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背后的故事
前面我们说了自然光,还说了烛光,那就不接着说光的事了吧。接下来我们看光的对立面——阴影。
在画家的语言中,一般意义上的阴影指的是在绘画过程中用渐明手法来赋予画面立体感的方式,这种渐明手法表现的程度不同,在画面上展现的效果也会有所差别,具体而言可以以深度的变化将阴影划分为阴影、半影和投影。
在小编的语言中,一般意义上的阴影指的是影子,没毛病,就是你的影子。只不过你在阳光、灯光和月光下的影子看上去不太一样,画家会用不同颜色的深度来表现这种差异。
如果夜晚走在路灯下,很容易就会发现当你走向一个路灯时你的影子从你身后满满伏上来——蹲在你脚下——拉向你的远方——逐渐模糊直至消失,这时你已经走入下一个路灯的工作区域了,你的影子已经开始了一个新的轮回。
显而易见的原理是决定影子的关键在于光源、投影出影子的物体本身的状貌以及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在绘画中的阴影也是如此,每幅作品必然会存在一个或多个光源,光源的位置与画面中的人、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决定这这幅作品中是否应该存在阴影,或者说阴影该以怎样的一种形态出现。
以马忤斯的晚餐,139cmx195cm,英国国家美术馆
在一幅作品中一要考虑影子自身的科学性,二要考虑影子的存在是否会遮挡到作品表现主旨,在这幅卡拉瓦乔的名画《以马忤斯的晚餐》中画家很巧妙的完成了场景中人物影子部分的细节,但传统主义者还是就此提出了基督的手和手臂的投影在他身上的影子干扰到了人物本身的立体感的问题。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影子的出现对于一副作品来说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一种干扰。
然而画家描绘室内情景时影子的问题可能相对容易解决,若是风景画或其他场景外置的作品这个问题可能就更难说的清了。
在外景类作品中光源不出意外便是阳光,对于画家而言他不可能在太阳保持在一个相对位移较小的位置情况下就完成作品,因为这个时间可能只有个把小时,而画家要完成一幅较为传统的油画作品,从最初的素描到最终上色少说要画半天时间,多者像维米尔这般追求精品的画家要花上几个月才能交出成品。
圣母玛利亚与亚恩温德,36.4cmx50.2cm,私人收藏
面对这种情况达·芬奇的处理方式是存而不论,他在他的笔记中就明确提出了创造微云、薄雾的环境来眼石阳光的方式,这样就能在画面上很好的规避影子带来的尴尬,在这之后的很多画家都会做出这样的选择,画面出现阴天变得习以为常。
这样的处理方式到了颠覆者印象派这里才被质疑,印象派表示是我们就是研究光的,有光就有影,由此印象派单就影子这一点做了深入详尽的研究,这个著名的草垛就是例证。
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52.74cmx78.22cm,芝加哥艺术博物馆
还有这幅《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在这幅作品中修拉直接将画面内容置于阳光下和阴影中两种状态下,在这两种状态下分别研究颜色的特性与变化,直接了当的研究起了影子。
无论如何,影子这玩意是切实存在的,无论淡化这一点还是着重对此进行研究,我们可以看到的是画家们在艺术上不倦的努力。
《世界艺术鉴赏库》一个满足互联网+时代全方位艺术鉴赏需求的产品,定位于为艺术教育提供资源、素材及方法的深度学习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