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参战记忆(难忘的1979)
作者:集结号(祝志雄)
一个久远的故事,一份珍贵的记忆。真实的战争经历,无悔的青春足迹。当年离开家乡父老,奔赴南疆中越边境战场,难以忘怀的战争岁月,时常浮现眼前,尽管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往事就仿佛发生在昨天,当年血与火的经历依然清晰,那是一段既痛苦又自豪的青春记忆,是一段血腥又难忘的芳华岁月。
参军入伍保家卫国是我孩儿时的梦,1978年12月刚过19岁的生日,热血沸腾的我终于实现我的梦,走上从军路,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1978年12月14日江门籍150名侨乡热血男儿,离开家乡父老,踏上保家卫国的征途。分承坐部队来接兵的5辆解放牌军车,各人坐在自己刚发的背包上,上午出发约晚上7点到达部队,41军122师师部驻地湛江合流,当晚就分配到122师所属各部队,师直,364团,365团,366团及师炮团,我被分配到离合流4公里的东坡岭师炮兵团。由于当时的形势中苏、中越交恶,苏联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越南号称世界第三强国,称霸东南亚,排华伤我边民,占我国土,中越边境较为紧张,战争一触即发。部队将有所行动,我们新兵当晚就分到连队班组,无经过新兵连。我和陈定棠战友分在炮团指挥连。连长谢学良,指导员林锡庭,我分在四排一班当无线报话员,陈定棠在连部当通信员。三天后我随部队开拨中越边境前线,
经过四天的大部队摩托化行军,来到广西百色地区德保县马隘公社扎营。开始了战前紧张训练,报话兵必须背熟一千多个密码,熟练收发、组词及手中武器。
战前,122师奉命从乙种陆军师扩编为甲种陆军师,下辖步兵364、365、366团和炮兵团。 炮兵团配属二个122榴弹炮营,一个85加农炮营,一个107火箭炮营(12管),在这一个多月战前训练中,三两天就实弹演习,我排报话兵都派去落弹点警戒,为安全不许人、畜走近,这年的春节在紧张训练中度过了,实弹演练的枪炮声代替了过年时的鞭炮声。二月初,一切为了打仗,部队人员全剃光头(为方便负伤后好包扎),配发带钢板的防钉高腰胶鞋、并在衣服、鞋、帽等留下个人信息部队番号姓名血型,写下遗书(向家人告别信),放入自己的背包里。2月13日部队来到边境最前沿阵地广西那坡县平孟农场,与越南一步之遥。炮团指就设置在平孟边检站旁边的山上,我排在此挖了两天战壕。2月16日下午接到命令,各就各位,我排报话兵两人一组一台电台,有跟随师指挥所、各炮营、步兵团。一班付王少荣和胡子岩带一电台跟前指随步兵前进,谢继寿和林锦烈带一电台跟师指挥所,高树林同李薛念一电台,林明华同何国普一电台,以及其他战士各奔指定位置。我被分配给班长肖斌一台电台,跟随炮团指挥部,就在这山上我们挖的战壕里待命。
1979年2月17日凌晨,在祖国南疆一千多公里的边境线上,隆隆炮弹划过黎明前的黑暗,一场震惊世界的对越自卫还击战打响了。我站在战壕里遥望着那映红整个天空的炮火,此时此刻我激动的心无法形容,这震撼的情景只是在电影上看到过的战争片,此刻真正轮到自己战争的体验。平孟镇三面环山,只有一条公路直通越南高平,沿着公路跨过平孟边检站,往前3、4公里就是越南边境重镇朔江。朔江是越南高平省河广县县城,位于高平西北约37公里,距广西平孟4公里,东北离广西孟麻街11公里,南距高平省重镇河安24公里,是高平北部的重要门户。
朔江天险易守难攻,公路两旁山上布满天然山洞和越军大小火力点,加上越军经过多年战争有一定经验,我军已多年无打过仗,新兵也较多,面对身经百战的越南军队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头三天伤亡够多,我122师为打下高平,保障补给线畅通,在打通平孟至朔江道路,一时也难攻入越南境内,我炮团三营85加农炮为协同步兵进攻,用直瞄方式将大炮推到敌阵地前几百米打,从始有了大炮上刺刀的美名。
我从山上阵地望着山下那公路上支前民工担架队不时送回国内的伤员和烈士。开战的第三天,在战斗中我突感肚子不适,报告班长肖斌,我想去方便下,班长肖斌指示我不要走远,提着枪在附近帮我警戒,怕有不测,我也不敢走远,就在这山坡上解决,头顶上呼啸而过的炮弹声,炮弹落在山脚下的爆炸声,自已真不敢怠慢,匆匆搞掂,赶紧归队。
我部随41军、42军、等部队攻打高平,高平是越南北方的一个重要省会。2月22日晨,天还未亮,我炮团接到命令向越南高平挺进,我们指挥连几台车走在车队前面,凌晨通过平孟边检站沿着公路进入越南,真沒想到第一次出国是用这方式,不用带护照、不签证、也不用带钱 ,只带着枪支弹药,带着希望……完成军人使命,冒着枪林弹雨,冒着生命危险踏出国门,沿途无心欣赏异国风情,紧握着枪坐在炮车上,向着高平前进,紧张的注视着公路两傍的动静,深怕遭遇到越军伏击,并随时迎敌。远近还不时传来枪炮声如同过年时的鞭炮,欢迎着大军的到来。
车队途经朔江路段时,前车突然一声巨响,我车就跟在后面,是二排的车踏响了地雷,堵住了车队前进,我们马上下车做好战斗准备,此时天还未亮,加上前方还不时传来枪炮声,以为遇上了越军伏击,当我下车看到眼前的一幕,真的有点怕了,此地段刚发生过惨烈的战斗,还未清理战场,公路两旁、稻田里还留着几十具我军牺牲烈士的遗体,还保持着各种战斗姿势,对面公路边还有两辆被打坏的我军坦克,炮塔被打翻,烈士遗体还留在坦克上,地上到处是丢失的武器装备和残肢断臂的阵亡者,现场惨不忍睹。第一次见到如此多的尸体,看着如此残酷惨烈的战斗,我的心真有点紧张,手心都在冒汗,握着枪的手有点发抖。当时只有19岁的我,从未见过如此恐怖残酷惨烈的战争场面,说不怕是假的,战争就是战争,双方必有死伤,打仗就是如此残酷,我们是和平年代的军人,从未经历过战火的锤炼,当战争来临的时候,承受常人难以想象的危险,谁能说没有对死亡本能的恐惧?但看到自己的战友在身边倒下,血性男儿的英雄本色象井喷般地爆发,冒着枪林弹雨呐喊为战友报仇,在布满地雷的道路上勇敢冲锋,在崎岖的公路上呼啸奔驰。烈士们安息吧,天堂没有战争,一路走好。在此停留了约15分钟,将被炸毁的车辆推翻路边,幸好只是将车上人员炸抛下地,无人员牺牲,将伤员送回国内。清障后车队向着高平方向继续前进。
122榴弹炮营进入阵地
之后还算顺利,到达高平外围各炮营进入阵地,团指挥所也设在离公路不远的一个村庄旁边,抢占阵地时,警卫排发现前方有越南兵,我们包围过去,很快抓到一个越军战俘,看这越南兵的样子年龄也不大,只有18、9岁,通过随军翻译了解到这越南兵他们一共5人,打散了被困山上,已有三天无进食,下山跑到这村庄寻找食物,见到我们部队过来,其他4人早已逃之夭夭,他实在走不动了缴枪就擒。
团指挥所就设在这村庄旁。2月22日,战斗还在继续,自卫还击战已打了五天,整个战场所走到之处,到处是残垣断壁,到处是弹坑,就连偏僻的山村也没多少完整的茅草房,仗打到今天,人、畜尸体随处可见,一天天发胀,尸臭味已一天比一天浓。什么叫人间地狱,战场就是人间地狱,而我们呢,每天精神高度紧张,每秒钟面对死亡,二月越北早春还很寒冷,白天行军打仗,晚上露营荒山野外,太困了打个盹,虽布了岗哨,但又惊越特工偷袭。就一套冬装穿着单薄,经常冷得打颤,衣服干了湿,湿了干,满是盐霜,已多日无换洗,加上汗臭味较浓,(其实到战争结束,一个月未洗澡、换衣)又那能管这么多。比起已战死牺牲的兄弟,最少我们还活着。
第二天我们排在排长韩志刚的带领下,一班长肖斌、战士吴安华和我、二班长魏新万、二班付覃树恒等6、7个人清剿附近村庄里残敌,并掩埋附近人、畜尸体,预防瘟疫传播。走到村口发现一个洞,马上包围上去,在向洞内喊话无反应时,班长肖斌指示我进入洞内搜索残敌,在二班长魏新万、排长韩志刚、一班长肖斌商议下,为安全起见,先向洞内投手榴弹,并用刚学会的越南语向洞内喊话“诺松空叶(缴枪不杀)”无反应,随后我提着56式半自动步枪小心翼翼向洞内爬进,由于洞口太小,我步枪太长难以伸展,加上自身背着4个手榴弹,120发子弹,防毒面具,挂包干粮等装备,行动实有些不便,心想参战以来也是最危险的一次行动,战场上军令如山,命令必须执行,用生命来赌一注,壮着胆向洞内爬进搜索,随时准备着战斗,与敌决一死战,还好上天保佑,进到洞内那有越军,越军闻声早已逃之夭夭,拖出被炸烂的被子,以示进到洞内搜索无残敌,如洞内有越军,那后果真不堪设想,将会改写自己的一生……,之后继续向村内搜索,在一屋子里发现一具被打死的越南人尸体,当时越南全国总动员,全民皆兵。在屋子内搜索一遍,我们几个把这尸体抬出屋外掩埋了。晚上我和二班付覃树恒、战友吴安华在一个点站岗放哨,保卫团指挥所,我们三人一支冲锋枪,一支半自动步枪,每人4个手榴弹,共约200发子弹。放哨点就设在团指外围、村庄边越军挖的战壕里,班长肖斌传达团指指示,如遇到越军偷袭,必须坚持到天亮,因这村庄晚上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怕误伤自己人,故必须坚守到天亮才有外援。越南北方2、3月的夜晚好似特别漫长,天公也不作美,连续几晚都下雨,我穿着雨衣紧握住枪,龟缩在那战壕泥浆沟里,又冷又饿,谁也不敢放松一下,紧张的注视着周围动静,讲好轮换着合一下眼,可谁又敢睡呢?远处不时传来冷枪冷炮声,村里无人看管的牲畜走动声,搞得你精神更加紧张,好不容易才熬过漫长的黑夜,天亮后才敢合下眼。在此驻守一连几天,以干粮压缩饼干为主食。我炮团入越作战,攻打高平,我炮兵同越南人较量,是大哥教训小弟,以十比一强大的炮火压制下,越军跟本毫无还手之力,只有我们打的份上。故此无须打完就走,我团在此阵地驻守多天,直至掩护兄弟部队回撤。此战我们炮兵还算好些,冲在前线的步兵和坦克就打得够残酷了,我122师为打通平孟至高平道路,在攻打朔江县城几天激烈的战斗中,伤亡2、3百人,121师在打穿插中,魁拔山谷遇袭,也伤亡3、4百名后勤人员、支前民工和多名领导牺牲,丢失大批弹药,器材,给养,造成前线官兵断粮多天。战争就是如此残酷惨烈。
1979年2月的某天下午,中越战场坂涯,我和战友们在炮团指阵地上,隔着稻田和公路眺望对面山腰兄弟部队正在攻打那越军天然石洞,山洞里越军残敌常打黑枪,偷袭我运输车队补给线,严重威胁着我军前运后送安全,并已造成我人员伤亡,我炮团也派去两门榴炮用直瞄攻击那山洞,最后师工兵营拉去一车炸药将山洞炸毁歼灭这股残敌,保障进攻高平的朔高公路补给线安全。
3月5日参战部队开始交替回撤,我团为掩护兄弟部队回撤,直至3月16日下午最后一批撤回祖国境内。曾记得3月16号我们是曾二次进越,刚撤回平孟关,出来调转车头又入去,不知何故,跟着又撤出来了。(后闻知是接应15O师部份打散了的战友)此次进越未放一炮就回撤了。只因我国已向全世界宣布撤军,不留一兵一卒,不占越南一寸土地。至此出境作战部队奉命全部撤回国境内。在回撤路上,看到兄弟部队从越南一山洞里搬出大量武器和粮食,都印有中国制造,都是之前援越物资,并拉回国内,高炮部队将高炮平射,沿途破坏其援越基础设施。当我回到那坡县平孟边检站那一刻,我激动的心用言语无法形容,我终于活着回来了。
从当兵在边境临战训练到出境打完仗回到国内这三个多月里,由于部队每天行踪不定,为了保密未能也不可能与家里联系,故此安全回国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向家里报平安,可是当时那有电话呢?最快也是到附近邮局发个电报,可部队所经之处也未见有邮所,战时也难请假外出找邮局,部队回到靖西三合驻守,这才有机会写信回家报平安,这迟来的信可急坏了父母亲,等收到这平安信已是3月16日凯旋回国后的两周了。父亲听到战争的结束,即到处打听孩儿的安危,这期间父母茶饭不思,每天都关注着前线战况,日夜思念参战儿子的生奔走相告,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死安危,母亲不知多少个曰夜以泪洗面,这世上那有父母将儿子送上战场不挂念的,当收到儿子报平安信后,
三月下旬的一个晚上,在靖西三合公社,部队刚看完慰问电影,全连集合谢学良连长作指示完毕准备解散,不知从何来的一个手榴弹在人群中爆炸,幸运的是没有人员牺牲,只是几个战士和来看电影的几个群众被炸伤了脚,也不知是否越特工所为,至今无从查证。之后几个月驻守在中越边境前线,到9月份才回到驻地湛江市东坡岭营房。这一年,当兵至今有10个月未睡过床铺,以大地为床。特别在越南北方打仗,以山地为床,栖身在荒野外、猫耳洞里,白天酷热夜间寒冷,打仗一个月未冲洗过,连衣服鞋袜都未脱过,穿在身上的衣服鞋袜雨水加汗水干了湿,湿了又干,反正活过一天算一天,总之能幸存回来就好,二次生命真的来之不易。
幸运地活着回到了祖国,可是很多一起踏出国门的战友兄弟,却牺牲在异国他乡,永远躺在南疆的烈士陵园里。虽然幸运地活着回来,可是却带着战争留在精神上的创伤回来,尽管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血与火的经历依然清晰。那是一段既痛苦又自豪的青春记忆,是一段血腥又难忘的青春岁月。
1981年1月退伍,终于完成了国家的义务兵役任务,完成了作为军人的使命,总算经历过战争生与死的体验,也是一次终身难忘的战争考验。
向在自卫还击战中牺牲的烈士致敬!
中越自卫还击战参战老兵
祝志雄
2017.4.30.
上图照片摄于1979年3月广西靖西中越边境,参战凯旋我们排的全家福(41军122师炮团指挥连四排),它记录了我们青春年华的奉献,记录了我们生死与共的日子。
那时为了共同目标,虽然是不同的省份,但有着共同的使命。怀着青春的梦想,走到一起来了,一起生活,一起训练,一起战斗。曾经的峥嵘岁月,成为记忆,梦回军营,那朝夕相处的日子历历在目。我们的芳华奉献国防。
逝去的岁月,永远的记忆。
中越边境 广西战区留影
靖西 1979. 3.
走在崎岖的公路上向着高平进发。
进入越南在布满地雷的公路上奔驰,危险无处不在。
部队穿插在国境线上
攻克朔江挺进高平。
胜利凱旋,1979年3月16日122师政治部徐绪申副主任带领部队通过那坡县平孟关回国,受到祖国人民热烈欢迎。
凯旋归来
作者简介
本名:祝志雄,汉族,网名:集结号,广东江门市人,1978年12月入伍,服役于原41军122师炮兵团,参加过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81年退役。现已退休,闲时爱好写划,纯属自娱自乐。
发布编辑|贡嘎 李光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