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商场20秒坍塌,1400人被埋,502人死亡,只因贪图半天营业额
1995年6月29日,是很多韩国人终生难忘的日子,这天下午5:52分,韩国三丰百货大楼轰然倒塌,1400多人被埋在废墟里。最后定格的数字是死亡502人,受伤937人。
三丰百货大楼地面建筑虽然地上只有五层,地下还有四层,在八十年代,这样的商场规模在汉城(首尔)已经是首屈一指,是汉城的标志性建筑,也是韩国经济腾飞的象征。
这座大楼由三丰集团兴建,坐落于现在首尔的黄金地段、今天的韩国会计学院大厦旁。
1987年,这里还是一片开阔地,由于地处闹市,三丰集团看上了这块风水宝地。
三丰百货由南、北两翼两栋侧楼组成,一块巨大的镶铬玻璃将它们连接在一起,墙面镶嵌以意大利粉红色大理石,显得雍容华贵又不失典雅。
1990年7月7日,三丰百货大楼隆重开业,开业当天有10万人光顾,营业额以百万美元计,创韩国零售业日销售额最高纪录,
三丰百货平时的业绩也非常好,平均每天营业额平均在60万美元,日平均接待顾客约5万人次。
可是,这座红红火火的百货大楼,却在瞬间轰然坍塌。在短短20秒内,5层百货大楼像积木一样层层塌陷,瞬间成为平地。
倒下的楼层,塌陷到了地下4层内。随着楼层一起消失的,还有1400多名顾客,其中有五百多人的生命,永远定格在这一天。
这是韩国建国以来,和平时期发生的伤亡最惨重的一起事故,也是世界上建筑自行倒塌的伤亡极其重大的事故之一。
因为朝鲜半岛在历史上也是多灾多难,所以韩民族是一个悲情的民族,每发生一次灾难,都会触及韩国人敏感的神经,让韩国人反应过激,痛心疾首。
这起百货楼倒塌事件让整个韩国被一种不安的气氛笼罩,全体国民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
这起大楼为什么会突然倒塌?是天灾、人祸还是质量事故?
事故发生后,韩国政府一面积极展开救援,一边马不停蹄开始了事件调查工作。
是发生地震了吗?
调查人员通过比对地震图,调查有关气象灾害纪录,发现当天的朝鲜半岛没有,哪怕是轻微的地震发生。
是恐怖袭击吗?
当时还属于冷战时期,朝韩关系非常紧张,会不会朝鲜特种兵制造了炸弹爆炸或自杀攻击?
调查人员在现场仔细搜寻炸弹或爆裂物残余,但没有发现蛛丝马迹。
是不是地基下沉,或者地基没有处理好?
因为三丰百货大楼建造之前,那里是一个垃圾掩埋场,如果处理不好,很有可能发生自然沉降,大楼根基地基就会发生动摇。
调查人员分别从几个地方,提取了土芯样本,进行了仔细的分析。
前面交代过,三丰百货由两栋相同的侧楼组成,中间由一幕玻璃中庭相连,但只有一栋侧楼倒塌,另一栋没有大碍,还巍然矗立着。
凑巧的是,塌陷的是南面一侧正好建在垃圾掩埋场的上方。
但是调查的结果出人意料,建筑物的根基没有问题,地基原因被排除。
难道是水泥搅拌问题?
如果在施工时,水泥没有按照要求搅拌,气泡就无法排除,预制件内部就会出现蜂窝,就会影响其强度,造成楼房倒塌。
调查人员在瓦砾中共采集上百处混凝土样本,提取到工程实验室测试强度后,没有发现强度异常。
调查组只好转移调查方向,开始调查楼房设计,这一查不要紧,查出了惊人真相。
换言之,这次大楼倒塌,纯属人祸,是一场因为建筑质量问题引起的安全事故。
设计方案一改再改、埋下隐患
1987年,这里还是一片开阔地,由于地处闹市,三丰集团看上了这块风水宝地。
但是按照原来的设计,并不是建造百货大楼,而是建造公司的办公楼,建筑楼层也不是五层而是四层。
工程已经开始动工后,三丰集团会长到工地视察,听说周围没有大型商超,于是心血来潮,将这座办公楼改为百货大楼。
正是这一致命改动,为日后发生安全事故埋下隐患。
因为改为百货楼的话,必须要安装很多自动扶梯,这样一来,楼内的空间就不够用了,这可把负责设计的工程师给难住了。
怎么办?三丰集团会长有的是办法,他一拍脑袋,自作聪明地说:“你们的思想太僵化了,把承重柱取消一部分,不就腾出空间了吗?”
闻听此言,原先的建筑承包商不干了,你这明摆着就是蛮干,出了事故我们可承担不起这责任,真要这样的话,我们不干,您另请高明吧。这种钱我们可不敢赚,不能拿自己的人生去赌博。
这说明当时的这家韩国承包商还是有底线,有敬畏之心的。
但是这同样难不倒无知无畏的三丰集团会长,离开张屠户不吃带毛肉?你们不干有人干,有钱能使鬼推磨,因此原来的承包商被解雇,三丰集团用自己的建筑公司继续施工。
施工过程中,三丰集团会长又自作主张,将四层的楼层变成五层,把原来计划设置溜冰场的顶层改成了8家餐馆。
韩国人吃饭时的习惯跟日本人一样,喜欢席地而坐,为了顾客的屁股感受着想,设计师贴心地把餐馆的混凝土地面上,又加铺设了一层加热设备。这种加法带来的副作用就是重量大增。
仅仅加了一层楼再加上这些加热设备,还不足以撼动整座大楼,三丰百货大楼的倒塌是由无数这样的任性加法累计而成的。在这些加法的过程中,大楼的安全系数在一步步降低。
更让大楼不堪重负的是,大楼的全部空调设备都被安装在了楼顶。3台大型中央空调的重量达到了30吨左右。而且大楼使用的是中央空调,是需要装水的,空调满水时,总重量增加了三倍,达到90吨,这就远远超过了设计的承重负荷。
再加上中央空调的噪声引起周围居民的不满,公司不得不把大楼上的空调全部移动到另外一侧。
在移动时,为了节约成本,没有使用起重机,而是用滑轮移动,这种野蛮的操作方式之下,楼顶当时就出现了裂缝,空调全部移动到另一端,也让大楼承重出现偏移。
这次移动空调的过程,所带来的破坏性超乎想象,餐厅的承重柱甚至都出现裂痕,但是这并没有引起有关人员的重视。
危险征兆一再出现,置若罔闻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惨剧也不是一日酿成的,任何事故的发生,都有先兆。
韩国百货大楼惨剧发生之前,征兆一再出现,可惜被有关人员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在大楼倒塌的当天凌晨,就有异常征兆出现,楼顶就出现了奇怪的声音,值夜班的警卫听到之后,非常恐惧。因为当时保安还没有配备移动电话,不能直接报告,他就在下班前给管理人员留下了一张纸条,进行了提醒,但是管理人员给忽略了。
开始营业之后,5楼餐厅的营业员发现柱子附近出现了巨大的裂缝,该楼层的地板也出现了明显的下陷,部分地板甚至裂开。
经理接到了报告后,立即决定关闭了餐厅,并且在外面挂上了紧急施工的牌子。
但是直到这时,大楼的管理层依旧采取鸵鸟战术,对外封锁消息,唯恐消息传出去之后影响了当天的客流量,这一天的收入就泡汤了。
不久后,其它楼层也发出了恐怖的声音,商场里的顾客甚至明显感觉到了大楼在震动,地板上的瓷砖甚至都出现开裂现象。
如果这时候关闭大楼,组织顾客进行疏散,损失肯定会大大减少。但管理层仍未下达关闭或疏散命令。
利欲熏心的他们依旧心存侥幸,舍不得停止营业。
要说管理层明知道会发生垮塌,故意选择这样做,这种猜测也不客观,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是大楼主体出现问题,而是判断为大楼发出的声音跟楼顶的空调有关,他们尝试关闭了空调,但是依旧没有能停止大楼震动。
只是当5楼裂痕继续扩大,到处响起"噼哩啪啦"断裂声的情况下,经理才向上级反映。
三丰会长李鐏终于坐不住了,他在下午两点召集各主管,商讨对策,还有两位专家到场。
3点,两位专家林亨宰、李鹤洙来到大楼实地检查后,震惊于眼前景象的他们很快给出结论:大楼存在重大异常,有坍塌的可能。
林亨宰还给出了建议——立即停止营业,疏散顾客,然后对大楼进行紧急维修。
但李鐏却固执己见,不撞南墙心不死,认为这是专家在夸大事实,保全自己,危言耸听,大楼的危险性没到那么严重的程度,可以一边维修一边营业。
即便是需要全面维修,也没有必要在正常营业的时候忽然停止营业,把购物者这些“上帝们"赶出门外,这样会比较影响自己的“形象”。
前文已经说起过,三丰百货大楼每天平均营业额就是60万美元,耽误半天,就会产生30万美元以上的“损失”,对于私营财阀来说,利润就是他们亘古不变的追求,会让他们的心在滴血。
于是,为了李鐏作出了“继续营业”的决定,当时他已经被利润遮蔽了视线。
下午5点左右,4楼也出现了险情,那里的天花板也开始下陷,但依旧没有引起管理层的重视,只是将该楼层封闭,将楼层的货物往地下室转移。
这已经是最后的机会窗了,管理层的选择,很快将把大楼内的1400多人推向万劫不复的境地。
利令智昏,心存侥幸,是他们心态的最真实写照。
50分钟后,大楼传来了噼里啪啦的断裂声,商场负责人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拉响警报,并且疏散顾客和职员。
但是已经为时已晚,因为大楼里面的顾客成千上万,不是想转移就能全部转移出来的。
5点52分的时候,天台开始倒塌,承重柱不堪重负,不断摇晃。
紧接着,那些柱子开始相继倒下,20秒之内,大楼自上而下开始坍塌,一直垮塌到地下室,腾起近百米高的扬尘,无数鲜活的躯体被钢筋混凝土掩埋。
至此,大楼倒塌事件真相大白,完全是一场人祸,跟天灾跟地质统统无关。
除此之外,调查人员还发现,施工方在施工期间有偷工减料的行为,将承重的柱子从标准的80cm,缩减到了60cm,规定的内含钢筋也从16条减少到8条。
如此一来,等于将大楼的承重能力减少将近百分之五十。
在4楼用于强化混凝土楼板的钢筋也比规定的长度缩短了5厘米,等于把楼板厚度变薄了一半;如此一来,楼板与柱子之间的强度减少了五分之一。
还有一个原因,同样不能忽略,那就是按照汉城市政府的消防法规,百货公司在电扶梯旁必须加装防火墙。
这样做的好处是遇到火警,防火墙会自动关闭,可以阻挡火势浓烟蔓延到其他楼层。
如果在建楼房这样要求无可厚非,但是已经建成的三丰大楼,腾出空间加装防火墙,就必须要破坏原来的结构,留下安全隐患,得不偿失。
接到通知后,三丰百货大楼却一反常态地异常听话,切开电扶梯旁的混凝土柱加装防火墙,大楼的承重能力再次遭到削弱。
亡羊补牢痛定思痛、为时不晚
调查组最后给出的结论是,三丰高层在兴建时违规操作改变设计图纸,是大楼坍塌的主要原因。
因为三丰大楼倒塌案,主要责任人三丰会长李鐏和其子李汉祥一起锒铛入狱,同时被捕的,还有三丰大楼所在地的前瑞草区行政官,他们都因玩忽职守罪被检察院起诉。
1995年12月27日,韩国首尔地方法院根据《特定犯罪加重处罚法》及业务过失致死罪的罪名,判处李鐏有期徒刑10年6个月,其子李汉祥被判有期徒刑7年。
结果公布后,韩国民众并不不认可,他们发出很多质疑:
三丰百货汉城的黄金地段,按照政府规定是不能建设大型商场的。
既然如此,三丰高层凭什么将其变成商业用地?凭什么拿到施工许可证,一个区的负责人有这么大的权力?
后来三丰多次非法改建,又是如何验收合格的?
在全国,还有多少像三丰百货大楼这样存在安全隐患的建筑?
案件审理结束了,但是舆论并未平息,继续追问和反思。
韩国民众也发起了各种形式的抗议,向政府表达自己的诉求。
更多的韩国人感到恐慌,他们对这种新近建成的建筑物的安全,普遍产生了怀疑。
压力之下,韩国政府对全国所有建筑物进行了一次安全评估,结果令人心惊胆战:全国约七分之一的高层建筑不合格,八成左右的建筑都要加固,完全合格的建筑只有不到十分之一。
这次事件,也促使韩国政府痛下决心,加强了对建筑行业的监管力度,虽然无法换回502条逝去的生命,但如果能避免悲剧重演,他们的生命,也没有白白失去。
反思:
我们在各种建筑工地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口号: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在建筑界,这其实根本就不应该是一个目标,而是一条最基本的原则,是行业底线。
但是在利益驱动下,在层层转包的机制下,包工头羊毛出在羊身上,就不得不压低成本,昧着良心偷工减料,不知不觉跨越了底线。
建筑工程和力学专家布莱恩·麦克唐纳说过这么一句话:在任何条件下,如果让设计越来越接近材料承受的极限,那就等于在挤压工程的安全系数,那么你就靠近了悬崖。
经过三丰百货倒塌案,现在到韩国去,你会看到,每一座大型建筑下方的醒目之处,都会树立一块石碑上面清晰地刻着施工单位法人和工程验收人的名字。这就让当事人心里多了一份责任感,多了一点敬畏之心。
在我们的身边,同样也可以在建筑物下方看到类似的标志,因为,只有住在这样的楼房里,才会保障我们的高枕无忧。