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李立:有个叫大角卜的村(组诗)
那朵云
那朵云,祥云
一直在我头顶,一刻不曾离去
那朵云,佛心
一直在村子头顶,一刻不曾走开
那朵云,洁白
不下雨,只播种笑声
就是流泪,也是极喜而泣
她管着方圆十公里人家的香火和传承
男女老少都叫她刘奶奶
她只是我的奶奶
那朵云,刘白云
心里清楚那家那户孕妇产期
不管是天高夜黑,还是刮风下雨
她不请自到
她剪断的是脐带
剪不断的是村里人的尊敬和爱戴
那朵云
被北风刮走的哪天
村里人都哭了,天空强忍着眼泪
天知道她的哪双三寸金莲
走不得泥泞
那山
满头浓密秀发
在1958年被愚昧和愚忠两兄弟剃光
送进根正苗红的土炉,炼钢
实际把家家户户的菜锅,饭锅,水锅
砸碎,熔化
伐尽树木栋梁
白茅,苔藓,牡荊,马鞭草
这些贴地而生的腰板撑不起天
纯朴,敦厚和红土流离失所
大角卜村的天空
阴晴失调
粮食绝收
饥饿啃食树皮和野菜,哪个苦啊
母亲说哽在喉,和着泪也难以下咽
直到1979年吹来一股春风
土地,水田,山头承包到户
村民在秃头山种上茶油树
生活的希望才被漫山洁白的茶花
重新点燃
那水
山塘,是稻谷,小麦,蔬菜,果树的救星
一汪清泉
才是大角卜村的活命
夏天清澈,沁凉
家家户户把煲好的粥,摘下的西瓜
放在井里冰镇
炎热的生活,变得凉爽可口
冬天温暖,热气升腾
周围的水田结着冰,路上积着雪
大家围着井水刷牙,洁面,洗衣
寒冷的日子,淌着暖流
有一天开始
村里人一个一个去了城里打工
没人掬水喝的井
水,不再喷涌
水草趁机肆无忌惮的入侵,像空寂进村
扫荡着剩下的老人和小孩
井水,也伤心欲绝
那棵树
老槐树死了
在堂叔李家升走后的第二年死了
他把它栽在门口草坪上时
它跟他一样单薄,矮小,瘦弱
他天没亮下地干活,晚上点煤油灯磨豆腐
瘦弱的肩膀挑起一家七口的生活
槐树渐渐长大,枝桠散开
他在树下摆放凳子,勺子和井水
给南来北往的路人歇脚,解渴
他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哪家缺盐少米,小孩头疼脑热
他像及时雨,总是悄悄的施以援手
手头拮据,善良从不吝啬
儿女长大后一个个飞进城里打工
家像槐树上的喜鹊窝,喜鹊飞走了
再没回来
儿女要接他去城里生活
他跟几个老人坚守着最后的乡土
直到一个个把阵地搬到对面山坡的新坟头
村子空了,他们就选择新的制高点
默默守护
老屋
老屋举着一根碗口粗的拐杖
有些吃力的站着
群草斗志昂扬的向它发起围攻
有些已攻到门口
门虚掩着,没锁
像大角卜村敞开的空寂
任我们的愁怅长驱直入
母亲围着老屋转圈
拣拾着墙上驳落的记忆
父亲没有贸然推门,好像是怕
太用力伤着门后的往事
屋内空无一物,陈旧的空气
向我们述说着发霉的寂寞
那片曾经被生活熏黑的墙
仍然保持着温暖的面容
我们只是岁月的过客,老屋的过客
父亲轻轻的把门带上
好像是怕吓着受惊的蜘蛛
——老屋唯一的主人
有个叫大角卜的村
我问村里仅剩的三个老人
大角卜这个名字有什么来历
他们摇头以对
青山也无语
它只是让出脚下一片红土
给十几栋泥砖瓦房立足之地
大江长河绕道走了,山塘蜷缩在山冲
懒得替水回答我的疑问
眼神荡漾着一层层的忧郁
老屋比古稀老人大龄
它们举着一支或两支拐杖吃力的站着
仿佛一阵风就能把它们带走
有个叫大角卜的村
杂草对陌生面孔纠缠不休
它们一步不离紧跟我的脚步
我的荒凉被它们前呼后拥
李立,笔名夏炎炎,喜欢诗歌和旅行,中学时开始发表诗歌,十数次获奖,后休笔21年,期间足迹遍及世界各地,2016年12月回归诗歌现场,出版诗集《青春树》、报告文学集《飞翔的金凤凰》等多部,浏阳河西岸诗群成员,现居深圳。
延伸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