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第四十一章 面儿上的事,都得从根儿上解决
返也者,道之动也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讲《道德经》。我们开始讲第四十一章了,《道德经》几乎讲一半了,第四十一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篇章,虽然很简单,寥寥数语,但是道理特别深。
我们来看今天这句话叫“反也者,道之动也”,在通行本里是“反者,道之动”,简单。在帛书里是“返也者,道之动也”,加了两个“也”字,字也不同,我们通行本是“反”是反过来的反,大家解释成“道”的运动是相反的,很多人理解成但凡跟人相反的想法是符合“道”的,你往东我就往西,这是符合“道”的。比如说买股票,别人在买的时候,我就抛,别人在抛的时候我就买,所以我在股市上就这么发财的,这就是符合老子的“反者,道之动”的原则,所以我就发财了,您这么理解也可以,就是说经常找一些逆向思维,思维跟别人不一样也是可以的。
但是如果全这么解释,凡是反的都是“道”,那就有点问题了。比如说两口子出门,太太说:我今天要上超市,往东边走,先生一定说不行,我到西边踢球,原来这就是“道”,我跟你反的就是“道”,朋友们这么理解就不对了,老子到底在说什么?老子原来的版本,返是返回的“返”,无论是帛书乙本,还是郭店的楚简写的都是返回的“返”。
“反也者,道之动也”什么意思?老子讲的是归根溯源的意思,事物发展发展,最后一定要回到根本上来,这是一种思维方法。“道之动”,按照“道”去做事,往往会回到根源。归根,从这去思考问题,你会有新的启发,因为外边事物林林总总呈现各种状态,但是根源都是一样的,你找到根源的问题,外边的事就好解决了。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说曾经有位大姐找我看病,中医来解释这个问题,什么问题?她失眠、头晕、脸色苍白、怕风怕冷、大便不成形等等,有这么多病症,这么多病症怎么看?上医院找西医,找了好多医生解决不了问题,为什么?因为失眠是神经内科的,大便不成形又是消化内科的,怕风怕冷哪科的?我觉得不好划分,没力气又是哪一科的?脸色苍白没地方看。所以如果一个一个病去治,恐怕治不好,所以看了很多地方,也看不好,后来找到我,就问我,他说我这到底是什么病?我说我真不知道您是什么病,您把舌头伸出来我看一下,她舌头一伸出来,舌质颜色淡白,特别白,颜色很淡,然后我说您这是血虚,中医讲根源是血虚,血虚的人会有什么表现?血虚的人会失眠,因为血不养心,所以晚上这个人就睡不好觉,血虚的人就没有力气,因为血不能濡养四肢,血不够,四肢没有力量,所以内经里说,血要亏了以后,四肢解堕不收,就是没有力气,血亏了以后怕风怕冷,因为你没有防御系统的能量,所以容易怕风怕冷,血虚之人当然是脸色苍白、脸色不好,为什么会大便不成形?血亏以后,脾血会不足,脾血不足,脾气也虚弱,所以导致无力固摄,大便不成形。
这些症状都是血亏引起的,所以我告诉她吃玉灵膏。当然一开完药,大姐一看,罗博士您给我开的不是零食嘛,能治病吗?结果她一拿出来,过去名医开的方子那么厚,开了那么多方子,那么多好药没治我病,这个零食能治我病吗?我说您吃试一试,结果这个大姐开始吃,一个礼拜过后给我打电话,说罗博士我的病全好了,怎么回事?她把那个龙眼肉一会儿吃一口,一会儿吃一口,当零食,一个礼拜吃完了,全好了。
然后问我这病为什么会这样?我给她讲,就是说现代医学越发展分科越细,研究的越细,怕风怕冷会研究到神经,传递神经、感受器官研究的很细,脸色苍白,毛细血管等等研究越来越细,好比一棵大树,这树有1000个树叶,有一天出现了100个症状,就好比是100个树叶变黄了,那怎么办?一个树叶一个树叶研究,研究不完的,太多了,那怎么办?中国古人就想了一个问题,这么多树叶为什么全都变黄了,一定跟树根有关,如果树根的水多了或者水少了,会导致上边出问题,所以要找到根源,这就是归根溯源来找问题。
所以古人找的根源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痰湿、瘀血、肝气不舒等等,有这些下边的根本问题,你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上边那个树叶自己就变绿了,你没一个一个去解决,你把根源解决好了。所以大家看,像这样大姐吃完了,她就好了,很感慨,说中医真有效,我说是古人的思维有效,古人是找问题的根源,调整根源,如果你一个一个到叶上去找问题,永远找不完,所以现在的医学发展是慢慢在融合,现在很多美国很多的顶级的西医在研究中医的这种思路。
有一次从美国梅奥诊所的出来的何健博士,我讲过这个何健博士在美国梅奥诊所工作,医院特别大,全美国排前几位的医院,他说他那个诊所里集中了美国很多顶级的西医权威,他跟西医权威一聊天,发现这些西医全在看中医书,何博士是西医大夫,这帮美国人一看到中国人就跟他聊中医,他说我不懂,好奇的问这些美国西医权威,你们为什么看中医书?他说这里边有很多先进理念,怎么把人看做整体,看做一个系统去调整它,我们把这些理念拿来,去引领西医的发展,所以何博士对我说一句话,他说你们中医自己都不知道,在引领现在西方医学的发展过程中,中医起到什么样的引导作用?我听完当时很感动,何博士这么讲的,我很感动,这是古人思维给我们带来的一个优势,就是古人会找问题的根源,把根源调好了,表面的问题也就解决了,这是古人的思维方式。
像这样治病的思路太多了,我记得曾经有个小朋友,地图舌,过敏,一测100多种过敏源,吃什么都过敏,最后吃大米都过敏,怎么办?看到舌头,地图舌,地图舌掉的苔里边的舌质很红,我说这很可能是阴虚体质,因为阴虚会导致很多很多问题,眩晕、脱发、眼睛干、嘴干、手心热等等很多问题,其中皮肤出问题就是其中的一个结果,它会导致很多问题,比如像树有那么多树叶出问题了,您去一个一个树叶研究吗?100多种过敏源,您研究不完,这个时候怎么办?就给你滋阴,我看你树根是阴虚,液体少,我给你滋阴,一滋阴小朋友身体就过来了,过敏源很快就消失了,这说明什么?我们学会看问题,如果寻根溯源,找它根源这来,您会发现问题相对的容易解决。
我再举个例子,比如说管理中的管理人,管理人有的时候觉得员工这么难管,管人心太难了,人心简直太复杂了,这个时候怎么办?我们先想领导者自己,领导者先想我的心正没正,我做的有没有纰漏的地方,如果我每天认真上班,每天给大家带来正能量,每天我的心很正,为客户认真服务,您放心,员工慢慢慢慢全会调正的。可是如果您自己每天出去等等,您不认真工作,您心里想着是其它的,我怎么赚钱等等,您放心,员工的心就会乱,所以根源在哪儿?在领导者的心这儿,您把自己的心调好,然后大家跟着做,就会特别好。
很多企业学国学,领导者自己不学,他觉得我这个东西是好东西,我回去让员工学,大家都背《弟子规》,但是他自己不学。您放心,背俩月,这事肯定就没消息了,为什么?领导者自己都不学。像有的企业,比如说宁波的方太厨具,方太厨具的老总推行儒家文化、儒家管理,然后他自己学,在他的内部期刊上,他自己每一期都写文章,写学习儒家的心得,在管理中怎么应用,他自己学,然后领导者自己背,结果让员工背《弟子规》,每天早上15分钟背《弟子规》,但是不是强迫的,谁愿意去念就念,你早来15分钟,您念念经典,念念《弟子规》,念念《论语》都行,大家在一起朗读,没有强迫,自愿去,但是因为领导者每天学,所以员工就都开始认真学习了,所以整个企业的风气慢慢慢慢越来越好,现在已经成为中国厨具的第一品牌,这是领导者把自己的根源问题解决了,员工的问题其实都好解决,我们的生活中也是这个道理。
比如说,最近周围的事特别乱,怎么这么多乱事,这个时候不要想其它的,归根溯源,把自己的内心调正,外边的事尽量淡化它,爱怎么样怎么样,但我自己心里边,我知道我发心是正的,我自己发心是为大家等等,我把心调正,你会发现慢慢慢慢外边的事都会镇静下来,可是如果你自己心是乱的,我跟你斗,“不行,这么说不行,你那么说不行”,结果周围会越来越乱、越来越乱,所以你追根溯源,把自己的心给安定下来,不要在乎其它,慢慢慢慢周围就会静了,这也是归根溯源。所以要返回根源这来,是我们人生必须要领悟、必须要学会的。
所以老子说“返也者,道之动也”,这个“返”是返回的返,返回事物的最初状态,保持一种安静的、一种居下的守柔的状态,这是老子的初衷。我们后世讲,相反的反,“反者”道之动”,很多人理解我们做事可以朝着相反的方向思考一下,这么理解也是可以的,但是我认为不符合老子原来讲的本意,老子讲就是要返回根源,返回自己最初的、最安静的那种状态,这是老子的本意,应该是这样的。
朋友们,我们今天就聊到这儿,下周同一时间我们将接着聊,看看老子带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启发了,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我们下周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