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罡:什么是无条件的爱(下)

有的人可能会觉得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带孩子?让妈妈也轻松,让孩子也轻松?
有!
但是我今天不讲这个主题。
在不破坏孩子心理发育,甚至帮助孩子心理发育情况下,也有让妈妈轻松一点的办法。但是首先妈妈要了解孩子,特别是刚出生的孩子,他/她的心理活动规律,你要知道他/她要什么,而且你不能用这个孩子是不是让你不舒服、是不是给你添了麻烦来去衡量他/她。
等孩子一天一天长大了,到了一到三岁的时候,我们特别强调过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非常活泼,用大人的话说是调皮捣蛋。这个时候你就会看到很多带孩子的父母,包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保姆,经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就是:“你不乖我就不喜欢你了;你不听话我就不爱你了”。
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有的人还会跟孩子说:“如果今天得了小红花,我周末就会带你去游乐场”。
我们看到父母跟孩子之间有一个交换条件,这个就是有条件的爱
这么大的孩子经常不爱吃饭,我在书里特别写了一篇文章《孩子不吃饭引发的商机》。你会看到很多人在喂孩子吃饭、哄孩子吃饭的时候,经常也会开出各种各样的条件:你好好吃饭我就让你看两集动画片;你好好吃饭我就给你买冰淇淋,等等。
还有吓唬的:你再不吃饭,我从今天起再不给你做饭了、我就把你的玩具收起来、把你的玩具送人,等等。这样的话会让孩子感觉到他跟抚养者、跟给他吃饭的人之间,一直要有一个条件的交换。
我还看到一些资料,包括自己接触的一些个案,有一些三、四岁的孩子被送到某个省重点幼儿园去寄宿,每周接回来一次。
父母的出发点就是因为那个幼儿园特别的有名,打破脑袋都挤不进去,需要动用关系,还要花钱才能进得去。
如果我的孩子能上那个幼儿园,就证明我的孩子很棒,证明我这个妈妈、爸爸很厉害,有路子、有办法,证明我的孩子聪明。但是父母从来不去想,一个三岁多的孩子去上寄宿制的幼儿园到底会给他/她带来哪些不好的影响。
还有的人把很小的孩子送去学国学,也是寄宿制的。这些都是有问题的,我们看起来好像是很爱孩子,还花了这么多钱,想了这么多办法,这应该是表达我们做父母的对孩子最好的爱。
其实这个根本不是,我们说到这里还可以再扯远一点,很多人会觉得,我的孩子从出生甚至怀孕的时候,我都要好好地照顾他/她,我给他/她在最好的医院做检查,出生了以后打最贵的疫苗,给他/她买最贵的奶粉,买最好的尿不湿,等等。我为了他/她准备了这么多好东西,是不是对他无条件的爱?我在这里要说:不一定!
孩子一天天成长了,到了上学的时候,这时候父母就更加功利化了。很多父母在孩子上学以后会释放出一种信号,如果孩子学习成绩好,我就会觉得你是可爱的;如果学习成绩不好,我会觉得你是没那么可爱的。
甚至有的孩子上小学的时候,爸爸妈妈就给他许下条件:你要学习好我就送你去国外读书,你要学习不好我就如何如何。一个孩子上学以后,突然发现学习好和学习不好变成了爸爸、妈妈是否爱他/她的一个先决条件。
可能有的人会说:哎呀,我只是嘴上说一说,我其实心里倒没有那么想。但是你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看看他们会怎么理解这件事情。
说一个我们在课堂上讲过的例子,前几年湖南有个神童叫魏永康,他十七岁就考上了中科院的硕博连读,他的妈妈姓曾。当时这个资料是这样描述的,这个孩子在家里除了学习,任何事情妈妈都不让他插手,妈妈给他洗衣服、端饭、洗澡、洗脸,每天早晨连牙膏都要帮他挤好,这个儿子已经读高中了,虽然他年龄小,读高中的时候也有十五、六岁了,妈妈为了让他在吃饭的时候不耽误看书,还亲自给他喂饭。
看起来这个妈妈真的是爱这个孩子,爱到了极点,但是如果了解后来发生的事情,你就知道这背后的功利心有多厉害。
这个孩子在2003年七月的时候,因为生活完全没办法自理,考上了硕博连读以后也不想学习,所以他连硕士学位都没有拿到,就被中科院劝退了。
妈妈当时去接他的时候说:我当时恨不得他死了才好。然后她指着中科院的大楼对儿子说:你去跳楼!指着中科院旁边马路上那些车说:你去被车撞死!你这么好的条件不争气,你就去死吧。
大家通过妈妈后面的这些狠话,就可以知道当年她为儿子做了那么多事情,那么无微不至地关怀儿子,其实是为了什么。有一个前提就是你要学习好,你要当神童,这样才会让我脸上有光,我才能实现我当年没有实现的愿望。
说的夸张一点,这样养孩子跟养猪有什么区别!养猪的时候,我们都希望这个猪长的快一点、壮一点、不要生病,因为生病要花钱治病,猪你最好长的又快又壮,让我赶快把你养肥了以后,就可以卖钱。
我们在养猪的时候,我们从来不会去关心猪的感受,我们养孩子的时候,很多时候也不太关心孩子的感受。
在《成长与陪伴》的课程里面,我特别提到了一个词叫心智化
所谓心智化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它也是一项技术。
我们通俗地讲心智化,就是一个孩子他不仅仅是一个生物上的存在,也就是他不只是一个肉体,他更是一个心理上的存在,肉体和心理是同时成长的。生物层面上他从小一点点长大,心理层面上他也是一点点在发育的,从刚出生的懵懵懂懂到一点一点的自我的发育、能力的发育、性别的认同等等。
心理上的存在,是指他是一个独立的心理上的个体。不管他多大,都需要被尊重、被倾听、被理解。
他需要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首先跟他最亲近的人,就是妈妈、爸爸,包括爷爷奶奶,也包括保姆,但是最亲近的是妈妈和爸爸,他需要和妈妈、爸爸之间有一种没有任何交易、没有任何利害关系、没有任何前提条件的关系或者爱。这个就是无条件的爱。
作为一个爸爸,作为一个妈妈,我看到我的孩子除了有我的基因,是这么一个活体,他还是一个虽然看不见、但是我能感受到的,心理上的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
做为父母,我们不光是给孩子提供吃、穿、用,不光是供他上学,不光是将来为他提供一些物质条件,为他创造一些机会,或者把我们的遗产传给他,我们更多地是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把他看作是一个心理上单独存在的个体。
虽然他是我们养育的,但是他也是一个独立的心理个体。我们大人需要的东西,他也需要,而且他需要跟父母之间有一种跟其他关系都不一样的关系,而且需要用这种关系做基础,来跟其他人建立关系。这种不一样的关系才是无条件的爱。
我年轻时候特别爱看王朔的书,王朔写过很多书,包括《我是你爸爸》、《过把瘾就死》、《顽主》、《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等等。但是王朔写的另外一本书,大概是他四、五十岁的时候写的,可能有的朋友不一定看过。
这本书叫《致女儿书》,很薄很薄的一本,类似回忆一样的,写给他女儿的。虽然这本是他所有的书里面写的最薄的一本,但我觉得这本书写的最好,他真的是动了感情。
他在书中回忆了他的成长过程和女儿的成长过程,可以帮助我们这些做爸爸、妈妈的更清楚地看到一些东西。
王硕跟妈妈的关系是非常紧张的,当然这来源于那个时代的社会环境。他的妈妈、爸爸都是军人,从小把他放在保育院里,不经常见面。王朔后来名满天下,但是他跟妈妈的关系依旧非常紧张,后面也影响到他跟太太的关系。
他在这本书里面有一段文字,是王朔想对他妈妈说的:你说你爱我,其实我很清楚你骨子里是脏心眼儿,是叫我将来在你老了失去劳动能力后保障你------你(孩子)不肯学习,意味着你将来不打算为我(父母)的衰老负责任。
这不是爱,爱是不能交换的,无条件付出,不要回报,想都不想,起这念已是罪恶了,(父母)在付出中已经达成次级回报——快乐奖赏了。
我简单地解释这句话。
父母跟孩子之间,父母在陪伴孩子长大这个过程中已经得到了最好的回报,这个回报就是你会得到这个过程中的快乐,而不是说你养孩子是为了将来他在物质上或者其他方面去报答你。
我们中国人所谓的“养儿防老”这个理念是非常的糟糕的,从出发点来说就是错的
如果父母给孩子这种爱是有条件的,我养你,是为了将来能够回报我,保证我老有所依,保证我老了不会冻饿、有地方吃、有地方住,孩子将来回报你的一定也是有条件的。你不是希望我将来养你吗?我只要给你提供那个物质条件就行了,我们之间是没有情感交流的。
这种理念其实是对人伤害最大,扭曲了父母跟孩子之间的关系。
我前几天看到一个笑话,用来说明父母跟孩子之间的关系挺贴切。
一个孩子说:今天回家的时候,我牵着我妈的手在大街上走,摸着她手上厚厚的老茧,我一阵心酸,我问妈妈:你手上的老茧是怎么来的?我妈淡淡的回答:打麻将磨的。
这样的父母关系才是真正的无条件的爱——我养育你付出再多的辛苦是我心甘情愿,跟你没关系。我在这个过程中已经得到了快乐,你感受到我对你的这种爱,你就好好地过你的生活。将来你也能跟别人建立起无条件的爱。
我们最后再来简单地总结一下,我们说了很多,到底什么是无条件的爱,也举了很多例子。我们从专业的角度再拔高一下。
心理学家科胡特这样说:母亲眼中发射出爱的光芒呼应了孩子显示自己的游戏。
什么是无条件的爱?就是妈妈眼中发射出的爱的光芒。
什么是爱的光芒?就是我看见我的孩子,我就打心眼儿里喜欢。我不管他长的什么样子,我不管他调皮捣蛋,我不管他学习成绩如何,我不管他是不是老跟我顶嘴。
只要我一看到他,甚至没有看到他,只要一想到他,我就觉得特别地舒服:怎么这个孩子就这么好!怎么这个孩子就这么可爱!至于说他是不是干了坏事,那我再去说坏事的事情。
这个爱的光芒始终如一,不管发生什么事情,爱的光芒都在这里。
爱的光芒要由心而发,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赏识教育。很多的父母学了赏识教育以后只是嘴上夸孩子:你真棒!但是说这句话的时候经常咬后槽牙,因为他觉得孩子不咋地,只是上了课,老师说你要夸孩子,要多夸他,要赏识。父母谁觉得我并不赏识,我没办法,我是为了赏识而赏识。孩子会感受到父母的言不由衷。
如何让爱的光芒由心而发,有一个技巧,就是背着孩子夸孩子。
就是当你的孩子不在的时候,你去跟其他人,最好是跟你家里的另一半夸一夸你的孩子。
比如你家孩子在上学时,你们夫妻俩没事儿在家里闲聊天:我发现咱家孩子真棒!你看他/她那个事情怎么做得那么好!你看他/她那句话怎么说的那么巧妙!跟谁学的?是不是跟你学的?你的基因真好!他那件事情尺度把握的那么好!他为什么那么善良……
如果你经常处于这种背着孩子夸孩子的状态,你的孩子就能从你的眼睛里读到那种爱的光芒。
比如说一个妈妈正在跟自己老公夸孩子,夸的正开心的时候,孩子放学了,一推门,两口子不说了,对孩子说:宝贝儿,快去写作业吧!孩子一看你们两个人的眼睛,就知道这两个人刚才一定又在夸我,他就会特别开心。
这种喜欢是无条件的,因为我不在场你们都在夸我,那说明你们是真的喜欢我。
如果你跟你老公正在发牢骚:你看老师今天又发微信来了,孩子今天又干了坏事,作业又没交,又跟同学打架,成绩又下滑,你看都是你平常老是不管孩子,一天到晚在外面应酬!
老公反驳:你不上班在家里带孩子,把孩子带成这个样子,你一点责任都没有?!两个人正在互相指责,这时孩子放学一推门,你俩赶快互相使个眼色,意思就是别说了。
然后两个人一齐说:宝贝儿你真棒!你真好!你真可爱!你快去写作业吧。孩子一看你们俩,脸上的肌肉都不对称,皮笑肉不笑,夸他/她都没有走心。这种就是有条件的爱。
我们再重复一遍科胡特的话:母亲眼中发射出爱的光芒,呼应了孩子显示自己的游戏。
大家可以经常地想一想:自己的眼中有没有那种爱的光芒?这个光芒是始终如一?还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淡?还是时有时无?这个答案能帮助我们思考:我们对孩子的爱,到底是有条件的还是无条件的?
说到这里,大家不要有太大的压力,没有一个父母能做到对孩子所有的爱都是无条件的,都是教科书式的,这是绝对不存在的。
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让我们对孩子多一点无条件的爱,少一点有条件的爱。我们不断地调整、不断地反省、不断地学习,让我们无条件的爱更多一点。
这种无条件的爱多一点,我们的孩子将来跟其他人打交道的时候,也能放射出爱的光芒,也能够多一些无条件的爱给别人,同时他们也能更多地收获别人给他们的无条件的爱。
这就是我们刚开始说的:孩子跟父母的关系奠定了他/她一生跟所有人的关系,他/她跟其他人的关系都是跟父母关系的翻版,都有父母关系的影子。父母跟孩子的关系有多重要,我相信大家有了更深的理解。
好,今天的会时光就分享就到这里,希望各位爸爸、妈妈听完以后看一看你的孩子,看一看自己的眼睛,看看眼睛里能不能发射出爱的光芒。
谢谢大家,晚安。
作者:伍罡
来源公众号:爱果父母成长学苑
这是只有心理学能“治”的偏科2021-09-21

直面痛苦:找到你心中的鬼2021-09-23

见鬼的一见钟情!天选的日久生情?2021-09-22

女人要的安全感,到底是什么?2021-09-20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