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姓名医 秘验方集62首】

1.蒲黄汤(张仲海方)

【处方】蒲黄、五灵脂、香附、当归、小茴香、肉桂各10克,牛膝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于月经来潮前3~7 天或经期服药,每个月经周期3~7剂,连服3个月经周期。

【功用】温经散寒,活血祛瘀。

【主治】痛经。

【加减】本方名为编者拟加,有大片膜样物排出者,加三棱、莪术、桃仁、川芎、丹参、没药;气滞者,加台乌药、柴胡、青皮;寒凝者,加吴茱萸、干姜、艾叶等。

【方源】张仲海等《陕西中医》(4)1989年

2.高血压方(张大昌方)

【处方】夏枯草15克,生白芍10克,生杜仲15克,生黄芩6克。

【用法】先煎前三味,用水三茶盅,煎至30分钟,再入黄芩煎5分钟即成。每日早晚各一次。

【主治】高血压

3.芪甲消疡汤(张志发)

【处方】生黄芪30克,生白芍15克,炮山甲3克,当归12克,大黄6克,薏苡仁20克,白芷15克,白及10克,蒲公英18克,栀子10克,青黛10克,生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加水400毫升,煎2次,混匀分2次服用,每日1剂。

【功效】补气生肌,清热活血通络。

【主治】复发性口腔溃疡,症见口腔颊黏膜、舌面、舌下、牙龈、唇及唇内充血糜烂,表面凹陷,疼痛较甚,难以进食,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加减】溃疡发于舌尖部,伴有烦热躁动不安者,合用导赤散清心泻火;溃疡发于唇、颊、牙龈,有黄色伪膜覆盖,溃疡周围充血广泛,伴口臭烦渴者,合用竹叶石膏汤清胃泻火;溃疡多发于舌根部,伴腰膝酸软者,合用知柏地黄丸滋肾降火;溃疡发于唇颊、舌面部,伴脘腹胀满、嗳气、食少者,合用香砂六君子汤健脾和胃

4.治痛风方(张文泰)

【处方】当归15g,苍术15g,桂枝10g,桃仁10g,胆草15g,红花10g,羌活15g,川穹15g,威灵仙15g,防己10g,黄相20g,穿山甲10g。

【用法】水煎服,每剂分3次服,早晚各服1次。

【功效】清热除湿,活血通络。

【主治】原发性或继发性痛风,属湿热阻者。症见多突发双足拇趾、跖趾关节及等部位红肿热痛,不能活动,遇热尤甚,甚者下肢活动受限,每因过食肥甘醇酒厚味而诱发等。

5.胁痛经验方(张碧姿)

【处方】太子参15克,黄芪15克,白术12克,茯苓10克,川楝10克,玄胡10克,丹参12克,郁金12克,茜草15克,厚朴9克,神曲10克,鸡内金6克,绵茵陈15克,金钱草15克,甘草3克

【功效】疏肝理脾、清热活血

【主治】胁痛

6.养颜祛斑汤(张良英方)

【处方】柴胡6克 当归20克 白芍15克 女贞子15克 山药12克 熟地黄12克 枣皮12克 茯苓12克 牡丹皮12克 党参15克 川芎10克 白芷10克

桃仁10克 红花6克 玉竹12克 甘草6克

【用法】以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功效】补益脾肾,滋肾养肝,疏肝解郁,活血化瘀。

【主治】用于各型黄褐斑。

7.解郁下气方(张振久方)

【处方】黄芩10克,紫苏梗10克,陈皮10克,当归10克,大腹皮7克,白芍12克,川芎3克,黄芩3克,人参5克,甘草5克。

【主治】子悬

8.八珍汤加味(张发荣方)

【处方】人参20g 白术20g 茯苓15g 甘草15g 熟地20g 当归15g 白芍15g 川芎10g 黄芪20g 桔梗15g 白芷10g 皂角刺10g 金银花2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功效】补益气血,透脓解毒。

【主治】胸中隐痛,咳嗽吐痰,面色苍白,消瘦乏力等症

9. 清眩平肝汤(张任城方)

【处方】桑叶、菊花、黄芩、生地黄各15g,当归12g,白芍15g,川芎10g,女贞子15g,墨旱莲12g,桃仁、红花、牛膝各10g。

【功效】滋补肝肾,平肝降火;补血活血,调补冲任。

【主治】用于更年期综合征。

10.强腰散(张鉴铭方)

【处方】川乌、肉桂、干姜、樟脑各30克,白芷、南星、赤芍各20克。

【用法】将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次用量为30~50克,开水冲调如糊状,推于纱布上,趁热敷贴于痛处,隔日一换。

【功效】温散寒邪,行滞通络,活血镇痛。

【主治】慢性腰腿痛(寒痹型、劳损型)。

11.五藤饮(张从善方)

【处方】忍冬藤、络石藤、青风藤、海风藤、鸡血藤各15克,制川乌3克。

【用法】先煎川乌30分钟,后纳诸药再煎20分钟,每日1剂,晚间顿服。病重者每日2剂,早、晚各1剂。

【功效】搜风通络,活血止痛。

【主治】痹症。

【方源】四川著名中医张从善验方。

12.宁心安神汤(张之文方)

【处方】生地20g,丹参20g,炒枣仁50g,夜交藤30g,炙甘草3g,远志10g。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功效】滋阴养血,宁心安神。

【主治】用于阴虚血少,虚热内扰之失眠。

【加减】兼见倦怠乏力加南沙参30g,黄芪30g;兼见情绪不安、烦躁易怒,口舌生疮,手掌发胀等,加山栀仁10g,丹皮15g,益母草30g,竹叶15g;兼见手足心潮热,多汗,加丹皮15g,白薇15g,牡蛎30g;老年患者若伴腰膝酸软,关节疼痛,难以负重,筋肉时有挛急,五心烦热,多汗等,摄片发现骨质疏松者,加枸杞30g,龟板20g,鳖甲20g,牡蛎30g,山萸肉12g。

13.熊胆地龙散(张国铨方)

【处方】熊胆5克(或羊胆倍量)、地龙10克,龙葵20克,葶苈子15克,浙贝母、蟾蜍炭(活蟾蜍、去头、黄泥外包,火烧为炭)各12克,炙麻黄8克,甘草5克。

【用法】上药共研极细末,混匀备用。2~4岁每次服4克,5~7岁服8克,8~11岁服12克,每日服3次,白开水送服。1~2周为1疗程,一般以1疗程为度。

【功效】清泻肺热、化痰降逆、止咳平喘。

【主治】小儿支气管哮喘。

【加减】若呼吸道感染严重者,加用抗生素治疗。

14.加味痛泻方(张海峰方)

【处方】炒白芍20g,西砂仁10g,六月霜30g,潞党参20g,北防风10g,广陈皮6g,焦白术10g。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功效】 抑木扶土,清浊化湿。

【主治】溃疡性结肠炎

15.壮骨蠲痹汤(张吉方)

【处方】独活12克,寄生10克,青风藤12克,海风藤12克,木防己10克,炒杜仲12克,川牛膝12克,全当归12克,赤白芍各12克,寻骨风10克,仙灵脾10克,炙黄芪15克,生熟地各12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先将诸药浸泡冷水中10分钟,用武水煮沸后再用文火煮30分钟,取药液150毫升左右,再加水二煎,将两次药液混合后,再分两次饭后温服。

【功能】祛风湿,益肝肾,活气血,壮筋骨。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症见四肢关节(或中小关节)肿痛,晨僵,肢体沉重,或红肿灼热,或轻微变形,或有皮下结节,病程长者多形体消瘦,肌肉萎缩,脉沉细,舌质淡有齿痕,白腻苔。

【加减】游走窜痛加防风、桂枝,四肢沉重明显加苍术、薏苡仁,疼痛剧烈固定加制附子、桂心,红肿灼痛加忍冬藤、知母,痰浊痹痛加皂角刺、白芥子,血瘀肿痛加三棱、莪术、水蛭,骨质破坏变形加骨碎补、补骨脂,正气不足加党参、白术。可结合针灸三步取穴法治疗,以壮督兴阳,疏通经络,祛风除湿。一步督脉取穴,上肢痛取大椎穴,腰背痛取至阳穴,下肢痛取命门及其夹脊穴;二步病因取穴:行痹加风池、风府,痛痹加关元、气海,着痹加风市、阴陵泉,热痹加曲池、绝骨,痰浊痹加丰隆、内关,血瘀痹加血海、地机,肾虚加曲泉、照海;三步局部取穴:如肩关节疼痛加肩,肘关节疼痛加小海,腕关节疼痛加阳池、合谷,指关节疼痛加八邪,髋关节疼痛加环跳,膝关节疼痛加外膝眼、阳陵泉,踝关节疼痛加解溪、丘墟,趾关节疼痛加八风。一般用泻法或平补平泻,虚证用补法或用炙法。

16.金钱利胆汤(张羹梅方)

【处方】金钱草60g,平地木30g,板蓝根30g,枳壳9g,柴胡3g,赤白芍各9g,生大黄(后下)3g,生甘草3g,硝矾丸(分吞)4.5g。

【用法】日1剂,水煎分服。

【功效】疏肝清热,利胆排石。

【主治】胆囊炎、胆囊结石症属肝胆湿热者,临床以胁痛、寒热、厌油口苦、便干尿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为特征。

17.银屑病1号(张正华方)

【处方】茺蔚子15克,炒荆芥10克,板蓝根15克,银花15克,紫草皮15克,生地15克,丹皮15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白藓皮15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5次。

【功效】清热除湿,凉血散风。

【主治】湿毒内蕴,血热受风型银屑病

18.菊青葛根汤(张秋才)

【处方】菊花15克,葛根15克,大青叶30克,防风10克,白芷10克, 蝉蜕10克,僵蚕10克,川芎10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2次饭后服用。

【功效】清热解毒,疏风通络。

【主治】面神经炎,症见卒然口、眼睑闭合无力或不能闭合,患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额纹消失,或伴耳后疼痛,后期或治疗不当可见面部痉挛。

【加减】本方服药1~2周,症状开始缓解,即可加入黄芪15克,当归10克,以益气养血。耳后痛甚可加柴胡10克,黄芪10克,以疏解少阳。口咽干燥或舌红少苔,属邪热伤津或素体阴虚,可加天花粉15克,石斛15克以增液养阴。面部抽搐可加入白附子10克,全蝎10克,赤、白芍各10克以熄风解痉。

【简介】张秋才,男,出生于1945年。河北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善治内科常见病及急重疑难症,对脑血管病及某些神经系统疾病有独特造诣,旁通妇、外、儿、皮肤、针灸诸科。主编或参编医学著作两部。发表医学论文30余篇,获省市科技进步奖8项。

19.张氏降压基础方(张国伦方)

【处方】黄芪18g,党参15g,白术10g,当归10g,陈皮9g,升麻9g,柴胡9g,熟地黄30g,丹参30g,炙甘草6g。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

【功效】补中益气,养血活血,兼以化瘀。

【主治】气血虚衰型高血压病。

【加减】若头晕目眩、神疲乏力较重,重用黄芪、党参,加龙骨、牡蛎以益气潜阳;若面红心烦、耳鸣,加黄芩、栀子、石决明、天麻、钩藤以清肝潜阳。

【方源】王劲红.张国伦教授运用益气活血法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经验[J].河北中医,2006,28(4):247-248

20.活血化瘀治肝癌与转移性肝癌(张宗良方)

【处方】当归、红花、土鳖虫各9克,赤芍、白芍各6克,紫丹参30克,桃仁12克,广木香5克。

【主治】肝癌与转移性肝癌。

【加减】脾虚加炒党参10克,炒白术、制鸡内金各9克,炒枳壳6克;肋下包块可及,加三棱、莪术各9克;疼痛加延胡索9克,炙乳香、没药各5克;大便燥结不爽,加火麻仁、全栝蒌各12克,生大黄9克;便血加地榆炭12克,槐花炭9克,仙鹤草15克;脾肾阳虚加熟附子、肉桂各3克,炒党参12克,炒白术9克;黄疸、腹水,加茵陈25克,炒白术、泽泻各9克,猪苓、车前子(包煎)、茯苓各12克。

21. 通用潜阳汤(张存悌)

【处方】附子15克(先煎),干姜15克,肉桂10克,砂仁10克,龟甲15克,炙甘草15克。

【用法】 水煎服,日服2~3次。

【功效】温阳益肾,潜纳浮阳,引火归原。

【主治】脾肾阳亏,逼阳上浮、外越导致口疮、咽炎、牙痛、发热、各种血证等诸多病症。

【加减】阳虚甚者附子、干姜可相应加大剂量至30~90克;水湿偏甚如泄泻、浮肿可加茯苓30克,泽泻20克,兼有引归之功;若有痰饮加入半夏、苍术以化痰湿;下焦见有热象如尿黄、尺脉偏浮等加黄柏15克;见有心烦、口干等伤阴症状者加红参10克;发热可加童尿、猪胆汁咸寒反佐,引阳入阴;凡见虚阳上浮如咽痛、口疮等症均宜冷服;多汗欲脱可加山萸肉、白芍酸敛以收之;血症再加炮姜30克,血余炭30克以温摄止血;凡见惊悸烦躁者可加磁石、龙骨、牡蛎等介石质重之品以潜镇之.

【简介】张存悌,男,1947年生,辽宁沈阳人。1982年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现任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三院内科主任医师,全国扶阳论坛组委会常务委员。从医30年,以经典为本,擅用经方,对内、妇、儿、皮肤等科常见病、疑难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年一直钻研、阐扬火神派,著有《中医火神派探讨》、《中医火神派医案全解》、《中医火神派医案新选》、《火神派温阳九法》等书,系统揭示、总结了火神派的学术思想,开设网上“中医火神派”论坛,擅用附子治疗疑难重症,人誉“关东火神”。发表论文、医话200余篇,出版有《欣赏中医》、《品读名医》等专著20部。

22.降脂复聪汤(张荣英方)

【处方】石菖蒲10g,郁金10g,半夏12g,陈皮10g,甘草10g,枳实10g,竹茹20g,水蛭10g,决明子15g,焦山楂30g,葛根30g,丹参20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1个月为1疗程,3个月为1周期。 

【功效】逐瘀通络,豁痰开窍。

【主治】脑动脉硬化、多发性脑梗死等所致痰瘀互结型血管性痴呆。

【加减】若见饮水即呛舌强语言不清可加川贝、炙远志;上肢偏瘫加桑枝、白花蛇;下肢瘫痪加桑寄生、川断、土鳖虫;舌红唇红口干加石斛、麦冬、焦山栀;患肢手足肿胀加薏苡仁、防己、红花;伴有高血压眩晕加夏枯草;心烦易怒加丹皮、合欢皮;口眼目闰动者加天麻、钩藤、石决明;大便不通加用火麻仁、杏仁;小便失禁加桑螵蛸、益智仁。

23.二参汤(张成忠方)

【处方】元参、沙参各30克,寸麦冬、锁阳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养阴回阳、益肾固精。

【主治】遗精日久、阴精亏损。

【加减】梦遗者,加黄柏6~10克;滑精者,加肉桂3~6克。

【方源】张成忠《集验百病良方》

24.活血软坚汤(张传芳方)

【处方】丹参30克、泽兰叶20克、当归12克、川芎12克、白芍药(或赤芍药)12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两次,早晚分服。

【功效】逐淤散结养血调经。

【主治】子宫肌瘤

25.口腔溃疡方(张卫华方)

【处方】黄柏10克,砂仁15克,甘草10克,黄连6克,细辛6克,白蒺藜12克,大豆卷10克,枳壳10克,射干10克,徐长卿15克,金雀根15克。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功效】 补土伏火,健脾化湿清热。

【主治】 口腔溃疡属脾胃虚弱,脾虚生湿,湿从热化,郁而化火者。症状除口腔黏膜红、黄、凹、痛外,可兼咽痛、口干、心烦、腹胀、舌红苔黄等。因反复外感寒凉,或久服寒凉食物、饮料、生猛海鲜等,导致脾胃虚弱;或情志不舒,肝木相乘脾土,脾虚湿阻,湿从热化,郁而化火,此类病人脾虚为主,湿火为标。

【加减】脾胃虚寒者,加理中汤、六君子汤;阳虚者,加附子20~30克,炮姜20-50克;肝肾阴亏,虚火上扰者,加熟地30~60克,巴戟肉10~20克,茯苓10~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即引火汤;阴虚内热者,加沙参10克,生地12克,麦冬10克,枸杞子10克。(周天梅 整理)

【简介】张卫华,女,1942年生,浙江省杭州人。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杭州市名中医,原浙江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副主委。1967年毕业于浙江中医学院,从医40余年,学验俱丰。擅长内科疾病的中医治疗,尤其对脾胃病、口腔溃疡、眩晕、失眠、中风,以及老年性疾病和疑难杂症有较深研究和独特经验。善用冬令滋补膏方调畅气血,清洁胃肠,以达补中寓治、无病强身之功。主持并参与完成省部级课题10余项,在国家级和省级杂志上发表论文10余篇。

26.地龙丹参通脉汤(张健)

【处方】地龙10g,丹参12g,生地黄15g,钩藤10g,石决明15g(包煎),决明子15g,知母10g,黄柏10g,牛膝10g,茯苓15g,茺蔚子12g,木贼6g,夏枯草10g。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功效】平肝潜阳,养阴通络。

【主治】视网膜静脉阻塞、高血压眼底动脉硬化、缺血性视乳头病变、眼底出血,中医辨证属肝阳上亢,脉络瘀阻者。症见患者视网膜静脉迂曲扩张,网膜出血、渗出、水肿,或伴有高血压,头痛,头晕耳鸣,面时潮红,烦躁易怒,腰膝痠软;舌红少苔,脉弦细。

【加减】若见视网膜新鲜出血、渗出者,加黄芩10g,槐花10g,白茅根10g,以凉血止血;日久出血不吸收者,加三七粉3g(吞服),以活血化瘀;气虚网膜水肿者,加黄芪30g,以益气利水消肿;大便秘者,加大黄10g(后下),以泻热通腑;失眠梦多者,加珍珠母30g(包煎)、首乌藤12g,以镇静安神。

【简介】张健,男,1953年生,湖南省望城县人。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著名眼科专家张怀安学术思想继承人。从事中医眼科临床、教学、科研40年。

27.固脬汤(张志钧方)

【处方】黄芪20~30克,党参15克,升麻15克,金樱子15克,桑螵蛸15克,益智仁15克,芡实15克,覆盆子15克,鹿衔草15克,制马钱子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益气健脾,温肾固涩。

【主治】前列腺摘除术后尿失禁。

【简介】张志钧先生出身于医学世家,是全国著名中医药专家,也是闻名遐迩的中西医结合内科、针灸专家,全国首批名老中医专家。从事临床工作近50年,博采众长,擅长心、脑、老年病,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顽痹证的诊治,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发表有《妊娠期急性阑尾炎治疗经验》、《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病的进展》、《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附25例分析)》等文章,著有《张志钧验案精选-全国名老中医医案医话医论精选》。

28.运脾止泻方(张蔚方)

【处方】党参、苍术、茯苓、葛根、车前子各10g 焦白术、藿香、炒扁豆各6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主治】脾胃虚弱之腹胀腹泻、嗳腐吞酸、恶心呕逆等。

【简介】湖北省人民医院

29.平肝清晕汤(张子琳方)

【处方】生白芍12克,石决明15克,白蒺藜12克,菊花9克,生地12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平肝清热。

【主治】肝阳上亢致眩晕,每逢用脑过多,或情绪激动,神经紧张而增剧。伴有目糊,口干、少寐、心慌等症。脉弦数。

【加减】如眩晕甚者,加天麻、钩藤、玉竹等柔肝熄风之品;耳鸣甚者加磁石;大便干者,加当归、火麻仁;手足心烧者,加丹皮、地骨皮;恶心者,加竹茹、赭石;失眠者,加远志、炒枣仁;食少纳呆者,去生地。

30.治酸止痛方(张之亮方)

【处方】当归50g,杭白芍50g,乳香30g,没药30g,茯苓30g,三七粉25g,白及20g,赤石脂30g,川贝母30g,海螵蛸30g,诃子10g,蒲黄炭20g,五灵脂30g。

【用法】以上诸药除三七粉另包外,均焙制,碾成细末,再与三七粉混合拌匀装入小号胶囊,每日服后1h服用,每次6~10丸。

【功效】 制酸止痛,调理消化功能。

31.乌梅化虫汤(张士卿方)

【处方】乌梅10克,花椒3克,细辛3克,槟榔6克,党参10克,当归10克,川楝子10克,胡黄连3克,炒白芍15克,炒使君子10克,延胡索10克,苦楝皮10克,炙甘草6克。(方中药物用量适于3~12岁儿童) 。

【功效】调肝和脾,安蛔止痛。

【主治】小儿肠虫证。

【加减】若患儿无明显不适,仅食欲欠佳者,加炒鸡内金、焦三仙;若脐周腹痛、腹泻便溏、性情急躁、活泼好动,加防风、炒白术;若腹部触及包块,按之压痛,加用红藤、五灵脂、莪术;若兼厌食纳呆,舌红、苔腻者,加法半夏、陈皮、茯苓、木瓜、焦三仙;兼咳嗽、咳痰、咽喉不爽者,加牛蒡子、桔梗、前胡、百部;夜寐不安者,加用远志、炒酸枣仁;兼便秘者,加枳壳、升麻、麻子仁;兼呕吐者,加紫苏叶。

32.消肥汤(张侃如方)

【处方】桃仁、红花、川芎、当归、泽兰、炒白术、苍术、泽泻、半夏、皂角各10克,益母草15克,茯苓30克,白矾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利湿化浊,活血化瘀。

【主治】单纯性肥胖症。

【加减】若面赤气粗、头目眩晕,伴肝阳上亢者,加怀牛膝、磁石;腹账便秘者,加槟榔、大腹皮;气短乏力者,加生黄芪,畏寒肢冷者,加附子、桂枝;口渴欲饮、五心烦热者,加麦冬、天花粉。

34.慢鼻汤(张赞臣方)

【配方】荆芥穗6克,青防风、蔓荆子、杭菊花、金银花、连翘各9克,苍耳子、白桔梗、生甘草、芙蓉花各4.5克,川芎3克。

【用法】水煎服。外用冰硼散1小瓶,每日鼻2~3次。

【主治】用于慢性副鼻窦炎。

【来源】全国名老中医张赞臣教授验方。

35.软坚消瘤方(张泽生方)

【处方】党参12克,当归9克,黄芪12克,白芍9克,三棱9克,莪术9克,醋柴胡9克,桃仁9克,炙穿山甲片9克,木香9克,生鳖甲12克,青皮9克,陈皮9克,炙甘草6克,水红花子30克,川楝子9克,香附9克,枳壳9克,水蛭6克,半枝莲30克,蜀羊泉30克,石打穿30克。 

【功效】益气养血,活血化瘀,软坚消瘤

【主治】肝癌。

36.健脾化生汤(张福忠方)

【处方】党参、黄芪各30 g,白术、云茯苓各20 g,陈皮、姜半夏各l0 g,当归、阿胶(烊化)各15 g

【用法】1剂/d,煎汤300 ml,分2次温服。

【功效】健脾益气,补血活血

【主治】适用于结肠癌术后患者

37.降脂复聪汤(张荣英方)

【处方】石菖蒲10g,郁金10g,半夏12g,陈皮10g,甘草10g,枳实10g,竹茹20g,水蛭10g,决明子15g,焦山楂30g,葛根30g,丹参20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1个月为1疗程,3个月为1周期。

【功效】逐瘀通络,豁痰开窍。

【主治】脑动脉硬化、多发性脑梗死等所致痰瘀互结型血管性痴呆。

【加减】若见饮水即呛,舌强语言不清,可加川贝、炙远志;上肢偏瘫加桑枝、白花蛇;下肢瘫痪加桑寄生、川断、土鳖虫;舌红、唇红、口干,加石斛、麦冬、焦山栀;患肢手足肿胀加薏苡仁、防己、红花;伴有高血压眩晕加夏枯草;心烦易怒加丹皮、合欢皮;口眼目闰动者加天麻、钩藤、石决明;大便不通加用火麻仁、杏仁;小便失禁加桑螵蛸、益智仁。【简介】张荣英, 1947年生,河南省南阳市人。南阳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曾任南阳市中医院脑血管病区主任、门诊部主任等职,兼任中国名医协会理事、河南省脑病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南省脑血管病治疗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南阳市神经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南阳市肾脏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张仲景学术研讨会常务理事。

38.益气养肺汤(张晓峰方)

【处方】黄芪25克,炙甘草6克,党参15克,白术、当归、白芷、天麻、五味子、苍耳子、乌梅各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主治】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中医辨证属肺脾气虚型。症见鼻痒、鼻塞较重,继而喷嚏,鼻涕清稀或枯白,淋漓而下,嗅觉迟钝,鼻腔粘膜苍白或灰暗,双下甲粘膜肿胀明显,鼻腔内有清稀或粘性涕,平素常感头重头昏,神疲气短,畏风寒,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舌边有齿痕,舌质苍白,脉浮缓。

39.保健七味饮 (张海清方)

【处方】人参3g 麦冬10g 黄芪20g 当归10g 枸杞15g 何首乌20g 甘草6g

【用法】水煎服。

【功效】益气养阴,补益肝肾。

【主治】治疗老年人脾肾功能日渐虚衰、气阴不足,症见眩晕、心悸、消渴、中风偏瘫、尿频等。

【加减】症见心悸心慌,胸闷胸痛,短气脉涩者,加丹参、郁金、川芎、桂枝等;症见头昏,失眠多梦,脉细数,加枣仁、柏子仁、龙眼肉等;症见口渴喜饮,消谷善饥,小便频数,形体消瘦,舌红少津,脉细数者,加山药、天花粉、五味子、玉竹、葛根等;如血压偏高,见头晕目眩等症者,加天麻、钩藤、牛膝、杜仲、草决明等;伴血脂高者,加山楂炭;中风后遗症有偏瘫者,加地龙、鸡血藤、汉防己、葛根等;如见小便失禁或尿频伴腰膝酸软等症者,加益智仁、覆盆子、金樱子、山药、乌药等。

40.解毒消肿汤(张生华方)

【处方】甘草、紫花地丁各30克,金银花、连翘、皂角刺、丹皮、黄芪、生地、赤芍、白芷各10克,大黄3~5克(后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此方7~10岁小儿剂量。可视年龄大小进行适当增减。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益气凉血、托毒拔脓

【主治】多发性疖肿。

【加减】发热者,加生石膏;经久不愈、气阴两伤者,重用黄芪,并加石斛、玄参、白术、茯苓;挟暑湿者,加香薷、六一散、车前子。

【方源】张生华《儿科学术会议论文资料汇编·1988年》

41.消浊饮 (张介安方)

【处方】川朴10g 生军10g 枳实10g 建曲6g 白芷5g 川芎5g 生石膏15g 水煎服。

【功效】荡涤邪浊,兼以清热祛风化食。

【主治】治疗实邪上犯(食困中焦,积而生热)所致的头痛,阳明头痛更宜,症见头昏而痛,不思饮食,腹胀肠鸣,口渴口臭,夜寐不安,头顶汗多,便溏溲黄,舌苔厚腻,色白或微黄。

42.珠母补益方(张阶平方)

【处方】珍珠母60克,龙骨30克,酸枣仁9克,五味子6克,女贞子、熟地各15克,白芍12克。

【用法】水煎服(珍珠母先煎,再入余药),每日1剂,日服3次。

【功效】育阴潜阳、养血宁神、益肾固精。

【主治】心、肝、肾虚损诸症,如失眠症、阴虚阳亢的高血压、水少火旺头痛症、癫痫病、诸痛症、瘿瘤病、瘰疬病、肝虚血少的肝炎病、盗汗症、肾虚症等病。

【加减】本方随症加味,治疗心、肝、肾虚损等病的运用:

(1)失眠症:气虚而倦怠甚者,加党参,黄芪;血虚而头晕,心悸者,加何首乌、桑寄生;神志不宁者,加茯神、柏子仁、远志。

(2)阴虚阳亢的高血压:有肝火炽旺而烦躁善怒,面红赤者,加旱莲草、夏枯草、栀子;肝风甚而眩晕明显者,加钩藤、天麻;肾虚而腰酸倦、舌红者,加桑寄生、杜仲;肾阳不足而口干、舌红苔净者,加玄参、麦冬;头痛甚者,加牛膝、地龙干。

(3)水少火旺头痛证:肾火旺盛、头痛、舌红面赤者,加黄柏、知母;肾水不足而口干、舌红苔净者,加玄参、麦冬;阴虚阳浮而面色潮红者,加龟板、牛膝;风火俱盛而头晕、头痛、耳鸣者,加钩藤。

(4)癫痫病:痰涎壅盛,加贝母、法半夏、胆南星;风盛而抽搐盛兼有呕吐者,加地龙干、僵蚕、全蝎、天麻、钩藤;神乱者,加灵磁石、牡蛎;惊悸,加朱砂、茯神、远志;气血虚者,加党参,当归。

(5)诸痛症:气滞而胁闷痛、精神抑郁者,加牡蛎、素馨花、郁金;胁肋痛,加金樱子、延胡索;胸痛,加桔梗、瓜蒌皮、枳壳;头痛,加牛膝。

(6)瘿瘤症:火气盛而烦躁善怒者,加夏枯草、昆布、海藻;痰多,加半夏、贝母、海蛤壳;心悸,加党参。

(7)瘰疬病:局部无红肿之痰结者,加玄参、牡蛎、贝母、瓜蒌、法半夏;痰火气盛则局部红、肿、痛者,加蒲公英、昆布、海藻;肝火旺而面赤者,加龙胆草,夏枯草。

(8)肝虚血少的肝炎病:血虚者,加当归、何首乌、桑寄生、桑椹子、乌豆衣;气弱,加党参、黄芪;肝虚之胁部隐痛,面色暗淡者,加丹参、山萸肉、玉竹、郁金;晕悸者,加牡蛎。

(9)盗汗症:气虚者,加党参、黄芪;湿多者,加茯苓、白术;汗多、心悸者,加浮小麦、糯稻根,牡蛎。

(10)肾虚症:腰痛,加杜仲、菟丝子、川续断;耳鸣,加灵磁石、牡蛎、石菖蒲;梦遗,加金樱子、山萸肉、莲须。

【方源】张阶平《临症见解》

43.加减玉女煎(张季高方)

【处方】生地15克,麦冬、知母、茜草根、蒲黄各10克,生石膏、水牛角(先煎)各30克,甘草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

【功效】养阴凉血止血,活血化瘀消斑。

【主治】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方源】张季高《名医治验良方》

44.定眩汤(张笑平方)

【处方】姜竹茹、姜半夏、广陈皮、云茯苓、炙甘草各10克,炒枳实5克,干葛根、紫丹参、双钩藤、生磁石(打碎、先煎)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效】豁痰泄火,平肝和络,升清降浊,开壅和中。

【主治】以耳源性眩晕、晕动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代表的各种反复发作性眩晕的发作期。

【加减】痰涎壅盛者加广郁金10克,陈胆星5克;肝阳亢甚者,加明天麻10克,生石决明(打碎、先煎)15克;络脉瘀甚者,加三七4克(研末;分冲),桑枝15克。

【方源】张笑平《中国中医药报》1990年

45.额窦炎丸(张运亭方)

【处方】黄柏、黄芩、白芷各60克,苍耳子120克,西瓜秧(未结西瓜)12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9克重。一日3次,每次服1丸。急性额窦炎可用羌活10克,细辛6克,石膏15克,辛夷9克,煎水送服,每日1剂;慢性额窦炎可用川芎9克,黄芪15克,黄精10克,杞果12克煎水送服,每日1剂。

【功效】急性除风清热;慢性益气升阳、养血益阴。

【主治】额窦炎。

【方源】张运亭《千家妙方·下》

46.山丹方(张青宝方)

【处方】山楂50克,丹参30克,玄胡索、菊花、红花各15克,麦芽4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效】消食积,化瘀血,理肝气

【主治】高脂血症。

【方源】张青宝《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47.温阳健胃汤(张继泽方)

【处方】潞党参15克,炒白术10克,白芍10克,炒枳壳10克,高良姜5克,陈皮6克,法半夏lO克,川桂枝3克,木香5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功能】温运脾阳,健胃和中。

【主治】胃脘痛属于中虚气滞型的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及十二指肠球炎。

【加减】食欲不振去党参,加炒山楂、鸡内金;大便稀溏木香改煨木香,加炒神曲;睡眠欠佳加熟枣仁、夜交藤。

48.散风止痒汤(张皆春方)

【处方】麻黄3g,红花、川乌各6g,茅根12g,炒苡仁15g。

【用法】每日1剂水煎,2-3次分服。煎药时可用蒸气熏鼻,煎后药渣亦可加水500ml再煎15分钟,用纱布取滤液,熏洗鼻腔。

【加减】奇痒难忍者,加细辛3g,防风6g;头痛鼻塞者,加辛夷(另包)、白芷各6g;清涕不止者,加乌梅10g,黄芩6g;耳闷者,加石菖蒲6g,泽泻15g;久病气虚者,加玉屏风散,每次10g(冲),全天玉屏风散可用至40g。

【主治】治疗春季卡他性结膜炎

49.炙芪术根汤(张玉乾方)

【处方】炙黄芪、党参、土茯苓、茯苓、泽泻、白茅根各15克,车前、枸杞子、旱莲草、阳火叶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浮肿期临床、低盐或无盐,利尿后逐渐增加食盐量,给高蛋白、高糖、高维生素饮食,必要时可用西药强地松对症处理。

【功效】温肾健脾、补气利水。

【主治】小儿肾病综合征。

【加减】尿蛋白高者,加蝉蜕、益母草;胆固醇高者,加仙茅、山楂;高血压,加山楂、牛膝、杜仲、牡蛎、龙骨、石决明;浮肿重者,加猪苓、大腹皮;尿中有颗粒管型,加连翘、白芍、瞿麦、扁蓄;食欲不振者,加佛手、焦三仙等。

【方源】张玉乾《新中医》(5)1985年

50.速效止咳方(张孟林方)

【处方】炙款冬花,炙僵蚕各8~12克,川贝母、炙罂粟壳各4~6克,桔梗6~8克,炙全蝎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效】祛风化痰,止咳利咽。

【主治】各种类型的咳嗽。

【加减】风寒咳嗽加杏仁、生姜;风热咳嗽加桑叶、连翘;风痰咳嗽加制南星、天竹黄;肺虚咳嗽加太子参、百合;肾虚咳嗽加仙茅、核桃肉。

【方源】张孟林《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51.肠结汤 (张天侨方)

【处方】炒莱菔子30克,紫苏9克,川芎2克,当归9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行气活血,通肠导滞。

【主治】肠中有结,梗阻不通,便秘腹胀,不得矢气,或伴呕吐。

【加减】可先用莱菔、葱头炒热外敷脐腹;呕吐加玉枢丹1克,妊娠呕吐用生姜、半夏、桑寄生;痛甚加苏合香丸1粒;舌苔厚加枳壳、厚朴;生冷积滞发病者加公丁香、干姜;有腹部手术史肠粘连病史者加徐长卿、黄柏;疝气加柴胡、乌药;蛔虫加乌梅、花椒兼香油灌服;感染中毒加牛黄至宝丹1粒;气虚加党参、升麻;津亏加石斛。

52.冠心安方(张金衡方)

【处方】鸡血藤50克 乌梅50克 滑石50克 当归50 川芎25克 苏木50克 代赭石40克

【制用法】代赭石、滑石水飞后,共为细末,再合上其余药末炼蜜为丸,每丸10克。早、晚饭后1时,温水送下1丸。

【功效】行气活血化瘀,安神养心。

【主治】胸痹。

53.乳腺纤维腺瘤方(张岚方)

【处方】白术、茯苓、桃仁、红花各12克,柴胡、当归、赤芍、炮山甲(先煎)各10克,川芎、青皮、陈皮各 8克,熟地15克,海藻18克,山慈姑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疏肝活血,化痰散结。

【主治】该方可用于治疗乳腺纤维腺瘤,中医辨证属血瘀痰凝型。症见乳房结块较大,坚实木硬,经前则感重胀不适,胸胁牵痛,烦闷急躁,或伴月经延后,经来量少,色黑加有血块,小腹刺痛,血量增多则腹痛减轻,舌质暗红或舌边尖有瘀点,苔薄腻,脉弦细。

54.消肥汤(张侃如方)

【处方】桃仁、红花、川芎、当归、泽兰、炒白术、苍术、泽泻、半夏、皂角各10克,益母草15克,茯苓30克,白矾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利湿化浊,活血化瘀

【主治】单纯性肥胖症。

【加减】若面赤气粗、头目眩晕,伴肝阳上亢者,加怀牛膝、磁石;腹账便秘者,加槟榔、大腹皮;气短乏力者,加生黄芪,畏寒肢冷者,加附子、桂枝;口渴欲饮、五心烦热者,加麦冬、天花粉。

【方源】张侃如《陕西中医》(2)1991年

55.止崩I号(张良英方)

【处方】炙黄芪30克,党参、菟丝子、续断、 旱莲草、阿胶各15克,贯众、白术各10 克,熟地20克,山茱萸12克,甘草6克。

【主治】崩漏

【加减】肾阳虚者加 巴戟天12克,肉桂9克;肾阴虚者加女· 贞子÷黄精各12克;出血日久头晕、气 短、气虚明显者酌加山药20克,升麻9 克;火热重者酌加生地、地榆、蒲公英、丹 皮各10克;崩下瘀块多者加益母草15 克,枳壳9克。

56.十味止痛汤(张家鹏)

【处方】生石膏30克(先煎),黄芩10克,葛根15克,荆芥穗10克,钩藤、苍耳子、蔓荆子各12克,全蝎6克,蜈蚣3条,生地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3次。

【功用】清热解痉,驱风散火。

【主治】三叉神经痛。

【方源】张家鹏,《名医治验良方》

57.参苓赤白止泻汤(张学增)

【处方】党参10克,茯苓10克,赤石脂15克,白术10克,补骨脂10克,肉蔻10克,莲肉10克,椿根皮15克。

【用法】浸泡20分钟,文火煎30分钟,取头煎二煎合并,日分早晚两次服。

【功能】健脾补肾,涩肠止泻。

【主治】肾阳虚衰,脾失健运,大肠不固致泄泻经久不愈者(肾脾两虚之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

【加减】本方对虚寒型急、慢性腹泻标本兼治,平稳有效,如进3剂不能显效加诃子12克、石榴皮15克;泄泻缓解腹痛仍著者加炒粟壳10克;纳呆恶心者加砂仁10克、草蔻10克;泄泻向愈仍面色苍白、怕冷、四肢不温者加制附子6克、炒干姜10克;泄泻虽愈而见口、鼻、咽干燥、目涩者加麦冬12克、枸杞子10克。本方用于小儿患者药量酌减。

58.消食散(张介安方)

【处方】厚朴200克,内金、陈皮各60克,建曲、槟榔、二芽、茯苓各100克。

【用法】以上群药,按质分炒,共研细末,瓶装备用,开水泡服,1岁以内,每次5克;1~3岁,每次10克;4~7岁,每次15克;7岁以上每次20克。每日2~3次。或以上诸药,取常量煎服,每日1剂。

【功能】行气消积,导滞和胃。

【主治】纳呆,嗳腐吞酸,腹胀肠鸣,口渴喜饮,手足心热,头顶汗多,夜寐不宁,大便干结或便溏不爽,舌苔白厚腻。

【加减】兼有风寒咳嗽者,加苏叶、姜夏;兼风热者,加银花、连翘;兼暑湿者,加藿香、佩兰;兼发热者,加地骨皮;口干甚者,加石斛;口臭,加生石膏。

59.解毒活血汤(张作舟方)

【处方】蒲公英15克板蓝根15克蚤休15克 白花蛇舌草15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白蒺藜10克龙葵10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4周为1个疗程,未愈者可再服2~4个疗程。

[功效] 清热解毒,活血祛风。

[主治] 银屑病又名牛皮癣,其特征是周身皮肤发生大小不等、境界清楚的鳞屑性红斑。

【加减】血热甚皮损鲜红者,加茅根、生地;风盛痒甚,鳞屑较多者,加乌蛇、僵蚕;风湿阻络,关节痹痛,加秦艽、白藓皮;血燥伤阴,皮损干燥呈大斑块者,加当归、丹参、女贞子。

60.中和汤(张子维)

【处方】山栀子10克,胡黄连10克,生牡蛎15克,槟榔10克,焦三仙各12克,生甘草6克,白扁豆12克。

【用法】上药水浸透,水3碗,煎取3碗,分两次服,日进1剂。

【功能】清热平酸、消食理气。

【主治】嘈杂吞酸、脘腹痛胀(近世所称之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均有良效。

【加减】中气不足、气短无力者入党参15克、白术12克;大便色黑,胃及十二指肠有溃疡形成者加入鸡内金10克、海螵蛸15克;腹胀者加入枳壳13克、青皮13克。

61.针灸治痢方(张涛清方)

【处方】天枢(双),下脘,关元,足三里(双),神阙。

【用法】前四穴进针得气后,施以捻转提插平补平泻手法。腹部穴位针感向四周扩散,下肢穴针感向上下传导,留针30分钟,在留针期间每隔10分钟行针1次。神阙穴隔盐大艾炷(每艾炷用艾2克)灸2壮。一般每日1次,若大便次数在五次以上者,每日上、下午各针灸1次,连续治疗5~9天。慢性痢疾以艾灸为主,即下脘、神阙、关元穴隔盐艾灸3壮,天枢、足三里针刺,施以补法,每日1次连续7~14日。

【功能】通肠导滞,清热利湿

【主治】大便脓血,量少次多,腹痛,里急后重,或下痢时发时止,日久不愈,苔腻,脉沉数。

【加减】发热加大椎、曲池;腹痛剧烈、小便短赤者加三阴交针刺。

62.人参鳖甲汤(张林方)

【处方】白参20克,当归、川芎、茵陈各25克,姜黄、郁金、丹皮、赤芍、茯苓、鸡内金各15克,鳖甲、土鳖虫、柴胡、青皮、白术各10克,甘草5克。

【用法】将鳖甲、内金捣碎先煎半小时,再兑入其它药,慢火两煎,取药液300毫升,分两次空腹温服。

【功能】活血柔肝,健脾益气,软坚消痞。

【主治】肝硬化,以肝血瘀阻为主。

【加减】此方虽然长于肝血瘀阻之臌胀,但因肝硬化病因、各期病机症状各有不同。所以临床应审因辨证,加减用药,他还主张内外合治,药食并用,综合治疗。如症见湿热偏盛,黄疸,便秘者:重用茵陈,加板蓝根、大黄、枳实、垂盆草、桃仁。寒湿困脾,腹泻肢冷者:加肉蔻、附子、炮姜。肝脾肿大者:加黄精、神曲、山药、甲珠。脘胁胀痛,痞硬拒按者:加元胡、木香、砂仁、川楝子;也可用以大黄、龙爪菊、垂盆草、红花捣制的“大龙垂红膏”敷患处。体壮水盛者:酌用以甘遂、大戟、芫花、木香、黑白丑研制的“逐水散”枣汤服;或用“吹鼻散”(苦丁香、冰片)。脾肾阳虚,腹水及周身水肿重者:酌减姜黄、郁金、土虫等,重用白术,加泽泻、蝼蛄、猪苓、大毛、桂枝。肝肾阴虚,气血失和,血小板减少,热伤脉络而致吐、衄、便血者:酌减姜黄、郁金、丹皮、土虫,加广角、仙鹤草、茜草、三七、生地。失血过多者:加黄芪、伏龙肝。转氨酶高而不降者:加莱菔子、丹参、五味子等。大三阳久不转阴者:重用白术、白芍;加双花、大青叶、白花蛇舌草。腹水不尽,血浆蛋白低、球白倒置,贫血,肝功能异常者:加用“升蛋白散”(黄芪、黄精、白术、琥珀、白参、三七);配用药膳食疗“鲤鱼红豆冬瓜汤”(鲤鱼、赤小豆、冬瓜)。肝硬化早期、恢复期水消体虚者:配用“肝药”(紫河车、藏红花、红参、茵陈、土虫、姜黄、内金、郁金、三七制蜜丸)调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