈圈,一年可省2万多转运费。”葡萄种植大户张天美算账。

危桥改造,改到了群众的心坎里,成为湖北危旧桥梁改造热潮中的一个缩影。

罗田县S204省道两河口中桥主体工程全面完工,即将通车,凤山、大河岸、河铺等沿线村民出行更方便;蕲春严山桥经过近3个月施工,一座采用墩柱式工艺的新桥已完工,方便横车镇易河村、黄岗村等6个村的万余名村民出行……进入9月,除了潜江,黄冈、荆州、天门等地你追我赶,一座座危桥改造完成。

危桥改造,资金问题如何解决?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消危行动”资金来源主要是中央、省级危旧桥梁改造专项资金、省级债券资金给予定额补助。除中央、省级补助资金外,公路危旧桥改造工程的其余资金由市级财政承担30%、县级财政承担70%给予保障。

改变“游击队”零散施工

如何提高危桥改造效率?

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危桥改造,我省将改变传统“游击队”零散施工做法,实现建设集约化、设计施工标准化、构件工厂化,全面提升危桥改造施工工艺和工程质量。提倡采取“施工总承包+养护”“设计施工总承包+养护”等建设模式,引进经验丰富、技术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的专业企业参与项目建设。

潜江采取“设计施工总承包+养护”模式,引入央企中交养护集团;黄冈采取“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引入中铁大桥局、中铁大桥院等国家队;襄阳引进中交二航局整体设计施工所有危桥改造;荆州将危桥改造项目分区域“打捆”为4个项目包,采取“容缺受理”办法,提前介入、平行推进,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加快前期进度。

寄托乡愁的古桥,能修复的不重建。据悉,在确定桥梁改造方案时,我省要求保护具有历史、艺术和保存价值的古桥。例如,位于咸宁市通山县的厦铺桥,修建于清嘉庆年间,改造方案是移址重建,拟在桥梁上游约400米处新建一座12米宽的新桥,并对老桥进行维修加固。

“一桥一档”打造精品桥

与大江大河上的桥相比,公路危旧桥梁改造大多是小桥,但质量不容忽视。

如何造精品桥?答案在梁场。

在潜江中交养护的桥梁预制厂,一片片大型空心板、T形梁板被预制后,吊运到空地上,每天生产速度达到8片预制梁。“里面有芯片,随时跟踪预制梁的生命轨迹。”潜江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刘美蓉指着一片梁说,预制件均工厂化生产,提升危桥改造质量和管理水平。

在潜江交通指挥应急服务信息平台上,点击电子档案,可知桥梁前世今生。用信息化管控危桥改造质量,保证新桥寿命超过50年。据悉,潜江公路桥梁均进入养护管理系统进行状况监测,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坚持用数据指导施工,规范施工过程管理,加强隐蔽工程监管,着力打造放心桥。

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委托专业单位编制《湖北省公路危桥加固改造技术指南》《“三年消危行动”中小跨径桥梁通用图》,着力提升危桥改造的耐久性,并建立“一桥一档”的危旧桥梁基础数据库。

该负责人称,三年“消危行动”不仅要改造危桥,还要广泛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手段,构建全省公路桥梁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公路桥梁基础资料数字化、危桥改造科学化、桥梁养护规范化”,打造“化危为安”的普惠性民生工程。(戴辉  潘庆芳)

编辑:朱习芳

责编:胡芳华

审核:敬 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