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章 非命上

子墨子言曰:古者王公大人为政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故何也?

墨子说过:“古时候治理国家的王公大人,都想使国家富裕,人民众多,法律政事有条理;然而求富不得反而贫困,求人口众多不得反而使人口减少,求治理不得反而得到混乱,则是从根本上失去了所想的,得到了所憎恶的,这是什么原因呢?

子墨子言曰:执有命者以杂于民间者众。执有命者之言曰:“命富则富,命贫则贫;命众则众,命寡则寡;命治则治,命乱则乱;命寿则寿,命夭则夭;命(力)……虽强劲,何益哉?”以上说王公大人,下以驵(阻)百姓之从事,故执有命者不仁。故当执有命者之言,不可不明辨。

墨子说过:“主张‘有命’的人,杂处于民间太多了。”主张“有命”的人说:“命里富裕则富裕,命里贫困则贫困,命里人口众多则人口众多;命里人口少则人口少,命里治理得好则治理得好;命里混乱则混乱;命里长寿则长寿,命里短命则短命,虽然使出很强的力气,有什么用呢?”用这话对上游说王公大人,对下阻碍百姓的生产。所以主张“有命”的人是不仁义的。所以对主张“有命”的人的话,不能不明加辨析。

然则明辨此之说,将奈何哉?子墨子言曰:必立仪。言而毋仪,譬犹运钧之上,而立朝夕者也,是非利害之辨,不可得而明知也。故言必有三表。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谓言有三表也。

然而如何去明加辨析这些话呢?墨子说道:“必须订立准则。”说话没有准则,好比在陶轮之上,放立测量时间的仪器,就不可能弄明白是非利害之分了。所以言论有三条标准,哪三条标准呢?墨子说:“有本原的,有推究的,有实践的。”如何考察本原?要向上本原于古时圣王事迹。如何推究呢?要向下考察百姓的日常事实。如何实践呢?把它用作刑法政令,从中看看国家百姓人民的利益。这就是言论有三条标准的说法。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或以命为有,盖(盍)尝尚观于圣王之事?古者桀之所乱,汤受而治之;纣之所乱,武王受而治之。此世未易,民未渝,在于桀、纣,则天下乱;在于汤、武,则天下治。岂可谓有命哉!

然而现在天下的士人君子,有的认为有命。为什么不朝上看看圣王的事迹呢?古时候,夏桀乱国,商汤接过国家并治理它;商纣乱国,周武王接过国家并治理它。社会没有改变,人民没有变化,桀纣时则天下混乱,汤武时则天下得到治理,它能说是有命吗?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或以命为有,盖尝尚观于先王之书?先王之书,所以治国家、布施百姓者,宪也;先王之宪亦尝有曰:“福不可请,而祸不可讳,敬无益、暴无伤者乎?”所以听狱制罪者,刑也;先王之刑亦尝有曰:“福不可请,祸不可讳,敬无益、暴无伤者乎?”所以整设师旅、进退师徒者,誓也;先王之誓亦尝有曰:“福不可请,祸不可讳,敬无益、暴无伤者乎?”

然而现在天下的士人君子,有人认为有命。为何不向上看看先代君王的书呢?先代君王的书籍中,用来治理国家、颁布给百姓的,是宪法。先代君王的宪法也曾说过“福不是请求来的,祸是不可避免的;恭敬没有好处,凶暴没有坏处”这样的话吗?所用来整治军队、指挥官兵的,是誓言。先代君王的誓言里也曾说过“福不是请求来的,祸是不可避免的;恭敬没有好处,凶暴没有坏处”这样的话吗?

是故子墨子言曰:吾当未盐(暇),数天下之良书,不可尽计数,大方论数,而五(三)者是也。今虽毋求执有命者之言,不必得,不亦可错乎?

所以墨子说:我还无暇来统计天下的好书,不可能统计完,大概说来,有这三种。现在虽然要从中寻找主张“有命”的人的话,必然得不到,不是可以放弃吗?

今用执有命者之言,是覆天下之义。覆天下之义者,是立命者也,百姓之谇(悴)也。说(悦)百姓之谇者,是灭天下之人也。然则所为欲义在上者,何也?曰:义人在上,天下必治,上帝、山川、鬼神,必有干主,万民被其大利。何以知之?子墨子曰:古者汤封于亳,绝长继短,方地百里,与其百姓兼相爱,交相利,移(利)则分,率其百姓以上尊天事鬼,是以天鬼富之,诸侯与之,百姓亲之,贤士归之,未殁其世而王天下,政诸侯。昔者文王封于岐周,绝长继短,方地百里,与其百姓兼相爱,交相利则分。是以近者安其政,远者归其德。闻文王者,皆起而趋之;罢(疲)不肖、股肱不利者,处而愿之,曰:“奈何乎使文王之地及我,吾则吾利,岂不亦犹文王之民也哉!”是以天鬼富之,诸侯与之,百姓亲之,贤士归之。未殁其世而王天下,政诸侯。乡者言曰:义人在上,天下必治,上帝、山川、鬼神,必有干主,万民被其大利。吾用此知之。

现在要听用主张“有命”的人的话,这是颠覆天下的道义。颠覆天下道义的人,就是那些确立“有命”的人,是百姓所伤心的。把百姓所伤心的事看作乐事,是毁灭天下的人。然而都想讲道义的人在上位,是为什么呢?答道:讲道义的人在上位,天下必定能得到治理。上帝、山川、鬼神就有了主事的人,万民都能得到他的好处。怎么知道的呢?墨子说:“古时侯汤封于亳地,断长接短,有百里之地。汤与百姓相互爱戴,相互谋利益,得利就分享。率领百姓向上尊奉天帝鬼神。所以,天帝鬼神使他富裕,诸侯亲附他,百姓亲近他,贤士归附他,没死之前就已成为天下的君王,治理诸侯。古时候文王封于岐周,断长接短,有百里之地,与他的百姓相互爱戴、相互谋利益,得利就分享。所以近处的人安心受他管理,远处的人向往他的德行。听说过文王的人,都赶快投奔他。疲惫无力、四肢不便的人,聚在一起盼望他,说:‘怎样才能使文王的领地伸到我们这里,我们也得到好处,岂不是也和文王的国民一样了吗?’所以天帝鬼神使他富裕,诸侯亲附他,百姓亲近他,贤士归附他,没死之前就已成为天下的君王,治理诸侯。前文所说:‘讲道义的人在上位,天下必定能得到治理。上帝、山川、鬼神就有了主事的人,万民都能得到他的好处。’我因此认识到这点。”

是故古之圣王,发宪出令,设以为赏罚以劝贤。是以入则孝慈于亲戚,出则弟长于乡里,坐处有度,出入有节,男女有辨。是故使治官府,则不盗窃;守城,则不崩叛;君有难则死,出亡则送。此上之所赏,而百姓之所誉也。执有命者之言曰:上之所赏,命固且赏,非贤故赏也;上之所罚,命固且罚,不暴故罚也。是故入则不慈孝于亲戚,出则不弟长于乡里,坐处不度,出入无节,男女无辨。是故治官府,则盗窃;守城,则崩叛;君有难则不死,出亡则不送。此上之所罚,百姓之所非毁也。执有命者言曰:上之所罚,命固且罚,不暴故罚也;上之所赏,命固且赏,非贤故赏也。以此为君则不义,为臣则不忠,为父则不慈,为子则不孝,为兄则不良,为弟则不弟。而强执此者,此特凶言之所自生,而暴人之道也!

所以古时候的圣王颁布宪法和律令,设立赏罚制度以鼓励贤人。因此贤人在家对双亲孝顺慈爱,在外能尊敬乡里的长辈。举止有节度,出入有规矩,能区别地对待男女。因此使他们治理官府,则没有盗窃,守城则没有叛乱。君有难则可以殉职,君逃亡则会护送。这些人都是上司所赞赏,百姓所称誉的。主张“有命”的人说:“上司所赞赏,是命里本来就该赞赏,并不是因为贤良才赞赏的;上司所惩罚,是命里本来就该惩罚的,不是因为凶暴才惩罚的。”所以在家对双亲不孝顺慈爱,在外对乡里长辈不尊敬。举止没有节度,出入没有规矩,不能区别对待男女。所以治理官府则会盗窃,守城则会叛乱。君有难而不殉职,君逃亡则不会护送。这些人都是上司所惩罚,百姓所毁谤的。主张“有命”的人说:“上司所惩罚是命里本来就该惩罚,不是因为他凶暴才惩罚的;上司所赞赏,是命里本来该赞赏,不是因为贤良才赞赏的。”以这些话来做国君则不义,做臣下则不忠,做父亲则不慈爱,做儿子则不孝顺,做兄长则不良,做弟弟则不悌。而顽固主张这种观点,则简直是坏话的根源,是凶暴人的道理。

然则何以知命之为暴人之道?昔上世之穷民。贪于饮食,惰于从事,是以衣食之财不足,而饥寒冻馁之忧至;不知曰我罢不肖,从事不疾,必曰我命固且贫。昔上世暴王,不忍其耳目之淫,心涂(途)之辟,不顺其亲戚,遂以亡失国家,倾覆社稷;不知曰我罢不肖,为政不善,必曰吾命固失之。于《仲虺之告》曰:“我闻于夏人矫天命,布命于下。帝伐之恶,龚(用)丧厥师。”此言汤之所以非桀之执有命也。于《太誓》曰:“纣夷处(虐),不肯事上帝鬼神,祸厥先神禔(祗)不祀,乃曰:‘吾民有命。’无廖兵备,天亦纵弃之而弗葆。”此言武王所以非纣执有命也。

然而怎么知道“命”是凶暴人的道理呢?对饮食很贪婪,而懒于劳动,因此衣食财物不足,而饥寒冻饿的忧虑就来了。不知道要说:“我疲惫无力,劳动不快疾。”一定要说:“我命里本来就要贫穷。”古时前代的暴君,不能忍住耳目的贪婪,心里的邪僻,不听从他的双亲,以至于国家灭亡,社稷绝灭。不知道要说:“我疲惫无力,管理不善。”一定要说:“我命里本来要亡国。”《仲虺之告》中说:“我听说夏朝的人伪托天命,对下面的人传播天命说:上帝讨伐罪恶,因而消灭了他的军队。”这是说汤反对桀主张“有命”。《泰誓》中说:“纣的夷灭之法非常酷虐,不肯侍奉上帝鬼神,毁坏他的先人的神位、地祗而不祭祀。并说:‘我有天命!’不努力防备,天帝也就抛弃了他而不予保佑。”这是说武王所以反对纣主张“有命”的原因。

今用执有命者之言,则上不听治,下不从事。上不听治,则刑政乱;下不从事,则财用不足;上无以供粢盛酒醴祭祀上帝鬼神,下无以降绥天下贤可之士,外无以应待诸侯之宾客,内无以食饥衣寒,将养老弱。故命上不利于天,中不利于鬼,下不利于人。而强执此者,此特凶言之所自生,而暴人之道也!

现在要听用主张“有命”的人的话,则在上位的人不听狱治国,下面的人不劳作。在上位的人不听狱治国则法律政事就要混乱,下面的人不劳作则财物日用不足。对上没有粢、酒来供奉上帝鬼神,对下没有东西可以安抚天下贤人士子;对外没有东西可以接待诸侯的宾客;对内则不能给饥者以食,给寒者以衣,抚养老弱。所以“命”,上对天帝不利,中对鬼神不利,下对人不利。而顽固坚持它,则简直是坏话的根源,凶暴人的道理。

是故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士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执有命者之言,不可不非。此天下之大害也。

所以墨子说:“现在天下的士人君子,内心想使天下富裕而怕它贫困,想使天下得到治理而怕它混乱,主张‘有命’的人的话,不能不反对。这是天下的大害啊!”

(0)

相关推荐

  • 《墨子全鉴》非命(上)

    非命(上)--我命由我不由天,成功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 [原文] 子墨子言曰:古者王公大人为政①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 ...

  • 《世界哲学源流史》中国战国时期哲学之一:墨家学派

    中国战国时期哲学之一:墨家学派 中国春秋时期完成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社会由周王朝的统一走向霸权的分裂:到了战国时代,各诸侯国逐渐由封建地主阶级掌握了政权,经过长期的兼并战争,在黄河流域的广大 ...

  • 墨学本义 天志篇(上)

    墨学本义 天志篇 天:自然生成而造就的力量. 志:意向,方向,趋势. 自然生成而造就的力量意向,即为天志. 天志三篇 上中下依次知察明的过程 是认知 分析 明了的递进强化过程 符合逻辑程序 墨学本义 ...

  • 《墨子全鉴》非攻(下)

    非攻(下)--攻战是弊极大.利极小之事,必须加以非难 [原文] 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所誉善①者,其说将何哉?为其上中天之利,而中中鬼之利,而下中人之利,故誉之与?意亡②非为其上中天之利,而中中鬼之利, ...

  • 《墨子全鉴》节用(下)

    节用(下)--要称霸天下就要尽力地做爱民利民的事情 [原文] 子墨子言曰:"古者明王圣人所以王天下.正诸侯者,彼其爱民谨忠,利民谨厚,忠信相连,又示之以利,是以终身不餍①,殁世而不卷②.古者 ...

  • 墨子生平事迹年表中

    周考哲王三年[公元前438年] 子墨子游公尚过于越.公尚过说越王,越王大说,谓公尚过曰:"先生苟能使子墨子于越而教寡人,请裂故吴之地方五百里,以封子墨子"公尚过许诺.遂为公尚过束车 ...

  • 墨子之经学(六艺学)

    墨子<贵义篇>称墨子南游使卫.关中载书甚多.毕沅云:关中犹云记扃中,关扃音相近.孙诒让云:古乘车,箱?间以木为阑,中可庋物,谓扃亦谓之关.弦唐子见而怪之.墨子曰:者昔"周公旦朝读 ...

  • 35章 非命(上)原文及翻译

    原文 子墨子言曰:古者王公大人,为政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故何也? 子墨子言曰:执有命者以杂于民间者众.执 ...

  • 《人民的名义》之后看什么:江南往事第28章

    图片来自网络 全文写满200章完结 关注本公号 看全部章节 第二十八章 班子 杨慧海带领其他民警,对黑豹再次进行审讯.这次黑豹乖乖地把有关情况都交代了. 因为把案子办下来了,走进办公室的时候,杨慧海面 ...

  • 《梁健续集:再启征程》第356章:上京争取

    第356章 上京争取 财政局长笑眯眯地道:"所以,我个人认为,如果有干部或者社会人士想要捐款,我们还是可以允许大家捐的.反正这个钱,来之于民.用之于民,大家不会有意见的." 宋楷沉 ...

  • 长篇小说《远日》第二章(上)

    新的一天开始了. 对庄稼人来说,新的一天也就是今天和昨天的区别,没有什么特别的变化和意义可言,田间的劳作是连贯性的,春播依然在进行.有句非常形象的话,形容庄稼人是"脸朝黄土背朝天" ...

  • 长篇小说《远日》第三章(上)

    田里的红花草长的很茂盛,紫色的花朵,远看宛如一片紫色的云彩,摇曳在绿色的田野中,无比娇美,无比妖娆.红花草一般是在前一年的初冬时播种的,来年春季开花成熟.美丽的红花草是稻田的绿肥植物,在江南可以用作早 ...

  • 王维传(第28章)

    第28章 进退不得 不知不觉中,王维已在骊山别馆小住了三日.对他来说,每一日,都是度日如年. 三日来,玉真公主邀岐王赏画.吟诗.弹琴.下棋,岐王自然邀王维同往. 王维几次想开口辞行,但看到公主如此盛情 ...

  • 万历皇帝想累死大臣,竟然28年不上朝,最后的答案让他郁闷了

    万历皇帝想累死大臣,竟然28年不上朝,最后的答案让他郁闷了 文 | 史哥哥 皇帝到了时间就要去上朝,就像学生到点上课一样,大多数的皇帝都很遵守这个规矩,就算是一些很荒唐的皇帝,也只会偶尔出现不上朝的情 ...

  • ​《力量投资》第28章、以中国古代哲学的智慧思考投资

    <力量投资>:寻找价值力量与金融力量的共舞 第28章.以中国古代哲学的智慧思考投资 像许多前辈的思想历练过程一样,我也曾对儒学有诸多批判,但随着思想的成熟,我不再以当代的观点,臧否这些历史 ...

  • 李本深《灵魂的重量》27、28章

    27.等待戈多 身陷囹圄的林常平天天做着梦,眼巴巴盼着他的案子有一天会推翻重审,梦想有那么一天,突然获得平反,一纸无罪释放书,然后他便又是春风得意马蹄疾,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然而,他照照镜子,却见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