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一个山村的生活10张照片

今天我们刊发的这一组晚清老照片,记录了1890年代福建一个山村的生活场景。

照片来自英国在华传教士班为兰(William Banister)的相册,可能是他在传教途中拍摄的。

类似反映山村面貌的晚清影像资料,并不多见。

小山村的廊桥与小轿

小山村局部景观

1890年代是光绪皇帝在位、慈禧太后掌权的时期。

整个大清王朝处于日暮途穷的状态,这个偏居东南的小山村也很难有欣欣向荣的景象。

我们从照片中看到低矮破旧的房屋、狭窄坎坷的道路,一副落后的面貌。

山路上的行人

福建地方官陈盛韶著有《问俗录》一书。

他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道,福建农村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盗匪成风、家族械斗、极度重男轻女等等。

在陈盛韶眼中,当地农业发展落后,农民负担沉重,社会风气萎靡。

散养的猪

因为争夺土地、水资源等,大家族之间经常暴发械斗,而且械斗激烈,常常导致人员伤亡。

陈盛韶这样描述械斗的惨状:'哭声遍野,火光烛天,互相斗杀,肝脑涂地。'他说,连续不断的械斗让富户转贫、贫户更贫。

一家三口合影

福建各地存在'溺女'现象,非常残酷。

晚清有记载说:'今闽中有溺女之俗,生女率多不举。'

'溺女'的原因在于:'婚姻以资财为轻重,贫者溺女伤骨肉之恩。'因为嫁妆成为负担,很多贫家不得已'溺女',真是令人痛心。

山村里的老人

由于小农经济的生活状态以及大山的阻隔,老人可能一辈子没有走出这片山地。

他们辛辛苦苦,一辈子的努力目标就是追求温饱,从小到大再到老,生活质量不一定有多少提升。

挑扁担的农民

这位老农的衣服十分破旧,可见生活条件之差。

在这个山村里,土地贫瘠,农田的出产较少,又没有别的谋生之路,不得已过着贫寒的生活。扁担的筐里可能装着收获的农作物,很像是土豆。

村民在晾晒面条

这张照片的文字说明为'Drying noodles',但我觉得比较可疑,更像是晾晒丝线之类的东西。

等待上船过江的农民

这是一幅农民谋生图。

他们把自己家里生产的东西拿到集市上去买,然后换回生活所需要的物资。

路边摆摊治病的大夫

那时候在乡间行医的人,大部分都是江湖郎中,自己看了几本医书,号称掌握什么祖传秘方,其实没有真本事。

这种游医什么病都敢看,能不能治好他不负责,先把人钱财收了,而后就继续游走四方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