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四大名将,为何只有我能善终呢
虽然贵为战国四大名将,但这并表示你可以高枕无忧。
多少年前,范蠡的一句“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成了无数功臣心中永远的疼。
这十二字的预言,宛如一把中天悬剑,时时悬在他们的头顶,让他们一直战战兢兢。
把鸟打尽了,打完了,那良弓就没有用处了,兔子已死,那狗也没用了,不如烹了吃了。
无论你战功再大,也有打不动的那天,无论你智慧多么高,也有失算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是你被杀掉或者落下个比别人更惨的下场。
远的不说,就说同期的名将白起,即使成功将自己熬到了退休,也没能逃过一死。
临死时,白起仰天长叹:“我对上天有什么罪过,竟落得如此下场?“过了好一会儿,他又说:“我本来就该死。长平之战,赵军降卒几十万人,我用欺骗的手段把他们全部活埋了,这就足够死罪了!
“说完自杀。
到死都没弄明白,自己功劳这么大,秦王怎么就容不下自己呢?
他这个结果还不算太惨的。
相比较而言,同为名将的李牧才是最惨的。
堂堂名将,竟被一国之君布置圈套捕获羞辱后给斩杀了。
简直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因为有这些活生生的例子在,所以,大凡古来有识见的英雄功成名就,便拂袖而去,免使后来有"鸟尽弓藏”之祸。
这宛如一个定律,凡是进入这个圈里的功臣似乎都走不出这个圈。
几乎并不表示没有漏网之鱼。
历史告诉我们,再好的铁轨,也有出轨的时候。
很显然,王翦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本来也轮不到他来做代表,只可惜四大名将里唯有他功成名就,而且得到了善终。
尽管司马迁对他的评价是——王翦为秦将,夷六国,当是时,翦为宿将,始皇师之,然不能辅秦建德,固其根本,偷合取容,以至筊身。"评价并不高。
但这丝毫不影响他滋润的活着。
看到这个结果,我时时在想,难道是王翦的军事理论比白起,比李牧高,很显然不是。
同为四大名将,白起有《阵图》、《神妙行军法》兵法传世,地地道道的兵家代表人物,李牧更也不差,面对匈奴,创造了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时至今日,还是军事领域里的经典战例。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之名言就是出在他之口。
王翦很出色不假,但还没到超越白起、李牧的地步。
那么答案是什么呢?
如果你细细揣摩,答案可以说是呼之欲出——观人察人、为人处世。
可以说,这八个字贯穿了王翦的一生。
公元前226年,秦王嬴政在皇宫召开军事会议,参加的会议人员都是秦国名将。
会议主题,其实大家都知道——灭楚。
作为头号种子选手,无论是资历、才能、还是威望王翦都是排在第一的,应该说这场建功立业的大会是特意为王翦开的。
按照惯例,秦王第一个问的应该是王翦。
但秦王没有,而是将目光看向了排在第二位的李信。
秦王问李信,“如果要灭楚,需要多少兵力”?
李信:“二十万足矣!”
秦王转身问王翦,王翦回答,“非六十万不可”!
秦王听完哈哈大笑,“王将军老了,太过保守了!”,于是派李信率二十万大军灭楚。
李信虽然在灭燕国之战中立有大功,但在灭楚国这样的大动作上,无论是经验还是领兵能力还是差了点火候。
很显然,这是一个信号。
秦王虽年轻,但在用人上却十分的老道。
王翦太能打了,一个能打仗,威望太高的主帅,对帝王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
天下一统在即,作为一个帝王需要的不是功高盖主的主帅,而是一个没有任何威胁的主将。
比起灭楚国,巩固自己才是王道。
面对没有白起的大秦,王翦毫无疑问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这个存在太过独立,隐隐然已经威胁到了秦王的地位。
这样的结果,秦王自然不愿意看到。
借着这次伐楚的机会,秦王有意培养李信的同时,也是告诉王翦,没有你,我一样能打胜仗,你老了,该退休了。
这是一场特别的考验。
稍有不慎,结局就会不同。
与白起不同,王翦很快就接收了秦王的信号。
他二话没说,立即打了病退报告,回归故里。
知道了危险就能躲开危险,这就是王翦的杀手锏。
有人说,一味的躲,算什么名将。
别急,往下看。
后来的结果,其实不用笔者多说,许多历史爱好者都知道,李信领兵二十万攻打楚国,先是一路凯歌,后被楚将项燕大败,秦王听说后,一溜儿烟跑到王翦的老家,见面便说,“我没听你的,导致秦军大败,如今楚军西进,将军忍心不管吗?”
王翦说,“老将有病在身,不方便出来打仗,大王还是另择贤将吧!”
秦王:“好啦,将军再勿言它,一切都听将军的谋划。”
进与退只在一线之间。
如何选择却是一道旷世难题。
王翦选择了进。
退到人家找不到的地方不难,难的退下来往后的路该怎么做?
秦王知道错了,并且答应听自己的谋划,再要退的话,就不是为臣之道,万一惹恼了秦王,丢了饭碗是小事,丢了性命就划不来了。
一番计较后,还在生病的王翦亲自领兵六十万灭楚。
这只是王翦人生里的一段小插曲,但足以看出王翦的整个人生。
这事儿,其实还没完。
王翦出征,秦王亲自送至霸上,大军出发之时,王翦趁机向秦王索要良田美宅,理由是自己老了,要为子孙置点家产。
这并不是一个好理由。
但秦王很高兴,看着王翦的背影哈哈大笑了许久。
后来行军路上,王翦又派出好几批使者给秦王送信,意思要他实现自己的承诺。
因为保密工作没做好,这事儿当天夜里就上了新闻头条,成了大秦上下议论的对象。
甚至有些记者,水军不顾脸面对王翦破口大骂,大意是这个老家伙太不要脸。
对此,身边的将士有些看不下去,提醒王翦,“将军不要太过分了,担心惹恼了大王。”
王翦听后,说,“大王多疑,如今六十万秦军精锐都在我手上,哪有不害怕的道理,我这样做,无非是告诉大王,我贪图的无非是些钱财,这样大王才会放心。”
什么是聪明人,这就是聪明人。
我王翦就是一个俗人,没有取代,威胁你的意思,我啊要的不多,就是为了子孙后代留点家产而已。
你贪心,我放心。我才是最好的君臣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