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我,不异我,不相在
佛告罗睺罗:“当观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慧如实观。如是受、想、行、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慧如实观。比丘如是知、如是见,我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无有我、我所见、我慢使系著。罗睺罗,比丘如是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无有我、我所见、我慢使系著者,超越疑心,远离诸相,寂静解脱。是名比丘断除爱欲,转去诸结,正无间等,究竟苦边。”
请诸位谈谈对“非我,不异我,不相在”的理解!
这几句话很重要,后来龙树菩萨在《大论》中说,这就是世尊所倡导的三门观法,通过此观,学人能如实破除我见,而我见是众生烦恼的根本见。
众生无不认为有个我存在,世尊为破除众生这一迷执,指示说:根本就没有这样的一个我存在。要如何见如何知才能明白这个道理呢?于是世尊对罗睺罗作了如是的开示。
世尊本来说得很朴素,也很直截,但时移世易,今天的人们往往智慧过人,多所曲解,过犹不及。
非我之义,大多数学人都能正确理解;不相在,能理解准确的有一部分;不异我,则大多错解。
先说不相在。什么是不相在呢?要明白不相在的含义,先得明白什么是相在,反之即为不相在。譬如植物,植物中有水分,水分在植物中,植物与植物中的水分就是相在关系。又譬如屋子中有人,有人在此屋子中,屋子与屋子里的人就是相在关系。总之,无论是此在彼中,或彼在此中,有这种关系存在,即是相在。只要有相在关系存在,就说明有事物存在。
我与五蕴色受想行识之间,既没有我存在于五蕴中,也没有五蕴存在于我之中,所以说不相在。这里的不相在,并不是说有个我,只是它与五蕴不相在而已,如水中无火或者火中无水那样不相在,而是根本就不存在有个我,如何能相在?故说我在五蕴中,或者说五蕴在我之中,都是根本错误的谬见。
再说不异我。
有两物作比较,方可说同说异。譬如有此瓶与彼瓶,可说此瓶同于彼瓶,或此瓶异于彼瓶。如只有一物,另一物并不存在,则不可说同,也不可说异。
如实平等观,唯有色受想行识诸法,并无一个我存在,所以不可比较,也就不可说这些诸法异于我。若说诸法异我,那么岂不是有个我存在而可作比较了吗?
纵观世尊的意思,在于破除众生的人我执。如实观察,唯有色受想行识诸法,这色受想行识诸法一一观察,没有一法是我,也没有一法可说是异于我,我也不在诸法中,诸法也并不在我中。由此可知,根本无我。 凡不如此观如此见,作种种曲解,其实都是我见之心不死,隐隐约约似乎有个我在! 用今天的语言通俗地讲,即是: 你如果认为有一个我存在,你不妨于天地宇宙间,如实观察万事万物,你看有那一物是我呢? 没有,没有一法是我! 如果都不是我,那是不是确实有个我存在,只是宇宙间的万法不同于我而已? 不是,不可以说万法不同于我,因为根本没有个我存在而可与万法来作比较! 那么这个我如果存在,它究竟存在于哪里呢?是存在于万法之中呢?还是万法存在于这个我之中? 都不是,我不存在于万法中,万法也不存在于我之中,因为没有我。 结论:如是观察,知诸法非我、不异我、不相在,所以无我。 如何证知呢?不妨按世尊告诉罗睺罗的方法,一一去如实地观察一番,如果都不是我,那再看看自己究竟把什么东西错误地执着为我了,是受、想、行、识其中之一种吗?还是别的什么? 当然,你也可以不用这个方法,而是用六祖说的“不思善、不思恶,当此之时,什么是我呢?”看不明白,就慢慢看,看它个十年八年又如何,总会有明白的那一天的! |
世尊说的一切佛法,每一句话的真实含义,都是要我们下来结合自己实证的,决不只是作为文字义理来论论而已。
若只是拿来议论的,佛法皆成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