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宝亮:孙犁及其“荷花淀派”的历史意义以及对当下的启示[下]

“荷花淀派”对当下的启示

“荷花淀派”作为流派,似乎存在的时间不算长,但她的影响却是巨大的。改革开放之初,贾平凹、铁凝、莫言无不受到孙犁的关怀和影响。

贾平凹曾言他早年修水库时从工友那里读到一本强烈吸引他的作品,由于看得人多,封面封底都撕掉了,后来上了大学才知道这本书的名字叫《白洋淀纪事》,作者是孙犁。竟是这本书“煽动起了”贾平凹的写作热情。(参看贾平凹:《我是农民》,第130页,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1981年4月30日,《天津日报·文艺周刊》发表了贾平凹的散文《一棵小桃树》,编辑孙犁读完了这篇作品,马上写了一篇《读一篇散文》的评论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给予热情赞扬。从此以后,贾平凹与孙犁成为文学上的忘年交,书信不断。据有关研究,孙犁写给贾平凹的信有六封,评论文字有四篇,可以说,孙犁直接引领了贾平凹早期的创作。(张莉;《念念不忘,终有回响——孙犁与贾平凹的文学互动》,《文艺争鸣》2015年第1期。)贾平凹在《一匹骆驼》中记载的那匹送给孙犁的唐三彩骆驼的故事已成文坛佳话。

莫言的短篇小说《民间音乐》, 1983年发表于《莲池》杂志,孙犁在《读小说札记》中,评论了这篇小说。认为这篇小说的写法“有些欧化,基本上还是现实主义的。主题有些艺术至上的味道,小说的气氛还是不同一般的,小瞎子的形象,有些飘飘欲仙的空灵之感”。(孙犁:《读小说札记》,《天津日报·文艺评论》,1984年5月18日。)正是由于孙犁的这篇评论,使他有幸得到徐怀中的青睐而被破格录取为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的学生。

铁凝与孙犁,佳话更多。《灶火的故事》在磨难中被孙犁刊载于《天津日报·文艺周刊》;《哦,香雪》曾得到孙犁先生发自内心的称赞:“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绐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即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而铁凝在16岁时,徐光耀让她多读读孙犁的作品,铁凝说孙犁的小说她都读过,还说《铁木前传》差不多都能背过了。只要看一下孙犁的小满儿、蒋俗儿、双眉等至于铁凝的小臭子、小袄子、白大省、西单小六、唐菲等,就可以想见两人的师承关系了。

贾大山也是深受孙犁影响并被孙犁特别关注的一位作家。贾大山说:““小时候,我和戏园子做邻居,于是爱上了戏剧,到了中学里,又爱上了文学,喜欢阅读鲁迅、孙犁、赵树理的作品,也喜欢古体诗。”(《贾大山全集》,第479页,花山文艺出版社2014年。)而孙犁也十分关心这位老乡的创作。1981年12月21日《小说的结尾》一文中,孙犁写道:“贾大山的《花市》,意义与李志君作品相同,而为克服结尾处的概念化,作者是用了一番脑筋的。但主题似又未得充分发挥,可见结尾之难了。”(孙犁:《小说的结尾》,《孙犁文集》6,第372页。)1995年初,孙犁在致徐光耀的信中称赞贾大山的小说是农村农民自种自吃的新鲜绿色的棒子面:“读贾大山小说,就像吃这种棒子面一样,是难得的机会了。他的作品是一方净土,未受污染的生活的反映,也是作家一片慈悲之心向他的善男信女施洒甘霖。”(孙犁:《致徐光耀》,《孙犁文集》9,第308页。)两个作家如此心心相印,说明他们之间在审美旨趣上的一致之处。当然贾大山后期小说中的禅味更浓重一些。

还有一些作家,虽然没有机会与孙犁产生互动,但他们的作品的确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孙犁的影响,尤其是河北的一些作家。比如阿宁,曾言:“在国内的这些作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要算孙犁。他是一个很美的作家,他的作品不受时代的局限,具有广泛性、概括性,写的东西更为久远,如《铁木前传》等,百看不厌。特别是他的作品中渗透出的人文精神,对我的影响很大。”(《我省当代作家谈自己喜欢的当代作家》,《燕赵都市报》1999年10月14日。)阅读阿宁,其小说那种柔美清丽与孙犁确实很像。还有刘建东、李延青等人的小说中,不时闪现孙犁、铁凝的身影,也是不争的事实。而侨寓在北京的河北籍作家付秀莹,由于写了《陌上》,被大家指认为“荷花淀派”的新传人也不是没有道理的。《陌上》的那种风景画、风俗画,简洁而又优美清新的文字,都颇具“荷花淀派”之神韵。试想一下,文学史上还有哪一个作家能对后世几代作家产生如此持续广泛的影响?这充分说明孙犁及其“荷花淀派”的永恒魅力。它启示我们,文学在正确的政治方向确定之后,审美永远是最高准则。

 

有人认为孙犁是革命文学中的“多余人”(杨联芬语),主要是从孙犁的“边缘人”地位出发来看他与主流文学的疏离或曰游移。而这又恰恰说明孙犁坚守自己的审美理想,不随波逐流的高洁人格。孙犁对功利化的图解政治、附和政策的写作倾向一直是坚决反对的。他特别强调文学作品的艺术性:“一部作品有了艺术性,才有思想性,思想融化在艺术的感染力量之中。那种所谓紧跟政治,赶浪头的写法是写不出好作品来的。”(孙犁:《文学和生活的路——同<文艺报>记者谈话》,《孙犁文集》5,第563页。)孙犁认为:“创作的命脉在于真实。这指的是生活的真实,和作者思想意态的真实。这是现实主义的起码之点。现在和过去,在创作上都有假的现实主义。……他们以为这种作品,反映了当前时代之急务,以功利主义代替现实主义。这就是我所说的假现实主义,这种作品所反映的现实情况,是禁不起推敲的,作者的思想意态,是虚伪的。……作品是反映时代的,但不能投时代之机。凡是投机的作品,都不能存在长久。”(孙犁:《致铁凝》,《孙犁文集》(10),第375页。)我想孙犁的这些文学观念,不仅在当时具有振聋发聩的意义,即便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文学有自己的规律,这就是审美的规律,以审美的方式把握时代精神,将时代精神熔涵在审美的表达中,才有可能产生伟大的具有恒久魅力的高峰之作。
    当然,孙犁及其“荷花淀派”对后世的影响,自然与孙犁个人艺术人格的魅力有关,但更重要的乃是来自孙犁背后强大的传统——中国抒情传统与史传传统。正是这一传统的审美范式影响了后世作家。从前面的论述可以看到,寻找这一传统的过程也是孙犁在革命文学内部探索、寻觅文学的民族化、大众化的路径的过程。作为一个革命文人,孙犁并不反对革命文学开展的大众化、通俗化、民族化运动,甚至还身体力行,积极实践。抗战胜利后,孙犁回到冀中家乡,受组织安排,创办《平原杂志》,就亲自捉刀,撰写了多篇通俗作品,不过孙犁对待大众化、民族化一直以来都有着自己清醒的认识。孙犁认为大众化、民族化的路径不是单一的,不能只有民间文艺传统这一条路,而应该是多元的,应该“新瓶装新酒”,广泛吸取西方文学以及鲁迅以来的新文学传统,当然还有中国的伟大的抒情传统和史传传统。在这多种传统基础上,形成属于自己的大众化、民族化的艺术风格。从孙犁的文学观念及其文学实践上看,他的确实现了真正的民族化、大众化。而这种民族化、大众化继承和光大的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最正宗、最优秀的文化,因而,其魅力也最为持久,最能打动后来人。今天,我们强调文学的中国书写、民族书写,孙犁及其“荷花淀派”的艺术经验是颇具借鉴意义的。

另外,孙犁对“荷花淀派”作家的培养、引导,是不是也给我们今天的刊物编辑工作带来有益的启示呢?乡间道路上一车车黄豆、花生透出诱人的馨香。

(此文原刊于2019年9月16日《文艺报》)

作者简介:郭宝亮,文学博士、文学评论家。现任河北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省优秀教师,河北省政府特贴专家。中国作协会员,河北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小说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新文学学会常务理事,首届河北百名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委,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评委,中国小说学会年度小说排行榜评委等。

曾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争鸣》、《当代作家评论》、《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等重要报刊杂志发表论文160余篇,出版《王蒙小说文体研究》、《新时期小说文体形态研究》、《语言·审美·文化》等专著6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成果曾获第七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二等奖,第八届河北省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第十一届、第十五届河北省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第九届、第十一届河北文艺振兴奖,首届孙犁文学奖等。

多精彩推荐,请关注京畿学堂
传播文化  诚请转发

   投稿邮箱:523090170@qq.com

(0)

相关推荐

  • 贾平凹的文学成就有多高?这部小说可说明,读者:20世纪末的绝唱

    导读:其实我们也好奇,为什么很多人对于性避而不谈呢?难道性不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吗?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去考量的话,你会发现贾平凹的勇气是无法阻挡的. 说到贾平凹这位作家相信很多人不陌生,在中国当代文坛,贾 ...

  • 贾平凹:以作品来求心身安宁

    以作品来求心身安宁 贾平凹访谈 文 | 胡竹峰 本期访谈嘉宾 贾平凹 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当代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 ...

  • 长假窝家好读书

    这个春节,响应政府号召非必要不离京,加上疫情的影响,出门和访友都受到严格约束,在家时间多了. 虽然每天将码字量扩大到一倍,每天窝家的时间还是足够充沛.于是,便想读读书. 记得年前问过陈博士读书的话题, ...

  • 大家 | 肖复兴:纸上栖鸦,字间开心

    肖复兴,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当代著名作家,多篇文章入选中学课本.曾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小说选刊>副主编,曾经获得过全国以及北京.上海优秀文学奖,冰心散文奖, ...

  • 【赏心乐事】永远的荷花 | 散文 李修运

    夏日里,友人邀我去云龙湖赏荷.满眼遮天蔽日无穷碧,自然,令我想起一个作家来. 那时,大概十五.六岁吧,偶尔得到一本撕掉了封皮的书,读着读着就再也放不下了."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干净得很,凉爽得 ...

  • 公共基础知识:现代文学经典代表人物

    文学常识考试比较难,一般不容易选对,尤其涉及一点文章的内容,例如,文章主人翁和写作背景之类的.但是如果帮大家整理一下,稍微看看,还是比较容易拿分的.下面就帮助大家整理一部分,供大家学习考试用. 一.赵 ...

  • 农业用具“犁”的作用有多大?一口气搞懂犁的发展和历史意义

    中国历朝历代对农业都非常重视,从有记载的商周开始,人们就深切的明白一个道理,农业盛则国家强.粮食在古代社会非常重要,重要到假如能有十几年风调雨顺,加上一个开明的皇帝,就能造出一个盛世来.而一旦连着几年 ...

  • 【名师名家名人坛】​“荷花淀派”掌门人孙犁|李远荣(中国香港)

    名人与我有约(李远荣)专辑之八 提示:中国现代乡土文学最著名的两个流派,一个是山西一带以赵树理为首的"山药蛋派":一个是河北.天津以孙犁为首的"荷花淀派".孙犁 ...

  • 郭宝亮 韩越:用文学打捞历史,塑造中国魂魄——谈李铮的历史文化小说

    如何讲述中国故事.塑造中国魂魄一直是新世纪文化工作者思索的重要议题,一方面是响应传统文化复兴的国策之召唤,另一方面也是文学本身的需要:上世纪八十年代受西方文学影响的先锋小说等流派的文学实验如火如荼,给 ...

  • 孙犁:我为什么要读历史?

    人类重史书,实际是重现实.是想从历史上的经验教训,解释或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我在青年时,并不喜好史书.回想在学校读书的情况,还是喜欢读一些抽象的哲学.美学,或新的政治.经济学说.至于文艺作品,也多 ...

  • 【大家美文】孙犁致贾平凹的信

    孙犁致贾平凹的信 孙犁 平凹同志: 今天上午收到你十二日热情来信,甚为感谢. 我很早就注意到你的勤奋的,有成效的劳作,但我因为身体不行,读你的作品很少,一直在心中愧疚. "五一"节 ...

  • 作家孙犁为什么被遗忘

    作家孙犁为什么被遗忘

  • 孙犁

    ​追忆往昔 对战争年代的追忆,贯穿着孙犁晚年的创作.战争年代艰苦卓绝,生死存亡亦是朝不保夕之事,然而这却是孙犁最怀念的日子之一.继一系列的怀人之作后,孙犁又陆续创作了一批由生活琐事等触动的关于战争岁月 ...

  • 1946年5月4日,孙犁在《人民文艺》发表《白洋淀记事之一》

    1946年5月4日,孙犁在<人民文艺>发表<荷花淀> 孙犁(1913-2002),当代作家,河北安平县人.12岁在安国县(今安国市)上高小,14岁考入保定育德中学,开始在< ...

  • 孙犁读书的“秘诀”

    孙犁"对书有一种强烈的,长期积累的,职业性的爱好",爱书.读书.买书.藏书.包书.写书,一生"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我特别爱好书,书就成了生死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