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徐州文庙:张胆捐建,于今再建
徐州文庙创始于何时,我未查到确切史料,明嘉靖版《徐州志·学校》中仅称:“徐之有学,数百年中历兵革,屡毁屡复。”从嘉靖年间上推数百年,应该是宋元时代。《徐州志》中称:“学故在城东南隅,元至正辛卯毁于兵。”辛卯为至正十一年,即公元1351年,亦可证该文庙在此之前就已存世。该《志》又转引了金华宋景濂所撰碑铭中的所言:“徐州孔子庙学毁于兵,庐江文君景宗来治徐州作之,洪武元年秋八月庙学成,凡历日一百二十,费功三千夫。”
以上文献均未提及元末时文庙毁于何人之手,徐州园林志编纂委员会所编《徐州园林志》中称:“徐州孔庙见诸文献记载最早的为宋代建造,位于州城东南隅。元末芝麻李起义占据徐州城,孔庙毁于元军炮火。朔洪武二年(1369)知州文景宗移建于城东北,明初著名文学家宋濂亲撰《圣庙碑铭》。由于多次遭受黄水之灾,曾四易地址,以隆庆三年(1569)新建的文庙规模最为庞大。”
路遇钟楼
这段话将徐州文庙的创建历史推到了宋代,可惜没有给出相应的佐证材料。但该文提及徐州文庙在隆庆年间规模最大,此种说法本自徐州副使冯敏功在其所撰《新迁庙学记》中的所言:“地址之恢,黉宇之壮,视旧宫有侈焉!于是应璧耸左,郡谯埒右,云龙峙前,汴河绕后,而黄楼背护;俯雉昂霄,莲池清漪,袭芳铺丽,群山映翠,环水为清,诚形胜之要区而文明之奥宅也。”
关于该文庙在明初的状况,嘉靖版《徐州志》有如下简述:“洪武元年,知州文景宗创建庙学,岁久而敝。宣德辛亥,知州杨秘撤而新之。既三十年,为天顺辛巳,庙复敝。临汾王侯叙来知州事,首谒先师顾瞻礼殿卑隘弗称,及省乐器之多残缺,□欲更新葺补之,度时有未能。乃于政治暇辄蓄其材。”
车停此巷
从洪武元年开始,知州文景宗建有庙学,但不知为何《徐州志》用了“创建”二字,如前所引,该庙学在元代已存世,也许是写志之人认为元末的战火将徐州庙学毁得很彻底,故文景宗来此地任知州时,只能平地建起。随着岁月的流逝,他所建文庙又有些凋敝,宣德六年,知州杨秘又予以维修。
三十年后,也就是天顺五年,文庙又有些破败了,王侯叙来当地任知州时,首先到孔庙拜谒孔子,他看到文庙建筑颇为拥挤,大成殿内的礼乐之器也多有残缺,于是他想予以更新补充,可惜因财力不及而愿望未果。四年之后,他筹得了资金,开始建设庙学,但还是因故未能完工。到了成化五年:“成化己丑,岁丰民和,王侯悉发所储蓄,鸠工兴作之。首建大成殿两庑,次之以旧大成殿为戟门,易棂星门以石柱,修饬乐器祭器。功未集,王侯以秩满去。”
二中围墙
这次的修建终于完成了大成殿和两庑,然未全部完工时,知州就调走了:“明年,知州陈廷琏以进士来知州事。初谒庙庭,视前功未毕,即恻然咨嗟曰:廷琏受命而来,职务孰有重于此乎?遂图就之。于是餙圣贤像,绘殿庑戟门及神厨、神库,咸以次完具。又远取土石用填殿后水塘。围百五十丈,深三丈许。学之风气至是始有所萃,而庙之制度宏敞壮丽益加于旧。”
转年,陈廷琏任徐州知州,他看到庙学修建未曾完工,于是感到责任重大,而后他筹集钱财予以完善。为了扩大庙学的占地面积,陈廷琏还将庙学后面的水塘填平,这使得徐州庙学看上去宏伟壮丽。
小巷内的烟火气
关于徐州庙学所处的位置以及相应的建制,嘉靖版《徐州志》中称:“州儒学在城东北隅。东至城下路,西至养济院南至徐州卫地六十丈,北至永福仓。中为先师庙,东西列两庑,前为庙门,门外东为名宦祠,西为乡贤祠,又前为棂星门。门之外为泮池,跨以石桥,东西为碑亭者二,庙后为蹑云亭。国初仍往代制称大成殿戟门。嘉靖庚寅,上用辅臣议改大成殿称先师庙,戟门称庙门,(诸所改正详祀典)棂星门左为启圣祠,又左为应璧楼,祠后为讲书楼。嘉靖甲午,督学御史闻人诠、兵备副使宋圭,以顺天固安杨维杰维聪兄弟从其父讲习于此,后相继进士及第,改称及第楼以励徐士问学。”
文庙周围全是工程
当时的徐州文庙东侧有名宦祠,西侧有乡贤祠,前方有棂星门,棂星门前有泮池和状元桥,泮池左右两侧各有一碑亭,大成殿后还有启圣祠。可见该文庙建制十分完备。
关于州学的状况,《徐州志》中简述道:“棂星门右为学门,由大门入为仪门,东西扁曰义路、礼门。中为明伦堂,东西列各斋,东为进德、修德二斋,西为成德斋,堂后为尊经阁,东西为学正宅一所,训导宅三所,一在东,二在西阁。后为御制敬一箴亭,旧有神厨、神库、宰牲房、致斋、所馔堂、射圃亭。今并废。”
文庙被包在其中
州学处在棂星门的右侧,其正门叫学门,进入学门后,另有仪门,仪门上有义路匾和礼门匾,仪门之后正中位置是明伦堂,东西两侧为读书斋,其名称分别是进德斋和修德斋,另外还有诚德斋,此斋之后另有尊经阁以及敬一箴亭等建筑。
可惜这些建筑在明嘉靖年间就已废弃,此后这些被毁建筑又得以恢复:“乙未,知州陆时望建敬一箴亭。己亥,清戎御史杨瞻改建应璧楼。庚子,户部主事吴岳筑土建蹑云亭。壬寅,知州王重贤建启圣祠。丁未,副使王梴益修葺之。焕然一新焉。”
残余两座大殿
关于州学的职位设置及生员数量,《徐州志》中载:“官学正一人,训导一人,俱未入流。生员、廪膳三十人,增广三十人,附学无定额。吏一人,庙夫三人,门子三人,库子二人。”
另外,徐州府学还有一些藏书:“书籍旧有《五伦书》《四书大全》《五经大全》《资治通鉴》《文献通考》各一部,今残缺未有补云。凡教事学正掌之,训导佐之,州正提调其事,而总之于督学御史。”
墙上的东坡
从数量上看,该府学所藏之书甚少,但也许仅是举出必读之书,或许这些书乃是朝廷颁发者,故特意记载于《志》中。
徐州文庙在清代时的状况,胡家荣、吴书锦在《徐州府学宫与新学堂》一文中简述道:“到晚清,府学宫已颇具规模,设计严正雄伟,纵贯全宫的南北中轴线最北端为飞檐的尊经阁,广藏经史,今为二中图书馆。阁的东侧为崇圣祠,西侧为五贤祠,今已不在。阁南为明伦堂,据说是陈列学圣孔子宗氏牌位的地方。堂之东西两侧为学正廪、训导廨,今不复存在。”
门开了
此段论述直接跨越到了晚清,关于当时的府庙建制,该文中称:“堂之正北有敬一亭。学宫正中为五楹文庙正殿,孔子及诸弟子的泥塑像,当年供奉此殿,今天已成可容纳七百人的‘礼堂’。大殿南为戟门,门的东西两侧为乡贤、名宦、忠义诸祠,戟门经过整修,现为教师办公室,诸祠已为新式楼房嬗替。戟门前面是泮池跨石梁,这座类似天安门前金水桥的古迹,可惜在一九七五年被填毁。泮池前为棂星门,门前为儒林街,街之南为文明坊,街之左为育才坊,街之右为兴贤坊,文明坊之南为莲池,莲池正面耸立九龙照壁。再由北向南沿中轴线东西两侧,对称地排列的建筑物有:东西斋房,东、西庑,东义路、西礼门,东更衣厅、西省牲所等。”
另外,此文还谈到学宫四周有围墙,墙外还有护城河:“宫周有墙,南北四十丈,东西三十六丈,墙外绕以护官河。”
施工现场
关于徐州文庙在清初时的状况,《徐州园林志》中称:“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淮徐道刘元动、知州臧兴祖迁建文庙于城东,徐州富豪张胆捐资六千余金,其他官员也纷纷响应,完全按照明、清两朝规定的制度建设,张胆族侄,曾任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的张玉书亲撰《新迁文庙碑记》。”
迁移文庙需要花费大笔银两,而此次迁建主要是由当地富豪张胆捐资,在他的带领下,众人纷纷捐款,方有了徐州文庙之成。
直刺青天
关于张胆的情况,胡存英所著《徐州人》中《仗义疏财篇》中有《张胆:为修桥用尽家产》一文,该文首先称:“张胆,明末清初的徐州人,西汉张良的后代,长相威武似虎。明朝末年中举,是一名武举人。他先后出任直隶、山东、河南等地的军职。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被授予骠骑将军名号,等级是‘大将军’。”
张胆为家乡所作贡献,除了出巨资修建文庙,他还救助灾民,《徐州园林志》中说:“张胆字伯量,彭城人,明崇祯年间中武举,并出任武职。入清,浙闽总督张纯仁先任之为‘督标’,复提为‘开归提督总兵’(从一品)。受诬不辩,辞官归里。康熙二十年,徐州饥荒,张胆献粮千石救民,并送3000石麦子赈济淮安。”
文庙前仍有围挡
张胆的侠肝义胆为徐州人所铭记,《徐州人》中还记载他救下了不少大明遗民,同时为了让百姓出行方便,他花巨资在当地修建了一座桥梁。
根据同治版《徐州府志》所载,徐州文庙在此阶段仍然保持完好,《徐州园林志》根据《徐州府志》中所绘学宫图,对当时的文庙建筑予以了如下详细描述:
一处庞大的建筑群,东西分三路,中为大成门,东为金声门,西为玉振门。前后五进院落,建有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泮池等,占地近2万平方米,贯穿于南北一条中轴线上。文庙东南角建有奎星楼,重檐六角式楼台,周围有雕刻精美的护栏,在涟光粼粼的河面上,奎星楼显得格外突出。奎星楼西为黄琉璃砌筑的七龙壁大型影壁墙,影壁墙北的墙额中间题“天下文枢”,左右两侧题“道冠古今”、“德配天地”。影壁墙两侧为仪路和礼门,立有“文官落轿”、“武官下马”碑,入仪路和礼门后为棂星门,此为孔庙大门,进棂星门即为泮池,泮池是学宫的象征,学宫,也因此称泮宫。泮池为半月形池塘,上有三座三孔石桥,桥长10米,宽1.5米。过泮池是大成门,又称戟门。象征宫门。大成门后就是文庙的中心建筑大成殿了。
寻找入口
但是这些建筑后来大多不存在了,对于所遗,《徐州园林志》中说:“以上所说,是清代全盛时期的徐州孔庙,并一直保存到解放前。由于年久失修及日伪时期的改建,解放后拆除了文庙中的不少建筑,现仅存大成门、大成殿、月台以及尊经阁台基。”
同时又讲到了文庙的修复:“1989年徐州市政府对大成门和大成殿进行全面维修,并恢复了大成殿前的月台。维修后的大成殿金辉煌,方砖漫地。大成门采用了门柱式月梁构筑,门柱矗立挺拔,月梁上的‘拔亥’依旧明式。”
由此入院
2020年8月2日,徐州市古籍文献研究会会长王飞先生带我前去探看徐州文庙,一同前往者还有徐州市公安局某大队教导员刘峰先生,当地文史专家包建伟先生。王飞给安排我的酒店距文庙不远,然他还是派车接我前往。
我从网上查得该文庙位于徐州市区彭城路第二中学校园内。在到达徐州之前,王飞就告诉我该校已经搬离文庙,此处正在整修之中,但我还是想到现场一探究竟。二中处在闹市区内,这一带堵车严重,附近难以停车,故我们将车停在一小巷内。
大成殿
刘峰对这一带很熟悉,他说我们停车之处就是二中围墙中的一段。小巷的顶头是一座宿舍楼,刘峰是摄影师,他说登上此楼可以拍到文庙全景,于是我跟随他走进宿舍楼中。透过楼阁的采光孔,果然看到了文庙的全貌。
文庙处在工地的后方,看上去有两栋庙宇,而今全部被围墙包了起来。围墙外围全部进行了翻土施工,不知道建造完的情形将会是怎样。
大门紧锁
我还是想走进围挡之内近距离观看文庙,刘峰说他会想办法,于是我们下楼。无意间在楼道的墙上有人用红绿两色书写了苏轼的全首《和子由渑池怀旧》,于此遇东坡颇觉亲切。
绕不到后方
跟随刘峰来到工地的入口处,刚推开铁门,就有保安人员出来阻拦,刘峰拿出证件向对方解释一番,保安随即用对讲机叫来管理者。刘峰向管理者解释,我是从北京特地来探看徐州历史遗迹,对方颇为通情达理,同意我们入内拍照。
周围的高楼
走入围挡中,穿过工地,来到文庙的围挡前,找到一个可穿入的小口。院里堆满了建材,但好几棵银杏树依然枝繁叶茂。前面那座建筑乃是大成殿,门上着锁,推开一条门缝,里面黑洞洞的什么都看不见。后面一进应该是启圣祠,这一带因为堆放了太多建材,我们无法走到近前探看。看来要想了解徐州文庙的全部,只能等修缮完毕后再来一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