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陶瓷史上有4位著名的督陶官,他们是开窑先锋臧应选、科技达人年希尧、全能冠军唐英和低调网红郎廷极。
臧先生有花神杯,年先生有胭脂水,唐先生有洋彩,而郎先生呢?那自然是他的郎窑红啊!
2017年在上海明轩出尽风头的一件小花觚和一件小券缸,让郎先生和他的红再一次刷遍了朋友圈。从不被人识的无款民窑,仅用了几年的功夫,就变成了如今的清瓷圈内的时尚话题。跟如雷贯耳的后辈唐英相比,郎廷极的名字直到五年前还不为大家所识。但在清代历史上,郎氏其实为显赫望族,从晚明一直兴旺到清光绪,贤达满门。我们的本尊郎大人当然也不简单,19岁便以门荫授江宁府同知。他是个天然的艺术达人,能诗,工书画,酷爱收藏鉴赏,并与同时代的吕学、华喦、罗牧、闵应铨等书画大咖们交往密切,再加上「网罗法物供品藻,三千年内纷纵横」的艺术修养,这位出自名门望族、风流倜傥的天之骄子很自然就收获了康熙帝的格外恩宠与器重。根据《江西通志》所载,康熙帝将「纯一堂」这个堂号御赐给了时任浙藩的郎廷极,郎廷极忍不住将这堂号篆刻为私章,遇上好的字画,统统钤印,最后索性连瓷器都定制了这个名款。到了康熙四十四年(1705)至五十一年(1712)期间,我们的朗大人由浙江布政使升到了江西巡抚,也就是在他担任的八年间,诞生了神秘的、却又脍炙人口的郎窑瓷。郎窑的声名鹊起,最初却是从郎先生的朋友圈里传出来的。高36.6cm,口径12.6cm,足径13.6cm在他的诗稿里,记载与郎廷极有关的诗作达15首之多,这其中也包括了十分生动的郎窑瓷的描述,如这首著名的《郎窑行 戏呈紫衡中丞》诗曰: 宣成窑器夸前朝,收藏价比妤琳高; 元精融冶三百载,迩来杰出推郎窑。郎窑本以中丞名,中丞嗜古衡鉴精; 网罗法物供品藻,三千年内纷纵横。这首作为最早披露郎窑的诗,写作于康熙五十二年(癸巳年,即1713年),信息量巨大,它告诉我们:2、郎廷极在政事之余,喜欢烧制瓷器,成就斐然,作品被赞誉为国器;5、郎窑十分金贵难得,就连很多民窑作坊也开始仿烧郎窑。另一位好友,则是江西按察使刘廷玑,他在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出版了一本《在园杂志》,进一步揭示了郎窑瓷的神貌:近复郎窑为贵,紫垣中丞公开府西江时所造也。仿古暗合, 与真无二,其摹宣成,釉水颜色,桔皮棕眼,款字酷肖,极难辨别。。。这一段文字再次说明了郎窑瓷的特点,即摹仿明代宣德、成化器,已达到了乱真的地步。然而两位粉丝反复赞叹的郎窑瓷中,也并没有清晰地提到郎窑红。但考虑到鲜红、宝石红乃历代奉为神器的宣德名作,旨在摹古的郎窑,自然不会忘了这抹失传了200多年的红。事实是,连史上最大的收藏家乾隆爷都打了眼,居然将一件宫里旧藏的郎窑红穿带瓶看成了真的宣德宝石红,不但诗兴大发,并着人这首《咏宣窑霁红瓶 》镌刻在瓶底:「 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事已至此,郎窑红的魅力也就不必细表了。无款、无记载、无传承,这样的三无产品,居然火速爆红,到了晚清,「近人最重视之品厥惟郎窑」,名闻中外,业已成为千金难求的神品了。拍卖会上最著名的郎窑红,应该是那件香港苏富比拍出了釦金口郎窑红尊,足内也镌刻有同样的乾隆御题诗。浓艳、苍郁、高华,郎窑红的釉色特征可完全由这两件杰作代言。以墨分五色的青花和恢弘壮丽的五彩著称的康熙瓷器,一直是海内外收藏家和博物馆搜购的对象,但是从技术层面来说,康熙刻复的高温铜红釉才是里程碑式的贡献和成就。从盛极一时的宣德鲜红、宝石红之后,这种难度极高的釉色技术逐渐失传,逼得晚明官窑改用低温釉上铁红来替代,比如:《《大明会典 卷二0一》》载:「嘉靖二年,令江西烧造瓷器,内鲜红改为深矾红。」出版于万历十九年《事物绀珠》也载: 「嘉靖窑回青盛作,鲜红土断绝,烧法亦不如以前,惟可烧矾红色。」到了嘉靖二十六年,有江西布政司呈称:「鲜红桌器均获高匠,重悬赏格,烧造未成,欲照嘉靖九年日坛赤色器皿改造矾红」也就是说,重赏之下的高手都无法烧好鲜红器,只能将用于日坛祭祀的红釉祭器改为低温的釉上矾红器,高温铜红釉之难可见一斑。这种昂贵复杂的技术终于在康熙重焕新生,并花开数朵,陆续出现了吹红、牛血红、霁红,当然还有郎窑红!铜红釉的恢复与实验过程可想而知的漫长和艰难,但最终还是郎先生的红脱颖而出。很显然,郎窑红器在清初就已经成为高人雅士们的时尚单品,看看禹之鼎画的王原祁艺菊图,意态悠然的王大师,身旁的案子上不经意地放著这么一个小红釉摇铃尊,那夺艳羞花的红色立刻成为焦点,甚至连釉下的开片都画的一丝不苟,不是郎窑红是什么?依循郎廷极本人嗜古慕古的追求,真正郎窑红的造型和釉色特点应该模仿永乐宣德器,并且惟肖惟妙。甘醇苍郁、斑驳古艳,还必须有气泡与开片,诸位红迷们,看明白了吗?高45.5厘米 口径12.7厘米 足径14.4厘米高45.5厘米 口径12.7厘米 足径14.4厘米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网络,旨在传播收藏资讯,不作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