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四次被慈禧接见,回来后绝望地说:这女人太平常了
对于清廷来说,曾国藩是他们的大恩人。在太平天国横扫江南之际,曾国藩创立的湘军,代替了腐朽不堪的绿营和八旗军,挽救了岌岌可危的清王朝,又给这个行将就木的朝廷续命五十余年。不过,当曾国藩第一次见到清廷主事的慈禧太后时,却为王朝命运深深忧虑。
曾国藩在北京担任侍郎的时候,慈禧还是一个级别较低的秀女,曾国藩恐怕连她的名字都没听说过。后来他在外领兵打仗,而慈禧则在宫中默默争宠。这段时间曾国藩名声大噪,而慈禧在咸丰皇帝驾崩后,发动辛酉政变也夺取了政权。
同治三年,湘军攻克了天京,镇压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也因此被授予了一等毅勇侯的爵位,一时间成为朝野上下最为风光的人物。慈禧此时也没有闲着,逐步排挤恭亲王,又利用慈安不喜欢朝政的机会,几乎实现了乾纲独断。
但是,这时候曾国藩要忙着处理两江的政务,又要接受朝廷的命令前去剿捻,连到京师谢恩的时间都没有。直到同治七年,朝廷任命曾国藩为直隶总督,要去北京赴任,则才来到阔别十七年的都城,见到了久闻大名的慈禧太后。
这十七年时间,曾国藩由一个中年的高级官员,完成了盖世功勋,成为叱诧风云的封疆大吏。慈禧的变化则更大,双方一主一仆,在同治七年底至同治八年初这段时间,频繁见面,一共有四次。
第一次是曾国藩刚刚到京,第二天就奉命由奕山的带领下,在东暖阁见到了两宫皇太后以及同治皇帝。曾国藩在自己的日记中对此次见面有着非常详细的记载。
这次见面基本就是一问一答式,慈禧太后问一句,曾国藩老老实实回答一句。大多数时间,慈禧都是问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除了在直隶练兵以外算是公事,而且还是一笔带过。这种会面,准备了很长的时间,其实也就说了十来个问答,家长里短说完,慈禧就让曾国藩回去了。
随后第二天、第三天曾国藩又进宫与慈禧会面,其实内容大同小异,无非是说到了在江南造船和裁撤乡勇的事情。三次时间加起来都不长,为什么要分三次呢?这主要还是为了显示朝廷对于曾国藩的重视和恩遇。
第四次见面是第二年正月十七,距离前几次会面也不到一个月时间。慈禧与曾国藩交流了直隶练兵和防御外敌入侵的事宜后,曾国藩就离开北京南下保定,查看永定河治水的工程。
慈禧对曾国藩的感觉怎么样,不得而知。然而曾国藩对于慈禧,可谓是大失所望。在担任两江总督时,他的心腹幕僚赵烈文就已经和他进行过密谈,赵烈文以卓越的战略眼光,看到清政府已经支撑不了太久,他大胆而正确预见到五十年后天下将大变。
当时曾国藩虽然对时局和政治风气也不满意,但觉得赵烈文危言耸听。见过慈禧这一次后,曾国藩却倾向了赵烈文的预测,他不敢明言,在自己的日记之中写道:
两宫才地平常,见面无一要语。
曾国藩说得非常正确,慈禧作为只呆在宫中的妇道人家,遇到他这样的外臣入见,不光没有对时局、对未来的探讨,而且东拉西扯没有半点中肯的意见。她没有任何主张和办法,曾国藩谦虚地说怕才能有限练不好兵,慈禧就只能无奈表示:只要用心竭力去做,没有做不好的。
如果说没有能力表态,那就应该向曾国藩这种打过仗,与洋人打过交道,算是站在时代风口浪尖的人请教吧?很可惜,慈禧也没有,她完全没有意识到,她这个太后经历的时代,与以往中国任何朝代的太后临朝听政完全不同。
当时清廷的重要任务,就是要追赶西方科技及综合国力。然而慈禧反复就是念叨要练兵,要防止外人打进来。说到底,她就是被英法联军打怕了,很可惜不知道根源出在什么地方的她,以至于后来还要面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这样更惊心动魄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