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首饮酒诗词,道尽九重喝酒的境界,你在哪一重?
站在此处,遥望华夏中国五千年历史文明的长河,你能看到酒里浸没着诗,诗中游离着酒,酒和诗,一道承载了从古至今文人侠客们的人生百态。
诗酒文化历经千年的沉淀而愈加醇馥幽郁,飘香十里,随着酒香萦绕在天地间的,是世间人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
一杯敬明天,一杯敬过往,一杯敬当下正好好生活的自己。有九首饮酒诗,就有九重饮酒境界,那么你在哪一重?
第一重:小酌
《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屋外风雪大作,暮色苍茫,屋里炉火正烧得通红,白居易静坐着等待朋友的到来,两人小酌一番,岂不快哉!
眼下天气渐凉,何不邀三五好友共饮,你来我往,却只浅尝辄止,绝不贪杯。
第二重:微醺
《天仙子》
宋·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
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
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张先在家中听着曲子喝闷酒,未饮几杯便昏昏睡去,午觉醒来后,醉意消去了,忧愁却反而更盛了。
人人都想借酒消愁,可饮酒后微醺只是一时的欢愉,等到意识清醒后,却发觉更是愁上加愁。
第三重:浅醉
《对酒》
宋·陆游
闲愁如飞雪,入酒即消融。
好花如故人,一笑杯自空。
流莺有情亦念我,柳边尽日啼春风。
长安不到十四载,酒徒往往成衰翁。
九环宝带光照地,不如留君双颊红。
此时陆游在四川任官,与好友开怀痛饮,直喝到双颊绯红,喝到闲愁散尽。
不胜酒力的人喝酒容易上脸,双颊通红,眼色迷离,此时已是微醉,但他一定还不尽兴。
第四重:沉醉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作为女词人之魁首的李清照,其实是个资深的酒鬼。她留存下来的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曾写过饮酒。
简而言之,就是翻开诗一看,满屏都写着几个大字:“我今天又喝酒了!”简直可爱。
第五重:酣醉
《山中与幽人对酌》
唐·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李白就更不必说了,不仅是“诗仙”,也是名副其实的“酒仙”,从这首诗也可见一斑,他与好友对饮,好友已酣醉,他还能借酒兴作诗一首。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醉酒后倒头就睡,全无意识可以称得上是好酒品了,既体面了自己,也不为难他人。
第六重:烂醉
《鹧鸪天》
金·元好问
只近浮名不近情。且看不饮更何成。
三杯渐觉纷华远,一斗都浇块磊平。
醒复醉,醉还醒。灵均憔悴可怜生。
《离骚》读杀浑无味,好个诗家阮步兵!
喝个烂醉如泥的元好问可谓是戏言“喝醉了全世界都是我的”之典范般的人物。
他喝醉了睡,睡醒又接着喝,连连叫骂那些不喝酒的人能有什么成就,还嘲弄屈原“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情态才叫人觉得可怜至极!
中国的人情往来其实就是“吃饭”往来,既然是吃饭,如何能少得了酒?推杯换盏,觥筹交错间,多少人情世故就都在一杯酒里了。
第七重:酩酊
《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
唐·孟浩然
水亭凉气多,闲棹晚来过。
涧影见松竹,潭香闻芰荷。
野童扶醉舞,山鸟助酣歌。
幽赏未云遍,烟光奈夕何。
风流爽朗的孟夫子喝了个酩酊大醉,在小童的搀扶下才能勉强步履蹒跚地走路。
小酌怡情,大醉伤身,各位诗友们还是别学孟浩然。喝到这个程度,你都不敢想象自己能做出什么匪夷所思的举动来。
第八重:癫狂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自古以来圣贤都是寂寞的,只有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纵观历史,敢说这种话的,非李白莫属也!
第九重:骇俗
《饮中八仙歌》(节选)
唐·杜甫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饮酒的第八重境界“癫狂”和第九重境界“骇俗”都指向一人,就是李白,也只能是李白。“酒仙”“诗仙”“剑仙”,三仙归一者,光照千古。
中国人生性拘谨,性格内敛,不善于当面表达,而酒就是最好的催化剂。有多少未能说出口的情真意切都借着一杯酒表露了内心。
酒不为任何事物所奴役,它只是单纯地想让你,活出一点清醒时难得的真实和任性。
一杯美酒,三味人生,或醇厚或清淡,都要细细去品味。那么你在哪一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