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div>谁能做到不生气

人有喜怒哀乐,非常接近于怒的是生气。所谓生气,就是因不合心意而产生的不愉快情绪。在日常生活中,不合心意的事情是随时会遇到的。孩子不听话,孩子学习不认真被老师批评了,在单位受了不公正待遇,开车出门堵车或被别人强行超车,办事时遇到态度不好的工作人员,发博时遇到无理可讲的婶婶,等等。因此,不愉快的情绪也会时常产生。

生气是一种不良情绪,或许人人都懂。生气的实质“是用别人的过错惩罚自己”,是人最愚蠢的行为和情绪。或许很多人没想得那么深刻。

医学研究表明,生气给身体带来的危害是全方位的,经常生气是百病之源。从中医角度来看,生气至少有10大害处:气血上冲伤脑,情绪不平静伤神,颜面憔悴伤肤,甲状腺功能亢进伤内分泌,心跳加快伤心,呼吸急促伤肺,肝气不畅伤肝,肾气不畅伤肾,消化功能紊乱伤胃,肝郁痰凝、冲任失调伤乳房。

因此,若要健康,先从遇事心平气和做起。遇事不生气,首先要让自己的胸怀变得更宽广。“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鸟飞天外山如镜,人到云中海似杯。”胸怀宽广了,包容心大了,自然不会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生气。

遇事不生气,要始终保持理性的头脑。遇到不合心意的事先想一想,值不值得计较和生气。对孩子,心平气和的教育比生气更有效。生气并不能改变什么的,何必生无用之气?与一个素质低下的人计较,不也把自己的素质降低了?

遇事不生气,要学会保持微笑。遇到不合心意的事,坦然自若,淡淡一笑了之。这是你的修养,这是你的风度。有时候,淡淡一笑的“杀伤力”比怒发冲冠更大。

道理易懂实际难,这世上,或许找不到一个不会生气的人。生了气,要学会自我调节,用各种方法尽快排解不愉快情绪。不能耿耿于怀,更不能生闷气。生闷气比发怒的危害更大。游泳的路上与一友谈起这个话题,与友约定共同做一个实验:是否一天中不生一次气。

生气除了主观原因,还有客观原因。这个客观原因,就是社会文明程度。社会成员的文明程度普遍提高了,在人际交往中所产生的不愉快情绪必定大为减少。

原文地址:《谁能做到不生气》作者:诚厚祥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