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鉴赏“四步路”,资深藏家都是这样一路走来

中国十大传世国宝画之《富春山居图》

中国画是在一种特殊而古老的文明环境中产生的。几千年来,它们经过了从发端、童稚、成熟到升华的变化,从实用到艺术化的漫长路程。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画是华夏民族的聪慧与创造力最集中的表现之一,并在某种意义上标志着华夏文明在古典文化艺术领域的最高水准。

中国最早的山水画·展子虔《游春图》

正是中国画独特的艺术魅力,致使古往今来众多收藏鉴赏家深入其中,乐此不疲。投资收藏名人画作成败的关键,主要依赖于鉴赏水平的高低这一论点,目前已成共识。而鉴赏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同的阶段有其各自的特点,了解自己所处阶段的特点,以便扬长避短,对收藏的成效是十分有益的。

“前三年学看画”

(初入藏圈的爱好者只知道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李可染等国画大家,一门心思只想收藏他们的画作,然而所购作品皆为伪作!)

初入此道者,往往处于“画盲”的状态。他们既没有鉴赏书画真伪的基本知识,对书画名家的名头又知之甚少,了解的几个名家通常也是家喻户晓的大名头,只是凭借一腔喜爱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痴情入市。他们四处奔走,八面接触,通过看画展、观书画笔会、结交朋友,急切地希望了解和掌握相关的资讯,此时他们往往人云亦云,跟风购买,没有辨别精品、普品的能力,连复印品和真迹都部分不清楚。处于“学习阶段”。

“次三年敢看画”

北京保利拍卖预展现场

由于经过前一阶段的不懈努力,书画真迹见得多了,工具书看得多了,收藏爱好者与最初相比,掌握了一定的相关知识,这时其往往会盲目自满,宣称能辨真假、识优劣,“敢看画”了。而实际上这时他仍处于“半画盲”状态,对真迹能看得比较清楚,对假仿的或几可乱真的伪作懵懵懂懂,是只能识真而不能辨假的“半瓶子醋”。此阶段,其“敢”在市场上买画、于拍卖会上举牌,往往购入大量的藏品以拥有而窃喜,上当“吃药”在所难免。 

中国嘉德拍卖现场

“后三年慎看画”

华夏珍宝博物馆旧藏董寿平作品

随着书画投资购藏“实战”经历的增加,“学费”交多了,收藏者变得见多识广,认识到书画实迹的真与伪,并不是泾渭分明的,在不少情况下是真伪夹杂,真中有伪或伪中有真,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真的不一定是优的,伪的不一定是劣的,深切地领悟到书画鉴赏之功,非轻易即可修炼而成,其应是一种终身致学的课业。此阶段其购买藏品将会格外慎重,见书画精品当仁不让,势在必夺;而对应酬之作,不管其名头多大,价格多低,一律不予购藏。

进阶:见精品为之一振,视劣品厌恶之极

(华夏珍宝博物馆举办的“国画大师周伦园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

经过十余年的学习、钻研和在书画艺术市场上的“跌打滚爬”,收藏者此时不仅能对遇见的名家作品过目不忘,而且还能对见过的伪品特征了如指掌,即从曾经购买的书画实迹中均能获取收益。此时其方可深悟名人书画投资收藏中,“名头、质量、价格”关系之相辅相成,深感“机遇、眼力、资金”与此道缺一不可,深悟中国名人书画地域内知名之特性,进而渐入“遇真迹一见如故,见精品为之一振;看假画一目了然,视劣品厌恶之极”的佳境。

华夏珍宝博物馆旧藏娄师白作品

看画到底看的是什么?

很多有志于踏入藏界的爱好者,在参观展览、参加拍卖预展、前往画廊看画时,听着专家、行家品画头头是道,自己却一口雾水。那么一幅国画作品到底如何欣赏呢?

看独创性,看笔墨功夫,齐白石的红花墨叶,张大千泼墨泼彩等独特艺术语言已成画坛经典!

第一个层次,看艺术语言。它是艺术作品的形式层面,主要包括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也就是各门艺术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在绘画中主要指线条、笔墨、色彩、构图。这些艺术语言,不但是创造艺术形象的表现方式和手段,而且本身就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艺术语言的运用高低,对创造艺术形象起着直接的作用,艺术家正是通过艺术语言,塑造出各种各样的艺术形象,并表达出艺术家对生活和自然的独特体验和感受。

李可染的红色山水、娄师白小鸭子、白雪石漓江等艺术形象已成为画家独树一帜的艺术符号!

第二个层次,看艺术形象,它是艺术作品的内容美。美术作品主要塑造视觉形象,它直接付诸欣赏者的视觉感官,因而特别富有直观性、生动性、具体性。在艺术作品中,艺术形象是艺术作品的核心和关键。在绘画中,不能为笔墨而笔墨,艺术语言最终是为了塑造艺术形象,而艺术意蕴也是蕴藏在艺术形象之中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有艺术形象就有艺术作品。艺术形象越鲜明、越典型,艺术作品就越有生命力。艺术家的使命之一,就是要塑造典型、鲜明、生动、优美的艺术形象。

看山是山(贾国英精工山水)

第三个层次是艺术意蕴,这是艺术作品的最高层次,也是一个艺术家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艺术意蕴是指艺术作品中蕴含着的深层的人生哲理、诗情画意或精神内涵。它是艺术家对艺术形象、艺术典型或意境的深刻领悟和创造的结果。

看山不是山(赵无极抽象山水)

黑格尔在《美学》中认为:“意蕴总是比直接显现的形象更为深远的一种东西。艺术作品应该具有意蕴”(见《美学》第一卷25页)。艺术意蕴也就是唐代诗论家司空图提出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也就是比艺术形象本身更加深广隽永的精神内涵,这种内涵蕴藏在艺术形象之内,只有凭借欣赏者的细心体察、玩味、感悟、领会,才能真正认识。

看山还是山,是画家心中的山(姚鸣京梦境山水)

其实真正优秀的国画作品,总是在这三个方面卓有成就,并且将这三个层次完美融合为一个整体,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成为传世不朽的艺术精品。每位藏家都以能收藏到这样的作品为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