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越生平及卒年小考

周越生平及卒年小考

周越,字子發,一字清臣,淄州鄒平人(今山東鄒平東北)。其兄周起是宋初的重臣。周起卒后,王安石爲撰神道碑,稱其春秋五十九歲[一] 。但是宋曾鞏《隆平集》卷一○和《東都事略》卷四四《周起傳》均作『卒年五十八』。按《長編》所記,周起卒於天聖六年(一○二八)[二] ,則其生年在太祖開寶三年(九七○)或四年(九七一)。王安石爲周起所撰《贈禮部尚書安恵周公神道碑》云:『愛其弟越甚篤。與越皆以能書爲世所稱,每書輒爲人取去。』揆之以理,兄弟二人年歲當有較大差距。假設周越小其兄五歲,則其生年大概爲九七五年左右。周越卒年不詳,目前所知的周越活動最晚紀年在慶曆六年(一○四六)[三]

關於周越生平的資料極少,較爲集中的是兩條。朱長文《墨池編》卷一○《續書斷下》云:

周越,字子發,仕歷三門發運判官,以司勳員外郎知國子監書學。遷主客郎中以卒。草書精熟,博學有法度,而真翰不及,如俊士半酣,容儀縱肆,雖未可以語妙,於能則優矣。當天聖、慶曆間,子發以書顯,學者翕然宗尚之,然終未有克成其業者也。嘗撰《書苑》,屢求之不能致,無以質疑云。有司馬尋者,慶曆中嘗知利州,其迹亦仿子發。[四]

《宣和書譜》卷一九云:

文臣周越,字子發,淄州人。官至主客郎中。天聖、慶曆間以書顯,學者翕然宗之。落筆剛勁足法度,字字不妄作。然而真、行尤入妙,草字入能也。越之家昆季子姪無不能書,亦其所漸者然耶?説者以謂懷素作字,正合越之儉劣。若方古人,固爲得筆,儻滅俗氣,當爲第一流矣。在慶曆中有馬尋者,嘗知利州,而善倣越書,觀者不復真贋。人謂『韓門弟子』云。又御府所藏草書三:《賀知章賦》、《詩句》、《千文》。』[五]

據上述記載,周起、周越兄弟皆能書,而且其家子姪也不乏擅書者。周起書世所未見,周起的季子周延雋字仲章,尤擅書名。桑世昌《蘭亭博議》稱:『延雋落筆有古法,真行草隸俱入能品,能以翰墨世其家。』[六] 周延雋與王安石、梅堯臣友善,曾請王安石爲其父作墓銘。治平間以職方郎中知台州,累遷太常少卿。與周越同時有馬尋者(按,《墨池編》誤作『司馬尋』),學其書,能亂真。明 王鏊《姑蘇志》卷四一《宦蹟五》:『馬尋,字子正,鄆州人,祥符初進士,授吴江簿。』[七] 舉《毛詩》學究,累判大理寺,以明習法律稱。歷提點兩浙陝西刑獄、廣東淮南兩浙轉運使,知湖、撫、汝、襄、洪、宣、鄧、滑八州。[八] 《續通志》卷一六八《金石略》載:『轉運使馬尋題名(朱顯之書,行書,慶曆三年,肇慶)。』[九] 《栝蒼金石志》卷三有『馬尋石門洞題名』正書三行,行三四字不等,文爲:『馬尋來,慶曆甲申季冬廿日。』[一○] 兩處題名皆存。

周越平生交遊應該是比較廣泛的,但是由於史料殘缺,可考者不多。宋穆修《穆參軍集》卷上有《一百五日同周越陳永錫遊吉祥僧舍》詩一首:『痛飲方期數百杯,尋芳何事又空回。花愁酒困春無著,卻訝野僧蕭寺來。』[一一] 穆修(九七九—一○三二)北宋散文家,字伯長。鄆州(今山東鄆城)人。大中祥符二年(一○○九)進士,爲泰州司理參軍,潁州、蔡州文學參軍,世稱穆參軍。陳永錫爲穆修蔡州同僚。《穆參軍集》卷下《静勝亭記》:『潁川陳君永錫,始以公侯裔縻蹟落武,一再遷爲右侍禁,蓋漢之郎將類也。來監蔡之群戎,爲人力文,服古而雅,任闊達樂……』[一二] 吉祥寺有多處,此處吉祥僧舍當是蔡州(今河南汝陽)吉祥寺。[一三] 穆修大約在宋仁宗趙禎天聖三、四年間奉恩詔,得補潁州文學參軍。不久,又徙蔡州,此時周越的行歷不詳。

周越卒年雖不可考,但是可通過一些資料作出推測。《鬱孤臺法帖》存周越《面賀攀企帖》(圖一—一) ,拓本高三十九點五厘米。釋文爲:『面賀,攀企攀企。寒候,伏想與貴眷康静,家室傳語,資政夫人而下久别,可勝思戀,將愛將愛。謹因信次,附此通問動静,兼伸上賀,不宣。越頓首,留守資政臺坐。十月廿五日。』這是周越賀某『留守資政』的信。從信中内容推知,二人的交情十分深厚,以致内人都有交往了。以下對『留守資政』展開考證。

圖一—一 周越《面賀攀企帖》

『資政』即『資政殿學士』,官名。宋置諸殿學士,出入侍從,以備顧問,無官守、無殿掌而資位極高。景德二年(一○○五),參知政事王欽若罷政,真宗爲之特置資政殿學士,以示尊寵。不久,又以王欽若爲資政殿大學士。嗣後,資政殿學士、大學士常由罷職輔臣充任。宋葉夢得《石林燕語》卷之六:『真宗景德中,既置資政殿大學士,授王冀公(欽若),班翰林承旨上,一時以爲殊寵。祥符初(三年),向文簡公(向敏中)以前宰相再入爲東京留守,復加此職。自是迄天聖末,二十餘年不以除人。明道元年,李文定公(迪)知河陽,召還,始再命之。景祐四年,王沂公(曾)罷相,復除。三十年間,除三人,而皆前宰相也。宋宣獻公(綬)罷參知政事,仁宗眷之厚,因加此職。自冀公後,非宰相而除者,惟宣獻一人而已。』[一四] 實際上終北宋,膺此職者不下十餘人,除以上諸人外,尚有王曙(九六三—一○三四)、薛奎(九六七—一○三四)、石中立(九七二—一○四九)、蔡齊(九八八—一○三九)、程琳(九八八—一○五六)、宋綬(九九一—一○四一)、晏殊(九九一—一○五五)、王舉正(九九一—一○六○)、吴育(一○○四—一○五八)等。

『留守』,官名。宋承唐制,皇帝外出巡視或外出親征時,命親王或大臣留守京城,稱東京留守,掌管宫鑰與京城守衛、修葺、彈壓等事,以及京畿地區錢穀兵民之政,西京河南府、南京應天府與北京大名府亦各置留守,以知府兼任。與周越同時能稱『留守資政』者,唯有向敏中、宋綬、王舉正、程琳、吴育五人。

向敏中(九四九—一○二○),字常之,開封(今屬河南)人。向敏中以資政殿大學士權東京留守在大中祥符三年(一○一○)十二月[一五]

宋綬(九九一—一○四一),字公垂,趙州平棘(今河北趙縣)人。明道二年(一○三三)拜參知政事。景祐四年(一○三七)罷,權判尚書都省。歲餘,以禮部尚書知河南府。寶元元年(一○三八),爲資政殿大學士[一六]

王舉正(九九一—一○六○),字伯仲,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景祐四年(一○三七),爲龍圖閣待制。[一七] 皇祐元年(一○四九),爲資政殿學士。[一八] 皇祐中,留守西京。[一九]

程琳(九八八—一○五六),字天球,中山博野(今河北蠡縣)人。景祐四年(一○三七)爲參知政事。慶曆二年(一○四二)五月,以大名府兼任北京留守司,三個月後加資政殿學士,三年後(一○四五)又爲資政殿大學士。[二○]

吴育(一○○四—一○五八),字春卿,建安(今建甌)人。慶曆五年(一○四五),以右諫議大夫爲樞密院副使。數月後,改參 知政事。皇祐四年(一○五二),以集賢院學士判西京留守司御史台。[二一]

周越信中的『留守資政』可能性最大的是王舉正,因爲其他四位均找不出任何旁證來證明與周越有過交往,唯有王舉正能將極爲少見的周越資料串連起來。王舉正是北宋大臣王化基之子。王化基(九四四—一○一○),字永圖。太宗太平興國二年(九七七)進士,至道三年(九九七),拜參知政事。大中祥符三年卒,年六十七。《宋史》卷二六六有傳。

王舉正曾撰《陳省華碑》。方履籛《金石萃編補正》卷四記載:『《宋封秦國陳公碑銘》,碑在墓南二百餘步,王舉正撰,周越正書。即《陳省華碑》,寶元二年八月。在縣北三十二里停驂鋪,東北俗呼「三宰墳」。』[二二] 陳省華(九三九—一○○六),字善則,閬州閬中(今屬四川)人。其人辯智有吏幹,三子堯佐、堯咨、堯叟俱爲重臣,王舉正乃陳堯佐之婿。是碑最後由周越書寫,必然是陳家兄弟和王舉正商議之後的鄭重選擇。景祐三年(一○三六)十月初一,『國子博士周越爲膳部員外郎知國子監書學,越上所纂集古今人書並所更體法,名曰《書苑》』。本月十日,王舉正受命『看詳編排三館、秘閣書籍』[二三] 。可能正在此間,周越的書法水準引起了王舉正的注意,纔有後來的書碑之請。此碑立於寶元二年(一○三九)八月,正是周越書名極盛之時。史載王舉正善書[二四] ,二人有共同語言,也爲他們的交往提供了旁證。

周越曾書《王龍圖〈柳枝詞〉》,當是王舉正的作品。王舉正於景祐四年(一○三七)爲龍圖閣待制,正在周越書寫《陳省華碑》的前三年。周越因爲與王舉正的交情而選擇書寫他的文辭亦在情理之中。《柳枝詞》起於中唐,宋人每有此作,徐鉉《騎省集》卷二有《〈柳枝詞〉十二首》,韓琦《安陽集》卷四有《和春卿學士〈柳枝詞〉五闋》和《再賦〈柳枝詞〉二闋》等。王舉正有《平山集》、《中書制集》、《内制集》五十卷,可惜均已不存於世,所作《柳枝詞》也無法考知了。

皇祐元年,王舉正爲南京留守資政殿學士,其女婿梅堯臣[二五] 有《資政王侍郎南京留守》詩一首[二六] ,賀其升遷。周越此賀啓,或即此時所作。梅堯臣與周越雖無交往記載,但從蘇舜欽提到時人將他比作梅堯臣和周越來看,可知當時三人齊名。另外,梅堯臣與周越姪周延雋仲章友善。梅集中又《送周仲章太博之鉅野》、《裴直講得潤州通判周仲章鹹豉遺一小缾》二詩[二七] ,周越和梅堯臣理應相識。周越曾書蘇舜欽詩《獵狐篇》[二八] ,他對蘇氏也不會陌生。

周越曾於慶曆四年夏書《賀秘監賦》(圖一—二) ,署款爲『南都書贈』,南都即是應天府南京(今河南商丘),但下距周越作賀啓時間已有四五年。至於周越因何事至南都,又何時離去,由於史料闕如,已不得而知了。王舉正從景祐三年(一○三六)開始,就與周越開始了交往,至皇祐元年(一○四九)已經有十餘年之久,以致『家室傳語』就不足爲怪了。如果以上考證屬實,那麽,周越卒年應在皇祐元年(一○四九)以後。年齡在七十以上。

圖一—二 周越草書《賀秘監賦》(局部)

周越尚有傳世拓本《跋歐陽詢草書〈千字文〉》(圖一—三) ,釋文爲:『此歐陽詢草蹟也,所謂如「旱蛟得水,毚兔走穴」,信不 虚耶。周越題。』左旁有小字云:『自京西南路提點刑獄被召入爲尚書司封郎中,僦居光化坊梁氏之第閲舊書。』後面的小字注記載了周越的一次升官經歷,司封郎中在宋前期爲從五品上,這比周越之前擔任的膳部員外郎(從六品上)、司勳員外郎(從六品上)均高。周越任『京西南路提點刑獄』的時間不詳,但在慶曆三年以後則無疑問,據此可推周越由『京西南路提點刑獄被召入爲尚書司封郎中』的時間約在慶曆四年至五年間。

圖一—三 周越《跋歐陽詢草書〈千字文〉》

今結合相關資料,勾勒周越生平主要事蹟如下:

大中祥符八年八月十日,跋《洛神賦》(圖一—四) [二九]

圖一—四 周越《跋〈洛神賦〉》

天聖八年四月,成《書苑》十五卷奏御[三○]

景祐三年五月十六日,跋懷素《藏真律公帖》。(圖一—五)

圖一—五 周越《跋懷素〈藏真律公帖〉》

景祐三年冬十月,國子博士周越爲膳部員外郎,知國子監書學,上所纂集古今人書並所更體法,名曰《書苑》,凡二十九卷[三一]

景祐中至寶元二年,曾爲三門發運判官,以墨本《禹廟碑》傳京師[三二]

寶元二年八月,正書《陳省華碑》,署款『朝散大夫、行尚書膳部員外郎、知國子監書學、兼判吏部南曹、輕車都尉周越書并篆額』。

康定元年五月二十五日,有司上言:『在京收買鞍馬,切慮擁併。』詔差群牧判官沈維温、三司勾當公事任顓於開寶寺,群牧判官周越、三司勾當公事張子憲於錫慶院,各置場收 買。[三三]

慶曆三年十一月癸酉,改新知懷州司勳員外郎周越知台州[三四]

慶曆四年四月十二日,書《賀秘監賦》。約在本年,周越任『京西南路提點刑獄』。

慶曆五年前後,周越由『京西南路提點刑獄被召入爲尚書司封郎中』。

慶曆六年四月廿七日,跋种放《會真宫詩》。(圖一—六)

圖一—六 周越《跋种放〈會真宫詩〉》

皇祐元年,作《面賀攀企帖》。

注釋:

[一]  《臨川先生文集》卷八九《贈禮部尚書安惠周公神道碑》作:『春秋五十九。』《宋集珍本叢刊》第一三册,第七二六頁。

[二]  《長編》卷一○六『仁宗天聖六年五月』:『贈禮部尚書、諡安惠周起卒。』第五册,第二四七三頁。

[三]  《跋种放〈會真宫詩〉》落款記:『慶曆六年四月廿七日。』

[四]  《墨池編》,清刊本。

[五]  《宣和書譜》,上海書畫出版社,一九八四年,第一五六頁。

[六]  《六藝之一録》卷三三六,《文津閣四庫全書》,第二七六册,第四七四頁。

[七]  《姑蘇志》,《文津閣四庫全書》,第一六七册,第六八八頁。

[八]  《宋史》卷三○○《列傳》五九《陳太素》附『馬尋』,第二八册,第九九七二頁。

[九]  《續通志》,第二册,第四二六二頁。

[一○]  《栝蒼金石志》,《續修四庫全書》,第九一二册,第七頁。

[一一]  《穆參軍集》,《文津閣四庫全書》,第三六三册,第二○九頁。

[一二]  《穆參軍集》,《文津閣四庫全書》,第三六三册,第二一五頁。

[一三]  《册府元龜》卷五二《帝王部·崇釋氏第二》:『(唐明宗天成)五年二月甲子,天和節道釋賜紫衣師號者凡九十人,寺宇賜名額者凡二十五所。』中有蔡州吉祥寺。

[一四]  《石林燕語》,《叢書集成初編》,第二七五五册,第五八頁。

[一五]  《長編》卷七四『真宗大中祥符三年十二月』:『丙辰(十二日),以資政殿大學士向敏中權東京留守。』第三册,第一六九七頁。

[一六]  《長編》卷一二一『仁宗寶元元年三月』:『戊申(十一日),資政殿學士宋綬爲資政殿大學士。』第五册,第二八六七頁。

[一七]  《長編》卷一二○『仁宗景祐四年閏四月』:『乙亥(三日)……知制誥王舉正,以宰臣陳堯佐之婿,引故事避嫌。戊寅,改爲龍圖閣待制,時龍圖閣待制張逸權知開封府,請仍舊班舉正下,從之。』第五册,第二八二八頁。

[一八]  《長編》卷一六七『仁宗皇祐元年七月』:『癸卯(十二日)……資政殿學士户部侍郎、知應天府王舉正爲吏部侍郎。』第七册,第四○○七頁。

[一九]  〔宋〕范祖禹撰《范太史集》卷四三《寶文閣待制鄭公(穆)墓誌銘》:『皇祐中,再至京師,六試於有司,四爲第一,登進士末科。初仕爲河南府壽安主簿,詔任滿以爲國子學官,至壽安不數月,西京留守王舉正奏爲西監直講。』《文津閣四庫全書》,第三六七册,第七一二頁。

[二○]  《長編》卷一三六『仁宗慶曆二年五月』:『己未(十七日),以知天雄軍程琳知大名府,兼北京留守司。』第六册,第三二六五頁。卷一三七『仁宗慶曆二年八月』:『辛巳(十日),知大名府、尚書左丞程琳加資政殿學士。』第六册,第三二八八頁。卷一五五『仁宗慶曆五年五月』:『壬戌(七日),資政殿學士、工部尚書、知大名府程琳爲資政殿大學士。』第七册,第三七七一頁。

[二一]  《長編》卷一七三『仁宗皇祐四年秋八月』:『戊子(十六日),資政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吏部尚書、知汝州吴育爲集賢院學士、判西京留司御史台,育固稱疾求居散地故也。』第七册,第四一六七頁。

[二二]  〔清〕方履籛撰《金石萃編補正》,《石刻史料新編·一般類》,第五册,第三五四九頁。

[二三]  《長編》卷一一九『仁宗景祐三年冬十月』:『甲寅(十日),命知制誥王舉正看詳編排三館、秘閣書籍。』第五册,第二八○九頁。

[二四]  《歐陽文忠公集》卷七三《外集》二三《跋觀文王尚書(舉正)書》:『右觀文學士尚書王公字伯中,清德之老也……其遺跡尤可惜,矧公素以書名當世也。治平元年清明前一日書。』《中華再造善本》,第二○册,第一八頁。

[二五]  〔宋〕祖無擇撰《龍學集》附録《龍學始末》:『公之妻,參政王舉正長女,連袂梅堯臣、韓繹、李復圭、范子開。』《文津閣四庫全書》,第三六七册,第三○二頁。

[二六]  《宛陵先生文集》卷二八,《宋集珍本叢刊》,第三册,第七二二頁。

[二七]  分别見《宛陵先生文集》卷一一、卷一六,《宋集珍本叢刊》,第三册,第五九六頁、第六三二頁。

[二八]  《後村先生大全集》卷之一○四《周越》:『周越膳部與李西臺同時,所著《法書苑》,論古今字學甚詳備。其草書《獵狐篇》非不點綴波畫,矜衒姿態,要以以五陵俠少,結束華楚,然都無士大夫風度。』《宋集珍本叢刊》,第八二册,第七二頁。

[二九]  《清河書畫舫》嘴字號《王大令洛神十三行真蹟》:『獻之洛神賦真蹟,遺頭尾外得一十三行,都二百五十字,重加整背。祥符八年八月十日周越記。』《中國書畫全書》第四册,第一五九頁。

[三○]  《郡齋讀書志校證》,第一六四頁。

[三一]  《長編》卷一一九,中華書局,一九九二年,第五册,第二八○八頁。

[三二]  《河南集》卷四《書禹廟碑陰》,《文津閣四庫全書》,第三六四册,第三○○頁。

[三三]  《宋會要輯稿》兵二二之二,第八册,第七一四四頁。

[三四]  《長編》卷一四五『慶曆三年十一月』:『癸酉(九日),改新知懷州、司勳員外郎周越知台州,河北都轉運按察使言越素貪濁,而懷州路當沖要,宜擇人以代之也。』第六册,第三四九六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