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莽:读 写 散 记(二)

1

90年代末被称为“盘峰论剑”的先锋诗坛之争渐渐归于沉寂,但它所散发出来的能量并没有完全消失。现在,谁也不会再强调自己是属于“知识分子”写作还是“民间写作”,当然,那些随之而衍生出来的门派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渐渐消隐。当某些荒谬的误解或人们一时冲动而发生的争执汇入了更广阔的世界,许多事物也就成为了一种历史的标记,供人们借鉴或回顾。

那场争论的确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打破了某些似乎已经成为定论的价值与格局,让一些人与事失去了许多虚拟的光环。它的作用当然不只这些,更重要的是,它让一批新人和更新的诗歌审美情趣在一个新世纪之初显现了出来。

中国现代诗歌虽然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实际上它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与不足。如过分强调诗的社会价值与意义,让诗承担世界的全部,把自己表层的社会和政治追求以及一些不着边际的个人理想或野心与诗歌混为一谈。还有就是片面地追求艺术的离经叛道,盲目地强调诗歌语言的特异与个性化,有的甚至认为自己想表达的就是最好的,于是许多自以为是的另类与反叛,其实只是青春期最简单的发泄与毫无艺术价值的暴露和粗浅的表达。

实际上,我们现在许多写诗的人,根本就不是诗人,他们根本就没有进入艺术的最基本的范围中,更不知道诗作为语言的艺术,不仅仅是表达一点观念,说明一点事物。这样的作品虽然到处可见,严格地讲,它们根本就不是诗。

有时候,人们感慨于这不是一个诗歌的时代,我想,作为诗人,没有任何理由怨天尤人,当我们的许多报刊上,仍充斥着许多不是诗歌的诗,诗人的光荣又何在。

2

谈中国当代诗歌,就是专指自”五四”以来,胡适先生那一代人所倡导的白话诗,也就是相对形式上较为自由的新诗。从第一本新诗集问世的1920年到现在,中国新诗的历史刚刚80多年。但它的生命力有些像中国神话中闹海的哪吒,一出生就具有了非凡的能力。因为它也同哪吒一样得到了日月的精华,那就是中国传统诗歌文化和世界诗歌文化的滋养,它虽然时间很短,但已经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有一批优秀的诗人创造了许多优秀的诗篇。中国诗歌在20世纪30年代和80年代有两大繁荣期。进入新世纪以来,新一代诗人们在前人的基础上依旧在努力。

也可以讲,现阶段的新诗是处于“多元共生”的时期。就是说中国新诗现在有多种创作形式与流派都共同存在着。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甚至后现代主义等等,当然还可以细分。我们在很短的时间里受到了从荷马到后现代主义的洗礼,再加上中国传统的从楚文化到唐诗、宋词、元曲甚至民歌的熏陶,我们的诗歌呈现繁杂而多样的形式,这是十分正常的,在各种形式里我们的诗人们都为我们留下了可以借鉴的好作品。中国的新诗正在建立较为完善的审美体系。

当然,反过来讲,我们的新诗还是很稚嫩的,它的漫长的历史中只是那么短暂的一瞬,它还有很多的问题,还需要涌现更多优秀的诗人来促进它的发展。

3

我们生活在一个崇尚诗歌的国度,我们是幸运的,它让我们的生活有了不同凡响的地方,它让我们拥有了与现实世界息息相关的另一个艺术的世界。

当然,在中国也有许多约定俗成的说法,大家敬重诗歌的同时,又固执地认为,诗人就是一个特别的人,是酒人、是不修边幅的人,甚至就是痴人或疯颠的人。是的,诗人应具有比常人更敏锐的感知力,他在语言能力方面,是有一定天赋的可塑之材。同时,他又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活生生的人。

以上的这些话,我是想说一个诗人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它是人生经历与人类文化经验的结晶。作一个普通的人,认认真真地生活,在履行你的社会责任的同时,潜心于你的创作。不要以诗人自居,不要急功近利。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写出让人铭记于心的好作品。

一个好的诗人,生命中一定有着他所从属的,民族、历史与现实生活中的文化经验,在他作品的字里行间都会体现着来自生命的潜在的感知与体验,它们不是刻意的追求,而是一种自然的流淌。深入内心的世界,探索生活的源泉,面对现实的生活,这样的作品,才是值得信赖的。

4

在这个诗歌处于低潮的年代,不是为了虚荣,更不是为了什么“主义”、“流派”和“文学史”。完全是出于对诗歌的热爱,从中体会到了这种与情感世界对话的方式,诗表达了自己对世界、人生和生活的感知、体验和领悟。

我们生活在一个有着深厚诗歌传统的国家,在我们的生命与文化结构中,诗歌的情节是一种必然的存在。因而,用诗表达我们的想法,用诗抒发我们的情怀,是一种非常自然的事情,我们周围的许多人或多或少都有过写诗的经历,当然,决心作一个诗人,也许是另一回事。尽管近些年,中国的诗歌并不景气,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诗歌并没有消失,它依旧在向前发展。

诗歌说到底,是人们为了表达领悟与情感的语言艺术。古往今来的诗人们的写作,从根本上讲是没有功利性的,仅仅是为了向自己和亲友的真情倾诉。

我们面对这个繁杂的世界,艺术让我们找到了一种与自己的心灵默默对话的方式。我们在这种对话中体验生命,并一步步达到某种境界。艺术在这个现实的世界里,为我们提供了自我净化的方式。

5

在当前的诗歌写作中,无论是古体还是新诗,都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对语言艺术也不能求全责备。

但我们应该看到,当我们倡导作品创新的时候,许多人的作品开始走向奇异,变得不知所云;当我们提倡质朴和本真的时候,一些人的写作失去了文化的意味,成了徒有其表的随意之作。在否定之否定的循环之中,诗歌也同其它文化艺术一样,在不断的变革中完成着它的丰富与发展。

面对当代诗歌,有时我们过分强调它的社会功能,使诗歌的负载太重而失去了艺术的魅力;有时我们过分强调艺术的手法,而使诗歌变得矫揉造作。如何使诗歌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一直是我们为之努力的方向。我始终认为,一个人诗歌作品的高下,是与他的生命阅历和文化积淀密不可分的。

现代社会生活,时常让我们的生命状态失衡,社会的复杂性和让人迷乱的功利性,让本来纯静的心灵发生了某些变异,于是,我们的诗歌作品开始变了味道。试想我们的古人,写一首诗,他不会想到拿出去发表,得到稿酬,当然更不会想到为了什么其他的功利目的。而只是情感所至,以诗向亲朋好友传情达意,抒发心怀而已,因而,他们的作品情意真切,更让我们的身心为之所动。

6

一位老诗人和我讲,当他读一首好诗的时候,总会不知不觉地吟起来,他说好诗都是可以吟的,那些不可以吟的诗,是不是还有些什么问题?

诗是美文,故与音乐相关。现代诗歌不同于旧体诗有那么完整而固定的音韵模式,但是,现代诗歌不能没有韵律,它没有了固定的音韵规范,也因而在这方面有了更宽泛、更自由的表达的可能。。

美国桂冠诗人弗罗斯特讲:诗是什么?诗是翻译丢失的那部分。此话也许讲得有些绝对化,但他道出了诗歌音韵的魅力。一首诗的内容再复杂也是可以翻译的,但将音韵也相同的译出来确是作不到的。正如将旧体诗变成白话文,就不再是诗了。可见语言与音韵组合的重要性。

因为有了诗歌的音韵之美,诗朗诵便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为我们带来了艺术的享受。诗朗诵也是一次诗歌的再创造。

7

或许是因为在城市生活的太久了,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大地变得疏远而陌生了。在人为的钢筋水泥的森林里,在被现代化生活的围困中,在报纸、书本和电脑上……一切都在自然造化之外了。而人们又总是这样,当真的失去之后才懂得珍惜。为保护我们生活的这块土地所做出的努力,具有了更大的价值。它的意义已不仅仅限定于一首诗或一些文字之中。

它们从不同的侧面让我们面临那已有些陌生了的土地,让我再次感知了泥土的芬芳和四季的风云以及人们对我们生活的这块土地的由衷恋情。从内陆到海洋,从沙漠到草原,江河与湖泊,晨曦与暮霭……诗寄托了一片赤诚,它让我们蓦然心动。诗唤醒了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再次沐浴于大自然的阳光与雨露中。

这才是诗歌艺术的本身的魅力。

8

读这本诗集,不知为什么,它让我想起了一个最普通也是最根本的问题:我们到底为什么写作?

这些作品无疑是远离时尚的,它们进入了一个想象的空间,那里寂静、辽远,但诗人内心的冲动和对语言的寻求是真切的。他在为自己,为诗歌创作一个独立的天地。相对那些追逐功利,为写诗而写诗的人,我更喜欢这样的作品。

超现实主义大师达利,用他的绘画为我们创作了一个与现实世界息息相关的艺术的世界,通过他的创作我想到所有的艺术大师们都是这样的。他们所创作的那个独立的艺术世界可以让我们进入,他的内在的精神还会陪同着我们,让我们获得,让我们思考,激发我们创作的欲望。

诗人同样可以达到这样的境界。

我们到底为什么写作?面对这个现实的世界,面对种种的欲望与诱惑,许多人迷失于其中,忘记了艺术源于我们的生命体验。

艺术不解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问题,艺术只表达人们的情感问题。因而,那些源于生命的作品我以为是值得信赖的。具体到诗,我以为也是如此,当然,诗要求写作者是一个语言的艺术家。是语言和情感构成了诗的本体。

诗人在语言上下功夫,在不断地进行着语言本体的追求。语言和情感不是一种超然独立的无所依的东西。任何一个诗人和艺术家,我们都会找到他赖以成长的文化背景,反过来说,如果一个艺术家失去了文化的根,那他的作品是不可能存在下去的。时代文化,民族的、传统的文化以及更广阔的世界文化,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无限宽广的天地,因此,每一个艺术家的自我寻找是十分重要的。

9

诗人是为什么而写作的?这个看上去很简单的问题,如果认真的追究起来,也是很难回答的。因为许多人在写作中便渐渐忘记了自己的初衷,或是根本就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古人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许作为诗人我们应该退出角色,还原一下自己的本真。

当然,也可以追问一下我们所效仿的前人,我讲的不是从文学史的课本上,而是从他们的作品中寻找一下促使他们写作的根源。

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许多人在进入了一个自己认定的角色后,往往便迷失于其中了。在我们熟知的文学史中,文学的研究者们为了总结的方便,为了把某些零散的现象搞得有条理,便给被研究者穿上某种外衣,这是工作的需要以及世俗社会的需求。但有时使许多事物的根本变了型。

凡是读过《西游记》的读者,一定都会记得悟空刚出世时,因两眼放光而惊扰了玉皇大帝。但当它吃了人间的凡果,便消退了光芒。我想,这不仅是一个故事,它更像一个预言。它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想保持生命本真的光芒,必须有能力排除那些世俗的污染。就文学而言,我们周围确实存在着许多文字的垃圾,那些充斥在我们四周的伪劣艺术,正如“人间的凡果”,它会遮蔽我们内心的光芒。只有那些有能力将它们从心中拂去的人,才会让生命放出光来,才会写出真正的文学的艺术作品。

如何识别那些伪劣的文学作品,如何排除那些非艺术的干扰,是每一个想上文学上有所造诣者必须要认真思考的。

10

一首诗的发生有时是很微妙的,当你努力想得到时,它反而迟迟不肯到来。但有时它会在某一瞬间突然呈现,它就在我们的意识之中,它是生活和生命中的一部分,等待着我们的发现。它与现实的世界相关,但又属于另一个世界。诗人就是在现实与幻想,物质和精神之间不断地有所发现的人。他们用艺术的语言建立了一个与过去、现在和未来相通的世界。

诗人首先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然后才是一个诗人。健康的生存,健康的人格,健康的诗风,会使一个诗人走向更高的境界。

我厌恶社会上某些伪诗人,那种自欺欺人,表面上摆出一幅诗人的形态,而实质上什么也不是的表演。诗人通过作品说话并确立自己,表面的一切行头与伪饰都会脱落,惟有作品使诗人永存。

在诗歌走向边缘化的今天,它已没有多少功利可言。那么诗人在追求什么?我以为,诗人是通过诗,在寻求人的根本,在寻找那个在现实生活中使我们得到充实的精神家园。是的,当我们进入语言艺术之中,我们就会找到那些平常而又温暖的事物,如同进入阳光般地在语言与精神的世界里漫游。

罗丹讲:“艺术也是一门学习真诚的功课。”我们面对这个繁杂的世界,艺术让我们找到了一种与自己的心灵默默对话的方式。我们在这种对话中体验生命,并一步步达到某种境界。艺术在这个现实的世界里,为我们提供了自我净化的方式。

诗是属于自己的,又是与现实世界息息相关的另一个精神的世界。

11

面对着个喧哗的世界,很少能够看到平静的心态了。许多人都被裹挟其中,忘记了自己本应具有的品格。

诗坛亦是如此,很少有人不被潮流所蛊惑。更有些人,一心致力于制造“流派”或“主义”,为了获得名与利,以至荒唐到了令人可笑的地步。这是一些时代的必然产物,也许,我们不必过多的指责,但我们要保持内心的警醒。

诗本来就不是为功利而产生的。古往今来的人们,为了抒发感触,为了表达自己某一时,某一刻的情怀,为了记录下某个时代人们共同经历的欢乐与痛苦,为了亲人与朋友之间的相知与交流,有了诗这种美好的形式, 它是非功利性的,由于它的本质具备了超越时空的力量,于是,它连通了不同时代人们的心灵,诗便有历代相传的可能,是它把人类共同的情感连接了起来。

或许,这就是诗的意义。

12

写诗三十余年,一直在思考诗为何物。从学者们的论述中可以找到几十种的说法,作为一个写作者,我一直以为寻找自己是至关重要的。模仿他人,追逐流派也许是每个人都会经历,但真正体现一个诗人的价值,应该是源于自身生命的感知、体验与领悟后而得到的语言艺术作品。

我相信艺术有它的最根本的所在,许多艺术的因素是随着时间而慢变的。即使是最为“先锋”的“后现代艺术”,也同样是借助这些因素而达到它们的“世俗”性效果的。

一个诗人需要弄清楚他自己的所为,他应该知道诗歌的过去与现在。古人云:“暗中摸索,莫若秉烛”,一个诗人心中烛火的点燃,会使他的诗歌明亮和透彻起来。

面对诗歌这个古老的行业,那些为时尚写作、为流派与主义写作的作品都是很难长久的。急功近利和过分的自信,也都是愚蠢的。诗歌需要一颗真挚的心灵。

诗源于诗人自身生命的感知、体验与领悟,诗是语言艺术的精品。我相信艺术有它的最根本的所在。

诗歌需要一颗真挚的心灵。

我反对诗歌写作中的急功近利,主张艺术作品的明亮与透彻。

作者简介:林莽原名张建中,1949年11月7日生于河北徐水。在北京读小学和中学。1969年到白洋淀(安新县北何庄)插队,同年开始诗歌的写作,后成为白洋淀诗歌群落的主要成员。1974年底回到北京,先后在中学和大学工作,后任职于中华文学基金会文学部和《诗刊》编辑部。是上世纪70年代末“今天文学研究会”、80年代末“幸存者诗歌俱乐部”成员。现任《诗探索》作品卷主编。出版过诗集、诗文合集、诗画集11部。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京畿学堂

投稿邮箱:523090170@qq.co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