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将自己反锁家中,妈妈声泪俱下:“我不想你走我们的老路”

江苏南通的一名初中生将自己反锁在屋内,家长怕发生意外,报警求助。消防员及时赶到破拆房门确定孩子安好,门外的父母悬着的心才算放下。

看着孩子的举动,母亲苦口婆心地对儿子进行劝说:“你说爸爸妈妈没文化,那我们也没办法,我们现在为我们的年少无知在买单,不想你走我们的老路。

我们现在倾尽一切,最大的可能在拉你,你现在吃不了学习的苦,你到了社会上会遭到毒打的。”

妈妈声泪俱下的一段话,讲出了太多父母的心酸。能够感受得出,母亲希望自己的一番话,儿子可以听懂并且感受父母的用心良苦

视频中孩子背对着父母,时不时的在抹着眼泪,不知道他那一刻是否能够共情到父母的后悔之心,以及期望。

青春期,更渴望得到关注

母亲的言语诠释了“可怜天下父母心”,看视频的父母们基本都会与男孩的父母产生共鸣,会责怪男孩不懂事,不知道体谅父母;也可能会觉得孩子是青春期比较叛逆。

但忽略了一个问题,孩子为什么不去上学?是学习成绩差,觉得上学没什么用?还是与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或者遭到了校园霸凌?亦或者是沉迷于游戏而不愿意去上学?

这些问题都是可能导致男孩不想去学校的原因。男孩锁住门,不去上学这个行为,显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这个决定在他脑海中已经出现很多遍,只是他没有表现出来,也没有告诉任何人。

这种时候,父母是否该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孩子出现问题我不知道?为什么孩子有问题不愿意和我说?

苦口婆心也好,声泪俱下也好,我们最终是要解决问题的,若不能及时找到原因,这些劝说极有可能变成孩子的压力

一种因为自己不懂事而产生的对父母愧疚的心理压力。其实青春期的孩子,在倔强叛逆的表面下,更需要得到父母的关注。

《小王子》里曾有一句话说:“世界上最有征服力的武器是语言,一句话可以让一个人心情跌入谷底,一句话也可以让一个人重振力量。”因此,在青春期想要了解孩子的办法就是适时的沟通。

适时的沟通

传统教育观点里,家长的权威的是至高无上的,一般都不会主动去关心孩子在想什么,是“一厢情愿”的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学习条件

直到孩子发生问题,才发现自己与孩子之间最缺乏的是沟通。

1、做孩子身边的倾听者

我们院里的王大哥是一个威严十足的父亲,他在孩子面前总是不苟言笑,经常能听到他跟孩子说:“我跟你讲啊,我吃过的米比你吃过的盐都多,你听我的这事儿就该这么做”。

与孩子之间沟通常常以命令的形式,因此他家的孩子也是院里最叛逆的一个。

马歇尔·卢森堡曾说:“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青春期孩子的心思是敏感的,他们极其渴望得到父母的支持与理解,同时又渴望着独立,自由。父母应该转变自己的身份,当他们可以交心的朋友,多倾听孩子的想法。只有了解他们的想法,才能及时化解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2、少说教,多请教

我们经常会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就是对孩子“说教”。青春期的孩子,强烈需要大人不把他们当成小孩子对待,所以经常会通过反抗权威告诉你,他长大了。

想要了解孩子,不能硬碰硬,而是学会顺势引导。有什么问题多请教孩子,让他知道父母是需要他的帮忙、照顾的。

当孩子感觉自己是被需要的,就不会那么去对抗父母,亲子关系也就不会出现那种紧张的状态。

3、给孩子自由,不要妄加揣测

前几天看了一部电影《盛夏未来》,里面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两个孩子本来没有早恋,但因为一些误会、巧合,与父母、老师的阻止之下,两个人反倒假装自己真的在恋爱。

生活中也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孩子进入中学开始,爸妈就异常紧张他们会早恋,并且实施各种围追堵截。在父母妄加揣测之下,孩子索性就“随了”父母的心思。

其实,早恋是孩子成长中出现的第一份对异性的好感,或许只是一种朦胧的情感,不会有进一步的发展。

父母应该给孩子情感上的自由,与孩子大方地聊一聊感情观、爱情观,及时的引导要比暴力的阻止更加能够让孩子明白上学最主要的还是学习。

父母要深刻地了解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在需要爱的基础上,更需要绝对的尊重与自由。好的亲子关系是平等与相互体谅的,愿父母能进一步走进孩子,愿孩子能更多体谅父母。

枕边育儿寄语:

高尔基曾经说: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情,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是国家的一桩大事,需要才能和全部的生活知识。父母只有不断地完善自己,才能给孩子带来正向的力量,从而改变孩子。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