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被称为“天下第一大富翁”的伍秉鉴,为何在蒙羞受辱中去世 2024-07-30 11:17:09 历史大学堂 出品文:计白当黑编辑:莉莉丝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广东巡抚李士桢颁布公告,招募“身家殷实”的商人从事对外贸易。李士桢没想到的是这一公告在晚清催生出一位世界首富。2001年,美国《华尔街日报》评选出了1000年来世界最富有的50个人,这位中国商人与比尔盖茨同列。1834年,他创造的财富多达1872万两,相当于现在的50亿人民币,当时清政府年财政收入不过4000万两。他不仅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最大债权人,还在美国投资铁路、证券和保险业务,西方学者称其为“天下第一大富翁”。这位首富就是伍秉鉴。巨大的财富并未带来好运,反而使他在蒙羞受辱中去世,令世人唏嘘感叹。上图_ 清末时期 广州十三行 生逢其时 经营奇才 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清政府宣布仅保留广州作为对外通商港口。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促使十三行成为对外出口茶叶、丝绸等商品的垄断组织,同时,提供征税、接待、谈判、采购、销售等一条龙服务。十三行并非特指十三家洋行,“一口通商”实行之初,从事外贸的洋行多达26家,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商行锐减至4家,通常洋行数量维持在十家左右。康熙初年,伍家先祖由福建定居广州,经商维生。1783年,伍国莹经营的“怡和行”,被官府指定为十三行之一。1801年,32岁的伍秉鉴接手“怡和行”,苦练内功憋大招,后来与“同文行”和“广利行”齐名,并且取代“同文行”成为十三行的“总商”。上图_ 广州十三行商人园宅 贸易顺差 时代变革 清朝中期,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长期顺差。《哈佛中国史》指出:“中国茶像野火一般在英国国内市场流行起来,从一个不为人知的饮料,发展为占19世纪英国家庭平均收入5%的支出。”以东印度公司为例,它年均从中国进口700万元商品,一半由货物偿付,另一半由美洲白银支付。19世纪初,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打坏了英国的白银供应链。1805年后,东印度公司停止向广州输入白银,允许散商充任的代理商与中国进行贸易,以此弥补日益增长的逆差。由于东印度公司占据采购茶叶的垄断地位,散商只能用糖、锌等商品进行交易。对于中国来言,尽管白银是净流入的,然而十三行始终处于周转资金不足的困境。行商一方面需要先行垫付采购茶叶的货款,他们只得以收取东印度公司预付款的方式,缓解资金压力,另一方面行商为了回笼资金,被迫接受东印度公司提供的进口商品,这些货物在中国销路不畅,进一步影响了行商的清偿能力。在购销两方面的挤压下,行商对东印度公司愈加依赖。1771年到1839年间,破产的37家洋行中,有20家因资金链断裂而破产。外贸形势的严峻,无疑是伍秉鉴商途的拐点。上图_ 伍秉鉴(1769年—1843年9月4日),又名伍敦元 鸦片输华 处境两难 英国人急于弥补贸易赤字,决定用印度鸦片取代美洲白银成为输华首选。按照当时的“保商”制度,官府一旦查实外商走私鸦片,为其担保的行商连同十三行要承担连带责任。1817年,官府查获一艘由怡和行担保的美国商船走私鸦片,伍秉鉴被迫缴纳16万两罚银,其他行商连带被罚5000两,罚金相当于鸦片价值的50倍。鸦片利润虽然丰厚,十三行却避之不及。《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记载:“没有一位广州行商是与鸦片有关的,他们无论用什么方式,都不愿意做这件事。”随着鸦片危害日渐显现,清政府决心禁烟。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钦差大臣林则徐赴广州禁烟,宣布:“本大臣奉命来此查办鸦片,法在必行。”上图_ 林则徐向清朝道光皇帝奏报收缴鸦片情况奏折怡和行主业以茶叶为主,和鸦片贸易没有半毛钱关系。伍秉鉴此时陷入两难境地,一方是朝廷高官,另一方是生意伙伴,一时难以抉择。和英商保持的良好关系的伍秉鉴,受到林则徐的多次训斥和惩诫,命他限期收缴鸦片。英商心存侥幸,装鸦片的趸船在海上玩起了“躲猫猫”。伍家在限期内上缴了英商的1037箱鸦片,林则徐对此十分不满,将伍秉鉴和儿子伍绍荣缉拿问罪。英商对此置若罔闻,依然保持强硬。林则徐派兵封锁了十三行,断绝粮食和水源供应。伍秉鉴暗中为被困英商送粮送水,这一行为招致世人非议,给伍家戴上了“汉奸”罪名。伍秉鉴花费巨资捐来的三品顶戴,未能保护他的尊严,反而颜面尽失,斯文扫地。中英对鸦片贸易的矛盾,加速了伍秉鉴的衰落。上图_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元抚 战争爆发 捐输不断 禁烟运动引发鸦片战争,伍秉鉴选择了报效国家。怡和行组织其他行商捐银10万两,修建了虎门炮台,加强了广州的防御工事。1841年5月,靖逆将军奕山作战失利,损兵折将,英军兵临广州城下,清政府被迫签订《广州和约》乞降。按和约规定,清军退出广州城60里,在一周内交出600万元赔款。十三行承担了这笔巨款的三分之一,其中伍秉鉴出资最多,计110万元。次年,清军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中国赔偿英国2100万银元,计1470万两白银。当时清政府国库存银不足700万两。十三行再次承担赔款的重任,伍秉鉴捐输100万元,行商公所认缴134万元,其他行商摊派66万元。巨款赎城、赔款捐输没能为伍秉鉴正名。社会动荡,背负骂名,给了伍秉鉴沉重一击。上图_ 《南京条约》的中英文约本接缝处,还有两国代表的签字盖章 五口通商 地位不保 事实证明,鸦片战争的战败是压垮伍秉鉴的最后一根稻草。据《中英南京条约》规定,清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实行自由贸易。这一规定对十三行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伍秉鉴提出捐献80%的财产,换取怡和行退出十三行,以便享受剩余的20%财产,清政府拒绝了他的请求。他动用90万银元,让四子伍元华接管怡和行,计划安享晚年,即便如此,清政府仍要求他为所有行商担保。说到底,清政府将伍秉鉴作为榨取钱财的工具。内外交困的时局,毁誉参半的声誉,摧残着伍秉鉴的身心健康。1843年,忧愤交加的伍秉鉴溘然长逝。岭南名士谭莹为其亲撰墓志铭:“庭榜玉诏,帝称忠义之家;臣本布衣,身系兴亡之局。”十三行在一场火灾中付之一炬,大火熔毁白银4000多万两,“洋银熔入水沟,长至一二里”,“怡和行”也未能幸免。事实证明,有作为,才有地位。没有强大的国家作后盾,人民就会失去尊严,即使是首富,也无法逃避世俗生态的约束。参考资料:【1】王 伟 《清朝中期的世界首富伍秉鉴》【2】西 春 《伍秉鉴:150年前世界首富》【3】莫清华 《没有尊严的世界首富》【4】杨红林 《“大清国”的世界首富》【5】姜 朋 《广东十三行的运行和管理》 赞 (0) 相关推荐 中国商人谁最有钱?这个福建人曾是世界首富,为何如今鲜为人知? 1769年,西方诞生了两个大人物,他们是拿破仑和威灵顿.就在同年的中国,也有个男孩出生,后人还将他们三人并列为同时期的伟大人物,这个人就是伍秉鉴. 2001年,美国<华尔街日报>统计了上一 ... 伍秉鉴;凭借商业贸易成为世界首富,时代却...... 2001年,美国华盛顿日报公布了1000年来全世界最富有的50个人,这份名单中与成吉思汗 忽必烈等并列的6名中国人中就有一位商人,他叫伍秉鉴. 伍秉鉴拥有无数房产,茶山,店铺和巨款.在鸦片战争前,他就 ... 泉州杂谈 041:曾经成为世界首富的泉州人——伍秉鉴 提起世界首富,你想到谁了呢?微软的比尔盖茨?金融之神沃伦·巴菲特?再往把时间往前推进前一点,福特汽车的亨利·福特?标准石油的洛克菲勒?银行巨擘罗斯柴尔德家族?再往前一点呢?在19世纪上半叶,在中国尚在 ... 广东十三行和世界富华人豪伍秉鉴【陈旭(屠龙有术)解密升官发财的规律436】 广东十三行和世界富华人豪伍秉鉴 作者:陈旭 网名:屠龙有术 唯一微信公众号:tulongys 广东十三行是清朝政府在闭关锁国的国策下,搞的经济特区,与外国进行贸易的场所. 1684年, ... 世界首富伍秉鉴的末路人生 衲解史上今日 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公众号 1843年9月4日,世界首富伍秉鉴去世 图为伍秉鉴画像 原载:<先锋国家历史>2007年总第2期 作者:李远江 他曾是世界上最有钱的人.但无论是 ... 帝国首富:清代巨商伍秉鉴与广州十三行简史 清代初期,朝廷平定了郑氏割据后,稍微放开了海禁政策,但时隔不久,惧怕华洋杂居和民心不稳,又采取了闭关锁国.取缔多口通商的对外策略.其中,政策的正式转折点为粤海关"十三行"的设置,规 ... “大清首富”伍秉鉴的末路人生 1843年9月4日,广州珠江南岸溪峡街上,华丽程度堪比<红楼梦>里大观园的伍氏花园里,74岁的怡和洋行掌舵人.广州十三行"行商"首领伍秉鉴溘然长逝.他从商四十多年间,从 ... 被称为道家创始人之一的庄子,为何在道教神谱中地位那么低? 那么庄子,被学术界认为是道家思想的创始人之一,在道教神谱之中又居于何位呢?通过查询道教神谱,我们在神谱的最末端民间仙人之中发现了庄子的身影,南华真人. 我们下面几个方面来探个究竟.史书中关于老子与庄子 ... 这个药真菌、细菌、病毒等病害全治,被称为“天下第一铜” 在生产中,常有真菌病害和细菌病害等多种病害混合发生,防治病害时多个药剂混配,成本大幅增加,不能混配的药剂治好喷过这个药后,再喷施另一种药,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防治效果还不理想,今天,小编给大家推 ... 王羲之的《兰亭序》因为这三点原因,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的字潇洒飘逸,他书写的字体间架结构就非常美.章法.结构.笔法都很独特,兰亭序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到底为什么呢 首先字形美,<兰亭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