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漓江山水,逛阳朔西街
晴日漓江逍遥游
是自然的神力,将奇异的群山赐予桂林。
可光有山,能是桂林么?
桂林之妙,妙在有一脉清流。
漓江,千百年来象恋人似地缠着绕着这些山,将身心融入山的怀抱。水依山而娇,山恋水而媚,这样地缠缠绵绵,不离不弃,山环水绕,相伴相依,桂林便生动鲜活起来。
如今,我与妻子女儿梦似地坐在桂林至阳朔的游船上了。
在如画的意境里,惦着推敲漓江的源头和群山的年轮,实属犯傻。作逍遥游客,只须关注沿途的景致,并持有一份看风景的好心情就够了。
在如诗的韵律里,刻意搜寻漓江的景点或听导游胡雏,也无必要。当观光者,你眼里的美即是美,你将身影与风景融为一体且用相机“偷”走,心里不就美滋滋了?
漓江犹如一条青绸绿带,盘绕在万点峰峦之间。她碧水萦回,奇峰夹岸,削壁垂河,青山浮水。想象中风光旖旎的百里画廊,而今簇拥着我了,迎候着你了,游人谁不开心!
漓江游历经三个景区,能记住激起你游兴的三次高潮,你就不枉此行。
漓江自远古流来,过往的文人墨客不计其数。他们写桂林,画漓江,把桂林写俗了,将漓江画瘦了。山有山之魂,水有水之韵,试问:千百年来,真正读懂桂林熟悉漓江者能有几人?
群山无语。漓江无语。
依我看,漓江的神妙不靠山奇,亦非单凭水秀。
漓江之妙,贵在山水融合。
她奇在有船,有竹筏,有渔人和鱼鹰;妙在有鸭鹅游弋、水牛衍草和赤条条的孩童们水中嘻戏。
漓江之美,贵在田园野趣。
她妙在天有阴晴,月有圆缺;美在有阳光、雨露、云雾滋养,更有人们在悲欢离合时走近它靠拢它的心情……
漓江之美,是因了山青、水秀、洞奇、石怪?还是因了深潭、险滩、流泉、飞瀑的映衬呢?
山环水绕,船行悠悠,思绪被山水拉扯着,心被迷住了。
漓江峰峦挺秀,碧水如镜,青山浮水,倒影连绵,胜境迭出。山连水、水连岸,在游船上看山看山,我就是山我就是水了,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真是奇妙。
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气候,漓江肯定有着不同的脾牲不同的韵味吧?
晴日漓江,沒有云烟笼罩的意境和细雨遮掩的朦胧,山水交融的妙趣缺失,我对近四个小时的游程多少有些遗憾。
但愿,微风细雨时节能再来桂林。烟与雨妆扮的漓江,让我品味另一种山水,体验并享受另外一种美!
阳朔西街韵味
如诗如画的风景,离我的眼帘远了。如醉如痴的感觉,却异常地强烈起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弃船登岸,再回眸观看阳朔的秀山丽水,她竟在长龙般游船和些许竹筏的漂移中“定格”成一种祥和与宁静,似要拉扯住游人的相思,使之成为你长久的念想。
司机小周发短讯说在西街口等,可我们刚下船,就在码头看见他了。他说是刚从西街走过来的,游人等游览区内的无轨电瓶车接送,要排老半天队,去停车处还没有走路快。
登岸已是下午四点多了。游人沿江西行,在一长溜临时搭建的帐篷摊主的叫卖声里散去。我们跟着小周,悠哉游哉向西街走去。
旅游宛若看戏听音乐,总是有序幕、高潮与起伏的。原以为今天的游趣高潮己过,不料远眺西街即眼睛一亮,步入西街便神情恍惚了。
西街入口呈“丫”型,宛若朝外放着的喇叭。无论街口街内,往来穿梭,人流如织。
放眼打量,西街长约千余米,宽不过4米,两旁建筑紧密相衍联成整体,俱是明清时期江南水乡小镇的典型样式。她白墻灰瓦,多系二层结构。一楼与二楼间有挡雨屋檐伸出街面,二楼房顶多攀高拱成“人”字。
街两旁所有门户俱是商家店铺,家家门楣屋檐俱是广告招牌,街上人头攒动,店铺顾客盈门。这儿不仅有古董字画、金银器皿、民族服饰、手工作坊、民族风味小吃,更令人惊讶的是,这里居然还有许多洋人开的正宗咖啡店、点心铺、西餐厅。
哦,这儿中西合璧、土洋融合,既让你感受中国江南水乡之趣,亦使你体察和品味西洋风情。
随人流涌入街市,妻与女儿便眉飞色舞。
我喜爱字画古玩,对旧东西情有独钟。妻喜欢小资情调,女儿则更喜欢西洋风味。可走东家串西家,入洋店出土门,在停停右等等,三人怎么也逛不到一块了。
斯时我心血来潮,傻想傻笑:这街是为我家修的,长居于此,可各得其所也!
一会儿,妻从一家丝绸庄手工脱茧表演处照相后凑过来,笑问:“咋样,咱住一段时间?”
我晃动小册子,偷念一首唐朝诗人沈彬的诗:“陶潜彭泽五株柳,潘岳河阳一县花。两处怎如阳朔好,碧莲峰里住人家”。
心领神会,我俩惬意地笑了。一千多年前就有人对住在碧莲峰里的居民羡慕不已,何况我辈!
来至一制作姜糖的门面前,妻又忙着拍照了。丫头则喜滋滋手拿洋店里买的冰激林跑拢来了。
我逗她:“渴了,还是谗了?”
她自圆自说:“其实也不是谗,就是想在洋店里品品洋味儿”。
我就笑:“要不,到洋酒巴去泡泡?”
“好啊……我知道你骗我的,哪有时间呀?”
街头斗乐,一家人逛在西街,若非顾及时间,真想多在此感受点西洋气息。
由青条石彻成的阳朔西街,据说始建于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阳朔建县时,此街长不过200米,宽不到4米,因处县城西面,故名“西街”。
而今,但凡游漓江者,西街乃必经之所。这条石板街上曾留下许多中外国家元首的足迹。桂林山水之美不单拉扯中国老百姓脚步,亦引诱着无数洋人纷至沓来。
听人说,自上世纪80年代初,便有被当地人称为“背包老外”的自助旅游者陆续来到阳朔。他们逗留的时间短则三五天,长则一年半载,一般住三五个星期。住的时间最长的是荷兰的麦克先生,他1991年来到阳朔,除了办签证以外,一直住在这里写作。美国的杰米先生5年间来过8次,同是美国人的特里先生则一家4口住了10个星期。他们到居民家租房住,自己买菜做饭,学做中国菜、学习中文,回国时还带走了全套的中国炊具、餐具,说是要经常学着做中餐。
进一步打听,近年来阳朔旅游的“背包老外”均超过5万人。他们大都是学生、学者或打工族,多来自美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老外”多了,住的时间长了,也就难免衍生出一些爱情故事。短短几年间,竟有七八十个“老外”与阳朔青年男女喜结连理哩。
逛西街,确是随时都能看到不同不同肤色、操着不同语音的老外,或携手挽臂,或背着背包,比肩接踵,款款而来。他们无拘无束,谈笑风生。或在酒吧饮啤酒,或在街头肆意浪漫,或在小商店讨价还价买中国货。
看来,不同民族与文化的碰撞、融合,只要气候适宜、地点恰当,它就由不得人们的某些“设防”,化融入于无形了。西街,作为中西文化的交汇点,己然成为范例。由是我想,阳朔以外,桂林以外,广西以外,只要有适宜这种融合的地域,新的碰撞与融合将是不可避免。
南国桂林于我们,一切都是新鲜的。
与妻子女儿一道逛西街,我想她们与我一样,除却逛,更多的则是一种体验。
西街的空气里,弥漫着浓浓的乡村气息却又飘逸着诱人的小资情调,朴素的民风里却又蕴含着令人羡慕的国际元素。阳朔的糍粑与米粉、正宗的意大利咖啡与西餐、古老的中国画、最前卫的休闲风尚、国语、英文、法语、意大利语乃至西班牙语……种种看似不可能的,全部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揉合在这异样的千把米的岭南小街里了。
漓江自远古流来,西街的品味在过往人们游历的进程里得以提升,她既小巧伶珑,又古色古香;她既有中国民族特色,亦富有西洋气息。
小小西街,真可谓妙趣横生,韵味十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