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离婚五次,我姥姥离婚两次,小姨也离了”看完思文的采访,我才明白她为什么和“睡在上铺的老公”离婚了

那对相互嘲笑着称兄道弟的夫妻,终于离婚了。

7月23日,睡在上铺的夫妻——思文和程璐,离婚了。

一直都以为,他们离婚只是夫妻双方存在矛盾,都21世纪了,离婚也没什么大不了。

最近在《送一百位女孩回家》的节目里,思文说,从她姥姥辈开始,家里每一位女性长辈的婚姻,包括姥姥、小姨、妈妈,全都是以离婚收尾的。

她坦言,觉得婚姻不幸才正常,婚姻幸福反而是个异常。她从小就觉得自己第一次结婚一定也会以离婚收尾。

所以,她离婚了。

所有的离婚都是有迹可循,原来思文是在重复她父母的婚姻模式。

她被困在自己一定会离婚的想象里,实际上却是她潜意识做出的选择。

托尔斯泰说,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但悲哀的是,有时我们的不幸却和父母的不幸一模一样。

原生家庭的影响之所以会在成年后在新生家庭中延续,是因为父母的价值观、人生观、爱情观会潜移默化地植入孩子的脑海,刻入人心,甚至成为基因里的一部分。

也许,长大后你会发现,自己一边刻意避免重复上演他们的生活、想要重塑一种新的人生,一边不知不觉地成为了父母生活的“完美复刻”。

美国著名疗愈师萨提亚认为:每个人都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将会影响他的一生。

思文说,婚姻不幸是常态。

又何尝不是带着家族过往的印迹来看原本可期的未来呢?

因为人生从来没有固定答案,婚姻是一个动态的事件,中间充满着无限的变数。

而每一次你所做出的选择和决定,都可能影响着最终情感的走向。

毫无疑问,结婚之前,大多数人都是因为爱情走到一起的。

那么未来两个人能磨合、忍让、包容、成长的程度,既要看你的努力,也要看另一半的付出,还要看两个人在婚姻里相处的智慧——思文称之为“能力”。

她坦言,自己和程路没有这个能力,所以结束了这段婚姻。

而爱与被爱的能力,又因人而异,因情况而异,所以才有那句话:

“有些人,不管跟谁结婚都会幸福,因为她本身就具备强大的爱的能力。”

其实,我也理解思文对于婚姻的态度。

不可否认,看了节目中思文的访谈,许多人都会和我一样,对这个一直以坚强示人的独立女性,有了更多的心疼和理解。

思文之所以会认为“婚姻不幸才是正常”,那是因为她从小就没看过幸福的婚姻、健康的亲密关系是什么样的。

她说:“我妈离过五次婚,姥姥离了两次婚,小姨也离过婚,我们家人几乎没有没离过婚的。有离过婚的那些人,也是在风雨中飘摇中,动动荡荡走到了今天。”

如果一个人在成年之前,就先入为主的代入“爱情不值得相信、婚姻不值得长久”的观念,那么,在这种心理暗示下,她也只会看到自己想看到的,比如婚姻不美好、不和谐的一面,而自动屏蔽了那些婚姻美好幸福的一面。

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不值得定律”,指的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

有句经典台词恰好能形容这种现象:

一道菜烧得好坏,原料不重要,调料不重要,火候也不重要。

最重要的,是烧菜人的那颗心。

当你怀着一颗不值得的心去烧菜,你的菜里就被添加了苦味。

有的人可能会有疑问,都三十好几的人了,难道原生家庭对她还有影响么?

其实,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亲密关系是有很大的暗作用的。

萨提亚心理学说:“童年时,我们与父母的相处模式,必会重现于成年生活。”

也就是婚姻中,你与爱人相处的方式,其实就是你与父母关系的重现。

在我们平台的咨询个案里,有不少原生家庭不幸的来访者,婚姻也往往面临着困境。

一种是无形中延续父母婚姻模式的。

就是你明知道你不想要父母婚姻的翻版,却无形中拷贝了他们的相处模式。

比如,在家暴环境长大的女孩,更容易习惯家暴,嫁给有暴力倾向的丈夫;

在家暴环境长大的男孩,更容易习得暴力,成为有暴力倾向的丈夫。

另一种是试图彻底背离父母的婚姻模式,却往往陷入另一种执念里。

比如,在离异家庭长大的孩子,非常渴望稳定的亲密关系,所以结婚后不管伴侣多么渣,都不肯主动离开。

其实以上两种模式看起来不同,本质上却是“殊途同归”,都没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没有修炼出掌控幸福的能力。

为什么他们都处理不好亲密关系呢?

亲密关系究竟是什么?

罗兰米勒在《亲密关系》一书中指出:“亲密关系与泛泛之交至少在六个方面存在差异:了解程度关心程度相互依赖性相互一致性信任度以及忠诚度

同时,亲密关系还包含人的归属需要

尤其是婚姻里的夫妻,幸福的家庭关系能让他们感到满满的安全感与归属感。

可是,原生家庭不幸的孩子,从小对亲密关系的理解和习得就出现了错误的认知。

他们觉得亲密带来的不是依赖、信任和联系,反而是截然相反的负面体验。

这就导致了他们成年后对亲密关系的态度,既渴望又害怕,既向往又恐惧。

01

渴望亲密关系

说白了就是“缺爱”,需要很多很多的爱,以填补儿时內心的缺憾,用一生对爱的追逐,来满足和滋养那个自卑、敏感、胆怯的内在小孩。
思文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她看起来独立坚强,但当主持人提到“过年”话题时,她却突然哽咽了。
她回忆说,父母离婚后,就不知道去哪里过年。
当朋友提议去她家时,瞬间就戳到了泪点,非常感动。
一个没有家可以回的孩子,一生都在寻找爱的出口、家的归属。
她们其实特别渴望那种稳定、安全、被理解、被懂得的感觉。
所以思文说,她希望能找个懂她的人。
只是后来,程璐看到了她的坚强,却忽略了她的脆弱;
看到了她的独立洒脱,却忘记了她比别的女孩更敏感、孤单、渴望家的归属。
而也许这段亲密关系岀现裂隙的关键也正在于此。

02

抗拒亲密关系

没有体会过真正的爱、健康的爱,也就无法给予和输岀正确的爱、毫无保留的爱。
一个没有健康亲密关系习得和训练的孩子,他们通常会对异性的亲近,带着天生的敌意、抗拒和回避。
缺少关爱的成长过程,会让一个人潜意识认为这个世界不友好,充满负面情绪,而为了保护自己,避免伤害,他们宁愿从一开始就不相信爱情、不投入感情。
思文如此,《都挺好》里的苏眀玉也如此,她们认定了婚姻的破碎和不美好,所以骨子里都坚韧刚烈,独立自由,冷静疏离。
看似很好的经营着自己的人生,实则却在生命里孤独过冬。
当你需要爱时,你感到痛时,却不说岀来,其实伴侣不会懂你,世界不会懂你,因为大家都以为你可以。
节目尾声,主持人对思文说“面对脆弱,变得柔软,不是向别人示弱,而是真正心疼自己。”

03

假性亲密关系

思文与程璐的关系,在我看来,更像是一种假性亲密关系。
其实在现代社会中,很多年轻人的感情就像这样,情感的连结处于一个很浅层的状态,就是我们亲密却不亲切,可以分享空间却不能分享秘密
这种假性亲密关系,看起来很亲密,实则很疏离;看起来很了解,实则很陌生;看起来互相陪伴,实则寂寞孤单。
思文说:“健康的婚姻关系是,你是你,我是我,我们在一起。而我和程璐只做到了前半句。”
这就是假性亲密关系。
当一对夫妻,长期处于一种互不干涉、互不打扰、互不侵犯的状态,表面上自由和谐,实则底色是孤独,是结婚和单身无异的感觉,两个人根本没有产生亲密的情感联结。
而假性亲密关系的产生,一方面是因为两个人缺少沟通,彼此都没有坦诚自己内心的需求;
另一方面,是其中一方的疏忽和不重视。
感情无法流动起来,那么,心就无法流动起来,两个人的关系也无法真正亲密起来。
看似想要突破重复的怪圈真的很难,因为对抗的是磁石般的原生家庭。
但认知是行动的觉醒,行动是改变的开始。

01

适当远离原生家庭

如果你发现自己在某些不好的方面在重复父母,告诉自己,人生而独立,包括和父母,你不是他们的垃圾桶,不需要为他们的不快乐承担责任。
如果父母依然对你的生活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尝试和他们保持一定的界限,否则你每一小步的改变都可能随时会被他们拉回原地。

02

重新定义婚姻的想象

当你在重复父母的婚姻模式,你其实是认同了父母对婚姻的理解。
所以,如果他们的婚姻充满不幸,那你就应该竭尽全力,改变自己对婚姻的想象,改变夫妻之间的相处模式。
最好是可以通过和伴侣坦白自己受到童年的影响,并和伴侣“约法三章”:少发言,多倾听。
也请不要用同情的语气进行安慰,因为每一个有童年阴影的人,不需要任何人居高临下的怜悯。
双方在一起时,生日、纪念日都要有仪式感,多畅想未来幸福的家庭生活,多规划年度旅游,通过扩大眼界来达到与自己和解的目的。
任何关系的改善从不来自外力,而是来自身处关系中的人。
只要你愿意重新为自己勾勒一张人生的地图,你就有找到人生方向的可能性。
尼采说,当你在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原生家庭有时就是一个深渊,让孩子在无意识中重复着父母幸或不幸的婚姻。
愿每一对夫妻都能如初见般爱着对方,也愿每一个孩子在童年时,能够感受到爱,拥有幸福感知力。
👉 被老婆狂扇500耳光,因家暴住院8次的王自健,不需要同情
👉 出狱5天后,素媛案罪犯再一次被禁7年?这个要求见受害者女孩的魔鬼,彻底激怒60万人!
👉 生娃两年后,张歆艺袁弘终于不再“撒狗粮”了:张歆艺吐槽袁弘,揭露养娃真相——演个好爸爸容易,做好妈妈太难了!
👉 四川确诊女孩最新轨迹曝光,一夜去三个酒吧所以就应该道歉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