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禅】谈峨眉山的汉代石雕俑

(田塘模型)

1977年11月,在峨眉山市双福镇一砖室墓中,发掘出汉代石雕俑12件,现藏于峨眉山博物馆。内容丰富,技艺精湛。其中,有两件已被选录入《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秦汉雕塑》中,一件被选录入《中国文物精华大辞典》一书。

一、峨眉汉代石雕俑的概况

在我国汉墓出土的俑中,大多数为陶俑,而象峨眉这种以石雕俑作为随葬品极为少见,并且均属砂石圆雕。

1.抚琴俑:通高55厘米。头戴帻(方冠) ,身著交领短褐。腰系带,屈膝盘坐,腿上置琴(五弦明晰)。右手抚琴,左手弹奏。其头向左微倾,双目仰望,神志怡然,仿佛沉醉于悠扬的乐曲中。此俑已被选录于《中国美术全集》丛书。

2.持锸俑:通高66厘米。一农夫双手持锸而立。头戴笠,束袖,翻卷于手腕之上。锸端刻有凹形锸口,清晰可见。农夫面庞修饰细致,高高的鼻梁,丰润的脸颊,炯炯的目光,成功地塑造出敦厚朴实的农夫形象。已被选录于《中国美术全集》丛书。

3.持物俑:通高72厘米。双手持物而立。头戴帻,身外著交领长袍,内著圆口高领衣。面含笑,身前倾,作恭敬从命状。

4.猪俑:通长52厘米。耳小、嘴长、腿短、身圆肥,造型逼真生动。

5.田塘模型:长方形,长61厘米,宽49厘米。四周均有堤岸,中部以堤埂将田塘分区。田以塍分作两块:一块刻有似粪肥的堆积状;一块刻有两人弓背插秧。塘与田,田与田之间均有进出水口,似为灌溉系统。塘的进水处有一小池,作澄积坭沙和灌调之用。池口拦有鱼篓。塘中种莲,有鸭两只。其中一只正吞食一鳅。有蟹一只,其爪正钳一鱼尾;有蛙、鳖各一,正欲向堤岸爬行。有一小舟穿游其中。此模型构思巧妙,生意盎然。

6.持刀俑:又称武士俑。通高68厘米。一人右手(残半)上举,左手持环首刀而立。头戴帻,身著交领短褐。腰系带,束袖,袖口翻卷于腕上。

7.听琴俑:通高54.5厘米。头戴幞巾,身外著交领短褐,内著圆口高领衣。屈膝跪坐,头略向左倾。左手露掌于膝上,右手上举抚耳倾听,似陶醉于琴声之中。

8.狗俑:通长56.3厘米。昂首、竖耳、合嘴、卷尾、短足。四肢直立,双目圆睁,注视前方。颈与前肢交汇处有“人”字形绳带。

9.鸡俑:雌雄各一件。雄鸡通高35厘米,昂首挺胸,嘴微启,似高唱;雌鸡通高27厘米,昂首向前,呈停立状。

10. 蟾蜍座:长37厘米,宽26厘米。翘首鼓腹,前肢直立,体向前倾,后肢微曲,作跳跃之势。已被选录于《中国文物精华大辞典》一书。

11.辟邪座:通高30.3厘米。有圆形底座。一只麒,昂首,贴耳,领下有长须垂盖于脯。头向左,作咧嘶嘴叫状。前肢撑立,后肢微曲,作耽视。

(抚琴俑)

二、石雕俑的社会背景

俑的产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人们仿效人形制成的模型,作为用活人殉葬的替身。最早发现俑的墓葬为殷代。然而,形成一种制度则是战国晚期,秦汉以后逐渐盛行。

汉时,峨眉为较富庶的地区之一。这为石雕俑艺术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符溪镇诸地发掘的新石器时期的石锄、石铲,说明当时峨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因为石锄、石铲是从事农业生产发展程度的标志之一。秦并巴蜀后,峨眉经济更加迅猛发展。其原因除峨眉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外,秦在峨眉地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无疑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推行郡县制,大兴水利,铁器推广使用。特别是大规模的“移民入蜀。”《太平寰宇记》卷74记罗目县(今峨边境内)的秦水:“秦水在县西一二十里,昔秦惠王伐蜀,移秦人万家以实蜀中。秦人思秦之泾水,乃呼此水为泾水。唐天宝六年改为秦水。”《峨眉伽蓝记》也曰:“或以峨眉、金口河作泾口,为秦民思秦泾水处。”夹江有“古泾水之南口” 说 (《夹江县志》) 。显然,一部份移民居住在青衣江流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同峨眉优越自然条件相结合,便使其经济,文化飞越性的发展。最突出的以自流灌溉为基础的精耕细作农业。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其手工业与商业也发展起来。如制铜业,这从符溪镇出土的战国至汉初的青铜器可以证之。二百多件青铜器,工艺精湛,雕刻有许多“巴蜀图语。”如:“以人噬虎”的“人虎纹”,族微的“鱼凫纹”;猎鹿的“鹿纹”等。商业的繁荣,则以峨眉出土的“半两钱”和“五铢钱”为佐证。

石雕俑的发展,还与当时的意识形态因素分不开。封建制的建立,为巩固政权,必须注重耕战,提高对劳动力重要价值的认识。逐渐由“敬天”向“重民”转化。废止杀殉制度,以俑替代,有利于聚敛财富。汉时厚葬风气盛行,即“事死如生”(《论衡。薄葬》)、“厚资多藏,器用如生人”(《盐铁论。散不足》)。欲使死者似生前那祥。并且,把丧葬作为孝与不孝的重要标志。而孝与不孝又是忠与不忠的尺度。故“世以厚葬为德,簿于为鄙”(《后汉书。光武本纪》)。峨眉汉代石雕俑正是这种厚葬习俗的反映。

需要说明的是,汉石雕俑发掘于砖室墓中,砖室墓当时主要流行于中原地区。而峨眉地区的丧葬墓式,则以崖墓为主体。即峨眉境内所发现的两百余座汉崖墓可以说明。所以,石雕俑不可能为“移民”以后,与当地文化,风俗相结合的产物。

(持锸俑)

三、石雕俑丰富的题材

我国汉俑的题材十分丰富,考古界将其归纳为三大类型:人事俑及习俗、动物模型和各种建筑模型。峨眉汉石雕俑均有所属的代表物。如人事俑有从事田间劳动的持锸俑、持物俑;有享乐的抚琴俑、听琴俑;有持刀武士俑等。动物模型有蛙、蜍蟾;有家禽家畜的狗、猪、鸡、鸭等。建筑模型则以田塘模型为代表。

石雕俑体现了当时的经济特点,即地主庄园经济。如:家禽家畜是自给自足经的产物;持物俑、持锸俑是“徒附”的再现,武士俑为“部曲”(家兵)的真切形象。其具体表现为:

1.农耕的方式及生产力。《汜胜之书》说:“种稻,春冻解,耕翻其土,种稻区不欲大,大则水深潸不适”,“始种,稻欲温。温者缺其堘,令水道相直。夏至后大热,令水道相错。”从田塘模型看,当时峨眉地区水稻种植已很普遍,即两人弓背插秧。并且深得种稻的要领,大田分成小块,土地平整,保持平均的水深。同时,已懂得自流灌溉,调节水量,施用堆肥来保证作物的生长。田里秧窝整齐,横竖井然有序。说明已掌握了移栽稻秧的技术。《四民月令》曰:“三月可种梗稻······五月可别稻”。“别稻”即移栽稻秧。种莲也是当时的一种重要农作。采莲小舟穿行其中,鸭浮水面,鱼沉水底,一幅典型的水乡图。

2.发达的养殖业。这是自给自足经济的产物。猪俑说明了汉代峨眉的养猪业。其饲养方法可能有放养和圈养两种,以放养为主。狗俑除再现护家、行猎和食用外,还具有祭祀祖先贡品的作用。《四民月令》:“买大白犬养之,以供祖弥。”最具生活情趣的要算雌雄鸡俑。当时饲养鸡,丰富人们食品,已成为庄园经济的一部份。田塘模型更是峨眉农副业多种经营发达的影照。其塘的进水处,有一小池澄积坭沙积和鱼篓。说明塘是人工修筑的专业养殖场。而塘还刻有鱼、蟹、鳅等。尤其是鱼,《汉书、地理志》说:“巴、蜀、广汉······民食稻鱼,亡凶年状。”可见,峨眉当时非常重视其鱼的养殖。

3.文化生活的情景。最具代表性的是抚琴俑。虽然它是统治阶级奢侈享乐的表现。但是,从某种意义讲,也是峨眉文化生活的体现。

4.民间习俗。主要是指蟾蜍座和辟邪座。尤其是蟾蜍座。蟾蜍(俗名癞哈蟆),当时被认为是人间之仙虫,天上之月神。《淮南子、精神篇》:“日中有俊鸟,而月中有蟾蜍。”“蟾蜍,月精也”(《太平御览》卷四)。它象征着引魂升天,长寿吉祥。所谓引魂升天,是出自于嫦娥奔月化蟾蜍的神话典故,即让死者灵魂沿嫦娥奔月化蟾蜍的成仙之道而升天成仙。《渊鉴类函》卷441:“道书曰:蟾蜍万岁,背生灵芝,为世之祥端。”

(听琴俑)

四、石雕佣精湛的技艺

汉代是一个艺术繁荣兴盛的时代。峨眉石雕俑作为一种造型艺术也不例外。其技艺特征:讲求写真,勇于夸张,追求“神韵”。从而取得形神兼备的理想效果。这也是峨眉石雕佣能成为古典珍品的原因所在。

1.严格认真的写实作风,主要表现在题材的真实性和具体形象的逼真两个方面。前者指客观的如实表现。如:田塘模型就是当时劳动生产一个侧面的真实反映。庄园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即各种家禽家畜、部曲、奴徒等形象表现。后者指佣体的轮廊、比例形体,雕刻得准确。如:抚琴佣,屈膝盘坐的姿态符合解剖学的正确比例。琴与人物之间比例也很准确。

2.勇于运用夸张的手法。这是佣体生动、活泼而神情充沛的重要原因。乍一看,似乎有些不合比例。但是,稍细观察,却发现不失题材的真实性,而且,反觉得更加真切,妙趣横生。如:猪佣身躯肥而发肿,四肢过短。然而,细加审视,却觉得那样肥壮喜人。狗佣头大、嘴长,却表现了神态机警。

3.追求神韵。在写实的基础上,追求抽象。使艺术品赋予神情和气韵的更高水平。即“形神兼备”,具备生命的活力。也就是通过大轮廊的准确,细部神情大胆运用夸张之技艺。使佣体情溢于外,神蕴于内。如:田塘模型中的人、动物、小舟等,都采用了夸张的手法。而田塘轮廊很准确。使人犹闻其声,犹见其动。其劳动神情被刻划的生动妙趣,充满活力。

4.技法多样而又熟练。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善于用整体形象表现题材的内容。这也是我国雕塑艺术的传统特点。如,持锸俑,不仅形体完整,而且尽力将他的穿戴,即头戴笠,束袖;面庞、鼻梁、脸颊;以及手中持锸等都一一加以表现。塑造出典型的农夫形象。二是广泛、熟练地运用线条。石雕俑本属圆雕品,通过线条来表现面颊细部、家禽的羽毛等。如:听琴俑的衣纹,几根粗重、疏朗而不繁密的线条,即表现出动态,也反映其衣料质地的细柔。鸡俑体上稀疏的线条,勾勒出了羽毛,真切而明快。当然,当时线条粗重变化不多,行笔也较慢,但是,取得了十分理想的艺木效果。同时也体现了汉代艺术拙朴、奔放的时代特点。

(辟邪座)

展读

【问禅】“雪域高原行”诗一组(上)

【问禅】东瀛记游(诗一组)

【问禅】清水寺览古

【问禅】禅诗(五绝一组)

【问禅】圣钦法师与峨眉山

【问禅】冬韵(诗一组)

【问禅】现代禅诗(微诗一组)

【问禅】刺血书经卷  燃心供三宝

【问禅】迎春(诗一组)

【问禅】林森寄寓峨眉山

【问禅】不一样的春节(庚子)

【问禅】故乡嘉州诗稿

【问禅】禅师与禅茶

【问禅】春韵(一组)

【问禅】西藏朝圣

【问禅】伏虎寺忆贯之和尚

【问禅】春上峨眉(诗一组)

【问禅】清明(外一首)

【问禅】山寺杂吟(诗一组)

【问禅】峨眉山凿井堂祖师:弘川行能和尚

【问禅】赵藩妙写峨眉山楹联

【问禅】游凌云山(诗一组)

【问禅】游高庙古镇(诗一组)

【问禅】何绍基游峨眉山

【问禅】夏韵(诗一组)

【问禅】金阁寺,东方园林的典范

【问禅】小寺纳凉(一组)

【问禅】禅诗短句(一组)

【问禅】葱姜园子楹联选录

【问禅】洪椿坪的晓雨(外一首)

【问禅】读楹联  品禅趣——峨眉山息心所楹联赏析

【问禅】入夏杂咏(诗一组)

【问禅】现代禅诗(短句一组)

【问禅】范成大游峨眉山

【问禅】论茶(诗一组)

【问禅】报国寺的长命灯(外一首)

【问禅】苏稽古镇杂吟(诗一组)

【问禅】南方丝绸之路与巴蜀东汉佛教

【问禅】秋韵(诗一组)

【问禅】现代禅诗(短句一组)

【问禅】东大寺怀古

【问禅】中秋(诗一组)

【问禅】遐想(外一首)

【问禅】“峨眉十景”之楹联

【问禅】万年寺是慧持大师所创建吗?

【问禅】古寺(外一首)

【问禅】晚秋(诗一组)

【问禅】一炷香(外二首)

【问禅】初冬(诗一组)

《禅艺会》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人人可以订阅,人人可以投稿,人人可有专栏。禅艺文化十八项,由雅道八项(茶道、花道、香道、琴道、书法、绘画、收藏、诗词)、生活六项(建筑、庭院、空间、家具、素食、服饰)和艺术六项(书法、绘画、雕塑、摄影、手艺、法物)组成。在这里,你将看到与众不同的图文资讯。原创无穷、图片无码、转载无限。邂逅之后,不再彷徨。投稿邮箱:zenart@126.com

(0)

相关推荐

  • “峨眉山”之《峨眉秀色》

    (峨眉山风景区全景游览图) * "藏头诗" <峨眉秀色> 张湘晋 峨山四海名 眉黛总含情 秀美增川誉 色颜觌面惊 * "兄弟姐妹是一家" * 特殊时 ...

  • 【西南作家散文】刘兰懿/峨眉夏日随笔二题

    西南作家散文 峨眉夏日随笔二题 刘兰懿(四川峨眉) 一.清音探趣 骄阳似火的盛夏,茫茫大地赤日炎炎,峨眉山却是浓荫遮蔽,山明水秀,春意盎然,乃避暑揽翠之理想之地.尤其是在夏雨之后品味着那"何 ...

  • 向峨眉舍身崖出发

    峨眉山金顶摄身崖,又称舍身崖,因常现佛光而得名,佛光因摄人身之影像于其中 遂称"摄身光". 摄身崖是距今两亿年前火山喷发岩浆冷却而形成的玄武岩,悬崖距离底部有700多米,壁斩千仞, ...

  • 【问禅】峨眉山大佛禅院楹联稿选

    常说素斋清与净: 谁知释子淡和纯. --素斋馆 以武修禅禅入武: 有缘问佛佛为缘. --武术联合会 见本性,闲僧煮茗山房静: 明真心,香客观莲水月空. --圆觉山房 菩提道,一去一来将自悟: 解脱门, ...

  • 【问禅】峨眉山仙峰寺楹联赏析

    寺号仙峰,洞邻九老: 门迎佛顶,台栖三皇. 这副楹联悬挂于仙峰寺财神殿门柱上,1931年,由卢廷栋撰.鲜英书. 卢廷栋,字子鹤,四川南充人.以教书为业.曾随张澜从政,参加了倒袁运动.鲜英,字特生,四川 ...

  • 【问禅】峨眉山最长的楹联

    峨眉山最长的楹联 --洪椿坪"双百字联"赏析 峨眉山寺庙之楹联,内容丰富,意境深邃,风格独特而闻名于世.楹联以字数分类,有长联(百字以上)与短联(十字以内)之分,峨眉山最短的楹联为 ...

  • 【问禅】峨眉山现有寺庙名称由来

    峨眉山,佛教称之为普贤道场,是宇内四大名山之一.山中庙宇寺观繁多,造型古雅神奇,雄秀巍峨,各具风姿,每当赏心悦目之际,何尝不想得知其名称的由来. 报国寺:登山之起点,创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当时名为会宗堂 ...

  • 【问禅】南怀瑾与林森在峨眉山相遇过吗?

    最近,有一位朋友问我:"你拟写的<南怀瑾在峨眉山闭关>一文,为什么没有谈到南怀瑾先生与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在峨眉山洪椿坪相遇谈禅的故事."的确,此故事较精彩,但是,对于此事 ...

  • 【问禅】张大千与峨眉山

    张大千<金顶佛光图> 谈到张大千 (1899-1983) ,可谓家喻户晓.四川内江人,著名的国画大师.因其诗.书.画与齐白石.溥心畲齐名,故并称为"南张北齐"和&quo ...

  • 【问禅】《峨眉山伽蓝诗钞》对句精选

    池中有境禅常在, 径上无尘色自空. 月落莲池归净土, 溪含夕磬定禅心. 结茅揽月心方静, 避世听溪水更柔. 茶带花香弦带梦, 林藏鸟语雾藏幽. 四面空山皆妙相, 一方净土自禅修. 不谈物相莲花影, 只 ...

  • 一心问禅 | 与别人交谈时,少说自己的这三件事

    这个世界上,越是优秀的人,越懂得藏起锋芒. 一心 来源:网络 说话的分寸,就是做人的分寸. 常听老辈一句话,"说话别拿过来就说,先掂量掂量着". 凡事三思而后言,"口无遮 ...

  • 【问禅】嘉州杂吟(诗一组)

    麻浩湿地 湿地廊桥拱,灵岩夹碧溪. 渡船惊野钓,鸣鹭泛江堤. 钟响僧开悟,花香客入迷. 峰遥禅寺远,月夜怎登跻? 上凌云寺 水引凌云寺,山遥殿几重. 小船来摆渡,大佛近相逢. 道窄通三界,楠深隐九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