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骂好友“狗啃河上骨”,佛印禅师机智应对,成为一副经典对联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文学灿烂的滥觞,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的质量和产量到达历史的最高峰。由于宋朝推崇重文轻武,涌现出大量的文学家,有宋四家“苏黄米蔡”,唐宋八大家占据六席,苏门四学士等等。文人数量的增多,必然带来很多与文人有关的趣闻轶事,苏轼与好友佛印禅师便是一对“活宝”

一生屡屡遭贬,起起伏伏的经历磨练出一种佛系的豁达性格,使得苏轼与佛门产生很深厚的渊源。宋神宗时期,北宋有位著名的佛印禅师。苏轼被贬到黄州时,佛印经常离开镇江金山寺,跑到黄州和苏轼厮混在一起。由于两人都是极富才学的高人,又有着相同的处世观念,围绕他们发生过很多活泼戏谑的故事。

有一年春天,佛印大老远跑来找苏轼,二人约定一同游玩长江。文人交际自然要有文人的品位,最好的方式便是比试文采。乘坐小舟行至江心,一边喝酒一边欣赏潮平两岸阔的美景。苏轼无意间发现,岸边有一只野狗在啃骨头,立刻萌生歪主意,指着岸边冲佛印狂笑不止。

佛印一开始感到莫名其妙,转身一看也便明白苏轼的意思。一气之下,将苏轼题诗送给自己的折扇扔入水中。苏轼越来越得寸进尺,对佛印说“狗啃河上骨”。言下之意是说,岸边的狗在啃佛印的骨头。“河上”谐音是“和尚”,明摆着是指着和尚骂贼秃。

就在苏轼得意洋洋之际,佛印禅师随即对出下联说“水流东坡诗”。佛印的意思也很明显,早在苏轼没有开口出上联前,佛印故意把苏轼的折扇丢入水中也是另有目的。“诗”与“尸”也是谐音,佛印觉得你苏东坡不是想骂我是狗吗,那我就咒你死了

虽然苏轼和佛印的“狗啃河上骨,水流东坡诗”算不上高雅的对联,但能够看得出二人的才思敏捷,一个能够借着周边的景物赋诗戏谑朋友,另一个能够自己创造环境进行还击,不得不说都是旷世奇才

即便是相互打哑谜对骂,苏轼与佛印的交情实在不一般。他们一个是尘世俗人,一个是佛门宗师,却能跨越世俗结交成为挚友。相传,苏轼每次去金山寺探望佛印时,从来都是出言不逊,进入寺门便对寺里小和尚说“佛印秃驴何在”。小和尚一听苏学士居然如此无礼,便指着半山腰一群黄牛说“瞧,东坡吃草呢”。苏轼听后,仰天大笑而去。

佛印绝不是一般的佛门中人,他是北宋非常有名的禅师。苏姓是林,法号是了元,由于他太有才学,深得宋神宗仰慕,便御赐法号“佛印”。佛印天资聪慧到什么程度,根据宋代·释惠洪所著《禅林僧宝传》记载,佛印是江西饶州人,世代都是书香门第。他2岁时便能熟练背诵儒家经典,5岁即能出口成章信手赋诗

佛印是个非常有意思的禅师,他与济公和尚非常相似。虽然是佛门剃度之人,但喝酒吃肉样样都占。有一回听说苏轼要来,佛印特意去集市割肉买酒。苏轼到来后,佛印先把准备好的酒肉藏在木鱼里。苏东坡进屋后闻到酒香,假装什么不知道问佛印“今日是想向禅师请教‘向阳门第春常在’下阕”。佛印笑着说道“积善人家庆有余”“庆”与“罄”谐音,是木鱼的雅称;“余”与“鱼”谐音,是告诉苏轼木鱼里藏着酒肉。

人都说,文人都是恃才傲物,往往才华横溢的人都有点古怪脾气,对周围的普通人带有一丝看不上的眼光。实际上,那是“一瓶不满,半瓶咣当”的表现。真正有大才的人,往往都会表现得很随和,不像一些所谓的知识分子过于把自己看得很高,容不得别人对自己的作品和言行举止品头论足,也就是所谓的“文人相轻”。

不否认那些喜欢相轻的文人确实有才华,但可以肯定的是,一个人若是缺少容纳别人意见的胸襟,即便是他再有才华,也注定他的创作之路不会走太远。文学创作都是在相互交流中,取长补短教学相长,一味地将别人给出的建议拒之门外,久而久之变成一个人闭门造车。试问,这样的人又岂能落得个逍遥自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