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精细化的必然要求

——《胜市正言》沪续十九

公众微信号zhq540605

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实际上一开始就存在着执行扭曲的风险。只不过在企业草创阶段,或者在经济发展处于粗放状态时,企业家正忙着“攻城略地”,来不及对内部进行整理。

正如改革开放的窗口不会因为有苍蝇蚊子进来而关上一样,经济野蛮式增长的过程中虽然有执行扭曲,鱼龙混杂,但其中的不正当性往往会被速度掩盖起来,甚至会被认为是具有开拓精神的表现。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中国经济一直是两位数增长,最高达14%,投资的风险相对较低,不投资的风险反而很高。但是在经济转型中,像过去一样拿块地捂着就有暴利,抢个矿就赚大钱,买套房也大赚一笔的时代很难再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宋国青认为,今后3-4%的投资回报率就已经不错,5%就是赢家。而且不管政府投资,还是企业投资或个人投资,都要精打细算,过去不在乎的小钱小利,今后都得好好算计算计,对于在执行扭曲中利益输送造成的资产流失,当然不会小觑。

在企业经营的微观状态中,这种反差表现的更为具体。比如在混凝土企业中,一些公司的原材料损耗达到利润的 9%,在市场环境好的时候浪费一点不觉得,在市场环境恶劣的时候,就成为企业是否盈利的关键。而所谓损耗其实是在执行中被人钻了空子,一些材料商会和混凝土公司的材料过磅员相勾结,采用修改或虚开磅单等等手法作弊。比如在过磅员默许下,水泥运输车进场过磅时司机和业务员不下车,等卸货后空车过磅时都一起下车。这样车上两个人140 公斤左右的体重就被计入水泥量。按该公司每月生产五万方混凝土计算,要 200 多车水泥,每月要损失 40 多吨水泥的价款。企业管理如果依然这样粗放,等于是在坐以待毙。

由此可以看出,校正执行扭曲不是可有可无的,那是在向管理要效益;管理精细化是降低成本的重要内容。然而校正执行扭曲与管理精细化又有所区别,后者主要是根据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物理、硬件特征而设计的;前者则是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修元正本”。没有前者的精细化,后者的精细化就有可能被屏蔽。在上述收购原材料的例子中,混凝土公司已经对磅房实行智能化管理和实时监控,仍然没有能杜绝执行中的扭曲。这不是说后者不重要,而是说校正执行扭曲是管理精细化的基础和和保证,两者相辅相成。校正执行扭曲有一个精细化的问题,但那不能仅仅寄希望于科学的算计,而是要防微杜渐,端正风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