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两种鱼类缺氧形式---水体缺氧"浮头"和硫化氢中毒"浮头"
用生产第一线的水产养殖体会
来助推渔业发展提振产业效益
在池塘养殖过程中,鱼类会经常出现浮头的现象,鱼类缺氧浮头虽然有多种起因存在,但以常见的因水体缺氧而浮头和因硫化氢中毒而浮头为多见,这两种形式是最常见的"浮头"形态,但我们平常习惯认知于"水中缺氧"而很少会想到“硫化氢中毒浮头",这个状态是非常的危险,最容易造成防控"缺氧浮头"也可能象治疗鱼病那样而"久治不愈"。但是,同是鱼类浮头,起因不同,防治方法也各异,若不能加以区别,盲目施治,会给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一 、缺氧"浮头"
天刚亮时,由于水生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导致水中溶氧最低,呼吸困难,鱼就游到水的表层,不停地将口伸出水面,吸取氧气,称为“浮头”。当日出后,由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水中溶氧逐渐增加,鱼的浮头现象也随之消失,这是鱼类生命活动的正常现象,也是检验池水肥度是否适当的标志之一。
如果鱼类在下半夜,特别是在早晨3点钟左右就开始浮头,日出之后也不见下沉,人在岸边拍掌或用物击拍池水,鱼类也毫无受惊吓之反应,严重者迷失游动方向,横卧水面或头撞池岸。此为严重“缺氧”引起的浮头,如不立即抢救,会出现“泛(翻)塘”,造成大批鱼死亡。
泛(翻)塘的原因
泛(翻)塘的原因错综复杂,需要综合分析,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1.养殖密度过高,养殖水体中浮游生物过快增长和繁衍,导致呼吸所耗费的溶氧增加而使水体缺氧。
2.肥料、鱼类排泄物及其他沉积的有机物在分解过程中耗去大量溶氧。如施肥过量或施未经过发酵的农家肥,饲料投喂过多而大量剩余的残饵和鱼的排泄物发酵分解等都会消耗大量的溶解氧,使得水体严重缺氧。
3.气温、水温增高,气压低,从大气溶于水中的氧有减无增。
4.连续的阴雨天气,光照条件差,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无法正常释放氧气而呼吸作用又消耗大量氧气使水体缺氧。
5.天气突变,比如雷阵雨前气压很低,水中溶氧减少,而短暂的雷雨,使池水的温度表层低、底层高,引起水的对流使池底腐殖质翻起,加速分解,继而消耗大量氧气,有时伴随着有害气体如硫化氢、氨等释放导致鱼大量缺氧死亡。特别是沉闷的凌晨,经过一夜的消耗水中的溶氧已经到最低点,加上沉闷的天气导致水体严重缺氧,如果没有及时进行增氧措施,非常容易导致严重的泛塘。
预防“泛(翻)塘”的主要措施
饲料投喂虽不能过少但更不能过多,鱼料太多没吃完便会沉底腐烂,严格掌握施肥用量,以免造成水质过肥,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左右。发现池塘水质过肥,应及时加注新水,以降低水质浓度,增加溶氧。水源方便的池塘,在夏秋两季应定期向鱼塘内灌注新水,每月1~2次为好。
“泛(翻)塘”的抢救措施
一旦发现鱼类严重浮头,急开增氧机是最好的抢救措施,其次才是加水,水源方便的池塘应立即冲进大量的新水,一直冲到塘里的鱼恢复正常为止。
水源不便和停电停机的池塘,可按每亩水面平均水深1米,可以任意选用下列物品之一进行抢救(但效果一般,属无奈之举):
增氧剂1公斤,分几处直接撒在占池塘总面积1/3左右处,造成局部富氧区。
食盐5公斤,放锅内炒成黄色,化水全池泼洒。
石膏粉2.5~3.5公斤,化水全塘泼洒。
明矾1.5~2.5公斤,化水全塘泼洒。
黄泥10公斤,水调成糊,然后加入尿50公斤,搅拌后全池泼洒。
二 、硫化氢中毒"浮头"
池塘养殖过程中,有时发现鱼类在下半夜和天刚亮时并不浮头,而白天却出现了类似浮头的症状,采取药物增氧措施后,“浮头”现象并不见缓解,反复数天用药,情况也不见好转。情况严重时还会出现死鱼现象,死去的多为底层的鲤、鲫。与此同时,池塘水质发黑,继而转清,发臭,称为“臭清水”。严重的在池边和下风处很远就能闻到一股刺鼻的腥臭味。
导致鱼类中毒的硫化氢主要产生在池塘的底部,因底部有机质丰富,加上溶氧不足,pH值偏低,这样一来硫化氢就很容易产生了。鱼类对硫化氢非常敏感,一旦过量,池鱼就会浮上水面,症状类似浮头。
鲤、鲫是底层鱼类,最早受到硫化氢的毒害,也就可能最先死亡,或者虾蟹总是出现莫名的死亡(虾俗称偷死)或者蟹上岸不愿下水,这也是池鱼可能是硫化氢中毒现象的首要特征之一。
硫化氢来源及中毒机理
硫化氢是一种带有臭鸡蛋气味毒性很强的气体,不仅对鱼虾蟹等类有毒害作用,而且由于它的氧化,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在缺氧条件下更加导致了氨氮和硫化氢的产生,同时其性质又不稳定,容易被氧化,导致不易被检测。
硫化氢的产生主要有两个来源:
一是残饵粪便中的有机物(含硫的氨基酸等)被塘底厌氧性细菌分解产生硫化氢,养殖到后期残饵粪便积累速度加快,同时塘底处于亚缺氧状态,导致厌氧菌大量繁殖,造成硫化氢大量积累。
二是底泥中的硫酸盐在缺氧的状态下被硫酸盐还原细菌分解产生硫化氢,常年不清淤的塘口尤其严重。硫化氢与底泥中的金属盐化合形成黑色的重金属硫化物,致使底泥变黑,但硫化氢与重金属硫化物不稳定,容易被氧化,从而使底泥也会由黑色变成被污染前的颜色。
硫化氢对养殖动物的毒害主要是可以与血液中的铁离子结合,降低血液的载氧能力导致养殖动物呼吸困难,神经中毒死亡。同时PH越低,硫化氢毒性越大,所以早上PH尽量保持7.5以上。低气压,连续阴雨天气,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时由于一方面溶氧不足容易造成硫化氢积累。
我国渔业水质标准规定,养殖用水硫化氢含量必须低于0.1毫克/升。
防止池塘中出现硫化氢的危害,主要应抓好四件事:
一是彻底清塘。利用冬、春季鱼类惯常捕鱼上市而干塘后的空闲期,将池塘底部各种杂物和多余的淤泥彻底清除干净,暴晒(伏天)或冻池(冬天)。
二是做好定期注排水工作。养殖期间,特别是炎热季节,或者先将池内的老水排去1/3,然后再注满新水;也可上进下出(类似于"底排污")进行换水,每月尽量1~2次,增加水体溶氧量。
三是定期施用生石灰。按水深1米,每亩水面用生石灰20公斤化水全池泼洒,20天左右1次,调节水体pH值。当硫化氢的毒害已经出现的时候,可采取排出底层水,加入含氧丰富的新水的办法来缓解。
四是投用水质解毒剂以及硫化氢专用化解药物。
五是当硫化氢的毒害已经出现的时候,可直接采取排出底层水类似于"底排污",加入含氧丰富的新水的办法来缓解。
总而言之,水体缺氧大多是随着气候变化恶劣而发生,硫化氢的毒性程度是伴随溶氧度的欠缺多少而加剧的,因此,增加水中溶解氧和常开增氧机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另请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