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工业的先行者——张懿院士
专家简介
张懿是我国绿色过程工程与环境工程专家,1939年6月15日出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原籍辽宁辽阳。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清洁生产技术研究领域开拓者之一。1963年毕业于东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专业,1989-1990在瑞士伯尔尼大学进修环境工程。现任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技术委员会主任。兼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中国环境科学》、《Frontier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in China》等期刊编委。
研究领域
20世纪70年代末期,她开拓了资源-材料化学化工与环境工程交叉的综合研究方向,把资源与材料化学化工的研究方法和成果融合渗透到环境工程领域,在重金属污染控制与资源综合利用上建立了系列新技术和应用工程。
90年代初,她在中国科学院开拓了清洁生产技术创新研究新领域,由工业污染末端治理转向清洁工艺源头减排和全过程污染控制研究,主持国家八五攻关第一个清洁工艺项目。在国内外首次提出的亚熔盐非常规介质高效反应分离新系统和绿色化学化工新过程,已拓展到铬、铝、钒、钛、铌、钽、锆等多种两性金属难处理资源高效清洁利用的普适性理论和共性技术,在铬、铝、钒化工等行业清洁生产原创性替代技术已取得万吨级示范工程成功。在环境电化学生物耦合技术、碳基催化臭氧氧化技术、精馏与萃取分离技术等具有化工过程强化环境技术鲜明特色,已实现废水资源化、无害化工程推广应用。
幸运 努力!
张懿院士回忆:“我一路走来其实很幸运,也很顺利,一直都属于那种好学生。”张懿的父亲曾经就读哈尔滨政法大学,由于父亲的督促,她从小学开始当少先队大队长、初中做尖子生。1955年,她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当时东北最好的学校——辽宁省实验中学。
“还账!”
“我现在就是希望能把科研成果产业化升级的欠账给还上,这不是简单的成果鉴定、验收、报奖,而是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近几十年来,张懿及其团队成员一致致力于活性氧理论和应用的研究方向,对多种金属的冶炼工艺大大改善,但对于张懿院士本身来说,这远远没有达到她对自己的要求。
现在张懿希望能将化学和物理大学科交叉融合,让量子力学模拟和活性氧研究碰撞出新的火花。
献身!
张懿院士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和献身的精神一直值得我们学习,在之前的采访中曾经提到,“你的想法一旦形成,就会产生一种急于实验证实的冲动,它使你甘愿放弃其它一切,这是一种没有功利、没有杂念的纯净科学境界。”80年代时期,张懿院士在贵州做中试期间,得了黄疸病,当时正处于中试的关键时刻,张懿院士选择留在现场,直到试车成功。后来她自己回忆这段经历表示,这不是很理智的行为。
总结
虽然现在她的年纪越来越大,但心中拳拳的报国之心一直没有泯灭,反而日渐高涨,她是从战火时代走过来的人,深知唯有努力、不放弃,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拥有美好明天需要每一个人为之奋斗,不管她的年纪有多大,身上的使命与责任一直留于心中,化作动力,不断前行!
世上的路千万条,总有人会选择那条看起来不好走的。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资料来源:
■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一生都在“还欠账”的八旬老院士
■中国科学院大学.张懿:“为国为民”是我的价值观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