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名著个性化解读——《红楼梦》(2)
西江月 二首
一
无故寻愁觅恨, 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庶务, 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二
富贵不知乐业, 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 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裤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
两首《西江月》都是写贾宝玉的,运用的手法是明贬暗褒。若是站在封建正统的角度来看,贾宝玉确是不堪,既无才,也无德,还经常犯痴颠之病。即便是有一副好皮囊,又能如何呢?下不齐家,上不治国,凡是多为“吃胭脂”等偏僻之事。
但时代总要有人走在前面,总要有人有勇气去嘲讽、去否定。曹雪芹便是如此,他塑造贾宝玉这个人物形象,大概就是为了表达自己愤世嫉俗的情感吧。
贾宝玉“寻愁觅恨”正是要拜托“世务”“文章”而不可得的苦闷心情的表现,他“似傻如狂”不又是封建封建枷锁束缚的结果吗?其实,人皆是向往和追求自由的,不能简单地评价贾宝玉的做法正确与否,我们应该知道的是他只是处于一种失望和迷惘的精神状态,曹雪芹也是想借这个人物表达他对那个腐朽不堪的社会的蔑视和嘲讽。
仔细分析,贾宝玉真的“腹内草莽”吗?似乎不是,他懂琴棋书画,能吟诗作赋,这怎么能称为“草莽”呢?他只是不懂那些被曲解固化的所谓经典罢了;他只是不懂得如何如何阿谀逢迎、遵守礼教罢了;他只是不懂得写几篇八股以求功名罢了。贾宝玉活得是真正的人性,追求的是人性之美。在他的意识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他把身边的每一个女子都作为“人”来看,他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是因为他所见到的女子都是清纯可爱、晶莹剔透的,而他所见的男子都是贪财好色、龌龊卑鄙的。言语不无偏激,但这种偏激是可以被理解、被宽容的。他关心身边的每一个女子,包括身份尊贵的小姐,也包括地位低微的丫鬟。他为黛玉悲伤,不也为晴雯痛心吗?看一看他写的《芙蓉女儿诔》,文采是何等飞扬,感情是何等真挚,而寓意又是何等深刻?贾宝玉算不上一个好人,但总是一个真实的人!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形象是很难在现实中存在的。人的意识是分多个层次的,曹雪芹把贾宝玉作为自己的理想,只是理想而已,正如神瑛侍者下凡一样虚无缥缈。现实是什么吗?也许更应该是甄宝玉所走的那条道路。我想曹雪芹未必真的能够把世事分析得那么清楚,《红楼梦》一书更多的是作者对自己经历的感慨和倾诉,因此一书之中宝玉有甄贾(真假)二人,到底哪位为真,哪位为假,有很难说的清楚,正应了太虚幻境中的那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