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病关键在于“药物剂量”(收藏好文)

太和道医

传承道医精髓、弘扬道家养生。
公众号

中医治病的灵魂在辨证施治,其用药剂量的大小是因人、因时、因证而定。但是,药量不同,往往它的功效也不一样。比如,龙胆草少用健胃,促进食欲,多用则清泻肝之火;三七小剂量止血,中剂量活血,大剂量则破血;薄荷在逍遥散中只用3g,能疏肝理气,而治风热感冒时,可用到10g,以发散风热;桂枝在桂枝汤中用9g,取其,温经散寒,解肌发表,以祛除在表之风邪,而在五苓散中桂枝用量不到5g,则取其温通阳气,增加膀胱气化功能之作用。

由此可见,中药的用量非常灵活,必须根据各种不同的情况分别对待,具体确定。不同的配伍,需要不同的剂量;不同的剂量,治疗的效果不一样。

中药用量也有一定的原则。凡有毒的、峻烈的药物,用量宜小。如前人就有“细辛不过钱”的告诫。特别是有毒之品,使用更要慎重,以免中毒或耗伤正气;凡属花、叶等轻宣发散、芳香走窜的药物,用量亦不宜过大。而有些药物则非用重剂不可,如药力平缓的玉竹,质重的石膏以及金、石、贝类之属的药剂都使用重剂;一般一味药单用,用量宜重,而复方配伍,用量宜轻。汤剂用量宜重,丸剂、散剂用量宜轻,小老人用药量应低于成年人,体弱患者用药量可轻于体质壮实者,妇女用药量应轻于男子;同样是风寒感冒,在寒冷的季节或北方,要用发散重剂才有效。而在炎热的夏季或南方,则不宜过于发散,以防汗出过多,变生他证。

人们已经发现,不同中医治疗疾病时,对于中药的用量往往差异很大,并且与药典上标注的用量不一样,那是为什么呢?各种药典上中草药的常用药量大多在1020g之间,但治疗疾病的中药方剂中,不少药物的用量都在30g以上,甚至有人提出用高压锅煎药,以便于扩大容积。

历史上,曾经有过“煮散”的做法,把一付药轧碎,然后分次服用,显然是用很小的剂量来治疗疾病。南北朝之后,盛行煮散,用量都比较小。清代江苏、浙江一带的医生,主张用药轻淡,用量都比较小。日本汉方药的用量,现在仍然比较小。

据说在解放以前,成都有一姓雷的中医,每每用药,以两而论(1两相当于31g),就连干姜、附片,也敢开上半斤,人称“雷胆大”。吃他开的药,要专门用一大砂锅煎熬,但看病者络绎不绝。而在近郊小镇一姓李的名医,处方中每味中药,不超过一钱(1钱相当于3.1g)剂中药用茶盅即可熬煮。人称“胆小李”,就诊者也门庭若市。

辩证对了,用药对了剩下的就是剂量问题,剂量多少在于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病情程度,身体素质好的,那用药剂量大些也是没问题的,若是身体素质差,病重,那如果用大剂量只能起到反效果。案例患者,因当天用药后效果很好,就问'能不能在下个疗程加大剂量直接药到病除?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大剂量的“猛药”有时候是管用,但要看患者本身的身体素质,适当的增加剂量是没问题的,但加的太过,就会适得其反,甚至会引发其他疾病。

中医用药既灵活又严谨,灵活在于药物的配伍和剂量可以根据患者不同程度的病情,而进行调配。严谨在于,用药不能“过量”,什么程度的病,什么样的病需要用什么药都是严格选用的,错一味药,降低或增加一点剂量,就有可能出现意外。

有很多患者会诊后都说费用高,能不能便宜些。讲真,既要疗效,又要便宜,这世上还真没有这么好的事情。高低贵贱都是相对的,费用高,自然是因为药物剂量多,对治疗疾病相应的效果也有提高,反之,费用低,药物剂量减少,那治疗效果也相对降低。我们是以治病为主,病好了,就可以健健康康的去挣钱。拖拖拉拉,断断续续或者小量低费的治疗,不只是治疗时间长,见效也是很慢。往往很多患者没有足够的耐心去治疗,又要低费低剂量的用药治,还埋怨说是药不管用。实则是自身缺乏耐心和不敢去花费时间金钱来投资自己的身体而已。

⊙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0)

相关推荐

  • 中药的剂量应注意哪些方面?

    中药的计量单位,古代有重量(铢.两.分.钱.斤等).度量(尺.寸等)及容量(斗.升.合等)等多种计量方法,用来量取不同的药物.此外还有可与上述计量方法换算等较粗略的计量方法.由于古今度量衡制的变迁,后 ...

  • 中医治病关键在于“药物剂量”

    太和道医 传承道医精髓.弘扬道家养生. 公众号 壹 中医治病的灵魂在辨证施治,其用药剂量的大小是因人.因时.因证而定.但是,药量不同,往往它的功效也不一样.比如,龙胆草少用健胃,促进食欲,多用则清泻肝 ...

  • 张仲景的方剂,一方多用,全在于药物剂量的调配

    桂枝加芍药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阴病脉并治>,此方为桂枝汤,芍药加倍而成,具有调和营卫,理脾和中,缓急止痛的功效.主治太阳病误下所致的胀满时痛.<伤寒论>说:"本太阳 ...

  • 中医治病并不难,关键在于辩证,

    时间这么长了,没来看了,也没更新,现在再继续说浮脉 浮而无力为血虚 我只讨论这个,为何应指见到浮脉为血虚呢?这个浮脉的位置在哪可判定为血虚呢?首先浮脉的位置一定要在左关,左关侯肝,肝主藏血,与女子血事 ...

  • 熊继柏:中医治病最关键的四个法则

    第一就是治病求本.治病要推求疾病的本质,要找出疾病的原因,这就叫治病求本.我刚才谈到的风湿性关节炎,就是中医的痹证,其实就是例子,它的治疗就体现了治病求本,推求疾病的本质.同样是关节疼痛,同样是一身肢 ...

  • 熊继柏讲述中医治病最关键的法则

    第一就是治病求本.治病要推求疾病的本质,要找出疾病的原因,这就叫治病求本.我刚才谈到的风湿性关节炎,就是中医的痹证,其实就是例子,它的治疗就体现了治病求本,推求疾病的本质.同样是关节疼痛,同样是一身肢 ...

  • 中医66个治病用药秘诀【建议收藏】

    福生无量天尊 传播上古智慧.灵性与科学.修行.养生.生活.公众号后台点击"历史文章",在内容页上面的搜索框输入关键词,即可搜到您想了解的文章.这里有最全的优质内容和资料,给予修行路 ...

  • 系统性红斑狼疮与心的关系,用针治病,关键在于针法和手法

    巨灵,与元气齐升,为九元真母 古派针灸非常注重基本功的训练,因为针下的气是靠手来调动的,手下没有功夫,是治不好病的,特别是大病.感恩黄贵生老师的分享! 黄贵生老师(古派巨灵针灸传承人)讲课笔记 黄贵生 ...

  • 中医可不是“慢郎中”!关键在于用量和服药方法,中医精髓全在这

    中医可不是“慢郎中”!关键在于用量和服药方法,中医精髓全在这

  • 中医治病的关键在哪里?

    中医治病,讲究对症治疗,而对症的关键在于辨证,如何将疾病的原因准确的进行把握,并针对性的施展治疗手段,是治疗疾病的关键,也是重中之重.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指出:"千般疢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