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老师狡辩的家长,都在给孩子的成长埋下蒺藜
胡子宏生命日记(469)
跟老师狡辩的家长,都在给孩子的成长埋下蒺藜
文:胡子宏 图:网络
(一)
继南阳某校发生怒砸学生手机的事件后,在泉州某校某班,又因为学生的手机被老师没收,引发了家长与班主任的争论。
学生带智能手机进校,真是令老师们头疼得不胜其烦。无数所学校严令禁止,又有无数个学生顶风违纪,执意把手机偷偷带到了学校。这么多孩子对学校纪律置若罔闻,到底是脑袋中的哪根弦出了问题呢?为什么手机给孩子们带来那么多的诱惑?
在泉州某校某班,班主任在课堂上搜查,一个班级竟然有13个学生携带智能手机。按说,这些学生正读高三,高考迫在眉睫,哪里还有心情和时间玩手机呢?
令人惊奇的是,当班主任在班级家长微信群里,公布了携带手机的学生姓名后,竟然有学生家长跟老师狡辩。她的理由有三个,一是,老师私自查收学生的手机,侵犯了孩子的隐私权;二是,孩子带手机是为了与家长联系,没收了手机,孩子出了意外,谁来负责?三是,手机被学校查收了,高考后归还,如果手机坏了,学校会赔偿吗?
看清楚没有,但凡容许孩子把手机带到学校的家长,都是以“方便孩子联系家长”为理由。有些家长,明知道学校有严格的规定,不许学生带手机进校,却依然以违纪行为存在着某些合理性为借口,来为孩子的违纪行为推脱。这样的家长,貌似振振有词,其实,他们才是怂恿孩子违纪的“元凶”。上述家长的强词夺理,其实就是家庭教育的失败。
那些跟老师狡辩、给孩子的违纪行为开脱的家长,他们的内心很明白:孩子们带智能手机进学校,即便没有在课堂上玩,也会在课余玩;孩子们守着老师不敢玩,却会在夜深人静时,藏在被窝里玩。
众所周知,很多学生玩起手机来就会上瘾。手机游戏既耽误学生的学业,又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
家长提到,收了孩子的手机,会侵犯孩子的隐私权,这就令人迷惑不解,小小的孩子,在手机里能有多少隐私呢?何况,学生违纪在先,收了他的手机,高考后再归还,老师也不会破译开机密码,又怎能心怀好奇心,去了解孩子的隐私呢?
虽然手机是学生联系家长的通讯工具,但老师收掉手机,跟孩子出意外,有什么因果关系吗?20多年前,手机还没有普及,学生跟家长失去联系了吗?其他学生没有带手机进校,难道就联系不上家长,就会出意外吗?
至于质问孩子的手机都坏了,学校是不是包赔损失,这样的狡辩,真是强词夺理。且不论手机很少在空置半年后损坏,单就让学校包赔损失,就显出了狡辩中的无赖。
自己孩子违纪,不因自己管教无方而内疚,却去对抗学校的严格管理。家长心怀如此的心态,怎么能管好孩子呢?
(二)
出于爱子心切,有些家长总是习惯于为孩子护短,他们的脑袋里真是装了浆糊。他们跟老师狡辩,实际上在给孩子的成长埋下蒺藜。
我们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就读,都希望学校管理严格,以利于孩子的成长。但是,有的家长就是不想让孩子受委屈,当孩子违纪时,他们不去配合老师批评孩子,激励孩子改掉坏习惯,反而跟孩子站在一起,为孩子的违纪行为推脱,反对老师对孩子给予应有的惩戒。
例如,孩子带手机进校,他们会以所谓的隐私权为借口,为孩子的违纪行为找借口,会质疑学校管理的合理性。
例如,孩子迟到了,被老师罚站几分钟,他们会认为这是老师的体罚,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这样的家长,很难反省出,孩子的学习为什么松懈,为什么会迟到。
因为对孩子的溺爱,很多家长察觉不到自己在家庭教育上的失职,总是希望学校教育能对自家孩子网开一面,让孩子像在家里那样松松垮垮,为所欲为。他们不愿意让孩子在学校受到任何委屈,即便是孩子违纪受到惩戒,他们也不觉得那是对孩子错误的纠正,反而认为学校的严格管理缺乏人道。
当家长与学校的惩戒措施较劲的时候,他们意识不到,学校的严格管理,实际上是弥补家庭教育的漏洞。正是因为自己家教不当,才生养出敢于违纪的孩子,才给学校的管理添了乱。
因此,高明的家长,当得知老师批评自己孩子的时候,应该是心平气和,配合学校老师纠正孩子的错误,而不是跟老师辩论,试图证明孩子违纪的合理性。
(三)
我们每一个家长都要记住,在学校教育中,学校和老师起着主导作用。家长不可以随便找理由去干涉学校的管理,只能竭尽全力去配合老师的工作。
家长要教育孩子,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要懂得遵守规则,而不是设法对抗规则、违反规则,否则,就会在成长的道路上埋下蒺藜。
班主任跟学生家长交流,告知家长被查出手机的学生名单,言下之意,就是希望家长配合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让孩子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今后远离手机,维护正常的学习秩序。
如果家长把跟老师辩论的那一套理由讲给孩子,那简直是助纣为虐。孩子不仅认识不到错误,而且会继续对抗学校的管理。高考在即,他还能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上吗?
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领域,都有一定的行为规范。在学校,违纪的成本并不大,顶多是没收手机、回家反省,顶多开除学籍。可是,当孩子成年后走上社会,如果依然习惯地对法纪法规置若罔闻,等待他的就是看守所和监狱牢房。
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家长都要教育孩子遵守规矩。懂规矩、守纪律,是对孩子最起码的要求。如果孩子从小就肆意妄为,不懂规矩,无视纪律,他可以在家里、学校无法无天、蛮横无理,但走上社会后,早晚会遇到能够教训他的某个人或某个机关。
(四)
我们家长要时刻绷紧一根弦——当孩子在校园违纪后,我们家长跟老师的每一次争辩和怒怼,都是给孩子的成长刨坑,都是给孩子的进步埋下蒺藜。
不要跟老师吵架,不要觉得老师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不要抱怨老师管理那么严格,不要埋汰老师布置那么多作业。不要反对老师对自己孩子进行惩戒。
当老师惩戒自家孩子时,家长如果觉得是对的,那就大力支持,让老师帮助我们纠正孩子的缺点。如果老师的措施和言辞有些过激,也可以私下交流,不要当众给老师难堪。
你给老师的任何一次难堪,貌似你占了上风,可是,你家孩子呢,毕竟还是在老师麾下学习啊。
老师惹不起你和你家孩子,但是躲得起啊。老师对喜欢的学生,在课堂上多提问几次,在课后多鼓励几句。就会激起学生学习的信心。老师对不喜欢的孩子,情绪上会有一种反感。老师对你家孩子喜欢与不喜欢,关注不关注,带来的教育效果绝对是不同的。
每一个学习优秀的学生,其家长都不会给老师添麻烦,甚至,家长会很密切地配合老师工作。每一个看着任课老师不顺眼的学生,他在相关课程的学习上肯定不投入,成绩肯定会受影响,进而导致偏科。
设身处地想一下,你在工作中,如果有同事向领导打你的小报告,背后说你的坏话,你会喜欢这样的同事吗?同理,老师在教学中,遇到吹毛求疵、经常跟自己拌嘴的家长,又怎么会喜欢他家的孩子呢?
不要拿师德为理由,拔高对老师的要求。老师也是人,也有自己的家庭,也是上有老下有小,也有生活的烦恼和忙碌。你给人家添了麻烦,他怎么会在教育你家孩子的时候“外加香油一勺”呢?
孩子带手机进校园,家长却为孩子狡辩,这就是给孩子的成长埋下蒺藜。让我们家长记住,永远要配合学校的管理,不要跟老师狡辩;永远都要听从老师的安排,把老师视为孩子成长的领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