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ncci
我是vincci。又见面啦。
相信有很多小伙伴最近都在忙秋招的事情或者正在找实习。
看到这里,你们应该就能猜到今天的主题了吧?
之前在文章里我有介绍过一些写简历的技巧,还没有看的朋友可以戳这儿去康康
>>>这样做出来的简历,HR争着要!
那咱们今天就不再啰嗦简历的事了。
这篇文章我们来唠唠拿到offer之后的事情——
初入职场的小白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加从容地应对新解锁的场景呢?
别慌,我为小白老师们准备了一份「职场预习手册」,内含5个亲测好用的小技巧。
看完如果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别忘了留下一个赞、点一个在看哦!
准备好了的话我们就开始吧!
01 重视工作的优先级排序
对于大部分的岗位而言,工作内容都不会是单一进行的。
比如当你正在撰写一份产品报告的时候,你的同事可能会让你帮忙检查一下选品;
主管又会在五分钟后给你发消息,让你下班前给他交一份新项目的策划……
更多零碎小事突然的到来会打断你手头上的工作,面对这种情况,很多职场小白就会感到慌张,感觉自己的处理器hold不住四面八方涌来的指令。
在这时,明确每项任务的优先级排序就非常有必要。
当我们把每项任务都明确地列出来以后,在完成的过程中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
排序的依据可以有这三种:重要程度,时间紧迫程度和难易程度。
情况01
提交一份策划书,跟客户签订合同,撰写一份产品报告——假如这三项任务在时间上有所冲突。
我们自然而然地会将签订合同作为优先选项,因为三者相较之下,策划和报告都算是次重要的任务。
策划书需要中午12点前提交,作为材料用到下午的会议当中;合同的签订约在了下午3点;报告的提交时间则更为弹性。这是最容易分辨的情况。因为所有任务都规定了完成的时间,只需要根据时间轴走向依次完成工作即可。正当你在写策划的时候,同事让你打包一些文件发给某个领导,又或者联系某位客户交接一下工作内容。这种情况我们也可以根据难易程度来进行分析,判断接收到的指令是否为一项复杂的任务。如果只是一些简单的重复性劳动,且并不会对当前的工作造成太大影响的,可以选择先把它完成。这样子,我们的大脑在处理当前工作的时候就不会总是挂念着这些零碎的小事,从而导致分心。但假如需要我们去联系某个人并进行一些沟通性工作,这其中就包含了潜在的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可能性。由此判断出这是一项会影响我们策划撰写进度的工作,就可以将它安插到后续的工作序列当中。值得注意的是,这三种标准都不是唯一确定的,而是会根据实际情况去套用更加适合的分类逻辑。有时会参考两个甚至更多的维度,这就需要看哪项指标是被优先考虑的了。在这里先问一下各位小伙伴,你们每周都需要写周报吗?可能很多小伙伴会以为这是公司监督kpi的一种做法,所以每次在写的时候都卯足了劲细数自己上一周辛勤工作的成果。初入职场的我们在这种情景下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恨不得连打印了多少份文件都要清楚地标注出来,就怕被领导发现上周唯一的业绩是摸鱼冠军。也就是说,周报并不是单纯用来吹嘘自己业绩的,它更多是在督促我们对上周工作进行复盘。进而察觉到所有做得好以及做得不够的地方,目的在于完善后面的工作状态。自发进行的总结和反思会促进自我纠正意识的形成,这样一种正向的刺激比起外界施加的压力更能促使我们在岗位上进步。因此,复盘很重要,大家一定要定期自我复盘,才能不断进步。以周报为例,每个公司所使用的模板都大同小异,基本上都是围绕这三块内容展开:罗列工作内容,总结工作情况、提出新的工作计划/目标利用好周报这个工具,不仅有利于自我反思和工作计划的制订,也能让上司看到自己对待工作的态度,这种不露声色的“炫技”才是高级玩法。除了以周为单位的总结,我们还可以进行以天为单位来进行。很简单:每天下班的通勤路上就可以花个十分钟在脑海里简单过一下当天的工作内容,同时反思一下自己的工作状态等等。这样的每日复盘既不费时也不费力,能让我们及时地发现工作当中存在的不足,把每个小毛病都扼杀在摇篮里。这里所指的清单只是一种宽泛的形式,万物皆可列清单,重要的是掌握这种条理清晰的工作逻辑。例如第一点提到的工作优先级排序就是列清单的一种,相当于把每天的工作内容列成清单之后再做优化。这里我再举一个例子:列一个清单来区分“已知”和“未知”的内容。作为职场新人,当我们面对一个项目的时候,经常都会感到无从入手,这是因为所包含成分之复杂,无形中增加了我们分析的难度。
但如果我们有意识地把“已知的”和“未知的”内容区分开来,就能够更容易地找到突破口。
以我的工作为例:“以什么形式去拍摄”,“用哪些视频素材”,“视频的受众是哪些”……这些是我“已知”的内容,则不需要过多的思虑,只需要按照原计划进行即可。而“拍摄的场地”,“出演的人员”,“发布的时间与平台”……这些属于“未知”的部分,是正式开始制作之前需要花费更多精力去讨论和解决的问题。通常为了能够更加顺利地推进工作,我们都会将这些“未知”的部分作为切入点。一旦捋清了其中的逻辑,你会发现处理起来思路也变得清晰不少,不会再有那种忙活了半天却还是无法正中要点的困惑的感觉。刚进入职场或刚入职新公司的时候,每个人肯定都会有一大堆问题。但请注意,部门主管和同事跟学校老师不一样,没有义务为你解答一切疑问。成为职场人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具备能够独立工作、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够事事依赖他人。但这不意味着一定不能提问,而是要学会有技巧地问问题。同事让你在word填一份表,但无论怎么操作界面都是乱七八糟的;又或者因为电脑里缺少某个软件所以没法进行某项工作,等等……这些操作性的难题一般在网络上都能找到解决办法(一周进步这么多教程它不香吗?),而不应成为一个被拿去打扰同事工作的“问题”。一直以来,我们都习惯了向比我们年长的或经验更丰富的人直接讨要问题的答案,但这在职场上是不成立的,切勿做“伸手党”。每当我们在工作上遇到问题,最先求助的应该是公司的资料库和互联网,经过搜索和自己的思考之后,若实在无解,才应该去寻求同事或领导的帮助。俗话说得好,“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迁移到职场上也是适用的,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学会多给自己留点余地。对于很多小伙伴来说,DDL(deadline,最后期限)是第一生产力,所以都习惯了最后一小时才冲刺赶工。比如你偶尔能听到某个工位上传来惊呼,原因是他/她发现自己漏写了某部分内容。这种小失误有可能是致命的,作为职场小白就更不能容许自己犯这种错误。只要我们将上司定的DDL稍微往前推一点,既能留下检查和校对的时间,也能为一些突发情况留有缓冲的余地,这样是更加稳妥的做法。例如,主管让我在周五前做好汇报的PPT并发到他的邮箱里,就可以将自己的DDL设定为周四的中午。其余的半天就足够应对潜在的意外情况,比如汇报内容有所错漏或者上传邮箱的网速太慢,等等。冲DDL这种高阶技能,对于刚入职的小白来说,工作环境和内容都还十分陌生,就不要轻易尝试啦。
以上提到的这5个技巧我都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体验过,效果还是很不错的,至少在一段时间之后能够明显发现自己的进步。虽然只是一些不起眼的小细节,不过都是很实用的技巧。不敢说适用于全部人,大家各取所需就好,希望能够帮助正在苦恼的小白老师们适应陌生的职场生活。另外,想要进一步学习PPT的同学,尤其是小白同学,可以看看珞珈老师的小白营课程。在这门课里你可以学到如何提高PPT制作效率,掌握PPT版面设计规律,以及掌握PPT表格和图表美化的关键套路。课程的最后还会有一场关于「如何通过PPT赚钱」的直播。在这门课里,你每天只要花费20分钟,就能帮你掌握PPT核心功能。快速提升多项核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