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诗意充盈每一个普通的日子(散文)

让诗意充盈每一个普通的日子
 作者:雨巷

作家王小波曾经说过,“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什么叫做诗意的世界,不同的人自然会有不同的理解,永远不会有标准答案。在王小波眼里,给李银河写情书,应该是最为诗意的。对一般百姓来讲,答案就千差万别了,比如说,琴棋书画、诗酒风流是一种,呼朋唤友、吃喝玩乐也是一种,在我看来,两者之间并没有高下之分、雅俗之别。不过,不管在什么年代、什么世道,多读一点书,特别是多读一些古典的诗词,总是有些好处的,因为这是接近诗意、触摸诗意、营造诗意、享受诗意的不二法门。

以唐诗宋词为代表的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古时对幼儿的发蒙教育,就是从吟诵古典诗词开始的,在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的同时,总要背诵大量的古诗。古人信奉“熟读唐诗三百姓,不会写诗也会吟”,这是非常有道理的。读诗,一是可以体验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言为心声;二是可以想象得出作者描绘的具体意境,身临其境;三是可以体味语言文字的音律之美,朗朗上口。

即使到了现在,家长们也总是让孩子在上各种各样的学前兴趣班的同时,要求他们背一些古诗词。尽管这些在幼年时代已经背得行云流水一般的诗句,大多数并不会长久地留存在孩子的脑海里,但这些诗词对孩子的涵养、影响,肯定是积极的,永久的,也是不可取代的。

对成年人来说,也不妨再读一些古典诗词。有些基础的,可能会唤醒幼时的记忆,从而获得崭新的理解和感叹。而没有基础的,不妨看作是一次迟到的补课。

最近,我就买了一本名为《日读古诗词》的书,放在枕边,每天读几段,感觉受益匪浅。

这本书的作者朱伟,是《三联生活周刊》的前主编,他退休之后,通过研读古诗词的方式来“修炼”——修炼自己的耐力和心性,顺便写下了这本书。书以时间为轴,从正月初一开始,到腊月三十结束,每天介绍、推荐、解读几首或者几句与时令、节气有关的诗词,每天读一读,就相当于随着古人走过了春风、夏雨、秋霜和冬雪,从文字里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在读这本书的同时,我每天也从中选上几句,配上自己拍摄的图片,以“每日阅读三分钟”为标签,发在微信朋友圈里,与朋友共享。

我知道,到了我们这个年纪,记忆力大为衰退,不太可能再以记忆为乐,只不过是在每天的阅读中体味如歌的音美、如画的形美,偶尔有所共鸣,那真的是意外的收获。这个秋天,一直没有明显降温,天蓝云白,阳和日暖,正好读到白居易的《早冬》:“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后面的两句,让圈里天天加班、忙碌不堪的朋友们大为感叹。

我有个朋友,生活中是个极有仪式感的人,他也是竭力推荐别人多读书的,按照他的说法,多读点书,即使发个朋友圈,也会比别人文艺一些、滋养一些。我们都是普通人,过的都是普通的生活,日子既零碎又无味。但最寻常的日子,诗意也是一直在的,或者说一直有的,或许就蕴藏在那些零星的细节之中,只是需要我们用心去挖掘寻找。

2020-12-05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