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生作:作文相对论,用“反义词”写“疫情作文”

我们来聊作文。

我讲几对反义词:异与同、聚与散、新与旧、一与多、表与里、读与写。
你听懂了,对你作文大有帮助。如果没听懂,不是你的原因,或是我没讲好,或是我们之间不匹配,这个很正常。
如果你听懂了,所讲的内容,希望你不仅能用在作文上,也能用到其他方面去。
我们生活着,不就是在作文吗?
文无妄作,人不虚生。
异与同
春天的时候,我家菜园里的桃花开了,粉粉的,挺漂亮;你家院子里的桃花也开了,也是粉粉的,很好看。我摘一朵桃花,你摘一朵桃花,我们把两朵桃花放一块比一比,它们像双胞胎;叫另外一个人来猜一猜,哪一朵是杭州的桃花,哪一朵是金华的桃花,这是件为难的事情,因为它们实在不容易分辨。
虽然它们极其相似,但是它们的经历完全不一样。一朵生活在杭州,一朵生活在金华,虽然同在浙江,同在一片蓝天下,但它们吹的风不一样,淋的雨不一样,听的鸟叫不一样,来采蜜的蜂不一样,来看花的人不一样,所以它们的故事不一样。
我们要知道,相同的结果可以由不同的过程来完成。殊途同归,异曲同工之妙,条条大路通罗马。
就像爬山,结果是登上山顶,但登上山顶的路有很多条,或是南坡,或是北坡,或是直线,或是曲路。
就像去上学,结果是准时到校,过程呢?可能步行,可能骑车,可能坐公交,可能是电瓶车。
我们拿到一个作文题或一个征文话题,就像站在一座大山的山顶,我们要下山去,各有各的路,我们都得漫山遍野,走向四面八方。过程远比结果多姿多彩。
即使我们一路同行,我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也是不一样的。
就像天空飘过一朵云,我说像马,你说像牛,他说像条狗。
就像妈妈烧了一盘菜,摆在餐桌上,大家吃了,各有各的看法,或是咸了,或是辣了,或是刚刚好,但菜还是那盘菜,不同的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感觉。
写作文就该这样,各写各的才有价值,而不是异口同声,鹦鹉学舌。我们要有自己的判断与看法,而不是盲目地随大流,我们的脑袋可不是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就像这次疫情,你在金华,我在杭州,我们都不怎么出门,但你和我的生活肯定是不一样的。你们一家人在一起,妈妈有妈妈的事,爸爸有爸爸的事,你有你的事,也是不一样的。
面对疫情,大家都在发声,各有各的声音,你的声音是什么,对别人的声音你有什么看法?契诃夫说:“有大狗,有小狗,小狗不该因为大狗的存在而心慌意乱。所有的狗都应该叫,就让他们各自用上帝给他们的声音。”
我讲这一段,是想说一对反义词:异与同。
要在相同中看到不同,在不同中看到相同。
聚与散
昨天我看了一部20多年前的老电影《千钧一发》。其中一句台词,我别有印象:“我们身体里的每个原子也曾是星星的一部分。”
这是一个很有想象力的说法,很新鲜的说法,也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一个说法。
一颗小行星撞向地球,在大气中燃烧,它会带来很多元素,会沉到土壤里,会在河水里泳动,或是被青菜吸收了,或是被鲫鱼喝了,变成了它们身体的一部分。我们吃了青菜吃了鲫鱼,这些元素又变成了我们身体的一部分。这是一条食物链。
地球上的水,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星星撞击地球带来的。
我们的身体百分之六七十都是水分,我们理所当然是星星的一部分。
老古话讲:吃土用土,死了归土。我们地球也是一颗星星,它在宇宙中不过一粒微尘。我们人,终将化成一抔土。谁都逃不过,有句诗叫“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在这个层面上讲,我们人和一棵青菜、一条鲫鱼、一只蝙蝠,一个病毒,没什么两样,都有成住坏空的一个过程。
病毒比我们更早出现在这个地球上,按先来后到来说,它们是更早的主人。
虽然我们后来居上了,但是,我们应该有这样的理解能力去看待所见的一切。
有个故事,楚王丢了一把弓。
楚王说,我是楚国人,一个楚国人丢了弓,另一个楚国人捡到了,那就好了。他的目光在楚国人这个范围。
孔子知道了这件事,说,一个人丢了弓,另一个人捡到就好了,管他是哪国人呢。他的目光在人这个范围,超越了国界。
老子也知道了这件事,说了四个字:失弓,得弓。他的目光已经超过了人类圈,打破了人物、动物、植物的界限,虽然弓是人丢的,但一只猴子把它捡去了,也很好啊。
我们比一比楚王、孔子、老子,还是老子视野宽广,境界最高。
这扯得有些远了。我想表达的是,平等,相互理解尊重,少一点分别心。“我们身体里的每个原子也曾是星星的一部分。”我们都是来自星星的你。
这句话里,其实是有一个写作方法的。
我称之为“聚散”,也是一对反义词。
来自不同地方的原子,组成了一个个不同的我们。
举个例子:名著《三国演义》,讲的是“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就是这个道理。
再举个例子:我们是龙的传人,传说龙有九种动物组成——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也有说龙是一种真实存在过的动物,推荐马小星的《龙:一种未明的动物》)
我们可以编一个故事,从前有个怪物,长得丑,但心地善良。他帮助鹿,鹿感谢他,借他一对角;他帮助骆驼,骆驼感谢他,借他脑袋;他帮助兔子,兔子感谢他,借他眼睛……最后他组合成了龙的样子。
就像你想吃一顿肯德基,得30元。先洗碗,得了10元;再拖地,得了10元;再把洗衣机里的衣服晒了,又得10元;这顿肯德基就成了。
这讲的是聚,积少成多,将珍珠穿成一条项链,课文《青蛙卖泥塘》《总也倒不了的老屋》都是这样的。
讲了聚,“散”是怎么样的呢?
龙把东西都还回去了,是散。
你得了30元,5元买饮料,10元买鸡翅,15元买汉堡包,这是散。
龙生九子,也是开枝散叶。
一棵桃树结了10个桃子,被不同人摘去了,是散。
绘本《彩虹色的花》是散。
聚散是一个作文结构。
不管聚还是散,都是变化,写作文就是写变化。
变化的“化”字,甲骨文里是一个站着的人和一个躺下的人,讲的从生到死,当然是变化。
请记住聚与散,这是作文的结构。

“化”字

新与旧
刚才提到了原子。“我们身体里的每个原子也曾是星星的一部分。”我想问一个问题:什么东西能够穿过我们的身体?
子弹可以,但它会要了我们的命。
换个角度去想,我们去医院做B超、拍X光、做核磁共振,超声波、X射线、磁力线穿过了我们的身体,就像光线穿过稀疏的树林——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我们打电话、听广播的电磁波,也能穿过我们的身体,称“电磁辐射”。
我们来看原子的结构,中间一个原子核,旁边很多电子在绕圈圈,它们不头晕,特长就是转转转。
放大了看,有点像太阳系八大行星吧,绕着太阳转、沿着轨道转转转,转出日夜,转出四季。转就是变化。
作文也是绕着核心转转转。
原子模型
八大行星
原子核和电子之间有很多空隙。
我们的身体由原子组成,通常说是由细胞组成。细胞里面有细胞核、细胞质,它们之间也有很多空隙。
冠状病毒颗粒结构
也就是说,换个角度去看,其实我们的身体是一张网,有很多网眼,很多东西都可以穿透我们的身体。再比如说暗物质。
也许我们从来都没有这样去考虑过,这就涉及到又一对反义词:新与旧。
我们只要换一个角度去看,司空见惯的旧东西也有新的一面。
写作文,经常讲一个“新”字——材料新,立意新,风格新,读来耳目一新。
可很多同学很郁闷:我们每一天的生活,几乎都在重复,新从哪里来?
其实换一个角度就行,东坡的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早告诉我们了。
我们要在旧的基础上,换一个角度或者再往前走一步,就能见到一片新天地。
横切的苹果有颗五角星。
横切的苹果
我们写作文,要在已经掌握的、熟练熟悉的、旧的基础上,做一点尝试,做一点改变,就会新起来。
新不是横空出世,不是突如其来,它一定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就像这一次疫情,它肯定不是无缘无故的出现,它在我们发现之前就已出现。“天下的事,没有突变的,只有我们智慧不及的时候,才会看到某件事是突变的,其实早有一个前因潜伏在那里。南怀瑾《论语别裁》。”
老瓶可以装新酒,老树可以发新芽,老面孔有新感觉,在我们毫无新鲜感的作文上,我们换个角度,仍然可以写出新的东西。
一与多
我们来谈疫情作文写什么,怎么写,用一对反义词:一与多。
疫情是“一”。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多”了。
从写作上来讲,这次疫情作一个作文题目,它提供我们写作材料,与一次地震、一场洪水、一台晚会、一场球赛,是没多少分别的。
我们可以写人物,写事情,写景物。
我们可以写童话,写科普文,写散文,写诗歌,写信,写采访稿,写调查报告,等等。
写人物,要写立体,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要抓住。
事情,要写清楚起因、经过、结果,或者说是开始、发展、高潮、结局。
写报告,写信,要注意格式。
这些都是写作的平常知识。
作文的关键在于,你作文的触发点是什么——面对疫情,什么东西击中了你的心,让你有话想说,让你有了情绪,有了想法,有了观点。
比如:看大家去抢购口罩、双黄连;看好心人献爱心,扔下口罩或钱,转身就跑;看见医生护士脸上被口罩、护目镜勒出的痕迹;看到被感染的婴儿在隔离箱伸手要护士抱抱……看到这些,你心里有声音吗?
看到那些不戴口罩,去聚会聊天打麻将的人,你有话要说吗?
你要清楚表达自己的中心意思是什么,围绕你的观点组织合适的材料,把材料有条理地连贯成一个整体。
我最怕别人问作文怎么写。因为我不知道你经历了什么,我知道的是我会怎么写,我不知道你该怎么写。我所能做到的,就是希望以我自己为例子给你一点启发,仅此而已。
疫情是一个大范围,大话题。我们作文要找到一个小切入点,一定要写自己熟悉的东西,有把握的东西,不然容易假大空。
写作文,写出内容的变化,从变化当中,推导出、让读者感到你要表达的那个中心意思。
表与里、读与写
药是苦的,糖是甜的。药里加糖,喝起来像饮料,可口美味解渴更治病。
汉代刘向讲:“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那么,写书做文章即制药。
药进肚里起效果,靠的是吸收。读书自然也要吸收。书是精神食粮么。书不一定是有字书,无字的也是书。这次疫情,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部大书。
一朵花,一片叶,一只蝴蝶,都是一本书。有个作家讲:哪怕是三分钟,仔细地观赏那些花也比阅读千百篇无聊的小说更富有文学性。所谓文学,就是这么一种东西。即使在一片叶或一只蝴蝶上面,如果能从中找到自己心灵上的寄托,那就是文学。(川端康成)
但问题是,书的口感太好了,读者往往容易八戒吃人参果囫囵吞了。所以,读书的关键,要分出哪部分是药,哪部分是糖。这才是“善读之”。
或者说,文章是“糖衣炮弹”,糖衣包装,炮弹有奇效。
据说,从前“真理”和“谎言”是一对姐妹,有一天她们一起在河边洗澡,“谎言”先出水上岸,恨“真理”的衣服漂亮,于是就穿了“真理”的衣服先走了。清高的“真理”上岸后,发现自己的衣服没有了,拒绝穿上“谎言”的冒牌衣服,很有骨气地光着身子走了。
“真理”求见国王,可是国王无论如何也不肯见她—— 一个裸体女郎,还差点把她关进监狱。后来,“真理”穿上了寓言的外衣,国王高兴地接见了她。
赤裸的真理人们看了会觉得刺眼。敢于直视真相的勇士是少的,比如我们不愿正视自己的肥胖、懒惰、自私,我们会找到各种安慰自己的借口。人与人之间,说一些直白的真话,一不小心,就容易翻了船。
所以,作文要善于将真理包装起来,有皮有馅,是个包子。
读书别只顾面子,要见到里子。
作文要有里子,还要有面子。作文就是个包子。切记,一口咬下去要咬到馅,作文开头要有料。
很多同学写作文,开头爱兜圈子,华丽丽的排比句,其实没什么用。就像一顶帽子,戴谁头上都合适。
而且,作文的主要内容都在表面,浮光掠影,喊喊口号,泛泛而谈,因为他没有去追问,他只是像监控一样在记录。
作文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也许就能找到人物、事件、现象背后的本质、关键、真相。
“真相”是个好词,对作文很有帮助——“真”是核心、原因、里子,“相”是“真”引发的内容、现象、面子。
就像这次肺炎疫情,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现象,我们逮住一个现象去追问,一定能够发现一点什么,领悟一点什么,改变一点什么。
是教训?是人间大爱?是勇敢?是大自然的和谐,生态的平衡?是规则?是自私?还是其他?
我们要努力通人情,见人性,明事理,我们要歌颂真善美,也要揭露假丑恶,我们要努力触及本质。只有触及了本质,作文才算“文无妄作”。
我们写作文,就是要让自己成长得更好,让世界变得更好。
书是精神食粮。这是最好的比喻。
我们吃东西,满足的是回味。所以,我们写作文要让它有味道。
请再回味这几对反义词:异与同、聚与散、新与旧、一与多、表与里、读与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