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一枚中国人才懂的果子。

佛手,是一枚只有中国人才懂的果子。
佛手,谐音福寿,顺天垂象(示),腹满之义(畐),此之谓福,佑也;寿者,长久也。心宽福来,仁者寿长,其寓意吉祥。
明人朱多炡咏佛手:疑将洒甘露,似欲揽伽梨。色现黄金界,香分肉麝脐。
佛手,以佛为名,其色金黄,其香清雅,其形若佛陀拈指,似可指证菩提,所以自带仙佛气息的佛手,成为清供佳品,也就自然而然了。
清供
所谓清供,清,即清雅不俗之物,也可表示清心寡欲的心态。供,则表示恭敬供奉,代表高洁无染的文人性格。
以仙花、瑞草、嘉果、奇石、文玩、美器供于案上,表达的是主人的一份心情,一种雅好。
《后汉书·马融传》说:夫乐而不荒,忧而不困,先王所以平和府藏,颐养精神,致之无疆。
中国人对于精神的颐养,一向是重视的。清供,其实就是中国人寄情雅物,长养身心的一种方式,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一种精神追求。

在传统清供所摆设的蔬果,常见的有佛手、香橼、文旦、石榴、莲房、百合、枇杷、柿子等物。这些蔬果,在中国文人的眼里,都是养心的“雅物”。

为什么是这些呢?因为,清供的“供”,其实也是一种审美体验。柳宗元就说过: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就是说,美的东西不是它自己就美,而是有人去发现它,欣赏它,它才能从一个自然物品,变成一个美的意象。
我们说雅人玩什么都是雅,俗人玩什么都是俗,也是这个意思,不同的不是东西,是人。
中国人讲究色香形,这些蔬果,或是颜色,或是气味,或是形态,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因此,在他们看来,都不是俗物,可作案头清供。
我们知道,佛手,是香橼经人工培育的变种之一。有了香橼,为什么还要这么费心费力的,去培育佛手呢?
关键在于外形。香橼的外形,类似柠檬,平淡无奇。而佛手在成熟的时候会开裂,从果实的中上部直到尾端,分裂如掌,玲珑可爱。

其次在于香气。佛手的香气,比香橼更甚。李时珍说:佛手,虽味短而香芬大胜,置笥中,则数日香不歇。

这些蔬果中,只有佛手色香形三样俱全。宋人培育出佛手之后,佛手自然便成了案头清供的当家之物了。
闻香
中国人好像是一个特别爱闻香的民族。除了历史悠久的焚香系统,以及花香之外,宋代以来,尤其是明清,摆果闻香的风气,也特别兴盛。
宋人便有用橙子,充当薰帐闻果的做法:“清香夜满芙蓉帐,笑买新橙置枕函。”爱雅的大宋文人,更是将香橼,选作案头清供的必选蔬果。
中国人对于闻香,是十分讲究的。譬如这寻常的花果之香,也被中国人分为热香与冷香。佛手的香,是冷香,一股一股的。
《浮生六记》中,芸娘对沈三白说:佛手乃香中君子,只在有意无意间。
佛手之香清冷,犹如寒梅、幽兰,似有似乎,暗香浮动。是要你用鼻子去细细寻找,要特别留意,才能嗅到。
佛手的这种冷香,虽不浓烈,但清香持久,沁人衣裾。清代诗人李琴夫的《咏佛手》写道:
白业堂前几树黄,摘来犹似带新霜。
自从散得天花后,空手归来总是香。
桂花、女贞、丁香、玫瑰、玉兰、茉莉的香,是热香。感觉是一大片一大片,热烈高扬,那香是扑着你过来的。热香从天而降,一下笼罩着你。
佛手的香有清冷之气,所以芸娘说,佛手是香中君子。而茉莉为热香,且因其「形色如珠」常常装饰于女子云鬓,沾染「油头粉面之气」。
芸娘不喜欢,说:茉莉是香中小人,故须借人之势,其香也如胁肩谄笑。
观色
佛手色泽金黄,配豆青瓷,青花瓷,或德化白瓷,更显得娇黄好看。
一枚小小的娇黄的佛手,端端供在一个豆青的小瓷盘子里,那小盘子就放在窗台上,可真是一幅绝好的山窗清供图。
作为清供、赏玩的佛手,以少、小为美。
文震亨《长物志》:佛手……以大盆置二三十,尤俗。不如觅旧朱雕茶橐,架一头以供清玩,或得旧瓷盆长样者,置二头于几案间亦可。
这个道理其实也不难明白,佛手就如女人的手,总是纤细小巧的才好,那是深闺小姐的玉手。大如蒲扇的,那是烧火丫头的手。
所以如果是买来作为赏玩清供的,就要挑选小果。以二三佛手,置于瓷盘或木盘中,陈设在香几、书案之间,不仅香气馨逸,也耐人静观。
“清供”二字,里面包含着离欲和恭敬,是一种“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精神追求。
旧时的中国文人,以馨香花果置于书房茶寮,使之成为了一种有寓意的生活元素。
两粒佛手柑,一个素瓷盘,对他们而言,不仅是美的装饰,也是生活中的一种常态。这背后,是一份比我们当今更为闲美的生活方式,一份雅致的心境。
佛手清供可以说是古人雅致生活的一种缩影。
而当下的我们呢,还存留多少古人那般离欲和恭敬的心境,是否还懂得这份闲美与雅致?

世间 · 好物
(0)

相关推荐

  • 岁朝清供,花果迎春,找回中国人特有的年味儿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年过年,大家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为什么年味越来越淡了呢?" 年味是什么? 儿时的记忆中,年味是长途跋涉的归途,是一桌子丰盛的年夜饭,是难得全程在线的春节联欢 ...

  • 闻香果:芳香解郁、舒缓情绪的熏香果子

    获得香气的方式,不只是焚香.香水.香氛,日常生活中的花草.鲜果同样与气味有着紧密连结. 古人对自然的花果之香比较看重,香气怡人的果子也可替代焚香熏香居室,明代安世凤<燕居功课>" ...

  • 清供佛手, 闻香愈俗的良药

    霜降之后,天气渐渐舒爽,佛手渐黄,就开始清供季了,麦婷君为我摄此图,再配此文,扑面皆是香甚矣.而今香橼.佛手已至,腊梅.水仙岁朝之物亦不远矣. / 案 头 清 赏 / 时令之事,在春之海棠.迎春.碧桃 ...

  • 摆果闻香

    制造香境 难道只有熏香才行? 中国人是一个特别爱闻香的民族,除了历史悠久的焚香体系以及香花之外,宋代以来特别是明清,摆果闻香的风气也特别兴盛. 可供闻香的果子大多属于芸香科柑橘属的橙.柑之类,宋代便有 ...

  • 清 供

    ◎璎 珞 今年大概香橼丰产,入冬前后,我先后收到了两个朋友的馈赠. 香橼,又名枸橼,是清供之物. 清供,始于供佛,在佛前插花,后渐渐发展为书斋.客厅.卧房里的插花.摆果.赏石.文玩,等等. 清供由来已 ...

  • 清供佛手,是一种中国人才懂的仪式

    清供,佛手. 清供,是一种 中国人才懂的仪式 岁朝清供,清幽淡雅 淡中有味,清中有贵 它是愈俗的良药 也是人间的清欢 它寄托着美好的祝愿 也体现着生活的品味 而将佛手置于桌头案上 则更添幽趣 那满屋的 ...

  • 瓦当,中国人才懂的美!

    瓦当,俗称"瓦头",是古代中国建筑中筒瓦顶端下垂部分. 古人训"当"为"底",因为陶瓦一块压一块,从屋脊一直排列到檐端,而带头的瓦正处在众瓦 ...

  • 留白,中国人才懂的浪漫

    黑为墨,白为纸, 三笔两画,神韵皆出, 这就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 留 白. 水墨留白,虚实相生, 惜墨如金,计白当黑. 寥寥数笔丹青, 于方寸之地勾勒天地, 于无画处凝眸成妙境. 对中国人来说, 留 ...

  • 一框一景,中国人才懂的诗情画意!

    .................................................................................................... ...

  • 无骨风流, 这是中国人才懂的美

    那种淡淡的勾勒描绘之间, 似有若无, 悄悄渲染出来的一种气氛, 让人感觉画中的女人, 散发出一种, 恰到好处地, 无态之媚, 无骨风流的韵味. 这是中国人才懂的美感. ▲ 以上四幅画的作者: 胡锡珪( ...

  • 瓦当,只有中国人才懂的美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唐代诗人李商隐眺望雨打屋檐, 于是有了这句诗. 如今,生活在都市的人, 青砖黛瓦不过是一个遥远的梦. 有一种美, 只有中国人懂得. 它是中国房 ...

  • 瓦当,一种中国人才懂的美!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唐代诗人李商隐眺望雨打屋檐, 于是有了这句诗. 如今,生活在都市的人, 青砖黛瓦不过是一个遥远的梦. 有一种美, 只有中国人懂得. 它是中国房 ...

  • 无骨风流的韵味, 只有中国人才懂的美感!

    那种淡淡的勾勒描绘之间, 似有若无, 悄悄渲染出来的一种气氛, 让人感觉画中的女人, 散发出一种, 恰到好处地, 无态之媚, 无骨风流的韵味. 这是中国人才懂的美感. ▲ 以上三幅画的作者: 胡锡珪( ...

  • 瓦当书法,中国人才懂的美!

    平湖秋月 付娜 - 古筝鉴赏 打开音乐 体验不一样的观赏感受! ... 瓦当,俗称"瓦头",是古代中国建筑中筒瓦顶端下垂部分. 古人训"当"为"底&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