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谦益的“水太凉”和“头皮痒”
钱谦益是明末清初的文坛领袖,在其身上学问和品行不成正比,学问很高,品行不佳。用北大中文系钱理群教授提出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评价他这个先人,好像挺准确,意思就是说像他这类人,智商很高、生活品味很高,但很世俗、老道,善于逢场作戏,做人行事的标准、原则就是“利己”,为了实现个人利益,可以不择手段。
钱谦益是万历年间生人,老家是今天的张家港,从小聪明好学,29岁时高中一甲探花,就是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考试的第三名。因为学业优异,他按惯例到翰林院当了一名编修,走上了一条御用文人的道路。他后来慢慢升迁,先后担任过右春坊中允、礼部侍郎、礼部尚书等职务,进入了朝廷高官行列。他职位高,学问好,诗词文章享誉天下,手下自然有不少“粉丝”,他逐渐成为东林党人的魁首,在朝野上下影响很大。作为东林党人的领袖,钱谦益跟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不太对付,受过阉党的不少排挤和打击,所幸只是被弹劾去职,没有受到大的伤害。
钱谦益剧照
钱谦益学问好,但其政治品行和个人节操实在不咋样,这也是直到今天他仍然被很多人诟病的原因。他当礼部侍郎时,为了阻挠温体仁、周延儒入阁,他指使自己的学生瞿式耜等人暗中使黑手,致使朝廷党争日益激烈。他阻挠的原因,就是担心两人入阁后名声、地位会超过自己,丝毫不从朝廷大局出发。后来他也被记仇的温体仁、周延儒两人联手报复,利用他主持浙江乡试中出现的舞弊问题,弹劾他引咎去职。他为了政治目的,为大太监王安写歌功颂德的碑文,又与另一个大太监曹化淳相勾结,联手扳倒了温体仁。在争权夺利这些事上,钱谦益展现出了十足的“利己主义者”嘴脸,有奶便是娘,读书人的风骨和节操都被蝇营狗苟锈蚀没了。
钱谦益、柳如是剧照
钱谦益最被人诟病的就是“水太凉”和“头皮痒”两件事。明朝灭亡后,钱谦益为了在南明小朝廷谋得一席之地,卑躬屈膝地献媚大奸臣马士英,当上了南明政权的礼部尚书。马世英清洗东林党人,单单放过了钱谦益。后来清兵南下,围困南京城,妻子柳如是劝钱谦益与其一起投水殉国,读了一肚子忠君报国圣贤书的钱谦益沉默了许久,最后到水池边上试了一下水,说:“水太冷,不能下”。柳如是想跳水,也被他紧紧拉住了。 在以身殉国和保有性命、继续享受美好生活之间,钱谦益“艰难”选择了后者。他率领一帮南明大臣在滂沱大雨中开城,向清军统帅多铎跪地投降。面对清廷“留发不留头”的血腥政策,钱谦益忽然说:'头皮痒得厉害',径自出门而去,不多时,剪了头发、留着辫子的钱谦益回来了。“节操气节”在“活着”面前被彻底抛弃了。
在明亡清兴的大变局中,对于个人的政治取舍和情操得失,不好做统一明确的评判,毕竟朝代更迭,报效先朝旧主是忠义,顺应大势、报效新朝,也是一种“良臣择主而栖”的合理选择。但从节操道义、民族气节等方面看,钱谦益无疑比史可法、越其杰、袁枢等人差了许多。他也没有得到清廷的信任,在清廷干了没几天就去职回乡了,还被清廷监视居住。后来他被一件案子牵连,被关入刑部大狱,多亏柳如是誓死相随、冒死相救,他才得以走出牢笼,重享自由。史书中记载他晚年与反清复明势力联络,多次策反降清的明朝旧将,对郑成功等人的反清事业给与了很多资助,写下了歌颂抗清之师、直斥清廷的“沟填羯肉那堪脔”“杀尽羯奴才敛手”的豪迈诗句。
但笔者认为,比较贪生怕死的钱谦益如此做,还是从“利己”出发,官场上没戏了,要捞一点身后名声,毕竟“贰臣”的名声太难听,还是给人留一个不忘旧朝旧主的形象比较好。1664年6月17日,83岁的钱谦益去世,走完了他复杂的一生。在他的身上,既有文人风流多情的习气,又有封建士大夫维护传统道德的刻板面孔;既有“清流”的孤芳自赏,又有热衷功名、降清失节的污名;既有利己主义超越忠君报国大义的实用主义思想,又有降清后从事反清活动,力图在传统道德观上重建自己人生价值的愿望。这样的尴尬状态,困扰了钱谦益的一生,至死也没能得到解脱。
乾隆皇帝亲自下诏把他的生平事迹列入《贰臣传》乙编,将其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其著作也遭禁长期不能流传。但其文坛宗主的地位好像一直没有被动摇。当他过80岁生日时,归庄送了一幅寿联,上面写着:“居东海之滨;如南山之寿。”黄宗羲在他死后写了一首《八哀诗》,诗中将钱谦益引为“平生知己”,且肯定其“四海宗盟五十年”的学术地位。即使是像顾炎武这样至死不仕清廷,不愿挂名钱“门生”的人,仍肯定其是“文章宗主”。
声明:本文是原创,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