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上的三个景点
白鹿原已经成为一个众人皆知的名字。
大家都知道白鹿原,也都想确切地了解白鹿原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白鹿原上被陈忠实所描写的那些高房大屋、窑洞戏台、人情物理究竟在什么样的场景里展开?这些问题,已经是一种普遍的心理期待。
商家从这样的普遍心理中,看到了这样的机会。这与政府要发展地方经济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按照既有的模式,以白鹿原为名头的建设便如火如荼起来。截止目前为止,白鹿原上已经三个以白鹿原为名的建筑群落:面对蓝田县城的白鹿原东坡半坡上的白鹿原民俗村、同样在蓝田县的位于白鹿原南坡边缘的白鹿原影视城,以及陈忠实的故乡狄寨北坡上的白鹿原白鹿仓。
在我自己的旅行经历中,对于这种纯粹站在旅游经济角度上新建的旅游设施旅游城从来都是不以为然的。不过在白鹿原,你如果不看这些已经打上了白鹿原旗帜的新建的旅游建筑群,那又去看什么呢?固然是可以坐上公交车慢慢地在白鹿原下面仰望,在白鹿原上面平坦得一如任何一个大平原一样的地方慢慢驶过,即便是在现在白鹿原的村庄中去寻觅,看到的也终究就只有地形地貌,而罕有原来的建筑和人了。
这些民俗村和影视城的一大好处是将过去白鹿原遗存的散落在各处的旧物,有意识地收集整理到了一起,互相之间的关系肯定是不真实的,但是就那每一件物,每一栋建筑本身来说,则毕竟是可供回味的唯一线索了。
所以这次白鹿原之行,便很是例外地将全部三个人造景点一一看到了。这三个景点都不要门票,民俗村甚至还有公交车一块钱就能从蓝田县城直达。三个景点都收集了白鹿原上的旧物,复原了白鹿原上的老建筑;特别是影视城,还在地形上占据了白鹿原边缘可以俯瞰原下的最佳位置,村庄、古镇、县城等建筑虽假犹真。
互相之间的关系虽然失真,但是个个细节却都不假。不过因为像所有人造景点一样过于干净整洁没有烟火气,没有居住者的人来人往,只有游客的东张西望,所以终究还是让人不大舒服。好在当你不以复原白鹿原的责任义务要求它的时候,也就大可以释然了。看那些从县城坐了五块钱的长途车来玩的大爷大妈们,就完全是把这里当一个大公园对待:有山有水有建筑,还不要钱,多好。
在这三个与白鹿原相关的景点中,论大小和气势,论占地面积和跨越原上原下的整个规模,影视城当属第一。在这个硕大的影视公园里,转上一天时间也不为过。住下来体会一下,更是锦上添花。比较开放的是,整个园区和原来在这里后来被迁移到更高处的村庄何家沟之间的关系,是可以经过几个小门甚至大门互通的。何家沟因为影视城增加了就业,也开辟出了众多的旅馆和饭店。这为想在白鹿原上住一住,体会一下原上的清风明月和安静夜晚的人,提供了机会。
总体平展的白鹿原,其实还是与真正的平原不大一样,经常会有很深很深的沟壑。沟壑之中依旧有人家,有林莽,有流水,有道路。道路在一个视野里起伏上下,如带子一样飘在原上一个个海拔高度各个不同的村庄之间,如果正好有车辆行驶其上,便可以像是看玩具一样一直看着它倾斜地爬上土坡,沿着平平的土原之脊,到达一户户人家门前。这像是欧洲丘陵一样起伏的大地上,充满了天路一般的诗情画意。
不过,这实际上已经不是白鹿原影视城的范畴之内的美了。这是真正的白鹿原的美。在白鹿原的三个景点中,论味道和植被,白鹿原民俗村当仁不让,是数第一的。因为民俗村的规模更真实,更接近于一个真实的村庄。而它位于白鹿原东半坡上的地理位置,使它得以保留了很多珍贵的森林老树;这些老树和新建的老房子之间的互相依偎的关系已经基本形成,不论是八百年的皂角树还是挂满了小红灯笼的柿子树,都让古石古瓦的仿古建筑、重建建筑仿佛重新拥有了生命。
相比而言,白鹿仓则商业气息过浓,店铺设置,除了吃还是吃。其优势是和陈忠实的老家狄寨相邻,还有就是距离西安最近,可以从城里坐公交车当天往返。值得一提的是白鹿仓这个名字起得好,有想象力,是对白鹿原上的农业社会景象的一种回味与描述。
一个地方的文化,只能在新建的旅游点里,做充其量只是博物馆式的参观了,这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事情。当然,这样的遗憾远非白鹿原所独有;况且,白鹿原还有着未被毁掉的地形地貌,有着依然存在的白鹿原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