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系列》中睿相继二:唐中宗重用武三思与架空五大臣
公元705年二月十四(甲子),唐中宗李显立妃子韦氏为皇后,并让他参与朝政。
三月十二(辛卯),唐中宗因为已故司仆少卿徐有功执法平允仁恕,追赠他为越州都督,还派使者到他家吊祭,赐给他们一百段布帛,并授予他一个儿子官职。
徐有功是国子博士徐文远的孙子。他经过明经考试后出仕,经累转出任蒲州司法参军,封东莞男爵。他为政宽仁,不靠杖罚,手下吏民感激他的恩信,相互约定说:“谁如果犯了徐司法的法令,大家都必须斥责惩罚他。”于是人们无不遵纪守法,在徐有功任满前,果然没一人犯罪被处死。载初元年(689),他经累迁出任司刑丞。当时酷吏周兴、来俊臣、丘神勣、王弘义等人陷害无辜,将很多人处以极刑,公卿大臣无不震恐,没人胆敢直言。只有徐有功保持公平宽恕。被关进大理寺诏狱的人,徐有功想法放出了很多,先后拯救了百来家人。他常在殿庭上申辩曲直。当武则天厉色责问他时,边上的人无不惊骇战栗,而徐有功神色不变,争辩得更加恳切。他不久转任秋官员外郎,又转郎中。没多久,凤阁侍郎任知古和冬官尚书裴行本等七人被诬陷,本当处死。武则天跟公卿们说:“古人以杀止杀,我今天将以恩止杀。我现在就向诸公乞求,让任知古等人得以再生,各授以官职,继续努力为朝廷效劳。”来俊臣和张知默等人又上表请求执行大法,但武则天不答应。来俊臣于是单独针对裴行本,要重新验证他先前所谓的罪行,上奏说:“裴行本暗中谋划悖逆,硬说张知蹇与庐陵王没有谋反。他实在罪当处斩。”徐有功驳斥道:“来俊臣违背明主对大臣再生的恩赐,有亏圣人恩信之道。为臣的虽然应当嫉恶如仇,然而事奉君主则必须成就美名。”裴行本最终因此得以免死。道州刺史李仁褒和他弟弟榆次令李长沙,又被唐奉一诬陷,指控他们在高宗末年私议吉凶,阴谋恢复李氏。李仁褒兄弟即将被处死时,徐有功又据理力争,但仍然无法救下他们。秋官侍郎周兴上奏指控徐有功说:“臣听说两汉时,附下罔上的人要处以腰斩,当面欺君的人也要处斩。又有,《礼记》说:析言破律者杀(《礼记·王制》原文是:'析言破律,乱名改作,执左道以乱政,杀。’)。徐有功故意释放反囚,罪当不赦。请朝廷审理他的罪行。”武则天虽然没有将徐有功下狱审查,然而还是免了他的官职。不久,武则天又起用他为左台侍御史,武则天还特意褒扬了他。当时人们听说徐有功复职,无不欣然相贺。
徐有功曾上疏谈论天官和秋官以及朝堂三司理匦使的过失,大略意思是:“陛下即位以来,朝廷内外臣属的数量已定,而全国候选官员却逐渐增多。掌管选官的部门取舍很不公平,补任叙用上也违背正常程序,大臣公然请托,根本不顾羞耻。因此引起众人的批评,怨声盈朝。而他们习以为常,毫无愧疚和忌惮之心。又有,以往是唐朝末年,世上确有不少叛逆之人,所以在审讯断案方面,刑狱从严。但自从革命(武则天建立周朝)以来,已有多年,然而办案从严的风气没改,用法依然十分严苛。今天断狱的人照样实行酷法,妄自定案严判。臣当即复审检核,上奏落实,结果发现了很多冤枉,请求立即交付法官定罪。臣也要求剥夺他们的俸禄,或降低他们的考绩,让他们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惭愧。但受理案件的三司以及理匦申冤使,不及时处理,致使案件堆积迟滞,有理也得不到申诉。臣还是希望朝廷批准臣先前的奏劾,降低他们的考绩,剥夺他们的俸禄。臣从前在法司任职,幸蒙陛下擢用。臣无以报答浩荡皇恩,只希望以执法公允酬谢朝廷。臣既不放纵诡诈,但也不避强权。对罪犯绝不手软,是臣的本分。如果陛下准奏,还请降下敕令予以施行,也许就不会拖得太久,也可以此改革弊端。刑措能够不用,将是天下人的大幸。”
后来润州刺史窦孝谌妻子庞氏被她的奴婢诬告,说她夜里搞巫术祈福。武则天让给事中薛季昶立案审理。薛季昶判定庞氏有罪当斩,只有徐有功明白她无罪。而薛季昶等人反而诬陷徐有功朋党恶逆,上奏要法办他。法司部门判处徐有功斩首弃市。徐有功当时正在办事,令史哭着告诉他这事。徐有功说:“哪里只是我会死。其他人都不死吗?”于是悠闲地起身回家。武则天览奏后,召徐有功前来责问他道:“你近来断狱,为何出了这么多差错?”徐有功答道:“出错放了人,是臣下的小过。而好生则是圣人的大德。但愿陛下能弘扬大德,那么天下人将非常幸运。”武则天默然无语。于是庞氏被免除死刑,流放到岭南;徐有功也被除名为庶人。不久武则天又起用他为左司郎中,经累迁出任司刑少卿。徐有功跟他的亲朋说:“今天我身为大理寺官员,人命关天,一定不能顺旨,靠诡辩苟且偷生。”他先后出任狱官,靠直谏为含冤被害的人申理,自己三次几乎被杀,而矢志不渝。酷吏于是逐渐开始衰败。当时的人们将他比作汉朝的于定国和张释之。有人说:“如果狱官都像徐有功那样,那么离刑措不用的日子就不远了。”不久,他转任司仆少卿子。长安二年(702)他去世时,终年六十二岁,朝廷追赠他为司刑卿。后来窦孝谌的儿子窦希瑊等请求用自己的官爵让给徐有功的儿子徐惀,以报答他的旧恩。这是后话。
《旧唐书》史臣对徐有功的评价很高。说:“当贼后迁鼎之际,酷吏罗织之辰,徐有功独抗群邪,持平不挠,此所以为难也。比释之、定国,徐又过之。希瑊让爵酬恩,可知遗爱。”赞扬他甚至超过于定国和张释之。
三月十九(戊戌),朝廷为左右千牛卫各设置大将军一员,并取消了奉宸府官员。唐中宗任命安北大都护安国相王李旦为左右千牛大将军,每次大朝会都让他到宫内供奉。三月二十七(丙午),朝廷将秋社依旧改为仲秋。三月二十九(戊申),相王李旦正式到太常厅上任。王公和诸位亲属为他置酒饯行,卫尉为他张罗设置排场,光禄寺为大家提供食物。礼仪完毕后,朝廷也像卫王上任时那样赐给大家不同的礼物。
术士郑普思和尚衣奉御叶静能都因为妖术和妄言得到唐中宗的信任和器重,夏四月初一,唐中宗下墨敕(由皇帝亲笔书写,不经外廷盖印而直接下达的诏令)任命郑普思为秘书监,叶静能为国子祭酒。桓彦范和崔玄暐一再坚持不行,但唐中宗说:“已经任用了,不好马上就改。”桓彦范说:“陛下刚即位时,下制说:'政令将全都依照贞观的先例。’贞观中年,魏徵、虞世南、颜师古任秘书监,孔颖达任国子祭酒。郑普思和叶静能怎能和他们相比!”四月初二(庚戌),左拾遗李邕上疏认为:“《诗经》三百,一言以蔽之,就是'思无邪’。如果有神仙能让人不死,那么秦始皇和汉武帝早就这样了。如果佛能为人谋福利,那么梁武帝也不会被饿死。尧、舜之所以成为帝王之首,也是因为他一心一意治理人间的大事而已。尊宠这些妖术妄言,对国家有什么好处!”但唐中宗都不听。
四月初三(辛亥),朝廷任命桓彦范为侍中。
唐中宗即位那天,就派驿马到高要去召回被贬到那里的魏元忠。四月十九(丁卯),魏元忠回到东都,朝廷当即拜他为卫尉卿兼同平章事。
四月二十三(辛未),朝廷任命敬晖为侍中。四月二十六(甲戌),唐中宗任命魏元忠为兵部尚书,韦安石为吏部尚书,李怀远为右散骑常侍,唐休璟为辅国大将军,崔玄暐为特进兼检校益州大都督府长史,杨再思检校扬州大都督府长史,祝钦明为刑部尚书,全都入相为同中书门下三品。魏元忠等人都因为是东宫的旧僚而上位。次日,唐中宗又任命张柬之为中书令。
四月三十(戊寅),唐中宗追赠已故邵王李重润为懿德太子。同时,同官县下大雨雹,燕雀死了很多,大水冲走和淹死了四百家。朝廷派使者到那里赈济。
五月初四(壬午),朝廷将周的宗庙七个神主牌位迁移到西京的崇尊庙,并下制说:“武氏三代的名讳,奏事的大臣都不能冒犯。”
五月初七(乙酉),朝廷在东都建立李氏太庙和社稷。同时,因为张柬之等人以及武攸暨、武三思、郑普思等十六人都是立功之人,唐中宗赐给他们铁券:除非反叛篡逆,各免死十次。
五月初十(戊子),唐中宗下制依旧以北周和隋朝为二王后。五月十四(壬辰),他进封庶堂兄成纪郡王李千里为成王。
五月十五(癸巳),敬晖等人率领百官上表认为:“五运(即金木水火土五德之运)轮流兴替,两运不能同时盛行。天授革命(改朝换代)之际,宗室被诛杀和流放,几乎没剩下什么人。那时他们哪里还能和武家人一同被封王?现在天命惟新,而诸位武氏依然封王如故,还一同居住在京师。这是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的。希望陛下为社稷着想,顺应远近的民心,降低他们的王爵,好安定朝廷内外。”唐中宗没有答应。
敬晖等人害怕武三思在唐中宗那里进谗言,便让考功员外郎崔湜当耳目,窥探宫里的动静。崔湜见到唐中宗宠信武三思而猜忌敬晖他们,便转而投靠武三思,将敬晖他们的密谋告诉了他。武三思因此引荐他为中书舍人。崔湜是崔仁师的孙子。
先前,殿中侍御史南皮人郑愔靠谄媚事奉张易之和张昌宗。二张败了后,他被贬为宣州司士参军,又因为贪赃,逃回到东都,私下去拜谒武三思。他刚看到武三思时,哭得非常悲哀,后来又大笑起来。武三思历来尊贵,对他的行为感到奇怪。郑愔说:“刚开始见到大王时痛哭,是因为大王即将被处死灭族而悲伤。后来大笑,是因为大王得到了我郑愔而兴奋。大王虽然得到天子的宠信,但他们五人都占据将相的大权,而且胆略过人,废黜太后时简直易如反掌。大王估计自己的势力和地位与太后相比,谁轻谁重?他们五人日夜咬牙切齿,想要生吞了大王的肉,不杀尽大王的宗族他们是不会罢休的。大王不除掉这五人,将危如朝露。而大王却安然自得,以为像泰山那么安稳。这正是我郑愔之所以为大王感到寒心的缘故。”武三思非常高兴,和他一道登上楼阁,请教他自保的计策,并聘请他为中书舍人,和崔湜一道成为武三思的谋主。
武三思与韦后日夜在唐中宗面前诋毁敬晖等人,说他们“恃功专权,将不利于社稷。”唐中宗相信了。武三思等人因此为唐中宗出谋画策道:“不如封敬晖等人为王,罢免他们的政事。这样表面上不失尊宠功臣,实际上夺了他们的大权。”唐中宗觉得是好主意,便于五月十六(甲午,《旧唐书》作癸巳)封侍中齐公敬晖为平阳王,桓彦范为扶阳王,中书令汉阳公张柬之为汉阳王,南阳公袁恕己为南阳王,特进兼同中书门下三品博陵公崔玄暐为博陵王,罢免他们参知政事,赐给金帛鞍马,让他们只在初一十五朔望日才上朝相见。唐中宗还赐桓彦范姓韦氏,和皇后同族。他不久又任命崔玄暐检校(代理)益州长史、负责都督事务,但不久就改任梁州刺史。武三思又让朝廷百官恢复武则天时的政策,并开始排斥不肯依附武氏的大臣,还给那些被五王贬逐的人复位。于是大权尽归武三思。
五王请求削去武氏诸王的王爵,求人上表,但大家都不肯。只有中书舍人岑羲上了这样的奏折,语气十分激切。中书舍人偃师人毕构正轮到宣读表章,他读得言辞和神色都明确严厉。武三思既然掌握了大权,便将岑羲改任秘书少监,将毕构外派去出任润州刺史。
易州刺史赵履温是桓彦范的妻兄。桓彦范诛杀二张时,声称赵履温参预了他们的密谋,因此召他出任司农少卿。赵履温送了两个婢女给桓彦范。当桓彦范罢免了参知政事后,赵履温居然又把两个婢女强行要了回来。
唐中宗嘉许宋璟的忠诚和正直,经过屡迁后让他任黄门侍郎。武三思曾有事想请托宋璟,宋璟严肃地拒绝了他,说:“如今太后既然让太子复位,大王就应当作为侯爷回归府第,为何还要干预朝政!难道就不能从吕产和吕禄的事件里吸取教训吗?”
同时,唐中宗任命韦安石兼检校中书令,魏元忠兼检校侍中,又任命李湛为右散骑常侍,赵承恩为光禄卿,杨元琰为卫尉卿。
先前,杨元琰知道武三思逐渐开始当权用事,便请求弃官为僧,但唐中宗没答应。敬晖听说后,笑道:“我要早知道,一定劝主上答应了你。把胡人的头发理光,岂不妙哉!”杨元琰胡须密集,长得很像胡人,所以敬晖跟他开玩笑。杨元琰说:“功成名就,不退位将会陷入危境。这是我由衷的请求,并非做做样子。”敬晖知道他的意思,显得很不高兴。后来敬晖等人获罪,只有杨元琰独免大祸。
上官婕妤劝韦后抄袭武则天的做法。五月十八(丙申),韦后因此上表请求全国的士族和平民都必须为母亲服丧三年,又请求将男丁的年龄延迟到二十三岁,将免疫的年龄提前到五十九岁,希望以此收买民心。朝廷下制准许。
五月二十五(癸卯),唐中宗下制,将梁王武三思降为德静郡王,定王武攸暨降为乐寿郡王,河内王武懿宗等十二武家宗室成员降为公爵,以收买人心。次日,他又任命唐休璟为左仆射,照样兼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并任命豆卢钦望为右仆射(《旧唐书》作尚书左仆射兼辅国大将军;唐休璟为尚书右仆射)。
五月二十八(丙午),朝廷下制,将邹鲁一带的一百户当作太师隆道公孔子宣尼的采邑,用于供奉对他的祭祀。朝廷还授任孔子的后裔褒圣侯孔崇基为朝散大夫,仍然让子孙世袭爵位。
六月初四(壬子),朝廷任命左骁卫大将军裴思说为灵武军大总管,防备突厥。
六月初九(丁巳),河北十七州闹大水,冲走和淹没了不少民居。
六月十五(癸亥),朝廷命令右仆射豆卢钦望在军国有重要大事时,可以和中书门下同平章事。先前,仆射算是正宰相。后来仆射大多兼任中书门下之职,通常在午前决定朝政,午后决定二省事务。到这时,豆卢钦望专门担任仆射,不敢干预政事,所以才有这项命令。此后专拜仆射的大臣,不再被看作是宰相。唐中宗又任命韦安石为中书令,魏元忠为侍中,杨再思检校(代理)中书令。
六月十九(丁卯),唐中宗将孝敬皇帝(已故前太子李弘,唐中宗的兄长,皇帝只是追谥)的神主牌位迁进太庙,号为义宗。但这么做不符合礼法。
六月二十(戊辰),洛水泛滥,冲走了二千多户人家,淹死很多人。
秋七月初四(辛巳),唐中宗任命太子宾客韦巨源为同中书门下三品,仍兼任西京留守。
同时,特进汉阳王张柬之上表请求回归襄州养病。七月十八(乙未),唐中宗任命张柬之为襄州刺史,但不用管理州事,并赐给他全额俸禄。
这期间,河南和河北十七州发大水。七月二十七(甲辰),洛水泛滥。八月初一(戊申),唐中宗因为水灾要求百官直言朝政的得失,并让河南和洛阳二县灾民免税一年。右卫骑曹参军西河人宋务光上疏认为:“水是属阴类,象征臣妾。臣担心后宫有人干预朝政。陛下应当将这一现象杜绝在萌芽状态。今天大雨不止,朝廷于是关闭坊门以求禳灾,以致街头巷尾的人们都把坊门当作宰相,说朝廷用它来调节阴阳。又有,太子是国家的根本,陛下应当尽早选择贤能而立。再有,外戚过于强盛,诸如武三思等人。陛下应当解除他们参与机要的职务,只要给他们丰厚的赏赐就行了。最后,郑普思和叶静能靠雕虫小技窃取大位,也是朝政的蠹虫。”疏奏上呈后,唐中宗连看都不看。
八月十五(壬戌,《旧唐书》作两天后的甲子),唐中宗追立妃子赵氏为恭皇后,孝敬皇帝妃子裴氏为哀皇后。
八月二十八(乙亥),唐中宗亲自将太祖景皇帝、献祖光皇帝、世祖元皇帝、高祖神尧皇帝、皇祖太宗文武皇帝、皇孝高宗天皇大帝、皇兄义宗孝敬皇帝的神主牌位搬到新建的东都太庙。韦皇后也出席了仪式。两天后,唐中宗临幸洛城南门,观看天上的星斗。
九月初六(壬午),唐中宗到明堂祭祀昊天上帝和皇地祇,并让唐高宗李治配享(《新唐书》还说朝廷大赦天下,赐文武官员勋和爵,并封身为父后(官爵低于父亲的长子)的人古爵一级)。同时,朝廷禁止《化胡经》,并严禁婚娶之家在父母亲去世时停丧成礼的做法;也让天下人大酺三天。
当初,李显还在房陵时,州里官员对他制约得很严,只有刺史河东人张知謇和灵昌人崔敬嗣对他十分礼遇,供给他的东西也比较丰富。唐中宗知恩图报,因此将张知謇从贝州刺史任上提拔为左卫将军,赐爵范阳公。崔敬嗣已经去世,唐中宗派人找到他儿子崔汪。但崔汪嗜酒如命,不能胜任具体职务,唐中宗于是任命他为五品散官。
同时,他改葬了韦后的父亲上洛王韦玄贞,仪式非常隆重,完全按照当年武则天改葬他父亲太原王的先例。
九月十七(癸巳),太子宾客兼同中书门下三品韦巨源罢相,改任礼部尚书。这是因为朝廷任命他叔父韦安石为中书令的缘故(《旧唐书》说九月二十二戊戌,韦巨源改任礼部尚书,但依旧参知政事。显然和通鉴有出入)。同时,唐中宗任命左卫将军上邽人纪处讷兼任检校太府卿。这是因为纪处讷娶了武三思的妻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