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最终都会变成肝癌?做好三件事,可以远离肝癌
2019年7月28日是第9个世界肝炎日,我国是乙肝大国,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接近一亿,乙肝患者近两千万。
如果慢性乙肝没有得到控制,有可能发展为乙肝肝硬化,最后变成肝癌。我国每年新发肝癌患者近40万,其中大部分是由乙肝肝硬化引起的。
很多人以为,乙肝一定会发展为肝癌,其实并不是的,大部分人感染乙肝病毒后,身体会清除乙肝病毒,只有少数人会发展成为慢性乙肝。即使是慢性乙肝,大部分患者也不会发展成为肝硬化,更不会发展为肝癌。乙肝发展为肝癌,有可能是以下三件事情没有做好:
(1)没有发现乙肝
有很多朋友,平时不注意自己的健康,也不注重个人卫生,有可能与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生活用品,还有不洁的性生活史等等,不知不觉的患上了乙肝。但是,他们平时又不去检查身体,根本不知道自己患了乙肝。
我在临床上见过很多这样的患者,他们很多人因为其他疾病来医院做手术,手术前需要查乙肝两对半,很多人查出来乙肝小三阳或者大三阳,甚至已经到了肝硬化的程度。
这些人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可能出现严重的问题。
(2)不好好保养,作出来的
有的人知道自己是乙肝小三阳或者大三阳,但是不懂得好好保养,还是天天抽烟喝酒,熬夜,大吃大喝,天天做着伤肝的事情,也从来不去复查。由于肝脏的代偿能力非常强大,平时并不会出现什么症状,很多人放松了警惕。等到出现腹水,黄疸,呕血,贫血,脾大等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表现,往往已经晚了。
其实,慢性乙肝的患者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增强自己的免疫力,可以控制乙肝病毒复制,甚至自发的清除乙肝病毒。慢性乙肝的患者,需要戒烟戒酒,低脂清淡饮食,不要长期熬夜,不要长期处于压抑,抑郁,烦躁等负面情绪中,做到劳逸结合。
(3)没有定期检查,没有接受正规治疗
慢性乙肝的患者,并不是都需要治疗的,需要定期检查,包括乙肝两对半,肝功能,肝脏彩超,乙肝病毒DNA定量,甲胎蛋白AFP。只有达到了一定的要求,才需要接受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主要根据血清HBV DNA的水平、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肝脏疾病严重程度来决定,同时结合患者年龄、家族史和伴随疾病等因素,综合评估患者疾病进展风险后决定是否需要启动抗病毒治疗。动态的评估比单次的检测更加有临床意义。对HBeAg阳性患者,发现ALT水平升高后,建议观察3-6个月,如未发生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才建议考虑抗病毒治疗。
推荐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人群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HBVDNA水平:HBeAg阳性患者,HBV DNA≥20000IU/mL(相当于105拷贝/ml);HBeAg阴性患者,HBVDNA≥2000IU/mL(相当于104拷贝/ml);
(2)ALT水平:一般要求ALT持续升高≥2×ULN(正常值上限,超过3个月);如用干扰素治疗,一般情况下ALT应≤10×ULN,血清总胆红素应<2×ULN;
对持续HBVDNA阳性、达不到上述治疗标准、但有以下情形之一者,疾病进展风险较大,可考虑给予抗病毒治疗:
(1)存在明显的肝脏炎症(2级以上)或纤维化,特别是肝纤维化2级以上。
(2)ALT持续处于1×ULN至2×ULN之间,特别是年龄大于40岁者,建议行肝穿或无创性检查明确肝脏纤维化情况后给予抗病毒治疗;
(3)ALT持续正常(每3个月检查一次,持续12个月),年龄大于30岁,伴有肝硬化或肝癌家族史,建议行肝穿或无创性检查明确肝脏纤维化情况后给予抗病毒治疗。
(4)存在肝硬化的客观依据时,无论ALT和HBeAg情况,均建议积极抗病毒治疗。
很多患者不仅没有定期接受检查,更不接受抗病毒治疗。其实,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很多很好的抗病毒治疗药物,可以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减轻肝细胞炎性坏死和肝纤维化,延缓肝硬化的进程,最大限度的降低肝癌发生率。
这就是慢性乙肝患者经常犯的三个错误,希望大家要引以为戒,一定要定期复查,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如果满足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应该接受抗病毒治疗。
以下人群是肝癌的高危人群,应该定期接受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