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异病毒蔓延 伦敦封城
( 视频制作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蔡艺芃 尹雪诺)
12月20日是伦敦实行第四级疫情封锁措施的第一天。圣诞节临近,“再度封城”的伦敦呈现冷清空旷景象。图为大街上服装店和美妆药妆店全部关门。中新社发 张梦琪 摄
《中国纪检监察报》12月22日刊文介绍,全球单日新增确诊及死亡病例创新高,多国停飞英国航班。当地时间12月20日,英国伦敦再次迎来封城。
英国日增确诊病例约3.6万人,为疫情发生以来最高
19日下午,伦敦多个火车站人满为患,车票售罄。大量民众想趁“禁令”在20日零时生效前离开伦敦。自20日开始,“再度封城”的伦敦呈现冷清空旷的景象。
疫情冲击下,伦敦经历了数次不同规模的封城。根据英国政府此前公布的防疫等级,一到三级分别对应“中”、“高”和“非常高”三种疫情警戒程度,目前新增的第四级防控措施则包括:必须居家,只有以工作、教育等合法理由才能外出;如非必要,禁止旅行;不允许在自家以外的地方过夜;禁止民众进出四级封锁区,除非必要理由;所有非必需品商店、健身房和理发店关闭等。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英国实行四级限制措施的地区涉及人口1600万,或将持续数月。
英国卫生和社会保健部20日公布,过去24小时内,英国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5928人,创疫情暴发以来最高单日新增病例数。
多国相继停飞英国航班,英国紧急应对进口食物短缺
目前,多国相继紧急宣布关闭边境、停飞往返英国航班等措施,应对新冠病毒新变种。
比利时已经暂停了20日午夜从英国起飞的航班和欧洲之星航班。意大利宣布在接下来14天,任何去过英国的人禁止入境。当地时间12月20日,荷兰政府发表声明称,从当天起禁止英国的航班入境,这一禁令将持续到明年的1月1日。德国《图片报》报道,德国希望欧盟采取统一行动,全面禁止欧盟国家和英国之间的航空旅行,直至明年1月6日。
欧洲之外,当地时间12月20日,科威特民航部门发表声明称,民航部门在与卫生部门协调后决定停飞科威特往返英国的民航班机,同时将英国列入疫情高风险国家名单。科威特也是第一个对英国宣布停飞令的阿拉伯国家。以色列、伊朗也发布了类似禁令。加拿大于当地时间12月20日暂停了来自英国的航班。中国香港特区宣布将从22日凌晨起暂停英国航班入境。
目前,至少26国对英国采取了不同程度的封锁措施。当地时间21日,英国首相约翰逊召开紧急会议,以应对因多国对英封锁而导致的进口食物短缺。12月21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回应,中方将予认真研究并作出科学、妥善处理,以确保中外人员往来健康有序进行。
英国称变异毒株传播力高出70%,变异病毒出现跨国传播
当前公众最关注的,莫过于被认为比原始毒株传播力高出70%的新冠病毒新变种。“传播力激增70%”“传染性更强”……英国卫生大臣马修·汉考克20日表示,英国新冠病毒新毒株传播情况“失控”。
据英格兰公共卫生局介绍,这一变异病毒被命名为“VUI-202012/01”。目前在英国一些疫情较严重的地区,能够观察到较大数量的这种变异病毒感染病例。“传播力高出70%”意味着,变异后的新毒株只需要更少量的病毒,就可以实现相同程度的感染。
据了解,此前世界各地都发生了病毒变异,都只是轻微的变异。按照流行病学的防控要点,查出感染源、切断感染途径和保护易感者,疫情可以防控住。现在更大的问题是当前使用的检测试剂能否检测到新的变体,以及被早期毒株感染治愈的人体内产生的抗体,能否对新变体产生同等水平的免疫力,避免轻易复阳情况的发生。
据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区域办事处20日证实,英国以外已有至少三个国家发现了与这种变异新冠病毒相关的确诊病例,其中,丹麦出现9例,荷兰和澳大利亚各出现1例。
群体免疫政策受到广泛质疑
据了解,在新冠疫情流行之初,以瑞典为代表的部分欧洲国家提出“群体免疫”方案,即让大部分人感染,通过广泛的病毒传播产生抗体。群体免疫理论认为,当群体中有大量个体对某一传染病免疫或易感个体很少时,那些在个体之间传播的传染病的感染链便会被中断。为此,瑞典一直坚持不关闭学校、不限制商业设施。英国则在今年3月份宣布抗疫进入“拖延”阶段,即通过群体免疫力来防控新型冠状病毒。
然而进入10月以来,除英国外,瑞典的疫情指标也呈急剧增加势态。最近一个月以来,瑞典因为新冠感染而有1700人死亡,其死亡人数远高于邻国挪威、芬兰和丹麦,成为世界上新冠病毒人均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群体免疫政策的有效性正在遭到包括瑞典国内专家在内等越来越多人的质疑。11月下旬,瑞典公共卫生局流行病学专家,“群体免疫政策”提出者特格内尔表示,“看不到任何群体免疫减缓疫情传播的迹象”,瑞典现在正面临第二波疫情冲击。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认为,“让一种我们还不完全了解的危险病毒自由运行是不道德的,这不是一个选择。在公共卫生的历史上,群体免疫从未被用作应对疫情暴发的一种策略,更不用说针对流行病了。这在科学和伦理上都是有问题的,这意味着许多人会受到感染、痛苦和死亡。”
疫情输入压力加大 中国需有效应对“环境传人”新挑战
在世界范围疫情加速蔓延的同时,本月,国内多地报告新增本土散发病例或聚集性疫情,一半以上省份报告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0余个省份报告冷链食品或外包装等检测阳性,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12月1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公开场合提出,新冠病毒出现“环境传人”的新课题。对此,流行病学专家吴尊友解读称,环境传人一般发生在疫情早期,起导火索作用。“环境传人”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物品污染较重;病毒在物品的表面存活时间较长;接触污染物品时未采取适当防护措施。
应对“环境传人”这一挑战,四川省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流行病学教授栾荣生认为,首先应从关口检疫入手。当进口冷链货物入境,海关和市场监管局要作为主管部门把好关,检疫、消毒,对于多次查出阳性的进口冷链货物,应当有熔断机制,不再进口。10月以来,我国已多次就冷链食品防控出台规定。
疫苗是和疫情赛跑的有效手段。12月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负责人、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冬春季节到来之际,将对包括从事进口冷链物流、口岸工作人员、医疗疾控等感染风险较高重点人群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后续凡是符合条件的群众都能实现“应接尽接”。
“一旦疫苗普及,免疫屏障建立,疫情传播的风险会大大降低。”国家感染性疾病质量控制中心办公室主任蒋荣猛认为,面对新冠,重点是保护好老年人、基础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现有的自我防护手段,如戴口罩、勤洗手、减少聚集等,就能取得良好效果。(《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 杨文佳 侯颗)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客户端新版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