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产业之殇 ——读萨拉•罗斯《茶叶大盗:改变世界的中国茶》
按:本文为4月19日在壹木自然学院读书群线上分享的录音整理稿。4月21日,以同一内容在浙江图书馆文澜演讲厅又进行了一次线下分享。在此,非常感谢读书岛发起人岳耀勇先生和读书群群主小丸子女士的邀请,让我对这本书读了又读,获益匪浅。其次要感谢参与讨论的各位老师,大家的发言给予了我很多启发和帮助。最后必须感谢读书群群友范钰老师的辛苦整理,让无形的音频变成了长长的一篇文字。文章很长,慎点!
各位书友晚上好,时间到了,现在开始今天的分享。这个分享是一个偶然,因为本书并未入选壹木自然学院2018分享书目。
上次在群里分享《改变世界的植物》之时,杭州著名的书友会组织读书岛发起人岳耀勇老师要求我去做一个线下分享。我本来想讲讲《甬城草木记》的创作体会,但转念一想,讲自己的书有老王卖瓜之嫌。后来就跟我的老朋友也是我尊敬的老领导岳耀勇先生说,我就分享《茶叶大盗:改变世界的中国茶》吧。小丸子群主说,你去读书岛分享之前,先在群里分享一下吧,我觉得一带两便挺好,于是有了这次插播。
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有四点:首先这是一本植物学和历史学的跨界著作;其次主角讲的是一个世界著名的植物猎人;三是大部分场景发生在咱们浙江;最重要的一点,是故事和国运相关,本书所提出的国家物种资源的安全问题,在当今时代也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今晚的分享主要从六个方面来讲:
一、本书的作者和写作框架。
二、史上最大经济间谍案的发生背景。
三、为什么会是福琼?
四、福琼如何实施盗窃茶种计划?
五、中国茶叶如何改变世界?
六、阅读本书的几点思考和启示。
一 、 关于作者和本书框架
本书作者萨拉·罗斯是一个美国女作家,关于她的资料网上也很少,只在本书书封上有一些介绍,说她现住纽约,生长于芝加哥,从哈佛大学和芝加哥大学获得学位,是美国纽约文学基金会的受助者,仅此而已。她出身名校,本书是其处女作。这就让我非常感慨了,人家的第一本书就变成了风行世界的畅销书,的确让人惊叹。这本书的框架比较简单,主体部分主要讲述福琼如何盗取绿茶和红茶的茶苗茶种,一共九章,占了将近一半左右的篇幅。此外,还有开头三章,是为福琼的出场介绍背景;最后三章讲的是中国茶叶如何改变世界,也就是本书的副标题部分;中间插了两章讲印度阿萨姆、大吉岭茶叶种植史,以及福琼所盗茶苗茶种在当地的一些命运。
二、史上最大经济间谍案发生的背景
背景主要两个方面:
一个是中英贸易逆差的国家大背景。
大家都知道,一直以来,茶叶的种植、加工、制作包括出口,我们中国在世界上都是占据垄断地位的,这个地位的形成已经有好几千年的历史了。但是近两百年来,英国人喜欢上了茶叶,成为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普通老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因而茶叶在英国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超级大国,也带动了欧洲其他国家对茶叶的消费。
当时的中国采取闭关锁国政策,跟英国的茶叶贸易必须以白银来结算。我们中国输出了大量的茶叶、丝绸和瓷器,但是外国能卖给我们的东西很少,因为我们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国家。对英国来讲,如果任由这个贸易逆差进行下去,他们的白银可能要用光。后来,他们发现,产于印度的鸦片,我们中国人还是有好些人比较嗜好的,于是开始偷偷向中国输入鸦片,以换取白银购买茶叶。印度可以种鸦片,我们中国同样也可以,英国人一直担心我们中国将鸦片种植本土化,不再需要印度鸦片,这样一来,白银流通闭环将被切断,后果不堪设想。
1793马嘎尔尼觐见乾隆皇帝单腿下跪
英国最早开始工业革命,是先发展起来的国家,他们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本来,英国人想跟我们进行和平贸易,曾经好几次派使团来中国,要求开放贸易,最著名的是马嘎尔尼觐见乾隆皇帝,但傲慢自负的清政府都没同意。对英国这么一个骄傲的国家来讲,中国这样一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在茶叶贸易上对他们的辖制,使他们非常难受,他们一直在思考如何打破这种局面,特别想把我们垄断了很久的茶叶种植、加工以及制作等工艺都学到手,免得受制于人。
第二个方面的背景是东印度公司。
东印度公司是英国对远东开展贸易的专门公司,是国家企业。当时英国给予了东印度公司很多特权,比如说对东方贸易的垄断权、对华贸易的垄断权。后来,该公司在印度次大陆这块殖民地上,富可敌国,且拥有武装力量,基本上是印度的实际统治者。但是,随着英国自由经济主义的发展,东印度公司的垄断越来越受到国内的反对。
1834年,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特许状被取消。由于茶叶贸易是一种利润非常高的生意,很多英国公司开始加入与东印度公司的竞争当中。东印度公司因为垄断,效率很低,运输工具也很落后,面临越来越不利的竞争形势,它们就想改买卖茶叶为种植茶叶,期待在印度发展茶叶种植业。
右侧大楼为东印度公司办公楼
在印度喜马拉雅山南麓的阿萨姆和大吉岭地区,曾发现了一些野生茶树,说明那个地方也是适合种植茶叶的。所以他们就开始在那些地方试种茶叶,但因本地茶种比较少,且质量一般,很难成规模。英国就计划从中国偷取茶种,一开始在广州买了一些茶种回去,但品质一般,长得也不怎么样儿,而他们用自己本土的阿萨姆茶制作出来的茶叶,有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尝起来则有股辛辣的烟味,质量没法跟我们中国茶竞争。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需要委托一个合适的植物猎人,进入中国盗取最优秀的茶种。
三、为何是福琼?
英国的植物猎人那么多,为什么会偏偏选中福琼呢?我自己归纳,大约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他必须是个植物学家。福琼这方面当然没有问题,虽然他出身寒微,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但他在植物方面还是很有专长的。他父亲是一个农场的雇工,教给了他一些农业园艺学知识。他本人非常勤奋,获得了一张一流的园艺学从业资格证书,曾就职于爱丁堡植物园,也加入了皇家园艺协会,在兰花栽培和温室观赏植物的研究方面功底很深。在东印度公司找到他之前,他担任着切尔西药用植物园园长,说明他在英国植物界还是有一定地位的。大家对切尔西可能会很熟悉,创办于1862年的切尔西花展,现在依然是全世界最著名、最盛大的园艺博览会之一,我们中国有很多人会去看。
福琼像
第二个方面的原因,是福琼有过中国的植物采集经历。在1843年7月至1845年10月期间,他受英国皇家园艺协会的派遣,到中国进行了植物猎取活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我们被迫五口通商,外国人被允许进入上述区域。当时,福琼就是从广州北上,去了厦门、福州、上海,还到了我们宁波。他对中国情况比较熟悉,会说一些基本的中文,也会用筷子。最重要的是他接触过中国的茶叶种植园,了解过茶叶的制作过程。他把在中国这段经历写成了一本书,名字是《华北各省三年漫游记》,出版后在英国引起了轰动。需要解释一下,标题的华北,不是我们中国目前所指的华北,是指以广州为基点的华北,也就是福建、浙江、上海等这些地方。他那次采集的一些比较著名的花卉,有迎春花、荷包牡丹、白紫藤、栀子花、瑞香花、金桔等。
第三,对福琼来说,他之所以会接受这个艰巨的任务,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希望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们前面说了,他出身比较寒微,虽然他已经成为了切尔西药用植物园园长,但他的薪水其实并不高,也就100镑左右,相当于一个城市职场新人的待遇。另外,他非常担心切尔西药用植物园园长这个职位,成为他一生的绝唱,他还期待更大的进步。随着英国殖民扩张步伐的加速,有很多英国人希望借助帝国扩张的机会,到海外去淘金,很多人回来之后,要么在学术上,要么在财富上,都有可观的改变。
福琼希望成为伟大的植物学家,更希望增加自己的财富。他对东印度公司开出来的条件非常满意。他的年薪增加了五倍,变成了500镑,相当于在核心岗位上干了25年的人的报酬。另外,东印度公司还答应他,除了茶苗茶种之外,他在中国的其他采集,都归其本人所有,而且这些采集的运费,也都由东印度公司承担。这是一笔很大的费用,因为植物要漂洋过海运回英国,一般要用沃德箱,而沃德箱占地面积比较大。沃德箱很神奇,相当于一个小温室,一开始要给里面的植物浇一点水,然后把箱子封闭起来,这样阳光可以透进去,而水分出不去,水分在其中可以实现循环,使得植物能经得起长途跋涉、盐分的侵蚀以及风浪的颠簸,从而保证植物的成活率。
沃德箱
四、福琼如何实施盗窃茶种的计划?
这是本书的主体部分,也是比较有意思的部分。
首先,他要改变自己。那个时候,除了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外,是不允许外国人深入中国内陆的。私自入境,一旦被抓住,可能会被处以一定的刑罚。因而,他先要把自己的头发理掉,并在脑后加上一个辫子,外形上首先要像我们中国人。他还要把自己的西服换掉,换上中国式的丝绸大褂。他要调整自己的语言,为了避免露馅,他尽量不说话,做到沉默是金。他还要再熟悉筷子的使用。
乔装改扮的福琼(剧照)
其次,他还要需要助手。他的松萝山之行,雇佣了两个仆人:一个是苦力,帮他扛东西的,正如前面所讲,沃德箱其实挺重的,如果再加上泥土和植物,背起来不容易;他还聘请了一位翻译,也就是他的助手,这个翻译姓王,来自于绿茶核心产区松萝山。福琼深入内陆,主要靠坐船和轿子,雇船雇轿等很多事情,都交给这位姓王的翻译去办的。他去武夷山采集,只聘请了一个仆人,叫胡兴,这个人可能更厉害,他一个人既当苦力又当仆人还当代理。所以雇佣仆人协助,对他成功实施间谍计划,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三要选定目的地。一个是安徽休宁的松萝山。据说当时的松萝茶是中国最好的绿茶,就像我们现在的龙井一样,故松萝山为他第一个目的地。第二个就是福建武夷山,这是世界上最好的红茶产地。大家可能会问,为了避免危险,他为什么不派人去,而要自己亲自去呢?书中也提到这个问题,他是可以叫人去,自己坐在上海等着茶苗茶种送上门来就行。
但是,福琼是一个非常严谨的人,他希望自己亲自去观察记录。当然,他也担心他雇的这两个人会欺骗他,比如说派他们去松萝山或武夷山收集茶苗茶种。他们说不定就在离上海没多远的地方,如嘉兴或者是杭州采集,然后告诉他来自松萝山或者武夷山,他也没法辨别。所以他觉得他必须亲自去现场。作为专业植物猎人,他也希望深入中国的内陆,去看看不同植物种类,说不定还能发现一些珍稀、漂亮植物,他可以随身带回去。所以从他自己的利益来讲,他还是希望深入目的地。
清代浙江地图
他的第一条路是去往徽州的休宁。他的行程路线在这本书里面交代的不是很清楚。我看了福琼本人写的游记,书名叫《两访中国茶乡》,里面记录的比较详细。他从上海坐船出发,经过嘉兴及桐乡,然后来到杭州城外面的彭埠镇。杭州是当时一个大城市,本来他计划绕过杭州,因为一个外国人如果被发现进入杭州城,那可能会引起很大的麻烦。不过他的仆人居然不经他的同意,还是穿城而过,差点给他带来一些危险。所幸这家伙坐在轿子里没被人家发现。他们穿过杭州之后,就坐船顺着新安江往建德、淳安一路溯江而上,最后跨过浙皖边界,到达了徽州府休宁县松萝山。福琼一路没有遇到什么危险,尤其是一点都没有遇到官方的盘问巡查,很顺利地就到达了目的地,说明那时候的中国,管理多么松弛。
到了松萝山之后,他就住在王翻译家,虽然老王家很穷,但还是很隆重地招待了这位来自国外的不速之客,他们把他当作贵客,而且任由他采集植物茶种。当时他最感兴趣的一种植物叫伏牛花,查了一下《中国植物志》,估计就是今天的虎刺。他在这里采集了1万多株茶苗和1.3万颗茶种,但这一批东西送到印度之后,并没有成功。之所以失败,既有他自己的原因,也有他的那些在印度的同行不专业所致,比如说在运输的过程中,他采集的那些种子都发霉了,装在沃德箱里的茶苗,由于一位印度当地官员打开查看过,且打开之后又有好几个月的运输过程,那些茶苗基本上都死掉了。剩下来不多的茶树,当时有一个植物园的主管叫威廉·詹姆森,这家伙也是不懂茶叶的,他把茶树栽种在平地上,且用漫灌的方式浇水,把那些茶树都淹死了。
他的松萝山之行,虽然徒劳无功,但还有一个很重大的发现。他在参观一家中国制茶工厂时,发现工人为了增加茶叶外貌的可观性,在茶叶中添加了石膏粉和普鲁士蓝,这两种东西据说又是有毒的,他偷偷将这两种东西采样后,贴身藏好寄回英国,这些样品在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上展出,轰动了英国。英国人才知道自己喝的绿茶是有毒的,从此以后,西方人就不再喝绿茶了,这其实从另外一个侧面打击了我们的绿茶产业。
武夷山
再讲一讲武夷山之行。在他等待第一批茶叶去印度还没有结果的时候,他开始了武夷山之行,这是他计划中的事情。同样,这次去武夷山他还是坐船,从我们宁波出发,经过上虞到杭州萧山的西兴驿,之后还是走新安江,过了兰溪,就往衢州、常山那边走了,然后进入江西的玉山、上饶和铅山(读作[ yán ],就是铅笔的“铅”,在铅山发生了著名的“鹅湖之辩”,陆九渊兄弟和朱熹展开了心学和理学的辩论),最后从这里就上了武夷山。之后的行程,主要是靠步行和坐轿子,一路上他看到了许多情况,比如遇到运茶工、茶叶商人、官员等各色人等,还记录了路上的旅店、饭店、寺院包括老百姓的生活情况,当然还包括优美的自然风光。比如说他还观察到,对顶级茶叶和一般茶叶的运输方式,就有很大的不同,我这里给大家看两张图。
上面这张图就是普通茶叶,人挑累了,担子可以放地上,所以灰尘、泥水都可能污染茶叶。下面这种方式主要运送顶级的茶叶,茶叶离地比较高,且全程不会落地,所以很少会被污染,但这样运输的茶叶比较少,因为这是比较顶级的茶叶。
福琼去武夷山基本上也没碰到任何官方盘查,也没有什么危险。所以他在武夷山从从容容地观光、采集、盗窃茶苗、茶种,有些茶苗茶种甚至都是当地的一些和尚包括一些人家送给他的。他这次去武夷山,进入了我们中国红茶的核心产区。包括那几个大红袍的树下面,他也去过了,这次他一共采了12838棵种子,然后从武夷山直接翻山过岭,过枫岭关,到达浙江江山的清湖镇,然后顺流而下,从宁波回到上海。
大吉岭茶园
这12838棵种子,因福琼改进了运输方式而大获成功。他不再把种子放在沙里面,而是放到沃德箱的小树苗之间,用一层薄薄的土覆盖,让树苗和种子放在一起运过去。他亲自押送这些战利品,前往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大吉岭。这一万多颗种子在启程的时候开始萌芽,等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就变成了小苗。这些小苗若干年之后又变成几十株小苗,从此中国茶种遍布了大吉岭和阿萨姆。再后来,中国茶种跟当地的阿萨姆本地茶种进行杂交选育,最后获得的品种比我们中国的品种还好,这里的红茶就成了世界茶王。
印度茶叶原产地标志
此外,福琼还通过上海洋行的帮助,以东印度公司的名义聘请了八位中国的优秀制茶师,还带去了很多专门制茶工具进入印度。因为有了优秀的人才,优质的茶种,再加上英国人种植园的先进管理方式,大机器生产的制茶工艺,在大约四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印度茶叶的产量、质量包括价位,全面超过中国茶,在1900年前后,中国在世界茶叶上的贸易份额不到百分之十,而当年这个数据是占绝对地位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福琼的盗窃行为对我们中国茶叶打击很大,甚至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都是致命的。
五、中国茶叶如何改变世界?
本书专门列出一个章节来解释这个问题:
第一个方面,茶叶改善了英国人的体质。这话从何说起呢?在1600年以前,英国人可能是喝生水的,随着他们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口急剧上升,加上水质不卫生,所以霍乱、鼠疫等传染性疾病不时发生。自从17世纪60年代葡萄牙凯瑟琳公主与英国国王查理二世结婚之时带去茶叶后,茶叶开始在英国流行起来。因为茶叶要水烧开以后冲泡,等于高温给水杀了菌,英国人从此告别水污染所带来的诸多疾病。另外喝茶可以提神,无论在战场上,还是在工厂里,茶叶都能带来很好的促进作用。比如说英国士兵的标准配给中,就有茶叶,供他们在战场上烧茶喝。
书中还提到选择酒精还是茶叶做饮料的比较问题。按照作者引用的观点,选择酒精作为饮料的民族,比选择茶叶作为饮料的民族,工业化进程要落后十五年。这里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啤酒酿造挺耗费粮食。第二是喝太多啤酒会让人神志不清,操作机器不便,效率不高,质量也不行,而选择茶叶做饮料能够醒脑提神,有力提升效率,这是针对西欧国家的一种说法。
第二个方面,推动了运输业的发展。当东印度公司垄断对华贸易的时候,船运速度非常慢,从中国把茶叶运回欧洲,要经过九个月甚至一年左右时间,新茶也变成了旧茶,甚至变质不一定能喝了。改变源于书中提到的三件事:一是拿破仑战争结束,东印度公司这种武装到牙齿的大船不再被需要;第二是东印度公司的特许状被撤销,各公司都可进行茶叶贸易;另外一件事情是美国造船技术的进步,他们的船也可以进入中国。这些因素让世界造船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快船运茶一百天就可以了。书中还提到非常好玩的运茶比赛,就是茶叶从上海或者广州出发到达伦敦的比赛,几艘船到达的时间相差也就几个小时。当第一艘船进入伦敦泰晤士河,伦敦万人空巷挤在河边看比赛结果,热闹得象过节一样。
第三个方面,推动陶瓷业的发展。以前英国人喝茶都用我们中国的瓷器。瓷器一开始被当作船舱压货的东西,因为茶叶很轻,如果不用东西压住的话可能就会不好运输,如果用石头压,又不值钱又太重,当时很多中国瓷器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进入欧洲的。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推进,英国人觉得也要发展他们自己的陶瓷业。经过不断地探索,他们的陶瓷业慢慢发展起来,甚至有超过我们中国的趋势。
第四个方面,改变了英国人的生活方式。自从茶叶垄断被打破,价格被降下来以后,尤其是当印度茶叶及英国其他殖民地的茶叶都发展起来,茶叶从贵族普及到普通平民。英国人包括欧美人的生活方式都改变了,最终全世界就分为喝茶的地方和喝咖啡的地方,甚至咖啡店里面有茶,茶店里面有咖啡。英国比较著名的下午茶时间,就是他们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交场合,也是因为茶叶带来的。
六、三点思考和启示
1、物种资源的国家安全问题。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或者在读福琼游记的过程中,我是非常希望出现一些我们政府、协会或民间组织对他盗窃行为的警惕、追捕或阻拦等情节,但我很失望,不但没有阻止过,反而把他当做尊贵的客人,甚至当作官老爷一样去对待。读到这些情节的时候,我心里非常不是滋味,我们等于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从中可以看出,我们民众实在太善良了,国内当时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还是非常非常薄弱,甚至没有。
即使是现在,这方面的问题还是非常严重的,一些外国人到我们中国来采集,只要花少量的钱,我们很多本地人就会给他们去采集或者带路。我们普通人对种质资源包括生物资源的安全性问题,认识还是不足的,虽然我们现在有出入境检疫检查和海关,但有些种子还是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被弄出我们中国。所以,提高知识产权的意识,提升国家资源安全意识,依旧是我们这个时代亟待重视的问题。
武夷山茶园
2、福琼在印度茶产业崛起之中的作用要客观评价。
关于福琼在印度茶产业崛起中的作用,我觉得还是要客观评价。按照本书的倾向性观点,似乎是福琼以一人之力把我们中国茶叶给打败了,这个观点还是有所偏颇的。其实这一产业的崛起,并不是任何单个个人就可以做到的。虽然优质茶种很重要,其实英国式的种植园科学管理也很重要,他们对茶树种植的地形、土壤,甚至包括间距、采光,都进行了非常科学的研究。另外,除了采摘茶叶之前的这些工序,茶叶采摘以后的加工过程,都由机器操作,所以他们的茶叶质量比较稳定,规格能够比较统一。另外,印度茶产业也不是一夜之间成长起来的,大家可以看到,其实印度的茶叶超过我们中国茶叶,还是花了将近一代人左右的时间。
大吉岭茶园
甚至就盗窃茶种来说,在福琼来盗取茶种之前,英国一些比较著名的植物学家,包括我们前面提到的班克斯,皇家学会的会长,他很早就建议英国政府把我们中国的茶种盗取过去,印度茶叶种植委员会的秘书长戈登也到中国采集过茶种,另外印度大吉岭和阿萨姆也有本土茶叶,他们不停实验、试错和改进,通过一代又一代的努力才达到超越中国的局面。所以对福琼,我们只能说他在盗取优质茶种这方面,确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打败中国茶产业的,其实是英国整个国家,而非某个个人。
后来美国专利局也专门聘请福琼去为美国从中国盗取茶种。但是美国因为那时候刚好发生南北战争,战争结束之后,黑奴被解放,劳动力不足,他们的茶叶产业就没有成功。所以每件事情的发展,都是有很多因素影响。
3、尽信书不如无书。
《茶叶大盗:改变世界的中国茶》感觉确实比较优秀,作者通过研究福琼日记,查阅东印度公司及一些官方档案,把事情的前因后果交代得很清楚,情节很生动,描述很简洁,有些观点也发人深省,但也有一些错漏。比如作者为了渲染福琼武夷山之行的凶险,特地提到了太平天国,说当时比较乱,很多官员被杀,象福琼这种人会不会像官员一样被杀?这就有点牵强了,福琼去武夷山是1849年,其实太平天国是在两年之后才爆发的,洪秀全1850年召集了信众准备大会合,1851年才在金田起义。另外,他从武夷山回程的路线也有点错误,他不是从福州回上海,而是翻越武夷山,到江山之后,再顺流而下到宁波,最后回上海。
本书介于小说和历史之间,为了书好看,会用一些夸张手法,这是我们在读这本书时需要警惕的。我这里推荐另外三本书给大家,一起参照着看,才会得出比科学的结论。一是福琼本人的《两访中国茶乡》,还有《绿色黄金:茶叶帝国》、《茶嗜好:开拓与与帝国》两本。
其实相对于这本《茶叶大盗:改变世界的中国茶》,我更喜欢福琼本人的游记《两访中国茶乡》,福琼文笔很好,记录也很详细,很多情节相当于晚清时期的社会实录,很多是正史之中看不到的社会真实。他的松萝山和武夷山之行,主要行程大都在浙江,到了严州之后,往西北去休宁,往西南去武夷山,我们浙江的风情画卷得到很详细的描画。他还从经济学角度观察我们中国的一些植物,比如说乌桕桕蜡是怎么制作出来的,也非常有意思。其实,相比于《茶叶大盗》,我还是更喜欢这本日记,但是刚开始已经定下来要分享这本书,我只能分享这本书了。今天就讲这些,谢谢大家的聆听。
壹木自然学院群友互动发言:
张平(杭州):谢谢您,太厉害了,相关的文献资料准备太丰富。好多脑洞,比如:以酒精为饮料的地区经济落后以茶业为饮料的地区15年!比如对于植物强盗,我们百姓太善良,没有任何知识产权意识,以至于让我们的茶树被盗。确实好忧伤。
这让我想到最近看的书,讲的关于三叶橡胶树是怎样由原产地被偷盗到英国的。当时巴西政府采取了很严厉的措施,但是还是被盗到了邱园,邱园有没有过反思过这段经历?小山老师下次可以再分享福琼的日记。
小山(宁波):邱园是英帝国当时扩张的工具和业务指导部门,没有他们及其各大殖民地的植物园,他们的大规模物种移植和经济计划不可能实施。除了茶叶和你说的三叶橡胶树,还有金鸡纳树,都是这样的,英国是将植物贸易作为帝国经济计划的一部分。
范钰(北京):谢谢您,小山老师,您辛苦了,很感您的精彩分享,听了您娓娓道来的读书分享,我觉得我也要早点买回来这本书认真读读!
陈少平(珠海):谢谢小山老师,辛苦了!
鄞安得(宁波):小山老师,谢谢!分享课一气呵成,好多脑洞,触类旁通。茶文化优雅,酒文化豪放。
叶丽燕(宁波):小山老师,谢谢!听了分享,想着先把福琼的游记看了。
小山(宁波):其中涉及到我们宁波的章节很多,他还去过天童寺,到过天封塔。其实,相对于《茶叶大盗》,我本人更喜欢福琼自己的游记《两访中国茶乡》,对于植物考察、社会状况、运行体制、风土人情甚至自然风光的描述,十分精彩。
李军(杭州):谢谢分享,一边喝着武夷山的红茶,一边听您的分享,这本是一种享受,却也感慨万千,国人对种子资源的保护意识太过薄弱,我觉得归其原因主要还在于国家对自然资源的重视程度不够。
鄞安得(汕头):盗火与盗茶相距多远?那个时代没有大家的国,只有帝王的国,朝廷闭关锁国,自私自利不思进步,对内没有尊重每个人的私有权利,遑论对外时的集体及其他权利了,跟着他就是那样的命运。适当的知识产权保护与共享的全球化时代如何协同?世界大同小异,人类命运共同体只是理论,还是确有现实基础?从植物和人类的关系来看,我觉得是植物控制了人类的欲望,得以迅速地更多地遍布地球村从而改变了世界的结果,有益物种的生长传播就是得支持,有时盗也有道。
武夷山风光
小山(宁波):英国政府的行为,对茶叶在全世界的普及,提升人类的总体命运,那是有帮助的,但是对我们中国来说,战争、赔款、经济崩溃所带来的危害,却全部由我们中国人承受了。个人认为,真正的全球化,必须是道德、法律、互惠基础上的全球化,英国人的盗窃行为是不道德的。但是我们国人自己那时不争气也是令人痛心的,希望通过本书的阅读和讨论,能够让我们中国人对中国特有物种进行好好的保护,不要让我们的优质种质资源落到别人的种子库之中,最后让我们受制于人,说到底,中国人当自强,中国自然强。
金鑫杰(上海):世界的法则本来就是弱肉强食,英国政府的用茶叶和棉花等植物塑造农业资本,进而塑造了工业革命,直到世界强国。中国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逐渐落后,不思进取,被人用鸦片和大炮打开了大门。日本的萨摩藩在与英国战斗险胜后,反而明智向英国学习,派出留学生。
玛青(杭州):谢谢老师分享,前几天刚去了杭州的茶叶博物馆,也看了一些相关信息,对于喝茶成瘾的人来说,能够了解到一些这方面的知识真的很有意义,喝那么多茶对失眠没有影响,可能耐受性越来越高了。
赵磊(杭州):还没来得及听完,刚听到里面涉及商品质量的问题。“福琼还发现了中国茶的很多秘密,比如英国当时很奇怪,在中国制作的绿茶,英国人运到欧洲去后就不绿了,不好喝了,为什么中国人运过去还是绿的,而且味道还很足?福琼发现原来是商人往里面掺石膏,并掺有一种叫普鲁士蓝的染料。这种颜料应该是没啥害处的,但是英国人在办大博览会时,把普鲁士蓝的染料和石膏放在旁边,从此英国人不喝绿茶,只喝红茶。“罗伯特·福琼记录他在中国看到的绿茶“上色”:在炒茶的最后一个环节将这种染色剂撒到茶叶上。在茶叶出锅前5分钟,即燃烧一根香的时间,监工用一个小瓷调羹把染色剂撒在每口锅里的茶叶上。炒工用双手快速翻动茶叶,以便均匀染色。”早的时候英国人自己也掺假,然后自己国家人民就比较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后来发现中国也掺假 ,这些掺假行为对中国的茶叶,尤其是绿茶的声誉有很大的损害,直接导致绿茶在世界范围内的滞销 。
赵云鹏(杭州):谢谢小山老师的精彩分享!
1. 对于近代西方来华采集标本的“植物猎人”,不应该仅仅浪漫主义看待,应该从动机(派遣者和采集者本人)、采集标本的类型(植物用途、腊叶标本、种子、种苗)、结果(科学贡献、种质流失、贸易和经济)等方面更全面地看待。近代西方的标本采集和植物引种,是伴随着其殖民扩张的进程(记得《改变世界的植物》一书中有类似表述)。
2. 《茶叶大盗》vs.《两访中国茶乡》:前者偏史学分析,后者是作者本人写的传记。前者可能更偏理性,而后者会更感性,会有很强的画面感和身临其境感,还有作者本人的感受会很能感染读者。
范钰(北京):赵老师,更同意您对事情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说法。
张平(杭州):赵老师的每次评论都会收藏~有自己的新颖的观点,角度全面,且有依据,要向你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